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4078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docx

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

利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

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

,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墨西哥、西班牙、法国和南非等。

中国是90年代初进入商业型转基因农业生产的第1个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

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

2有利的方面2.1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

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

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比如:

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2.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例如:

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2.4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

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

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

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这一成果有可能帮助降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率。

2.5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

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

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因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质量提高。

2.6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

好处1.降低生产成本。

2.减少农药对人的伤害3.减少对人的有害物质4.增加一些对人体有益的营养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是否能吃?

罗云波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某些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

常规育成的品种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

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罗云波教授说,他自己就吃转基因食品,他的同行包括做这方面研究和推广的人员,也不拒绝转基因食品。

当问及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副作用时,罗教授认为不会产生副作用,一是因为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是经过大量试验和许多部门严格检验的;二是由于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

至于人们怀疑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主要是他们对基因工程不了解,而且这些“危害”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罗云波教授认为,在转基因食品大范围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前,仅有《农业作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此办法未涉及到进口的农产品,国外的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未做严格的限制,因此应尽早立法,这样才能对进口的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真正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基因工程如果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下,有序健康地朝着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进行发展,它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

编辑本段2、转基因食品前景乐观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

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靠动物性食物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喜讯。

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

转基因工程牛奶,增加了乳铁蛋白、抗病因子的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  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注入大量资金。

尽管大多数英国人反对转基因食品,但该国超过7000种的婴儿食品、巧克力、面包、香肠等日用品,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而且英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非常支持,布莱尔首相就是转基因食品的推崇者。

  在我国,人多地少状况突出,基因工程是解决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研究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罗教授认为,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转基因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

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3.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4.一方面,转基因食品的有较多的优点: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5.两年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从欧洲蔓延到了中国。

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的代理人指控雀巢产品含有未表明的转基因成分,愤怒的消费者因此控诉外国大公司试图拿中国人当小白鼠做试验。

最近,由于中国有关部门启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评价程序,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反对转基因作物的风波。

这回的矛头所指却是中国研究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南方周末》12月9日头版头条的导言很好地概括了这种指责:

“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中国一些科学家大力推动这种产品的商业种植,让人怀疑其中关联的利益。

  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其安全性问题要比任何一种食品都更能触动中国人的神经。

但是我们并没有见到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有什么证据来支持他们对安全性的质疑,反而有许多证据表明目前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

反对者只能采用“现在证明是安全的并不能说明将来就没有问题”这种狡辩。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逻辑,那么我们也可以质疑任何食品的安全性。

比如,我们更有理由质疑杂交水稻的安全性。

转基因水稻转入的不过是一种或少数几种我们已知其功能的基因,而杂交水稻却是把成千上万个我们还一无所知的基因混杂在一起,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发现这会有什么隐患,但是谁敢保证将来就一定不会被发现有问题?

我们甚至还有证据表明普通水稻是有害健康的。

大米中含有肌醇六磷酸,这种分子能和食物中的铁结合使铁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因此,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宣布大米是不安全的食品而反对种植水稻?

事实上,用转基因技术恰恰可以克服大米的这个害处。

我接触过很多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并不知道转基因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望文生义,误以为转基因食品要转变人体的基因,为此忧心忡忡。

从上面举的金大米例子可知,转基因指的是把外源基因转入作物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并不是要转变人的基因。

那么,如果人吃了转基因大米,会不会无意中也把人的基因给转了?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基因,不管是大米原有的,还是人为转入的,化学成分都一样,都是由核酸组成的,在人的消化道中都会被消化掉,而不会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如果你担心转基因大米中那一两个外源基因会在你的体内作怪,那么大米中原有的成千上万个基因同样值得你担心。

因为所有基因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如果人体有可能吸收、利用某个外源基因,也就可能吸收、利用其他外源基因。

那样的话,我们吃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被转了基因!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会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

那些反对转基因最激烈、嗓门最大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

甚至连绿色和平组织也难以搜罗到懂行的分子生物学家充当科学顾问。

这次为绿色和平组织撰写《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的两名科学顾问,一个是兽医,一个是土壤专家;接受《南方周末》专访的另一科学顾问是美国一所野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他们懂多少分子生物学,在转基因问题上有何权威性可言?

  正因为这些专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士自己也知道无法从学术上赢得辩论,所以只能散布阴谋论,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家全都妖魔化为利欲熏心之徒,而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家都从事转基因技术的开发,更不是都有商业利益在里头,他们之所以支持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因为比一般人更明白什么是转基因罢了。

  反对转基因的活动家把自己打扮成反抗科学界阴谋、为公众代言的勇士。

他们的立场早已确定,并不只是要反对某种转基因作物,而是要反对一切转基因产品,在甚至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甚了然的公众中制造恐慌、煽动仇恨。

所以,试图用更多的证据说服他们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如果我们听任他们在媒体上愚弄世人而不加以反击,那么,这项刚刚起步、有着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甚至可能最终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的新技术,就可能被以正义的名义扼杀掉。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制作加工的食品或鲜食的食品。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

转基因技术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将新的外源基因转入另一生物体;二是对现有生物体的基因进行加工。

常规育种方式基因转移主要是同种生物种内,而转基因技术是不同生物种之间。

常规育种可控性不强,后代表现不易预期,选育周期长,转基因育种可控性强,后代表现可以预期,选育周期较短。

国内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恐慌抵触情绪长期在民间发酵。

25日,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分论坛“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上,一众权威学者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强公众科普是消除恐慌最有效的办法。

据介绍,目前全球主要应用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孟山都公司的抗农达大豆。

草甘磷是全球广泛使用的高效、安全的经典除草剂,因为它是通过干扰植物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导致其死亡,而人类自身并不合成芳香族氨基酸,也就不会受到干扰。

由于大豆生长初期易生杂草,必须使用除草剂,科学家一直想找到一种抗除草剂的基因导入大豆。

1992年,科学家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农杆菌中找到了一种抗除草剂的蛋白(带有CP4EPSPS基因),成功培育出抗农达大豆。

  “基因的载体是蛋白,它不在蛋白以外的物质成分中。

中国老百姓普遍对转基因食用油存在抵触,是因为不了解转基因的原理。

虽然食用油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但选用的是大豆的油脂成分,而非蛋白成分,因此食用油里面根本没有转基因成分。

”专家指出。

 致力于转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西班牙国家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英国UniversityofEastAnglia博士后邱德义表示,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对转基因产品的研发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

农业部专门设置了转基因安全委员会,转基因产品食用和环境安全性要经过科学严格的评价,才能生产运用。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各国都陆续开放接纳多种转基因作物品种,目前种植遍及29个国家。

”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上海)主任唐雪明说,“中国出于谨慎,迄今只批准了少数几个转基因品种在国内播种。

并且与欧盟一样,强制要求以转基因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做出标识,美国则是自愿标识。

  许文涛表示,人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丰富多样,转基因食品只占很低的比例,而每种生物中蛋白质的种类非常多,转基因蛋白的含量相当少,如玉米中低于0.01%,大豆中1/80000,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很小。

  “转基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有必要加大投入强化公众科普,消除因缺乏了解造成的恐慌。

”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郝利民呼吁。

∙ 转基因带来医学“曙光”

  在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高度关注始于2009年,当时农业部发放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引发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质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说,转基因技术不仅仅运用在农业领域。

“转基因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

”据介绍,医学转基因技术才是转基因技术的第一个浪潮。

  “大家熟悉的胰岛素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来生产的医药用途蛋白。

面世以来,经过了多年临床的检验,具有安全性好、不含任何与人类交叉的病原菌和病毒、价格低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其他的药用蛋白,包括乙肝疫苗、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等,也已在医学上造福人类。

  李宁说,转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曙光”。

比如,解决异种器官移植排异问题。

“我国有上百万人患有慢性肾炎,每年有二三万名患者需要做肾移植,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做手术。

无论是国内外,都存在移植器官短缺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学家都在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小型猪被科学界公认为是最适合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动物。

如果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猪基因中的相酶敲除,消除排斥反应的根源,无疑会大大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进展。

  欧美不禁止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的第二个浪潮发生在农业领域,包括了农业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

其中,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最快,培育了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

但近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危害的传言一直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转基因玉米导致当地老鼠减少”“母猪流产”……这些传闻虽然都被证实是谣言,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仍有疑虑。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安全处处长李宁(注:

跟上面院士同名)说,实际上,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零风险。

“有些人说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豆角生吃有毒,煮不熟也会发生中毒;牛奶、鸡蛋这些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食品,也是国际组织公认的过敏源。

转基因产品是我们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回答。

  美国人的转基因农产品自己不吃,专门出口?

欧洲、日本绝对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说,这些说法并非事实。

据今年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种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和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当年产的7286万吨大豆,只有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的消费,其中又有93.1%食用,包括玉米、甜菜等。

“即使是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最严格的欧洲和日本,转基因食品也非明令禁止。

比如,欧盟委员会网站上就罗列了获得欧盟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其中,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等,大多数都用于食用。

日本则连续多年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其中大部分为转基因品种。

  基因是否会残留在体内

  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后会改变自身的基因吗?

转基因作物被“修改”过的基因,会留在人体内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说,基因不会像农药那样在体内残留。

基因是动植物细胞中携带的一种大分子物质(DNA)片段,所有基因进入人的消化系统都会被分解成生物界通用的4种核苷酸,才能被人的细胞吸收利用。

“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动植物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但从没人担心食物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

  食物中几乎所有的DNA都会在高温条件下降解成零碎的小片段,不能携带任何完整的遗传信息。

被降解的DNA会进一步被人体消化吸收,未被降解的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即使有极少数的“漏网”DNA可能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也会被人体的防御系统灵敏地“侦查”到并“驱逐”出去。

李宁说,几千年的实践表明,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寇建平说,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生过因转基因食品或者动物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者环境问题。

“转基因技术已非常广泛地运用在各个领域,除了医学、农业等外,还能用于环境保护,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用于能源生产,如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酒精等。

●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

●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

弊: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主吃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

不久前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

缘由是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

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

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

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

编辑本段3、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早在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中就已明确提出来,要求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LMO或GMO)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既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

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已有文章报道(钱迎倩等,1998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

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

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Mikkelsenetal.,1996)。

这就是表中所指出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可能产生新的农田杂草。

没有预料到的是转基因作物自身变为杂草成为现实的时间来得如此之快。

根据2001年8月的报道,在加拿大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GM油菜,但它们正在变成杂草。

农民们正在与他们农田里的一种新的有害植物作斗争。

因为在他们农田里已出现了未种植过的GM油菜,而这种植物能抗常规使用的除草剂,要杀死它们还较困难。

曼尼托巴大学的植物科学家MartinEntz说,"GM油菜传播的速度要比我们想到的要快很多,而要控制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已劝告农民们用另外的药剂来杀死他们。

可是其它的药剂能把农民种的作物杀死,在某些情况下,GM油菜对这些药剂却具有抗性。

这些GM油菜真正成为所谓的"超级杂草"。

编辑本段4、对环境有害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增加杀虫剂的使用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产生新的农田杂草基因流和杂交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插入性状的竞争产生新的病毒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产生新的作物害虫病原体-植物相互作用食草动物-植物相互作用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食草动物的误食

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

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

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安全性评估: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

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

全世界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在1995年仅为7500万美元,而1998年已飚升至15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

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

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

但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阻力很大。

公众对政府批准的食品新品种将信将疑。

自从发生了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公众更是心有余悸了。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9%的英国公众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

欧盟在去年4月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投放市场,今年又进一步作出决定,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

少数自愿试种基因改良作物的农场主受到其他农场主的抗议,试种的作物常常遭到毁坏。

今年八月下旬以后的一段时间,法国的农民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粪倾倒在一些麦当劳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的牛肉面包和土豆中含有转基因食物。

美国认为欧洲的行动比“香蕉战”和“牛肉战”更为严重,扬言要报复。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涉及范围较广的各种利益集团,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农场主协会到基督教会等等,他们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

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