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44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docx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第1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活动意图: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遵循教学的四性原则,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实施有效的策略,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第1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遵循教学的四性原则,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实施有效的策略,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亦可概括为六个字:

激发、创设、鼓励。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

欣赏各种会变的动作,产生不同感受,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活动目标:

1、感受身体动作的多样变化和特征。

2、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姿势。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人形图片若干,范画一张。

2、活动手册美术第一页、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对身体的了解

1、你们的双手双脚能怎样?

身体能做出那些动作呢?

2、说说看法,将动作用身体表现出来。

二、我会变

1、肯定幼儿动作。

2、请一幼儿用身体摆出各种姿势,师幼共同在黑板上画出该动作。

3、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范画图案加以引导。

4、鼓励幼儿想出更多不同动作,以记录的方式在黑板上做标记。

5、结合已知动作,感知手脚的多变。

6、将想出的动作画下来,看看谁的动作“变”得最多,与别人的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绘画要求:

应运用圆形(表示头)、长方形(表示手和脚)进行作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层层递进。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致比较高,较好的实现了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此活动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探索求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将自己动作一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幼儿爱观察、有思想、敢创造、会表现的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

会,汉字,多音字,有多种含义。

常用来表示聚合、聚拢集合:

如会议,会计等,也表示彼此见面、付钱、理解、能或善于、时机,也表示领会、执领等意。

第2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

嘴巴有什么用?

(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

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

(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指导语: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

(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

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

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

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

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

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

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2、师:

嘴巴可神奇了。

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

(播放第一张嘴角向上翘的微笑嘴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

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3、继续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气)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舔舌头的嘴巴、舌头歪一边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请幼儿一起学一学,然后说一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

猜猜他在干什么或心情怎么样?

个别嘴型是怎么样的?

师:

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师:

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

我们也来变一变。

(幼儿变造型)我觉得你们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们的嘴巴画下来。

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

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

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

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

(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

(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

师:

先谢谢模特。

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

你画的是谁的嘴巴?

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

你们觉得它象什么?

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

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

(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

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

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

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

(背景音乐起)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

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

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教学反思:

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笛子、口琴、气球等玩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玩一玩、尝一尝、认一认、说一说中了解嘴巴的用处,知道保护嘴巴的方法,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整个活动中,语言科学相互渗透,从多角度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在讨论如何保护嘴巴的环节中孩子们不但能与同伴积极交流,还能大胆地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没能放手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过于包办限制了孩子语言的发展。

2、识字的游戏的方式也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活动中得加以改进,真正为幼儿提供一个敢于大胆表达的环境,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

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

第3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将色彩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拍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

小朋友,首先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

提问:

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朋友都认识不?

幼儿:

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是棒。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这些图形宝宝啊!

它们还会变魔术呢?

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漂亮的图画呢?

幼儿:

2.图形创意画展示师:

好,小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图形宝宝是怎样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的。

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

幼儿:

小鱼师:

那小朋友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

幼儿:

三角形和圆形。

师:

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棒,回答的很好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

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

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

幼儿:

小鱼的眼睛。

师:

小朋友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幼儿:

房子。

师:

那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

举手回答。

幼儿: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也非常的聪明。

师:

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呀?

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

房顶。

师:

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

门。

师:

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

房子的墙和窗户。

3.小朋友自己动手展示师:

大家都非常棒!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

现在啊!

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

我能行师: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幼儿:

能。

1.发各种形状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形状变变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

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习,小朋友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朋友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小朋友一定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单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朋友能拼出更复杂的更漂亮的图片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

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

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

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

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

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本文扩展阅读:

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第4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

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

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

它们一样多吗?

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

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

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第5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演示用教具:

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

幼儿操作材料:

盆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

今天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

幼:

许多。

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

她们养了许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

幼:

一样多(见图示)

(二)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

添1只猫或减少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们和娃娃说:

“再见”。

(三)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

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

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操作活动。

1、请小朋友把盆子中画有许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

幼:

(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

用什么办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

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

(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

(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6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

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

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

它们一样多吗?

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

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

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7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奇怪的脸》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活动《奇怪的脸》是通过泥工活动,塑造出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表情(大笑、微笑、生气、伤心等)时五官的特点,并大胆在同伴面前表述;

2.学习将橡皮泥搓条、挤压、捏制塑形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

在导入环节,我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展示。

然后出示各种丰富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述图片分别代表的心情、情绪。

导入环节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也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

在幼儿活动操作中,我发现很多幼儿为了“省力”,都选择了辅助工具,直接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

我发现这个现象后多次提醒,但幼儿已经懒得再改回来了,导致很多幼儿塑造出来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有些局限。

另一部分幼儿虽然用橡皮泥制作出眼睛、嘴巴等,但也是表情不够丰富,创造性还不够强。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导入环节我设计的还是比较好,幼儿的情绪高,对各种表情也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得到了知识的巩固。

但是之后的环节我是让幼儿直接操作了,我的初衷是让幼儿能自由发挥,不要受教师示范的影响和限制。

但是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反而显得单一。

在环节中应调整为导入后教师进行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操作脸部上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从而突显面部表情的特征。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我觉得教师的示范还是很重要的,在提倡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适当、适时的引导、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第8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吃饭进餐,无疑是幼儿生活中的大事。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以及入园后,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吃”。

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因此,常常会听到离园时家长问孩子:

“今天吃什么?

你吃饱了吗?

”在幼儿园每学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讨论的重点。

同时,吃饭进餐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与发展价值。

如何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黄蓝幼教集团管理与研究的重点。

反思日常餐桌现象,孩子们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

不爱吃饭、吃饭慢、挑食、掉饭粒、餐具使用不当、卫生习惯不佳,等等。

虽然老师们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比如,进餐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但幼儿进餐始终处于被动管理中,教师会催促幼儿“快吃”、“吃完”,也会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导致幼儿体验不到品尝美食以及进餐本身的快乐,也无法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文明进餐的礼仪和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我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餐、文明进餐。

不爱咀嚼的丁丁“老师,我家丁丁吃饭是我最头疼的事情,麻烦您了!

”从我刚接手这个新班的第一天,丁丁妈妈的这句话就一直记在我的心里。

每次喂丁丁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饭菜刚到他的嘴里,他就用舌头使劲地把饭菜顶出来,嘴里还说着:

“不吃不吃,就是不吃。

”时间久了,丁丁甚至因为吃饭问题不爱上幼儿园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妈妈对丁丁照顾得格外细致,家里只做很软的馒头和面条,水果也只吃香蕉泥和苹果泥。

看来丁丁不是不爱吃饭,是因为他长期吃软烂的食物,咀嚼能力下降,嚼东西对他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知道了原因,我们决定从“牙齿的故事”人手,先解决他不爱咀嚼的问题。

我们邀请幼儿园的保健医带来了牙齿的模型,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了用牙齿嚼东西的重要性。

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得特别认真。

丁丁还主动问:

“老师,要是牙齿不能嚼东西会怎么样啊?

”保健老师说:

“牙齿会生病呀!

它会不高兴,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朋友了。

你看看,大老虎最厉害吧,它的牙齿就经常用,丁丁也要像大老虎一样吃饭啊。

”听了这些,丁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们采取小步递进的方法,逐渐调整食物的种类。

丁丁能喝汤,我们就先从汤人手,给他盛的汤稠一些,过段日子再往汤里加米饭,然后慢慢过渡到吃正常的主食。

同时,请家长相应地改变烹饪方法,增加饭菜的硬度,水果不再做成泥状,可以先切成小小的丁,然后再大点。

家园一致,孩子自然就适应得更快,来园时和进餐时的情绪也渐渐变得更加自然。

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每当丁丁看到食物的种类发生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情绪。

这时,老师就会对他说:

“丁丁最棒了,我们的牙齿就像大老虎,啊呜一口就吃掉。

”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丁丁进餐的情绪和对食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仅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吃饭,有时还会说:

“老师,我还要吃!

”丁丁妈妈也告诉我们,孩子回家后也是自己吃饭,还要肉吃呢,以前这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听到孩子在家里的进步,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和他吃饭时快乐的样子,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把青菜留给小兔子的天天平时特别爱吃青菜的天天今天却不吃了,还说:

“青菜是小兔子最爱吃的,我不要吃。

”边说边用勺子把青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说要把切好的青菜送给小兔子吃。

老师走过去,轻声对他说:

“小兔子有青菜吃,这些菜是厨房老师给你做的,你吃吧。

”听了老师的话,天天不但没有高兴起来,反倒急得哭了,边哭边说:

“不行、不行,小兔子不够吃了,就要留给小兔子,谁也不能吃,呜呜……”看了天天的反应,老师也糊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虽然不明白原因,但老师没勉强他继续吃完,而是决定先和家长沟通一下。

原来,周末时妈妈带他去了农家院,天天喂小兔子吃青菜,可是喂到一半,青菜没有了。

当时,为了赶时间,家长和农家院的主人就告诉天天,青菜吃完了,没有了。

没想到,天天可认真了,他惦记着小兔子,回家后无论如何也不吃青菜了,就连家里其他人也不许吃青菜,说要留给小兔子。

妈妈为此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释然了,也不禁为天天的爱心而感动。

但是,怎样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爱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地吃青菜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请小兔子来帮忙了。

结合3岁幼儿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特点,我和老师们精心排练了“小兔子送青菜”的手偶剧。

主要情节就是:

小兔子吃了天天送来的青菜,长得又肥又壮,身体可棒了。

为了感谢天天,它也为天天和小朋友们送来了一大筐青菜,希望大家都能像它一样长得又快又好。

故事结束后,我们带着小朋友一起把青菜送到了厨房,天天激动地对厨房的叔叔说:

“叔叔,您要把青菜炒得香香的,我今天要吃好多。

”通过这个故事,天天又开始爱吃青菜了,而且每次看到青菜都非常高兴,边吃边说:

“小兔子爱吃,我也爱吃!

”看到他红扑扑的小脸儿,妈妈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第9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唱准最后一句的节奏。

2、回忆生活经验,创编帮妈妈做事情的歌词。

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理解和记忆歌词,尝试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

2、幼儿用书:

《好妈妈》。

3、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