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216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

2005-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词语(含成语)运用一览表

时间

真题

答案和解析

2005年

11.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

请说出理由。

(3分)

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不能去掉(1分)。

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

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分)。

(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

每改对一处错误得1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中考考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知识要点】①、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

准确、严密

②、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A: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B:

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2、【常见题型】:

①、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题型分析】:

本题应该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基本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

真实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②、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

(1)不可以。

  

(2)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③、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题型分析】:

这一类题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往往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答题格式】:

(1)首先表态,删还是不删(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删去)。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加点的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④、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题型分析】:

此类题应该从文中找出起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答题格式】:

(1)在文中找出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修饰性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的词语,“多”“有余”等表数量的词语。

(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含义,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文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进而总结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⑤、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题型分析】:

如果这些加点的词语位于这句话的句首,一般指代的内容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006年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3分)

答:

【答案】13.(3分)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解析】要根据原文第5段“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加以概括。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3.“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清冽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共5分)

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

(1分)

答:

【答案】①示例:

革命英烈的业绩、精神及其英名永存。

词语含义一是词句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

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

理解词句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

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理解词句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有些文章是在一定背景下写的,它的内容与背景有密切关系。

背景通常分为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两种。

理解这种文章中的句子就要联系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词句深层含义,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有时,作者为了造成特殊的效果,常常在文章中有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于这样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就不能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理解以上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修辞的规律来理解,(修辞规律详见《第三章修辞》)才能正确地掌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理解词句的含义,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在分析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之前,先概括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评析其中的人物性格,有利于我们理解句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07年

12、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

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

答:

【答案】12、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雨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就其语言特点来说,有两种类型:

(1)语言表达科学、严谨、准确;

(2)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一)研究一个词的表达作用的基本思路

(1)要研究它的本义。

因此一个词的表达作用,首先指这个词一般情况下传递什么信息,即它代表着什么意思。

(2)要研究它在句子中的语境义。

一个词离开语境,在字典里有多种含义,放到语境里,到底是其中的哪一项,就确定下来了。

如“金碧辉煌”的本义是:

形容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饰建筑和装饰得十分奢华。

如果把它放到具体的句子中:

故宫太和殿的穹拱上苗龙画风,全用金箔装饰,四面的窗户也刷着金粉,站在大店中央,放眼一望,金碧辉煌。

“建筑物”就变成了“故宫太和殿”,“外观和内饰”就变成了“内饰”,这个词的语境义就变成“形容故宫太和殿的内饰

十分奢华”。

对于副词而言,往往只起某种作用,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它融进了具体语境,才能把含义说出来。

例如:

房屋的檐头几乎贴在了围墙上。

这里的“几乎”,在语境中无法表达自身的含义,要结合其他词的含义才能具体解释:

檐头差一点就贴在墙上,但没有真正贴在一起。

(3)要研究它的作用。

在本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主要起描摹作用,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4)要研究这个词的表义倾向——即这个词的存在强调或突出了什么。

任何一个副词或一个形容词,都有其自身的表义倾向。

如上面的“几乎”强调的就是檐头和墙的距离非常近。

再如“他大约15岁”中,“大约”本义是“上下”、“左右”、“大概”,语境义是:

年龄比15岁略高或略低一点,它强调的是这个年龄是主观猜测的结果,不是档案调查的结果。

(5)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自然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自然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答题方法演示

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有30斤。

(表估计、猜测的副词)

标准答案:

“大约”原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30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准确性。

2008年

1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3分)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

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  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

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

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答案】12.示例一:

“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示例二:

“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2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

  【答案】22.“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又称空间碎片或轨道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与报废的卫星,航天器表面材料的脱落,表面涂层老化掉下来的油漆斑块;航天器逸漏出的固体、液体材料;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碎片  。

按照火箭科学家专业的说法叫做“轨道碎片”,不过一般

人都将其称为“太空垃圾”。

别小看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据统计,与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至少有1.6万)碰撞或可“杀死”航天器。

真的有这么多的垃圾吗?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

词语语境义的几种类型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就是“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常以如下方式出现:

1.比喻生成的语境义。

词语的比喻义在特定语境中生成了新的含义。

例如: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的福音书。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福音书”本是基督教徒对《新约》的称呼。

这里比喻好消息、幸福的消息。

于勒被兄嫂打发去了美洲后,来信说自己发了财,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这对一心想发财的菲利普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幸福的消息。

所以称它为“福音书”,表现主人公自私的阴暗心理。

2.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

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但有时贬义的可以褒用,褒义的也可以贬用。

例如: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本是贬义词,形容人很不老实。

但在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成了褒义,表现了孩子们的得意神情。

3.反语表达的语境义。

反语是作者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与字面的意思完全相反。

例如: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标致”的本义为漂亮,这里表现了丑恶。

讥讽“清国留学生”的庸俗、腐朽的丑恶嘴脸。

4.旧词新用的语境义。

一些旧的词语,作者赋予它新的含义。

例如:

“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鲁迅《藤野先生》)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随着科举在中国的消亡,“落第”一词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但作者旧词新用,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5.对比形成的语境义。

在同一语段中,同一词语表达的意义有时也不尽相同。

例如:

“日兵‘无法劝阻’,学生怎会‘无法劝阻’?

”(鲁迅《“友邦惊诧”论》)

2009年

16.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

请说出理由。

(3分)

【答案】16.不能删去。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揣摩语言——说明文用语贵在准确

揣摩语言就是力求准确理解。

揣摩近义词的选用效果。

体会“不可省却的关键词语”的作用。

注意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说明文最讲究修辞既形象又准确的双重效果。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向沙漠进军》,这几篇都写得非常好,需要用心揣摩文章语言。

在讲到苏州园林的树木栽种和剪修着眼于画意的时候,作者写道: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俯仰”、“相间”,描绘出一幅错落有致的图景。

说明这里树木的特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

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写景状物的散文的境界。

可见说明文并不枯燥,科学是很美的,科学的语言很有魅力。

说明文注意语言准确性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中考阅读有关说明文的考查有两种典型题目,一类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另一类是材料连接题。

有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题目,同学们在初一甚至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如“之一”、“大概”、“至少”这些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能否删去,并给出理由,这一类题目是有答题套路可循的,而另外一种中考常出的题目则更侧重考查说明文语言与上下文的衔接与呼应,这几年的出题频率较高,同时也有一定难度。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词句,并体会。

  例:

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对策:

(1)先定性/解释词语的意思

  

(2)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010年

17.选文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请说出理由。

(3分)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答案】17.不可以。

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汉语副词

副词,基本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通常是定语)的后面加“的”接主语或宾语,使定语成形容词,加“地”使其成副词,加“得”接状语表述结果,这是既有的明确语法守则,只是由于“的”、“得”、“地”在普通话里同音,一般人难以细察,因此,现在一般已经不太常做这种区别了。

然而,由于这三个词在某些汉语族语言里(比如粤语)有不同的发音,因此,粤人

大都能单凭平日的语用习惯,就能精确分辨这三个词的用法。

以副词修饰的句子举例:

“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地为副词,小为形容词,虫为主词,钻进为动词,洞穴里指明前往地点。

一些提题时所用的词,像如何、谁、何时、什么等在某方面也可视为副词。

作用编辑

a.表示程度:

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一直、才、总……

b.表示范围:

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

c.表示时间、频率:

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d.表示肯定、否定:

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

e.表示情态、方式:

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F.表示语气:

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g.表示地点:

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

2011年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春天来了,天气   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   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 反映 过度  B.逐渐 反应 过渡

C.逐步 反应 过渡  D.逐渐 反映 过度

【答案】3.B

【解析】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

学生对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选出正确的答案。

“逐步”和“逐渐”的区别:

逐渐是连续的,中间不间断,就像一段上坡或下坡路。

逐步是离散的,表示这一过程有一定的步骤、就像有一个个台阶。

逐渐:

1、影响逐渐扩大。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3、在这次漫长的营救当中,使我逐渐地体会到,爱可以拯救无数生命。

4、雨,一天连一天地下,我逐渐明白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逐步:

1、逐步加以解决。

2、逐步降低成本。

3、逐步提高知识分子待遇。

“反应”和“反映”的区别:

反映:

fǎnyìnɡ

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这部小说~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

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把情况~到县里ㄧ他~的意见值得重视。

③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

fǎnyīnɡ

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②化学反应。

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

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

热核~。

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过渡”和“过度”的区别:

1、“过度”意为超过一定强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

2、“过渡”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如过渡政府、过渡时期等。

过度”与“过渡”。

二者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过度”意为超过一定强度,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而“过渡”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如过渡政府、过渡时期等。

2、在妈妈地辛勤护理下奶奶平安过渡到了康复阶段。

3、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

2012年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

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答案】3、C(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解析】这道题创设了四个富有生活情境的句子,考查的这四个成语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并且都是容易理解的。

其中三个出自《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文言篇目。

“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门庭若市”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

考查成语是今年试卷的一个新考点,同时也给高中的语文教学起到链接作用。

【门庭若市】门:

家门;庭:

庭院;若:

好像;市:

集市,市场。

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的: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示例:

老舍《四世同堂》:

“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

到晚门庭若市。

”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

“是时热心之士,闻武昌首义来集贤馆报名者,门庭若市。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词语辨析:

【成语性质】褒义词,偏正式。

【近义词】:

车水马龙、车马盈门[2]、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反义词】:

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

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

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

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

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危急。

2013年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声情并茂: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百废俱兴的意思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地震并没有荒废的事情,所以用百废俱兴不恰当。

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点评:

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准确理解

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②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

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百废俱兴】意思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成语出处

1、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

“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

3、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

“妹即为新庐舍,给饔飧,制衣履,二年之内,百废俱兴。

4、清窦垿《岳阳楼长联》: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5、《清史稿·郎廷佐传》:

“四川屡经兵燹,廷相莅任,百废具兴,民不知扰。

”[2]

6、续范亭《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

“上层的人,以为领袖空摆臭架子就可以百废俱兴,下层认为把领袖捧到天上,就可以万事大吉。

成语典故

宋朝时期,滕子京被贬到岳州作知州。

第二年政务办得很顺利,上下和协,一切荒废的事情都兴办了起来,重修了岳阳楼,并扩大了规模,把唐朝名人作品刻上,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评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014年

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

本报讯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

德、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