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公益讲座讲稿精编版.docx
《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公益讲座讲稿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公益讲座讲稿精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公益讲座讲稿精编版
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
———如何解决亲子冲突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放弃休息、放弃玩耍,来参加这次讲座,我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衷心地感谢!
同时,请大家给自己有这样的学习精神一个热烈的掌声!
也感谢校长以及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掌声给他们!
下面,我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见PPT】。
在座的都是家长,我首先做一个了解:
你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通常都遇到哪些问题?
比如说:
孩子不听话,有逆反心理,有没有这个现象?
(有!
)有时候你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话,孩子反而嫌你罗嗦,有没有这个现象?
(有!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说话、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有没有这个现象?
(有!
)还有什么问题?
(让家长自由列举,讲师重复2-3个即可)。
好!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们都怎么解决?
(让家长自由发言,可以点一、两个表现活跃的家长,让其简单回答,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不外乎:
讲道理,打一顿,关起来等)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讲道理或者打一顿,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有没有效果,问题有没有解决?
(没有!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使用的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大多没有效果,对不对?
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渴望改善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我们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效果。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今天来得就很有价值,因为,我们今天讲座、交流的主题就是“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技巧”。
【PPT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技巧专题讲座】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家庭教育。
刚才,大家都是自己的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孩子出了这些问题是谁的责任?
(让家长自由发言,可以点一、两个表现活跃的家长,让其简单回答。
)现在,我们暂时不做结论。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撕纸游戏。
(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分为二对折,撕去一半。
第一次简单重复这句话4次,让每一位家长独自按要求撕纸,看最后结果有多少家长与老师要求的结果(小三角形)是一样,分析责任应该由谁承担;第二次,具体说清楚将纸沿对角线一分为二对折,撕去一半,重复4次。
)
从这个互动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孩子的一切问题,父母都要承担100%的责任!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后面,都有一对善于沟通的父母,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对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失去和睦的家庭。
家长应该、也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应如何承担责任、家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这就反映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PPT一、教育观念】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父母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决定了孩子会得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或者说认为家庭教育重不重要。
有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有无都无所谓,甚至认为孩子不需父母教育,说什么“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史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责任。
那么,你们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吗?
(重要)【PPT
(一)重要性】为什么?
(请一两个家长说说)他们的分析都很真确、很有道理,概括起来,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美国教育家华生曾说过: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但也很有道理。
这就是因为孩子在人生岗开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完全被动第接受信息:
我们教他什么、他就只能接受什么。
因此,父母往往就决定了孩子一生要走的路:
死路(泸州13岁女孩跳河自杀、南京父母打死不爱做作业的儿子)、歪路(每年全国约有6万名未成年人沦为罪犯、重庆约2千)、跛路【连接PPT考霸李飞】、正路。
我们的家庭教育,不仅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高度【PPT孩子发展高度】:
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石,三岁看老:
脑神经细胞3岁发育50%、5岁80%,很多心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都是在婴幼儿和童年期。
教育观念的第二个方面,就体现在教育内容上【PPT教育内容】,即教孩子什么。
你们在家里,主要教孩子一些什么?
(请一两个家长说说)我把大家所说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外乎是这四个方面【PPT】:
立规矩、引目标、促心智、传知识。
你们认为哪个内容最重要?
现实生活中,你们在哪个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
你们在教育孩子时,有没有夫妻两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有)那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请一两个家长说说)。
教育观念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体现在父母教育观念的一致性【PPT一致性】。
由于每个人出生家庭、生长环境、教育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夫妻间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不一致,也很正常。
但当我们面对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提出要求时,却必须做到一致。
否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轻者,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重者,将导致孩子形成双重人格。
当然,这个“一致”,又可分为绝对一致和相对一致。
所为绝对一致,就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孩子,父母都必须一致。
那么,父母在哪些方面应该绝对一致呢?
我认为,涉及人身安全、法律道德、社会规范设三方面的事情,父母的态度必须绝对一致。
其他事情,则相对一致就行。
所为相对一致,即父母对不同孩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求可以不一样,但在对同一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人的要求必须一致。
当两人的态度不一致时,怎么办?
三种办法来解决:
分管原则、先说原则、孩子决定。
教育观念有关内容,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下面,请大家思考:
我们是怎样实现教育目的?
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教孩子的?
——交流与沟通。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家庭教育的途径——亲子沟通。
【PPT二、教育途径——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就是指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有人说,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要什么技巧吗?
答案只有一个字:
要!
或者说,很有必要!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说法,叫“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这里面就包含着技巧,我们每个人和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人说话听起来让人很舒服,让人开心,也有人说话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从心里烦!
不愿搭理他。
同样,有的父母与孩子说话,孩子很爱听,很配合;也有的父母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不喜欢听,父母说的多了,孩子就烦,甚至和父母吵闹、对抗。
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有这个现象的请举手!
好,手放下,这样的家长都很勇敢。
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一下!
也有的孩子,你说他,他就搭拉着脑袋,一句话不说,不理父母,在脑袋里计算着你有没有完?
你什么时候能说完?
你说完了,他也解放了,问题照旧,下次还犯,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有这个现象的请举手,好!
手放下,你们也很勇敢,我们也应当给你们掌声鼓励一下,我发现有的家长还是不敢举手。
我想具体了解一下,各位家长平时是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比如说,有一天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对你说:
“我们的老师不公平,我和小明我们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
”各位家长,当你听了孩子的话,你会怎么给孩子说呢?
(让家长自由表达,不做评论)
(让助手到现场做笔记,简单记录家长的话)
听了大家的回答,我非常欣慰地告诉大家,你们今天来对了。
你们今天听完我的讲座,你们就知道你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到底怎样与孩子沟通,沟通的技巧到底有多重要。
【PPT重要性】
有效的亲子沟通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变得更和谐。
【PPT融洽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亲子关系不和谐,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就没有家庭教育,父母无法教育孩子。
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会遇到一个现象:
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就有逆反的心理了,那说明你们的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现在很听话,没有逆反心理,你也不用沾沾自喜,孩子5、6岁没有逆反心理,并不保证7、8没有,7、8岁没有并不保证12、13岁没有,12、13岁没有并不保证17、8岁没有,17、8岁没有并不保证20多岁没有。
如果我们招集1000个家长开讨论会,这1000个家长中有幼儿园的家长,有小学生的家长,有中学生的家长,有大学生的家长,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我们一定会发现,幼儿园的家长说孩子有逆反心理,小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中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大学生家长也说孩子有逆反心理,最后的结论是,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
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有的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同意这句话的请举手!
好,手放下!
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句话是错误的!
孩子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一定非要出现逆反心理不可,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一定是我们与他的沟通出了问题。
父母不知道怎么去与孩子沟通,不知道沟通需要技巧的,更不用说掌握这些技巧了。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你对孩子说:
“孩子,你能不能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然后就可以毫无顾虑、尽情地其玩。
”这是第一种说法;如果我再换一种说法,这样说:
“今天你必须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要找任何借口,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只有你做完了作业才能玩。
”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说法更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第二种)。
父母与孩子沟通顺畅、关系融洽,能给孩子安全感。
【PPT形成安全感】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孩子内心会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好比大楼没有钢筋,大树没有生机,花草没有水分和养料,内心缺乏能量,学习成绩都会很差,不论你给孩子买多少参考书,报多少培训班,他的成绩都很难提高,因为对孩子来讲,他缺少的是能量,是安全感,而不是这些课本知识。
父母与孩子有效的沟通,还能让孩子亲自感受并学习到沟通的技巧。
【PPT习得沟通技巧】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假如我们做父母的学会了一套好的沟通方式,用这种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与孩子的关系很亲密,很和谐,大家都开开心心,那么孩子也学会了你对他的沟通方式。
孩子学会你对他的沟通技巧,他不仅会这样与你沟通,还会用这样的技巧与同学沟通,与老师沟通,以后还会与他的同事沟通、领导或下属或员工沟通,你的孩子的人际关系会很好,不论到哪里人缘都很好,都很受欢迎,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失败的人生吗?
美国有一个影响世界的著名的成功学家,叫卡耐基,有没有听说过?
听过的请举手,好,手放下,他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成功,85%是靠人际关系,15%是靠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掌握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孩子沟通,不仅会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好,让孩子更幸福,还会让你的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你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会更好,人生更成功!
认同的话,掌声鼓励一下!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套沟通理论和技巧,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发现并整理出来的一套完整的课程。
这套课程所提供沟通技巧,几乎能解决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因此,这套课程已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
如果大家想深入、详细地了解这套课程的完整理论和系统的技巧,至少需要进行四天时间的培训。
今天这只是一个讲座,时间很短,但我尽可能地给大家讲详细点。
这套亲子沟通的技巧首先让我们明白亲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与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在各种答案之中,肯定是要保持亲密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只要是人与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冲突,尤其是父母与孩子这样的亲密相处,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要不要化解冲突?
(要!
)这就是亲子沟通的一个目的:
化解冲突、让孩子自主成长。
这是出现问题后,我们解决问题,是亡羊补牢。
最好的境界,就是不让冲突出现,这就是亲子沟通的第二个目的:
预防冲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今天是讲座,时间有限,如何化解冲突这方面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为冲突;第二,需求冲突;第三,观念冲突。
(简单解释并举例说明三种冲突)不同的冲突有不同的技巧来沟通解决,因今天讲座时间有限,下面我重点与大家交流如何化解行为冲突。
我们首先来看看行为冲突。
所谓行为冲突,即因对方的行为而引发的相互冲突。
在行为冲突中,我们与孩子沟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正确区分行为与评价、二是确认问题归属。
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行为?
有几句话是做父母的常说的,比如:
“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气。
”这讲的是不是行为?
“我的孩子总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不是行为?
“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讨人喜欢”,这是不是行为?
再来一句“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就爱看电视”,这是不是行为?
我来统计一下,认为刚才那几句话都是行为的请举手!
认为有的是行为有的不是行为的请举手!
认为都不是行为的请举手!
好,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以上都不是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感觉,是对孩子的评价。
那么,什么是行为?
简单地讲,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比如说,这有一台摄像机,有一台录音机,凡是能够拍摄下来的,凡是能够录下音来的,都是行为,比如:
孩子让你给他拿袜子,这就是行为,孩子让你给他叠被子就是行为,那你说孩子懒,这是你的感觉、评价,就不是孩子的行为。
再比如:
孩子吃饭时,只挑猪肉吃,这是行为;那你说孩子偏食,这是评价;再比如:
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或者去玩玩具,这是行为,那你说孩不爱学习,这是你的感觉,是评价。
比如:
孩子早上起床,让你给他拿袜子,又让你给他叠被子,这些事情你当然不想做,但你不做,他宁愿不穿袜子,他宁愿让被子堆在床上,所以你耐着性子给他拿了袜子,又叠了被子,他又让你给他收拾书包。
这时候,你终于忍不住了,你会怎么说?
试试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这么干,你会怎么说?
(家长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
“你怎么这么懒!
”会不会这样说?
会!
请问你是在说孩子的行为还是在说自己的感觉?
你是说的自己的感觉。
孩子的行为,让我们产生感觉,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可是我们却强调自己的感觉,结果是孩子的行为没有改变,我们不舒服的感觉却不断地出现,我们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感觉,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指责、训斥、辱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因此,父母必须将孩子的行为与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区分开来。
好!
关于行为我们就讲这么多,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我们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行为:
凡是看得见,听得到的是——行为。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帮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的时候,当我们弄明白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会只强调自己的感觉,就不会再去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再去消极地评价孩子、打骂孩子、训斥孩子,就不会再去伤害孩子,当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清除了亲子沟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亲子沟通中的第一团迷雾。
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现在能不能分清什么是孩子的行为,什么是自己的评价?
能不能分清?
(能)非常好,分清什么是行为,什么是评价,大家感觉以后在与孩子沟通时会不会有帮助?
感觉会有帮助的请举手确认一下!
好,手放下!
在别的地方(也可以举一个具体的地方)讲座的时候,那些家长一学完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就鼓掌,我不知道我们现场的家长会不会(掌声)。
我们刚才讲过,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有2个核心的问题,我们总是搞不清楚,第一个是什么?
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
第二个就是问题的归属,也就是问题在谁,或者说谁有问题,当我们没有弄清楚谁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这里说谁有问题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比方说:
你的孩子用一支彩色画笔在家里的沙发上、窗帘上、墙壁上乱写乱画。
大家说这是谁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
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帘、沙发、墙壁的整洁,如果被画得乱七八糟,还得要花费时间去洗、去擦,这让父母心理不舒服,对不对?
当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的需求,给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让父母产生情绪、困扰,我们说,父母有了问题。
孩子在窗帘、沙发上画画时候心里会不会难过,不会!
他在墙上画的时候,会不会痛苦?
不会!
他心里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他有什么问题?
相反,窗帘上画个唐老鸭,沙发上画个米老鼠,墙上画了个长颈鹿,他画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说不是孩子的问题或者说孩子没有问题。
我们再来判断一下,是刚开始时我们讲到的,孩子对你说:
“我们的老师不公平,我和小明我们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
”你们认为这是谁的问题?
很显然是孩子的问题,他被批评了,与他有同样情况的小明却没有被批评,他心理不平衡,有不舒服的感觉,他有情绪,所以我们说,孩子有了问题。
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明明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去解决,通常来讲都解决不了,一旦解决不了,父母就会感觉到教育孩子这么麻烦,这么累,人家为什么会教育得这么好,相比之下,会感到自己很无能。
有时候,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父母却把它当成孩子的,认为孩子有问题,就去帮助孩子,改变孩子,结果遇到孩子的拒绝与抵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往往不是缺少好的方法,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到底是谁有问题。
为了让大家清楚,到底是谁有问题,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
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忘了写作业。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边玩边做作业,很晚才能睡觉。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对你说:
“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体育比赛中没有获奖,感到很沮丧。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哪些是父母的问题,哪些是孩子的问题?
我想了解一下现在大家能不能分清谁有问题了?
能不能?
(能!
)非常好,分清楚谁有问题,大家感觉以后在与孩子沟通时会不会更有帮助?
感觉会更有帮助的请举手!
除了举手,还会用什么表示?
(掌声)
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办?
比方说:
刚才我们练习的一个例子:
孩子对你说(讲师模拟,语气中带有情绪):
“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当你听到孩子这么说,你怎样回应孩子的话?
你会怎么说?
(让家长自由发言,并提示家长:
如果在平时,你会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
你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与孩子讲话?
一定要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配合老师的讲座掩藏自己的真实面目。
)(此时,尽量让一位家长记下其他家长回应的语言,以备后面进行分析。
)
以下是家长可能出现的回应方式:
1、“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打人可不对。
”
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块玩。
”
3、“没关系,与同学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
4、“小明是和你闹着玩的,不要计较。
”
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学会原谅他。
”
好!
我发现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在培训班上,时间充足,家长的反应方式更多,尽管反应的方式各种各样,我们对这些反应方式进行归纳分类之后就会发现,总共可分为12种不同的类型,这12种反应方式被称为亲子沟通的12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这12种绊脚石又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运用的(这里有张图)大家把自己刚才的反应方式对照一下,看看你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这12个沟通障碍我们几乎天天在用,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孩子越来越认为父母不理解他,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来越逆反,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要好好了解这12个沟通障碍。
这12个绊脚石都有它们典型的语言,每一个绊脚石所传达的信息,每一个绊脚石对亲子沟通、对孩子心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很多的内容,如果讲清楚、讲透彻,大约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里我就不再详细讲解了,凡是参加过培训的,学完这12大沟通障碍之后,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不会与孩子讲话了,一开口就是绊脚石。
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这12种回答类型都成了沟通中的绊脚石?
象警告、威胁、侮辱、讽刺这些回答方式是绊脚石还可以理解一些,为什么连指导、建议、询问甚至赞美也都成了绊脚石了呢?
我们刚才讲过,当孩子有了问题时,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烦恼在向你(挑一位家长)倾诉时,我需要你的指导吗?
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吗?
我需要你的安慰吗?
难道我的心灵真的那么脆弱吗?
我需要你的赞美吗?
难道我没有自己的价值感吗?
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说教、批评、讽刺、分析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
你只不过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只不过向你说说而已,你只要好好听就行,如果我说的反而不如你说的多,我就不想再给你说了,因为我发现你的问题比我还严重。
当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诉说时,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这时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中有一套非常简单又特别有效的技巧,你只要用这套技巧,你的孩子一定会感觉到你这个做父母的确实是真正地理解他、接纳他,他会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套方法能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这套方法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一辈子的方法。
刚才我们讲到,当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诉说时,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这时候,我们怎么办?
大家请注意,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对他的情绪给予回应,回应的方法就是积极倾听的技巧。
也就是说,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积极倾听,积极倾听不是简单地听,是要听懂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他的话你听懂了,你理解了,只有这样他才感觉到跟你说话能够被关注、被接纳,能有安全感。
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回应孩子被洒水弄湿书的问题。
孩子说:
“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孩子这样说,只是在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并不是真的想去揍小明一顿。
我们怎么回应?
(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
“小明朝你脸上洒水,还把你的书弄湿了,这让你很气愤。
”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立刻会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绪被接纳了。
我们再来看看刚开始时那个例子,孩子说:
“我们的老师不公平,我和小明我们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
”现在我们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了吧?
怎么回应?
(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和小明都没有完成数学作业,老师只批评了你,没有批评小明,这让你心理感觉很不平衡。
”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怎么能这样说话?
孩子的问题不是还是没有解决吗?
各位家长,我们用积极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孩子会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向父母诉说,是表达情绪,不是在向父母请求解决问题,父母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帮助了,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特别痛爱我的孩子,我非要帮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的帮助孩子,那就采用最好的帮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什么吗?
(让家长略作思考)是不帮助!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当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起来了,他以后就再也不会依赖父母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最好的帮助方式也是最根本的帮助方式。
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请注意,孩子说话的时候,他是不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情绪,孩子说话时带不带情绪可以从他的语音、语调、表情还有一些肢体动作上判断出来,我们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话时带着强烈的情绪(例如模拟:
妈妈,我不想上周六的补习班了,老师讲的一点都不好!
)那么我们就要回应他的这种情绪,怎么回应?
(提示:
妈妈听起来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