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5103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docx

第二节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第二节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第二节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

多数生物碱呈结晶形固体,有些为非晶形粉末状;少数为液体(如烟碱、槟榔碱、羽扇豆碱),这类生物碱分子中多无氧原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

2、味道:

多具苦味,少数呈辛辣味;少数生物碱具有其它味道,如甜菜碱为甜味

3、颜色:

一般无色或白色;少数具有长链共轭体系的具有一定颜色如图;少数与溶液pH值有关,如一叶萩碱(黄色),成盐后则无色;书上:

血根碱无色,而其盐酸盐呈红色。

4、挥发性与升华性:

多无挥发性,只有个别小分子生物碱具挥发性(如,麻黄碱,可随水蒸气蒸馏而逸出),少数具升华性(咖啡因)

(二)旋光性

产生条件:

具有手性碳原子或手性分子。

即凡是具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则具有旋光性,多为左旋呈显著生物活性(左旋肉碱)。

反之则无,如小檗碱没有旋光性。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pH等因素的影响。

少数产生变旋现象:

如麻黄碱在氯仿中呈左旋光性,而在水中则呈右旋光性;烟碱在中性条件下呈左旋光性,而在酸性条件下则呈右旋光性;

研究意义:

生理活性与旋光性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一般地,左旋体呈显著的生理活性,而右旋体则无或很弱。

如:

,如乌头中存在的左旋去甲乌头碱具有强心作用,但存在于其它植物中右旋去甲乌头碱则无强心作用

(三)溶解性

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复杂,其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与其分子中N原子的存在形式、极性基团的有无、数目以及溶剂等密切相关。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亲脂性生物碱的溶解性

这类生物碱的数目较多,绝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属于亲脂性生物碱。

(1)游离生物碱

易溶于乙醚、苯、卤代烷类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在氯仿中的溶解度较大;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难溶或不溶于水。

(2)生物碱盐

易溶于水,其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有机酸盐;可溶于甲醇、乙醇;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少数生物碱盐的溶解性不符合一般规律。

如奎宁、奎宁尼丁、辛可宁、吐根酚碱等生物碱的盐酸盐可溶于氯仿,麻黄碱草酸盐难溶于水。

2.亲水性生物碱的溶解性

水溶性生物碱数目较少,主要指季胺碱型生物碱,也包括一些分子量较小的叔胺碱或仲胺碱。

(1)季胺型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易溶于水、酸水和碱水,可溶于甲醇、乙醇、正丁醇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低极性的有机溶剂。

(2)小分子生物碱

少数分子量较小的叔胺或仲胺生物碱既可溶于水,也可溶于氯仿。

这类生物碱包括麻黄碱、苦参碱、秋水仙碱等。

3.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的溶解性

(1)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如吗啡、青藤碱等。

除具有一般叔胺碱的溶解性能外,由于其结构中连有弱酸性官能团,也可溶于苛性碱溶液。

(2)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生物碱的溶解性

这类生物碱如喜树碱、那可汀碱等在正常情况下,其溶解度类似一般叔胺碱。

但在热水溶液中,其内酯(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羧酸盐而溶于水。

少数酚性碱,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溶于碱水中。

如图,由于酚羟基存在空间位阻,酸性降低

(四)碱性

1、碱性由来:

(让学生回忆酸碱电离理论)Lewis酸碱理论认为:

凡能给出

电子对的电子授体为碱,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电子授体为酸。

那么生物碱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其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接受质子所以显碱性。

2、碱性强度的表示

碱性是生物碱的重要性质。

通常以酸式离解指数pKa表示。

◆pKa与碱性的关系:

pKa越大,碱性越强ppt上

pKa12(强碱)。

碱性基团的pKa值大小顺序一般是:

胍基>季胺碱(pKa>11)>脂胺类,脂氮杂环类(pKa8~11)>芳胺类,芳氮杂环类(pKa3~7)>两个以上的氮杂环类(pKa酰胺基(中性)。

写在黑板上

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氮原子的杂化度、诱导效应、诱导-场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分子内氢键形成等有关。

1、N原子杂化方式: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孤电子对处于杂化轨道中,s电子的成分递增,p电子的成分递减(ppt上p电子的比例)。

p电子成分较多的杂化轨道离核较远,电子较易给出,接受质子较容易,显强碱性。

因此生物碱的碱性强度随杂化度升高而增强,即sp3>sp2>sp。

如图

2、诱导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上电荷密度受到分子中供电基(如烷基等)和吸电基(如芳环、酰基、醚键、双键、羟基等)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电基使电子云密度增多,碱性变强;吸电基则降低电子云密度,使碱性降低。

诱导效应随碳链增长而减弱。

如图

3、诱导-场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同时含有两个氮原子时,即使其处境完全相同,碱度总是有差异的。

一旦第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后,就产生一个强的吸电基团—+NHR2。

此时,它对第二个氮原子产生两种碱性降低效应:

诱导效应和静电效

应。

前者通过碳链传递,且随碳链增长而渐降低。

后者则通过空间直接作用,故又称为直接效应。

二者可统称为诱导-场效应。

若此时强的吸电基和第二个氮原子在空间上接近时,则直接效应对其碱度的影响就更显著。

若空间上相距较远,彼此受诱导-场效应的影响较小。

如图:

吐根碱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都在脂杂环体系中,中间相隔5个碳原子,空间上相距较远,受到的诱导-场效应的影响较小,所以ΔpKa(碱度的差值)仅为0.89;但是金雀花碱分子中二个氮原子碱度相差较大,ΔpKa为8.1,原因就是二个氮原子相隔仅有3个碳原子。

且空间上很接近,存在着更显著的诱导-场效应的影响。

4、共轭效应

若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孤电子对成p-π共轭体系时,通常情况下,其碱性较弱。

生物碱中常见的p-π共轭效应主要有三种类型:

苯胺型、烯胺型和酰胺型。

①苯胺型:

苯胺氮原子上孤电子对与苯环π电子成p-π共轭体系,碱性(pKa

4.58)比相应的环己胺(pKa10.14)弱的多。

如图,毒扁豆碱分子中两个氮原子N1和N2的碱性相差较大,N1的Pka为7.88,N2的pka为1.76,原因就是N2处于p-π共轭体系中。

②烯胺型:

通常烯胺化合物存在以下平衡:

如图,互为SP2杂化的N原子,碱性降低

③酰胺型:

若氮原子处于酰胺结构中,由于氮原子孤电子对与酰胺羰基的p-π共轭效应,其碱性很弱。

如图:

胡椒碱的pka为1.42

5、立体结构

⑴空间位阻:

尽管质子的体积较小,但生物氮原子质子化时,仍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不利于氮原子结合质子或给出电子对,则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

如图:

叔胺分子结构比仲胺多一个供电子基团但碱性却小于仲胺,原因是连接的三个供电子基因对其氮原子产生了较大的空间位阻,使其结合质子和给出电子对的能力减弱,所以碱性降低。

⑵N原子上孤对电子和共轭体系中π电子产生p-π共轭的立体条件是二者的p-

电子轴共面;否则,共轭效应减弱或消失,使碱性增强。

如图:

化合物ABCD,明显B和D由于邻位基团妨碍了p-π共轭,碱性较强,但当引入太大的基团于邻位后,因受空间位阻影响,碱性反而变弱。

6、生物碱盐的稳定性

⑴生物碱盐阳离子的共轭效应:

我们知道双键和羟基对N有什么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会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但在较大共轭体系中,N原子的邻位有α、β双键或α-OH时,N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其相邻双键的π电子或碳氧单键的σ电子进行转位,异构化为季胺碱,生物碱盐的稳定性增强,呈强碱性。

(见书上P242)醇胺型小檗碱、季铵型小檗碱

⑵分子内氢键形成:

分子内氢键形成对生物碱碱性强度的影响颇为显著。

若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可使碱性增强。

这里指的是成盐时接受的质子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如,和钩藤碱盐的质子化氮上氢可与酮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稳定;而异和钩藤碱的盐则没有类似氢键的形成,所以前者的碱性大于后者)小结:

生物碱的结构复杂,碱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时应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时,前者居于主导;当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共存时,后者的影响较大;此外温度、溶剂等也对碱性产生一定影响。

五)沉淀反应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是利用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与某些沉淀剂反应生成弱酸不溶性复盐或络合物沉淀。

用途:

鉴别---试管、PC、TLC

提取分离---是否提取完全

1、沉淀试剂

金属盐类---碘化铋钾(橘红色、红色沉淀)、改良的碘化铋钾(红色沉淀)、碘化汞钾(类白色沉淀)在黑板上,写出改良的碘化铋钾的配制

酸类---硅钨酸(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酚酸类---苦味酸(黄色结晶)

复盐---雷氏铵盐(红色沉淀或结晶)

2、反应原理

3、反应条件

⑴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

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

这是由于生物碱与酸成盐易溶于水,生物碱沉淀试剂也易溶于水,且在酸水中较稳定,而反应产物难溶于水,因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和反应的进行和反应结果的观察。

⑵沉淀试剂不易加入过量,因为过量的碘化汞钾会使沉淀又被溶解

4、生物碱沉淀反应阳性结果的判断

1)阳性结果的判断:

为了检识的准确性,一般选用三种以上的沉淀试剂进行反应,如果均有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可判断为阳性结果。

应注意的是:

中药中有些非生物碱类物质也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鞣质等。

因此制备共试品溶液时,需要净化处理除去这些物质,避免其干扰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2)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极少数生物碱不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反应。

如麻黄碱、咖啡碱与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不能发生反应,因而只能用其它检识反应鉴别;

(六)显色反应

某些生物碱单体能与一些以无机酸为主的试剂反应生成具有颜色的产物,不同的生物碱产生不同的特征颜色,这种试剂称为生物碱的显色试剂。

(1)生物碱显色试剂的种类:

试剂名称试剂组成颜色特征

Macquis试剂含少量甲醛的浓硫酸吗啡紫红色

Frohde试剂1%钼酸钠(铵)的浓硫酸溶液小檗碱棕绿色

Mandelin试剂1%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莨菪碱红色

(2)显色反应的应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不广泛,但对检识和分析个别生物碱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生物碱的检识

②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第四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

1.溶剂法

(1)水或酸水-有机溶剂提取法:

提取原理是生物碱盐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用用1%-5%的硫酸、醋酸提取,用有机溶剂萃取,最后得亲脂性总生物碱。

(2)醇-酸水-有机溶剂提取法:

利用生物碱及其盐溶于甲醇或乙醇,常用酸性乙醇为溶剂来提取,浓缩后碱化,用有机溶剂萃取,最后得到亲脂性总生物碱。

(3)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

将材料用碱水润湿后,再有有机溶剂提取,回收溶剂即得亲脂性总生物碱。

溶剂提取法的特点:

1、酸水提取法

缺点:

浓缩困难、水溶性杂质多

2、醇类溶剂提取法

特点:

水溶性杂质比酸水提取少,但含较多的脂溶性杂质。

3、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

特点:

产物较纯净,可与其他强碱性生物碱分离

解决方法:

纯化、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

(二)总碱的纯化

1、溶剂法:

将提取液溶于酸水中,以除去不溶于酸水的脂溶性杂质,用氨水碱化滤液,进行分离精制,

2.离子交换树脂法:

生物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生物碱阳离子,能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交换到树脂上,用氨水碱化至ph10,再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回流提取,可得到较纯的总碱。

注意:

交联度(问学生—表示交联剂在树脂中多占的百分含量,交联度可反映树脂网孔的大小,交大、网孔就小,反之则大):

1%-3%为宜

特点:

可再生成本低、适用于工业生产、纯化效果好

3、沉淀法

季胺生物碱因易溶于碱水中,除离子交换树脂法外,往往难于用一般溶剂将其提取出来。

此时常采用沉淀法进行提取。

含季胺碱的水溶液和雷氏铵盐反应生成雷氏盐沉淀,此沉淀用丙酮溶解后,滤除不溶物;加入硫酸银饱和水溶液至不再产生雷氏银盐沉淀为止,滤除沉淀,生物碱转化为硫酸盐滤液中,再加入与硫酸银摩尔数相等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银沉淀,滤除沉淀,生物碱转化为盐酸盐留在滤液中,浓缩即得较纯的季铵盐酸盐结晶。

(二)生物碱的分离

分离程序一般有系统分离与特定生物碱的分离。

(1)系统分离:

通常采用总碱类别或部位单体生物碱的分离程序。

类别是指按碱性强弱或酚性、非酚性粗分的生物碱类别;部位是指最初色谱中洗脱的极性不同的生物碱。

常用于基础性的研究。

(2)特定生物碱的分离:

特定生物碱的分离是基于对欲分离的生物碱的结构、理化特性的充分理解。

许多药用生物碱的生产都属于这种分离。

(一)部位分离

1、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pH梯度萃取法

采用不同的ph值下,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萃取,常采用ph梯度萃取,萃取时,应用缓冲液调制ph梯度。

萃取几次能完全?

分离因子β如图

β≥1001次萃取可达90%以上

≥10萃取需10~12次

≈2需1000次以上萃取

≈1不能分离

2、利用生物碱的极性差异

当生物碱的碱性差别较小时,用极性递增的亲脂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乙酯等,对总碱的碱水进行萃取。

3、利用生物碱的特殊功能基

生物碱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或羧基、内酰胺或内酯结构,这些特殊的基团可能会发生可逆性化学反应,所以用于分离。

酚羟基--溶于氯仿,用NaOH萃取得酚性生物碱

羧基--NaHCO3萃取其氯仿溶液得酸性生物碱

内酰胺、内酯--在碱水中加热使之水解开环溶于碱水,与不溶于热碱水的生物碱分离;加酸闭环沉淀析出得内酯生物碱或内酰胺生物碱

(二)单体生物碱的分离

1、色谱法分离

利用生物碱的极性差异:

硅胶、氧化铝吸附色谱

分子量差异:

凝胶色谱(问学生其原理是什么?

分子筛)分配系数差异:

硅胶分配色谱提取分离实例如图:

长春花(学名:

Catharanthusroseus),,全草入药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等。

亦有医者配伍入治疗癌症的复方,作为药材中的一味,可能是考量到它所具有的抗肿瘤成分。

全株具毒性需斟酌注意。

误食后,会造成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肌肉无力、四肢麻痹等症状。

其乳汁中所含生物碱,长春花中含55种生物碱。

其中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对治疗绒癌等恶性神瘤、淋巴肉瘤及儿童急性白血病等都有一定疗效,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抗癌植物药源被提炼出来作为多种癌症如白血病、哈杰金氏症所用的化学治疗药物。

纯化的长春新碱中文商品名为维克思丁®。

按ppt上的流程图说

二、生物碱的检识

1、沉淀反应

利用大多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与某些沉淀试剂反应生成弱酸不溶性复盐或络合物沉淀。

常用碘化铋钾试剂、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等。

2、显色反应

最常用的显色剂是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主要用于TLC。

此外,应注意假阳性结果的排除。

第三节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

生物碱类化合物大多数是与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等)结合成盐存在于中草药中,有些则与一些特殊的酸结合,如吗啡与罂粟酸、乌头碱与乌头酸相结合。

有少数生物碱如小檗碱与盐酸结合成盐,存在于黄连中。

而延胡索中的某些季铵碱则与盐酸、硝酸或氢溴酸结合成盐。

个别生物碱由于碱性弱或很弱,不易或不能和酸结合生成盐,从而可能在中药中呈游离状态。

也有少数生物碱与糖结合成甙的形式存在。

因此,在提取分离生物碱时,首先应考虑到生物碱在中草药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物碱的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生物碱的提取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酸水提取法(渗漉法、冷浸法)

0.1%~1%H2SO4、HCl、HOAc

缺点:

提取液体积较大(浓缩困难)、提取液中水溶性杂质多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结合以下方法来进一步提取。

解决方法:

⑴离子交换树脂法

⑵沉淀法

⑴离子交换树脂法:

将酸水提取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生物碱则被树脂吸附,而杂质则随溶液流出。

然后用碱液处理树脂,溶剂洗脱,则得到游离的总生物碱

⑵沉淀法:

①酸提取碱沉淀法(溶剂沉淀法):

利用生物碱(游离或成盐)难溶于水而产生沉淀。

适用于碱性弱的Alk。

一般情况下在中药的酸水提取液中加碱(如:

碳酸钠等)进行碱化,则水不溶或难溶性生物碱即沉淀析出,可与水溶性生物碱及杂质分离。

有些生物碱成盐后不溶于水而沉淀析出(如盐酸黄连素)。

例如:

于蝙蝠葛根茎的酸性水提取液中加入Na2CO3碱化,水不溶或难溶性Alk即沉淀析出,可与水溶性Alk及杂质分离。

②盐析法:

利用生成难溶于水的Alk盐而沉淀。

即将水提液加饱和盐水盐析,使生物碱或其盐类沉淀析出。

适用于中等弱碱。

例如:

在黄藤的1%硫酸水溶液中加碱碱化至pH=9,再加氯化钠使溶液达饱和状态,放置后,析出粗制掌叶防己碱。

③雷氏铵盐沉淀法:

利用生成雷氏复盐而沉淀。

用于水溶性季铵碱的提取。

季铵类生物碱极易溶于水,用碱化或盐析的方法一般不易得到沉淀。

又由于它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大,亦不便应用溶剂提纯法。

因此常用雷氏铵盐为沉淀试剂,使与生物碱结合为雷氏复盐,难溶于水而沉淀析出。

一般操作如下:

将季铵碱的水溶液,用酸水调到弱酸性,加入新鲜配制的雷氏铵盐饱和水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滤取沉淀,用少量水洗涤1~2次,抽干,将沉淀溶于丙酮(或乙醇)中,过滤,滤液即为雷氏生物碱复盐丙酮(或乙醇)溶液。

于此滤液中,加入Ag2SO4饱和水溶液,形成雷氏铵盐沉淀,滤除,滤液备用。

于滤液中加入计算量的氯化钡溶液,滤除沉淀,最后所得滤液即为季铵生物碱的盐酸盐。

过程如下:

2、醇类溶剂提取法:

甲醇和乙醇为亲水性溶剂,其分子比较小,容易透入中草药组织,而中药中的生物碱(游离或成盐)可以被溶解。

特点:

水溶性杂质比酸水提取法少,但含较多的脂溶性杂质。

工业生产多用乙醇,常用95%乙醇,也有用稀乙醇的。

甲醇因其毒性比乙醇大,不宜大量生产应用。

操作时可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3次或按渗滤法室温提取,回收提取液或渗滤液中的醇,就能得到含生物碱的浸膏。

3、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法: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氯仿、二氯乙烷等。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大多数是以成盐状态存在,提取时应先将中药粉末加碱水湿润(常用石灰乳、10%氨水或碳酸钠的水溶液),使生物碱的盐转成游离状态,然后加亲脂性有机溶剂按浸渍法或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尽生物碱。

某些弱碱性生物碱不易与酸结合成性质稳定的盐,它们在植物中往往以游离状态存在,因此可以用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直接提取。

在提取前可先用较少量的水湿润原料药粉,使植物细胞膨胀,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提取。

提取方法小结

1、酸水提取法

缺点:

浓缩困难、水溶性杂质多

2、醇类溶剂提取法

特点:

水溶性杂质比酸水提取少,但含较多的脂溶性杂质。

3、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法

优点:

溶剂选择作用比醇强,提出的水溶性杂质少

缺点:

溶剂成本高,提取时间长、不安全、有毒

二、分离如图

对于生物碱的分离通常分为系统分离与特定分离。

前者带有基础研究的质;后者则侧重于生产实用,具有应用开发价值。

二者对分离方法的设计均有定向作用。

系统分离通常采用总碱分离成类别或部位再进一步分离成单体生物碱的分离程序。

类别是指按碱性强弱或酚性、非酚性粗分的生物碱类别。

部位主要指经色谱柱(如氧化铝为吸附剂的色谱柱)根据其极性不同而粗分的部分。

经酸水提取与溶剂提取所得的总生物碱含有较多的杂质,所以在分离前应先纯化总碱。

除水溶性生物碱外,一般的纯化方法是先将总碱溶于酸水,于其中加入有机溶剂如乙醚,振摇,以溶除脂溶性杂质(如脂肪油、树脂等),而生物碱盐类仍留存于水溶液中。

经过纯化后所得的生物碱,往往是多种结构相似的混合物,通常称为总生物碱。

需要加以分离和精制。

流程图如下:

经提取和粗分后,获得的总生物碱,可采用下法进行分离:

1、根据Alk及其盐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重结晶法

⑴于已知成分——查文献选择结晶溶剂。

⑵于末知成分——除在提取粗分过程中,对样品有一些了解,进行重结晶溶剂的寻找外,还可利用从色谱方法中选择结

如:

在PC上如果A物的Rf值为0.8,B物的Rf值

2、利用Alk碱性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离——pH梯度萃取法

碱度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在酸水溶液中,加适量的碱液,用有机溶剂萃取,

则碱性较弱的生物碱将先游离析出转入有机溶剂层中,而与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分离。

反之,将总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不足以中和总碱的适量酸水萃取,则强碱先成盐而优先转入酸水层,而与碱性较弱的生物碱分离。

3、色谱法:

目前常用色谱法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吸附剂、展开剂、化合物的性质——三者的关系

⑴吸附剂:

柱色谱法常用氧化铝(有时也用硅胶等);通常选中性或偏碱性。

⑵展开剂:

分离游离Alk时,常以苯、乙醚、氯仿等溶剂洗脱。

⑶化合物极性判断:

①在相似结构分子中,双键多则极性大,含氧官能团多,极性大;

②在含氧官能团中:

羧基>酚羟基>醇羟基>醛>酮>酯>醚>烯>烷

-COOHAr-OHR-OH-CHOR=O-COORR-O-R'C=CC-C4.、利用生物碱分子中特殊功能基的性质进行分离。

⑴具有酚羟基(Ar-OH)的Alk:

Alk(Ar-OH)+苛性碱→钠盐(溶于水)——与非酚性碱分离

例如鸦片中的酚性碱吗啡及非酚性碱可待因的分离,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⑵具有内酯结构(R-O-C=O)的Alk:

OH开环

Alk(具内酯结构)H-成盐

环合

可利用内酯溶于碱液开环成盐,加酸又环合析出的性质,而与非内酯生物碱分离。

例如喜树碱与其他生物碱的分离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⑶具有酰胺键(-CO-NH-)的Alk:

例如:

苦参碱

苦参碱皂化苦参碱酸钾苦参碱分子中有酰胺键,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能因皂化反应生成

苦参碱酸钾,增大了水溶性,从而与不能或不易皂化的其他生物碱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