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606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docx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导读

赵智奎

 

【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分布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之中。

本文以导读的形式,从中撷取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论断、命题,着重阐述了“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一个科学预测”等基本原理;并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和中国化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一个多半世纪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装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检验,得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不断证明了自身的革命性、科学性、真理性。

诚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有低潮。

但是,正如乌云永远遮蔽不住太阳的光辉、灰尘蒙盖不住闪光的金子一样,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至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仍然具有无比强大的感召魅力。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著、基本思想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在阐述自己的学说时,使用的是“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术语。

原因在于,十九世纪中叶欧洲的所谓社会主义者,是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庸医,他们站在工人运动以外,采用各种补缀办法而不伤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而工人阶级中那些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工人,则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尽管这种共产主义还只是没有加工的、本能的、有些粗陋的。

“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

……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

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①]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较少使用“共产主义”而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的术语。

为了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

恩格斯在1872年5月至次年1月写成的《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和“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精神”[②]的用语;马克思在1874年至1875年初写成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写道:

“‘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③]1875年4-5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1887年6月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

[④]1880年1-3月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上述情况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同义语来把握的,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使用的。

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一方面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另一方面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真正变为科学。

前者是形式上(语词)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后者是内容上(内涵)的根本区别;科学社会主义概念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原理,分布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的各卷之中。

因此,有必要分述各卷的相关论著;为了读者方便,还须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时间及在该卷的页数。

第一卷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的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已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本卷开篇选自1844年2月《德法年鉴》的三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P3-18),揭示了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和阶级特征,首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P21-25),论述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本质特征,强调消灭私有制并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P56-86),强调只有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现存的社会关系,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1844年4-8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P109-248),论述了劳动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造成劳动的异化,给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工人阶级必须采取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打碎私有制的桎梏,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

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P249-359),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黑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证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阐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瓦解的历史趋势,强调无产阶级必须而且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论述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和进步意义,阐明了唯物主义思想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联系。

1844年9月—1845年3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P361-498),分析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惨遭剥削和压迫的状况及其社会根源,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必然会促使他们奋起抗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创建新社会的任务。

1845年春,马克思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P499-506),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作用的主要缺点,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哲学家们过去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提纲》被恩格斯誉为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1845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P507-591),在该著第一卷第一章,他们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设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同时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这个新世界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7月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P593-656),批判了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尖锐化,资本主义终将为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新社会所代替,而工人阶级就是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伟大革命阶级;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内涵。

1847年10-11月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P676-693),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准备著作,强调废除私有制是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同时阐明了消灭私有制的历史条件,论述了共产主义者的斗争道路和策略原则,并科学地预言了未来新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二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59年的著作以及他们后来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

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P3-67),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它们的界限。

《宣言》的七篇序言阐明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强调《宣言》所阐述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849年底-1850年3月和1850年10月-11月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P77-187),是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和策略,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概念;阐明了“劳动权”的科学内涵,强调劳动权就是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

  

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P188-199),总结了德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强调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并坚持无产阶级独立的革命策略;无产阶级要不断革命,直到彻底消灭有产阶级的统治。

1851年12月—1852年3月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P461-578),是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评述波拿巴政变的重要著作,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思想,论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1856年4月马克思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P579-581),扼要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588-594)中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59年8月恩格斯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P595-606),阐述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贡献,阐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

第三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64—1883年的著作,以及他们后来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和导言:

1871年5月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P95-223)是全面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文献。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强调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来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同时充分肯定了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民主措施。

   

1875年4-5月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P419-450)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1880年1-3月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P487-567),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著作,概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创立过程以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并科学地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880年5月马克思应法国工人党的请求起草的《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P568-569),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目标。

   

1877年6月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P451-462)和1883年3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P601-603)中,概述了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毕生革命活动,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的伟大一生。

第四卷选收恩格斯1884—1895年的著作,以及他为一些著作写的序言、导言和跋:

1884年3月-5月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P13-198),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用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分析了国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本质特征,指出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而消亡。

1886年初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261-313),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恩格斯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说明了它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详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和本质区别,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领域中引起革命变革的实质和意义。

  

1884年2-3月恩格斯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P3-12)、1885年10月的《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P226-246)、1886年3月的《纪念巴黎公社十五周年》(P314-315)、1887年1月的《美国工人运动》(P316-325)、1888年4-5月的《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P330-350)、1889年12月-1890年2月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P351-394)、1894年1月的《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P468-472)、1894年11月的《法德农民问题》(P507-531)等著作中,恩格斯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纲领、战略和策略。

    

1895年2-3月恩格斯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P532-554)、1890年9月的《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P398-402)、1891年10月-1892年1月的《德国的社会主义》(P423-441)和1892年2月的《答可尊敬的乔万尼·博维奥》(P442-445),根据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运动新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新的斗争策略。

    

恩格斯在1893年5月11日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P557-563)中,强调了社会主义者是不断发展论者的观点。

第五、六、七卷为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

第九卷收入恩格斯1876—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

1876年-1878年恩格斯的《反杜林论》(P3-398),是为批判欧根·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而写的重要著作,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阐述。

  

在《引论》中,恩格斯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形成过程以及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指出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科学阐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他还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平等观和自由观。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系统阐明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暴力论,阐述了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据对这一矛盾的分析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他科学地预言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十卷为书信选编,按时间顺序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2年至1895年期间写的280封重要书信:

主要有探索、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世界观的书信;结合革命斗争实践、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书信;围绕《资本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重要著作的创作进行理论探讨的书信;用实践和发展的观点对待科学理论、看待社会现实的书信。

在探索、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世界观的书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唯心史观,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思想,揭示了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历史规律。

在论述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巴黎公社、欧美各国工人政党斗争实践的书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进程,宣传并捍卫关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斗争目的和斗争形式、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的根本原则,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帮助各国无产阶级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定革命的行动纲领。

在围绕《资本论》、《反杜林论》等重要著作的创作进行理论探讨的书信中,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切磋探讨,也包括他们对有关著作结构和阐述方法的构思和解释,对某些具体问题和观点的阐发和补充。

从这些书信中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

理论形态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称为原生理论形态。

这一理论形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发现,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无产阶级自身的理论需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对这一原生理论形态的诠释、概括。

实践形态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十九世纪中、下半叶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是社会主义运动的表现形式。

从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发展到声势浩大的工人阶级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实践。

制度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⑤];“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⑥],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上述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之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灵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舞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演了人类社会最壮美和最崇高的历史活剧。

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把握这个思想体系,需要着重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制度形态。

这就需要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

笔者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中撷取二十条:

(限于篇幅不加以论证、解读,仅标明卷、页数)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第1卷676页)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和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第9卷284页)

(三)“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3卷551页)

(四)“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益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第2卷41页)

(五)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2卷43页)

(六)“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第3卷561页)

(七)“必须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

”(第4卷516页)“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

”(第4卷517页)

(八)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

(第3卷566页)

(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

”(第2卷45页)

(十)“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在它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2卷52页)

(十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第2卷592页)

(十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第1卷527页)

(十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第2卷161页)

(十四)“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生产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第2卷166页)

(十五)“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3卷445页)

(十六)“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10卷106页)

(十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第10卷588页)

(十八)“未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结果之一,将是称为国家的政治组织逐步解体直到最后消失。

”(第10卷506页)

(十九)“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第3卷566页)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的有关论著,可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归纳如下:

一、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原理,无产阶级首先在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中,解放自己;二、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三、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四、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五、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以上这五条原理,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的。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可以概括为:

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一个科学预测。

两大理论基石:

第一个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发现,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

它揭示了由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人们明白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这就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二个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为了彻底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和历史局限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被进步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客观趋势。

“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