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抗的诗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061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有抗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含有抗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含有抗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含有抗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含有抗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含有抗的诗句.docx

《含有抗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抗的诗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含有抗的诗句.docx

含有抗的诗句

含有抗的诗句

【篇一:

含有抗的诗句】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果你的“抗压力”指的是意志坚强的话……

【篇二:

含有抗的诗句】

1.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竹石

清代: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宋代: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三:

含有抗的诗句】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

八百里分麾(hui,1声)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

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怜白发生。

【注释】

八百里分麾下炙字面上是:

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

麾下:

部下。

炙:

烤熟的肉。

①:

吹角连营:

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②:

“八百里”句:

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

麾下:

部下。

炙:

烤熟的肉。

③:

“五十弦”句:

各种乐器齐奏军歌。

翻:

演奏。

塞外声:

雄壮悲凉的军歌。

④:

“沙场”句:

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⑤:

“马作”句: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

的卢:

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⑥:

“弓如”句:

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⑦:

“了却”句:

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⑧:

“赢得”句:

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赏析】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

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

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

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节选自《应用写作》1998年第1期,《词坛巨擘公文高手——读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

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

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

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

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

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

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

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

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

序言是:

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

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

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

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

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

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

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

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

怕什么?

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

雨岩位于博山附近。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

《花间词选》谓其“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

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

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

未应长籍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

而今云是,

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梢,

风高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叫啼鸟惊着。

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

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

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

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

醉里忘却自我,月乎?

云乎?

鹤乎?

一切似是而非。

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

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

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荠菜花。

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

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

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

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

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

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

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

题记是:

“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

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

直待西风一夜霜。

还有一首《鹧鸪天》,标题是“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鸭。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末两句是辛词中的名句,他认为城中不自在的做官还不如乡间的生活。

说是“代人赋”,实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是对自己在乡间的隐居作了安慰。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

把官场说成是“掩鼻人间臭腐场”,既是胸内积愤的发泄,又是最恰当最形象的艺术概括。

古今只有酒是清香的,清净的,只有喝醉了酒,才能万事皆休。

辛弃疾只从回乡闲居,选择的地方依山临水,云烟飘渺,远离尘嚣,像世外桃源。

闲居生活,像神仙一样,在云里雾里,歌里舞里。

呼老伴共赏秋光,这里的老伴,可理解为老伙伴、老朋友,也可理解为老妻老妇。

赏菊花而又不见菊花,菊花何处躲避了重阳节?

是因为天还没冷,所以菊花还没开。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既是赞美菊花的品格,菊花的精神,也是词作者品格精神的写照。

辛弃疾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

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

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

“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

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

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

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

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题记:

“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

孟子曾经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人动当松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

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

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

杯,你不要来前。

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

酒杯答辩说:

“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

词主人说:

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

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

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

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

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

词人与酒杯约定:

“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

杯再三致礼说:

“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

”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

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

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

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

题记是:

“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

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

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

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

词前的序言是: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

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

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

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

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

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

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

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

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

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