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1.3.1.2土方开挖
基坑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在基础施工时,应对基坑壁、基坑底进行基坑的尺寸、标高、基坑壁土层稳定性、基坑底地下水、有无流砂等相关情况作相关检查和验收,确保基础工程施工能正常进行。
本工程基槽开挖相对较深,因此,应先计算好回填土的数量,将用于回填的土留在离施工场地较近的地点,余土运至指定场地。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基坑以开槽开挖为主,并根据基础结构布置情况,相邻两道条形基础相互靠得很近时,采用局部或全部满堂开挖。
开挖至相应部位的垫层底,完成整体结构土方的开挖。
基础开挖至设计垫层底标高以上200~300mm时,停止开挖,人工清槽。
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基坑排水暂按排水沟加集水井排水考虑,由于基坑开挖较深,未见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基坑壁及基坑底土质及地下水位情况暂不知,根据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应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招标阶段业主未提供本工程岩土工程勘探报告,开工后应提请业主尽早提供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仔细阅读,如场区内土层的土质太差,有承压水或有可能发生流砂的砂土或粉土层时,应建议业主采取轻型井点等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及相应基坑支护措施,以保证本工程地面以下结构能正常施工,同时保证施工安全。
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1.3.1.3基础钢筋绑扎
1.3.1.3.1基础钢筋绑扎顺序:
基础底板筋→基础梁钢筋绑扎→预插墙、柱筋→其它钢筋绑扎。
1.3.1.3.2在绑扎底板钢筋时,如部分基础底板为双层钢筋布置,应根据上下层之间的高度,以间距1000mm双向设置钢筋马凳,支承上层钢筋,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同时满足马凳钢筋要有足够的保护层,钢筋直径不小于板主筋直径,当上层钢筋直径较大时,为了保证上层钢筋的支承,采用角钢焊接成马凳架来满足需要。
1.3.1.3.3基础筋绑扎前,在垫层上弹出底板外框线,地梁、墙柱钢筋定位框线。
并用红漆在轴线交点、墙柱转角等部位标注定位点。
1.3.1.3.4基础钢筋网扎好后,在钢筋网上将底部线上引,以确保柱及墙竖向插筋的位置正确。
1.3.1.3.5保护层的控制:
采用混凝土垫块或者钢筋加以焊接来保证。
1.3.1.3.6其余参照主体结构钢筋工程相关要求施工。
1.3.1.4基础模板安装
1.3.1.4.1基础外围的侧模板,采用钢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双钢管作水平和竖向搁栅,在基础周边打地锚钢管,进行斜撑加水平撑结合支撑的方式,相互靠近的基础之间作双向水平支撑加固以及加地锚撑稳固的方式对模板进行加固。
1.3.1.4.2模板支撑:
侧模板支撑在基坑壁上应采用加垫板方式进行加固稳定,不得将模板支撑杆直接支撑在土壁上,支撑下口必须加垫板支撑在密实土层上,以防止浇筑砼时因支撑不牢而发生跑模。
1.3.1.4.3其余参照主体结构模板工程相关要求施工。
1.3.1.5基础混凝土浇筑
1.3.1.5.1基础底板砼施工时,必须将砼垫层和表面清理干净,无积水,不得有泥土落入槽内。
1.3.1.5.2基础砼浇筑时,除施工时的特殊原因外,一般不考虑留置施工缝。
如必须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小开间且基础较少的部位,地梁跨中1/3范围内,基础及地梁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应使用模板插入隔开,不得随意留置或设斜面缝,以保证砼结构的正常受力,同时防止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出现,有防水要求时,应在施工缝部位设置止水带止水。
再次浇筑前,清理施工缝留置的侧面,清水冲洗干净后,先浇筑不少于20mm厚的引浆,用震动器均匀地振捣一次,再继续浇筑砼。
1.3.1.5.3浇筑砼时,宜一次完成结构分隔范围内或专门设置施工缝范围内基础底板砼的浇筑,具体浇筑方向和顺序可根据各栋楼现场的实际情况在砼浇筑时另定,灵活安排,以运输距离短为宜,一般从短边一端开始,沿长边方向顺序浇筑,对于基础地梁分布较多时,可适当减缓浇筑速度,且采取分多组平行浇筑,以防止某一段基础浇筑跟不上,浇筑界面上混凝土已超过初凝期,形成事实上的施工缝,对保证整体基础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利。
1.3.1.5.4基础砼振捣的其它要求与主体结构墙柱、梁板砼浇筑要求基本相同,详见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中相应内容。
1.3.1.5.5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小时左右,应进行复振处理,复振时,应达到地梁高出基础顶面部分与基础交接部位,以及基础底板与垫层交界部位出浆为止,以避免这两个交界部位因混凝土未凝固砂浆溢出,而产生蜂窝麻面的质量通病,防止露筋、空洞等质量事故的发生。
1.3.1.5.6基础采用商品砼泵送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在基坑内搭设的通道,架设混凝土输送管线,使用商品砼输送泵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1.3.1.6砖基础砌筑
1.3.1.6.1砖基础砌筑时,应先将基础顶面清理并冲洗干净,弹出基础墙体的中心线和边线,排砖时应尽量考虑对称放置,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1.3.1.6.2砌筑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收砖边线应整齐划一,不可进出太大。
1.3.1.6.3应满灰浆砌筑,不得使用带刀灰。
按图纸大样规定的尺寸砌筑,进退砖符合设计要求。
1.3.1.6.4纵横墙同时砌筑时,接槎处斜槎到顶,基础放脚两侧均匀收分。
5、待砌到墙身时挂中线检查。
以防止发生轴线偏移。
1.3.1.7土方回填
1.3.1.7.1土方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土厚度不大于300mm,当基坑宽度较窄时,应采用手工夯夯实。
回填前应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杂物,如地下水位较高,还应考虑排水措施。
1.3.1.7.2回填的土料应符合设计及其它相关规定或要求,含水量较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含草皮、拆除原有建筑物余下的垃圾土等物的杂质土均不得作为回填土使用,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0mm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以避免夯填不实。
1.3.1.7.3基槽开挖有余土外运时,应尽量将自然地坪的上表面杂填土优先运出,较好的土用于回填。
1.3.1.7.4回填土时,上部有砖基础的部位,应对砖基础两侧用颗粒较细的土对称均匀回填,使其受力均匀,且待砖基础在砌筑完成后墙体有一定强度时方可回填,以防止砖基础被挤歪或挤松散。
1.3.1.7.5基坑采用分层回填方式,在基坑回填时,应注意回填土工作及安全工作,确保基坑回填质量,并确保回填土正常施工。
1.3.2主体结构
本工程施工遵循的施工程序:
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
施工顺序见下图:
1.3.2.1施工顺序:
现浇钢筋砼框架柱搭脚手架(在第一层可砌高度后开始)现浇钢筋(框架、圈梁)梁、板现浇楼梯屋面柱、梁、板墙体砌筑(留门窗洞口)预制过梁安装等。
其中,圈梁与各层楼面现浇梁板同时施工。
1.3.2.2施工方法
1.3.2.2.1砖墙:
本工程围护墙砖墙为240厚,采用MU5页岩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体施工前,砖的强度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施工,砂浆强度根据试验合格的配合比配制,每层不大于250m3,砌体必须做一组砂浆试块。
砌筑中,设计要求预留的洞口、埋件、穿墙管等,都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准确预留及预埋。
门窗洞口使用的木砖先经防腐处理后再用上墙。
墙体砌筑前,按施工图尺寸计算砌体灰缝厚度,放出墙体边线,将楼、地梁的局部找平,立好皮数杆;墙体采用“三顺一丁”组砌。
排脚及在梁、板底一皮砖须砌丁砖。
在柱的有墙一侧,按规定留马牙槎;砌筑墙体前,提前将砖浇水湿润,干砖不能砌筑。
砌筑时,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以保证砌块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
当砌块间搭按长度小于砌块的1/3时,水平灰缝中应设置钢筋加强,临时间断处应砌成阶梯形斜槎,不允许留直槎。
砌体垂直、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2mm,但均不得小于8mm。
1.3.2.3框架、现浇构件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所示:
1.3.2.3.1施工缝的留设
浇楼层混凝土时,施工缝留设两道:
第一道施工缝设在该楼层楼板下主梁下口以下50mm处,第二道施工缝留设在该层楼板板面。
1.3.3钢筋工程
上部结构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
搭设钢筋加工棚,配备全套钢筋加工机械,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从钢筋加工验收、取样试验、制作加工、焊接取样试验、成品挂牌、分类堆放、核查发货等整个钢筋制作加工过程的管理,以确保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
本工程梁主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柱子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在工程中钢筋进场和焊接后必须由我公司二级资质的中心试验室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钢筋加工时,根据施工安排,加工与绑扎密切配合,先绑扎的先加工,加工好的钢筋分类、编号堆放,先用的钢筋堆在上面,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搬运。
钢筋进场,制作加工前,先检查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圆盘钢筋调直后,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截面减小5%。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节约钢材。
钢筋的弯曲和弯钩:
I级光面钢筋端部做180°的弯钩,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份长度≥3d;箍筋端部做135°的弯钩,弯心直径2.5d,平直部份长度≥10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d。
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要求组织施工,钢筋绑扎尺寸、间距、位置准确,所有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钢筋绑扎完后,必须整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在钢筋工程中特别注意柱梁节点,钢筋密集处的钢筋分布情况及悬挑梁板结构的受力筋位置,随时纠正因踩踏而变形、移位或塌陷的钢筋。
竖向柱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小截面柱为振动器插入需要将弯钩偏转时,与模板夹角也不得小于15°。
箍筋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筋交叉点均应扎牢,平直部份与主筋交叉点可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
在结构混凝土浇筑时易造成墙板、柱插筋位移,所以在结构扎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插筋偏位。
梁、板钢筋在梁纵向受力钢筋双层排列情况下,两层钢筋之间垫入直径25mm的短钢筋。
箍筋接头交错设置,接头与相应部位的架立筋绑扎。
悬挑梁的箍筋接头设置在梁下部。
板筋纵横钢筋绑扎,四周两行的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形扎牢。
双层钢筋网的两层之间设置撑钩固定钢筋间距。
钢筋端部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注意板上部负筋防止被踩下,尤其是悬挑板的负筋位置要严格控制,在梁板浇筑混凝土时安排钢筋工值班,随时监控。
主、次梁与板钢筋交叉处,应使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在中层,主梁钢筋在下,保证结构荷载的有效传递。
在工程钢筋绑扎前,由钢筋翻样和工程技术负责人讨论明确主次梁的受力关系和梁钢筋的正确位置,并由钢筋翻样在翻样图中详细说明,施工班组应接受技术负责人和钢筋翻样的技术交底,做到思想明确,操作准确。
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难以明确梁或钢筋关系情况下,通过图纸会审或技术联系单明确设计意图,决不盲目施工。
梁钢筋关系应作为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部分加以认真检查,验收完全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1.3.3.1钢筋的绑扎和安装
钢筋绑扎时,根据现场情况在模板上用笔标出箍筋或分布筋位置,并以此作为绑扎依据。
如当模板未支好前绑箍筋时,可在焊接好的主筋上,用钢尺按图纸要求分好箍筋绑扎点,并用记号笔标出位置,而后即可进行绑扎。
钢筋的绑扎、焊接及加工形状,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钢筋绑扎要严格控制位置,柱子钢筋上口应设置锁口箍筋,点焊牢固且保证轴线位置正确。
各种负弯矩筋,应用隔点焊接牢固,防止倾倒。
双层钢筋上下要保证用“几”型钢筋支撑,梁、板、柱钢筋匀应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现浇悬挑构件,上部钢筋严禁踩踏,要设置钢筋凳支稳,以免浇灌混凝土时踩踏,柱子钢筋采用电渣焊施工,在施工中必须确保构造柱的柱子筋同心,并且焊接符合质量要求。
其支撑混凝土的垫块标号必须与所浇构件相同。
按图纸设计施工,不得任意代换,若必须代换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
1.3.3.2钢筋电渣焊的主要施工方法
1.3.3.2.1施工准备
①将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进行清理。
②检查电路观察电压波动情况,当电压降至4%时,不宜操作。
③采用与钢筋材质相适应的焊剂、焊丝。
1.3.3.2.2操作方法
将夹具的下钳口夹牢在下钢筋的70-80MM处,将上钢筋扶直,并夹牢至上钳口内约15MM处,并保持上下钢筋同心。
安放焊剂盒,并投入焊剂。
操作时,先将上、下钢筋接触,接通焊接电源后,立即将上钢筋提升2-4MM,引燃电弧,继续缓缓上提钢筋5-7MM,使电弧稳定燃烧。
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渐渐下送,并转入电渣过程。
待钢筋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预压,持续数秒后,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移或接合不良。
1.3.4模板工程
1.3.4.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模板的选择→拼装→支撑柱、梁、板模板→安装→校核→浇砼→拆模→清理→再周转使用。
1.3.4.2准备工作
由木工班组长按设计要求,对各分部制定配模及支撑方案,按照方案确定几何形状、尺寸、规格、数量、间距,不得任意加大,防止产生结构变形。
并提前提供《材料需用量计划表》按施工进度要求确定模板、材料进场时间。
1.3.4.3模板的选择
工程所使用的模板:
柱、梁模板以组合钢模板为主,现浇板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排架支撑,局部采用木模板,楼梯采用拼合式木钢模板体系。
1.3.4.4模板安装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②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模板缝不应漏浆胀模。
③模板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必须取拱,当设计没有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④下层楼面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撑。
⑤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1.3.4.5模板安装
A、柱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装前应弹出柱中线及边线。
依据边线并考虑增加两片柱模板的厚度钉柱脚固定木框。
柱模板安装的垂直度用垂球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用撑木撑牢。
各柱模板安装完毕后相互间应用水平及斜拉杆联系成整体,以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倾斜。
校正完柱子模板的垂直度即可上紧柱箍。
B、梁模板安装:
首先应安装梁底模板。
安装时要将梁底模板两端搁置在柱模板顶端梁的缺口处,下面用立柱撑起,再用模块或螺旋底座调整高度、梁底模板安装要求平直。
跨度≥的梁底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支柱的间距根据荷载大小及支柱的承载勇力由计算确定,一般为1~1.5m。
然后安装侧模板。
安装时要将梁侧模板紧靠梁底模板放在支柱顶的横木上,并用夹板将侧模板钉夹牢在支柱顶的横木上。
梁侧模板安装要求垂直。
边梁外侧模板上边用立木及斜撑固定。
一般梁侧模板的上边用楼板顶紧。
梁侧模板之间应临时用撑木撑牢。
撑木长度与梁宽相同,浇筑混凝土时再拆去。
若梁的高度较大,要设对拉螺栓。
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则要分层支模,各层模板支架的立柱下应铺设通长的垫板,上下层的立柱应安装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的方法。
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必须平正,支架的上下层立柱应保证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C、楼板模板安装: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