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482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色体变异教案.docx

染色体变异教案

以传授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为主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知识概念和结论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重视方法的探索和概括总结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染色体变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必修二第5章第2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描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它是在细胞分裂的继续,属于异常的细胞分裂的结果,又是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异常病的基础。

所以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知识: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染色体变异》在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认知水平为了解水平,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配子等概念,掌握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精心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染色体变异对应的是何种细胞分裂的异常。

通过不同染色体组型图片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

2、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3、识别单倍体与多倍体

4、说出多倍体的成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染色体组型图,尝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尝试推断各种染色体变异的成因

3、尝试推断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参与染色体组概念的形成。

2、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与细胞异常分裂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举例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3、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2、辨别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五、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三倍体人、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图,学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染色体变异类型,通过人的染色体组型,果蝇的染色体图可以分析出染色体组的内涵,可以分析得出出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的概念较为特殊,需要学生能够区分多个染色体组的为单倍体还是多倍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资源选择:

各种人染色体组型图片:

正常人、三倍体人、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果蝇染色体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4张PPT分别展示图片:

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三倍体人的染色体组型、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组型、猫叫综合征的染色体组型

分别配以人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观察图片,主要是染色体组型图片,

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提问:

观察这几幅图片,找出几种病人的染色体组型与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不同?

找出不同的图片的区别

通过染色体组型图,找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提问:

这几种疾病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疾病,就细胞学分析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有何不同?

找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差异。

即:

染色体变异是发生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提问:

上述图片中的疾病分别是由于染色体的什么变异引起的?

归纳总结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结构变异

展示一条染色体图片:

提问:

对于这条染色体,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异有哪些?

两人或三人为单位,讨论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异。

通过讨论,学生找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展示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图片

提问:

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

重复、缺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染色体易位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倒位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为单位,讨论可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通过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

关注小组讨论过程

小组分别展示讨论结果

得出结论

及时给与学生适当地评价

小组互评

问题:

分析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那种对生物体影响最大?

为什么?

分析回答问题

进一步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者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绝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关注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医学资料表明,很多胎儿在未出生前就已经死亡,其中有大量的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时就因自然流产而夭折,这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很大的关系。

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两种类型:

成倍的染色体数目改变和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回答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的类型

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资料:

图示胎儿出生及自然流产的比例及原因

根据资料提取相关信息。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的危害

染色体组

三倍体人的染色体组型图片和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图片

找出二者的区别

问题:

这两幅图片中染色体构成有什么特点?

问题:

正常人有两个染色体组,异常的为三个染色体组,能否根据这种说法找出染色体组的特点?

根据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认识,讨论回答:

染色体组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找出染色体组的特点

说明染色体组包含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包含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组携带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实质

展示果蝇的染色体照片和图解

展示果蝇配子染色体图解

分析果蝇有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那几条染色体

作业

骡子为驴和马杂交后代,马细胞有64条染色体,共两个染色体组,驴6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问:

骡子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

几个染色体组?

完成作业

检验是否理解了染色体组的实质。

第二课时

二倍体和多倍体

根据上述图片,介绍二倍体和三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强调:

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认识二倍体和多倍体

认识二倍体和多倍体

介绍: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动物和过半数高等植物是二倍体

介绍:

香蕉、马铃薯、小麦等多倍体,以及多倍体植物特点。

了解相关知识

资料:

三倍体在人类染色体组型中很少见,2%的三倍体人能够正常出生,绝大多数在早期妊娠过程中死亡。

问题:

为什么会有三倍体人出生?

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

这是在细胞分裂的那个时期发生错误?

为什么会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呢?

解释:

纺锤体的形成被抑制。

方法:

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等

问题:

秋水仙素处理的结果是什么?

问题: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是否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分析回答问题

介绍多倍体形成方法及成因

多倍体形成

问题:

二倍体葡萄如何变成四倍体葡萄?

分析回答问题

多倍体的培育

问题:

你知道无籽西瓜吗?

为什么三倍体西瓜无籽?

根据上述知识,推测如何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

回答西瓜、香蕉等无籽的原因分小组讨论,绘制无籽西瓜培育过程

图解介绍:

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

回答问题

理解异源多倍体

资料:

经过培育的美国棉花共有52条染色体,每个体细胞中有26条大染色体和26条小染色体,古代棉花作物中有26条大染色体,而野生美国棉花中只有26条小染色体。

美国棉花是几倍体?

推测其形成过程

单倍体

介绍:

自然界中还有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生物,如雄蜂等,则属于单倍体。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介绍蜜蜂相关知识

认识单倍体

问题:

在大田中发现了一株小麦,其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这株小麦属于几倍体?

这株小麦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这就是单倍体植株特点。

回答问题

进一步理解单倍体概念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可以用于育种工作,通过花药离体得到单倍体植物,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植物?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可以直接得到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回答——纯合体

作业

小麦是由三种二倍体植物杂交而来,分别是单粒小麦、拟斯贝尔山羊草、和粗山羊草,请图示小麦的形成过程

八、教学设计特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上活动形式多样,如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绘制图解等,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本课设计需要学生以原有知识为依托,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