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4000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氧化碳检定器.docx

一氧化碳检定器

一氧化碳检定器

AQY—50型采样器

A—安全Q—气体Y—圆筒50—容积50ml

一、仪器的用途:

用于煤炭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及煤气发送站,快速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二、技术参数:

1、采样器容积的相对误差小于其标称的±5%

2、采样器的每分钟漏气量不大于测定容积的3%

3、采样器一次导气量在气体流速为100ml/min时,通气阻力不超过20664pa的条件下:

50士2.5ml

4、质量:

①、包括成品盒及检测管1.5kg

②、不包括成品盒及检测管0.6kg

三、快速检定器由:

一氧化碳检测管和吸气装置两部分组成

四、检定器由哪些部件组成及作用:

1、进气口:

作用是气体进入吸气筒的端口。

2、送气口:

作用将采取的气样从出气口经短胶管再进入检测管。

3、三通换向开关:

可将开关拧成进气位置、送气位置、关闭位置的作用。

因为开关可以通过换向拧成三种位置所以称为三通开关。

4、吸气筒:

作用是储存气样的容器。

(容积为50毫升)

5、活塞:

在吸气筒内,作用是使气样在吸气筒内抽进和送出。

6、活塞杆:

连接活塞和手柄,用来推动活塞的,在上面还有刻度和数字,便于掌握送气量。

7、手柄:

便于推拉活塞。

五、仪器的工作原理:

由铝合金吸气筒及气密良好的活塞组成,抽取一次气样为50ml,在活塞杆上有10等分刻度(1等分是5ml10等分就是50ml),并标有数字。

在采样器前端有一个三通换向开关,当三通开关拧成与筒身平行位置时,是进行抽取气样位置;将三通开关拧成45°位置时,

则是处于关闭状态(即不能抽气,也不能送气);将三通开关拧成90°位置时,是送气位置;可将抽取的气样送入检测管,一氧化碳与检测管内的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一个变色棕色环,从而根据变色棕色环上升所指示的刻度,读出一氧化碳含量。

六、比长式检测管的化学反应原理:

比长式检测管为线性比色法,它以活性硅胶为载体,吸附化学试剂碘酸钾和发烟硫酸作为指示胶,当含有一氧化碳的气体通过检测管时,一氧化碳与指示胶所载化学试剂起化学反应,在玻璃管壁形成一

个变色棕色环,随着气流通过,变色棕色环向前移动,变色棕色环移动高度与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根据变色棕色环上升的高度,读出所测地点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

七、比长式检测管的工作原理:

当被测气体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检测管时,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与指示胶发生变色反应,根据指示胶变色长度来确定浓度,称为比长式检测管。

八、比长式检测管的特点:

具有快速、准确、使用方便。

只须100s的时间,就可直接检测出一氧化碳浓度,结果不必校正精确度。

九、一氧化碳检测管内由哪些东西组成及作用:

1、玻璃外壳:

是由中性玻璃加工而成,起到容器作用。

在玻璃外壳上还印有浓度标尺,便于送完气后读取一氧化碳的浓度是多少。

2、堵塞物:

用的是玻璃丝布,防声棉或而酸涤沦,它对管内物质起固定作用。

3、保护胶:

用硅胶作载体吸附试剂制成,作用是除去对指示胶变色有干扰的气体。

4、隔离层:

一般用的是有色玻璃粉或其他惰性颗粒物质,作用是对指示胶起界限作用。

5、指示胶:

以活性硅胶为载体,吸附化学试剂加工而成,与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起化学反应,根据变色环的高度反应出一氧化碳浓度。

十、一氧化碳检测管的型号有:

(河南鹤壁矿务局气体检测管厂生产的)

1型:

检测范围

5〜

50ppm

(0.0005

〜0.005%)

2型:

检测范围

10

〜500ppm

(0.001〜

0.05%)

3型:

检测范围

100

〜5000ppm

(0.01〜

0.5%)

4型:

检测范围

5000〜200000ppm

(0.5〜20%)

十一、怎样识别一氧化碳检测管上的数字、符号?

答:

在检测管上印有浓度标尺(即刻度),浓度标尺“0”刻度线端称为下限端,浓度标尺刻度线上端称为上限端。

1、如H型管:

浓度标尺是10〜500,表示检测管的测定范围是10~500ppm

2、下限端再上面的那根刻度标有数字24,表示《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必须在24ppm以下。

3、50ml表示50毫升气体

4、100s表示送气时间是100秒

5、MC表示计量

6、MA表示安全

7、ppm表示一氧化碳气体的单位

8、标有数字如:

12031表示检测管的生产批号十二、怎样读出一氧化碳检测管上的浓度标尺值?

1、首先读出检测管的型号,是I型管、H型管、皿型管。

2、由下向上识别检测管的刻度。

3、根据检测管的型号,先读出每1大格的读数是多少。

4、每大格中又分为5小格,再读出每小格的读数是多少。

5、取样送气后,一氧化碳在检测管上所指示的位置,首先读出整数、再读出小数,把整数加上小数就是一氧化碳真实浓度。

十三、通常所说的常量检测管是指I型管、H型管、还是皿型管?

答:

通常所说的常量检测管是指H型管,测定范围是:

10〜

500ppm,而且只有H型检测管在浓度刻度标尺上标有数字24,也

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必须在24ppm

以下,也是最常用到的检测管,因此称为常量管。

I型、皿型这两型号检测管都没有标出24ppm,除在特殊环境

下才会用到,故一般不太常用。

十四、现有测定范围:

5~50ppm10~500ppm、100~5000ppm三种检测管,请问分别叫什么管?

答:

教材书和生产厂家包装盒上将三种检测管分别叫:

1型、H型、皿型。

十五、将5~50ppm、10~500ppm100~5000ppm分别叫微量管、常量管、浓量管,是救护队平常的叫法。

将5〜50ppm叫微量管,是在实际检测中,没有带这种型号检测管,只有用H型管(10~500ppn)送完50毫升气体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数值不易读清楚时,通过再次在同一取样地点抽取气样,用同一支检测管送完气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能清楚的读出数,通过换算将读出的数除以送气次数得出一氧化碳浓度而被称作微量检测法,也就把5〜50ppm叫微量管。

(教材书上叫低浓度的测定)

将100~5000ppm叫浓量管,也是在实际检测中,没有带这种型号的检测管,只有用H型管(10〜500ppm通过缩小送气量和送气时间进行换算后得出一氧化碳的浓度而被称作浓量检测法,也就把100~5000ppm叫浓量管。

(教材书上叫高浓度的测定)

例如:

在井下某一地点检测一氧化碳时,使用5〜50ppm的检测管,将50毫升气体均匀送完后,变色棕色环上升指示的刻度在20ppm,直接能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是20ppm此时还能将5~50ppm叫微量管吗。

例如:

在井下某一地点检测一氧化碳时,使用100〜5000ppm的

检测管,将50毫升气体均匀送完后,变色棕色环上升指示的刻度在2000ppm直接能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是2000ppm此时还能将100〜5000ppm叫浓量管吗。

因此以上只是救护队平常的叫法。

在检测当中,只要三种检测管都带齐全,按送气时变色棕色环上升所指示的刻度,选择相应型号的检测管,都能直接从检测管上读出数,所测得的数值又精确。

就不会有微量和浓量换算检测法,也不会将检测管叫微量管、浓量管。

所以教材书和生产厂家包装盒上将三种检测管分别叫:

I型、H

型、皿型。

十六、针对上面讲到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的叫法,在达标检查中就有检查组的人问到下面两个问题。

1、拿一支检测范围是:

100〜5000ppm的检测管,说取样送气后

变色标色环所指示的刻度在3000ppm位置,问这叫什么检测法?

答:

能直接读出一氧化碳度浓是3000ppm叫常量检测法。

(有错误回答的说是浓量检测法)

2、拿一支检测范围是:

5〜50ppm的检测管,说取样送气后变色标色环所指示的刻度在40ppm位置,问这叫什么检测法?

答:

能直接读出一氧化碳度浓是40ppm叫常量检测法。

(有错误回答的说是微量检测法)

因此:

不能把一氧化碳检测管测定范围高和低,而称为浓量检测法和微量检测法,只要送气后能直接读出数,就是常量检测法。

十七、什么叫常量检测法、浓量检测法、微量检测法?

答:

1、常量检测法:

就是将50ml气体用100s时间均速送完后,能直接从检测管上读出一氧化碳含量。

2、浓量检测法:

在没有(皿型管)浓量检测管的情况下,用H型管。

将50ml气体均速送入检测管时,50ml气体还没有送完,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就上升到了最大值,即500ppm此时不必再送气,

可通过缩小送气量和送气时间,进行换算,得出一氧化碳的实际含量,就叫浓量检测法。

(注意:

缩小的倍数越大,则引起误差越大。

如有测定范围高的检测管,就换测定范围高的检测管,这样所测得的读数更精确。

3、微量检测法:

在没有(I型管)微量管的情况下,用H型管,将50ml气体用100s时间均速送完后,变色棕色环在检测管上所指示的位置不易读清楚时,可在同一取样地点,插在送气短胶管上的检测管不要取下,将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再次抽取50ml气体,拧成送气位置再送气。

就是通过增加送气次数和送气量后得出的结果,进行换算得出一氧化碳真实含量,就叫微量检测法。

十八、仪器使用前的检查有哪些?

1、检查背带、护套及扣锁要完好。

2、打开护套扣锁,检查里面的东西是否齐全。

检测管是否在有效期内,数量不少于30支、温度计、记录本、

笔等是否齐全。

3、取出检定器,检查各部件是否松动、脱落、生锈。

4、检查活塞是否灵活好用。

检查方法:

将仪器进气口向上垂直位置,如活塞慢慢向下滑出,则证明活塞灵活。

5、检查整机是否气密。

检查方法:

将三通开关拧成45°关闭位置,将活塞往后拉到底,再松开,若活塞能迅速复到原位(允许有1小格的误差不复位),则整机气密。

6、检查三通开关是否灵活、进出气口是否畅通。

检查方法:

将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来回拉动活塞好用,抽气通畅;再将三通开关拧成送气位置,来回拉动活塞好用,送气通畅;则证明三通开关灵活好用,进出气口畅通。

7、检查送气口和短胶管连接处是否气密。

检查方法:

①、把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把活塞拉到底,再把三通开关拧成送气位置,把两端完好的检测管插在出气口短胶管上,再送气,如送气不出(或能送进一点松手后又立即弹回),则证明出气口和短胶管连接处气密。

②、将三通开关拧成送气位置,把两端完好的检测管插在出气口短胶管上,将活塞往后抽,如活塞杆往后抽不出(或能抽出一点松手后又立即缩回),则证明出气口和短胶管连接处气密。

8、检查活塞杆上的刻度、数字是否清晰。

十九、如何在井下被测地点采取气样、读数?

取样:

在检测地点,将一氧化碳检定器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将活塞往后全部拉出将气体抽入吸气筒内,再又将三通开关拧成送气位置,把检定器朝背后将气体送出,这样重复3〜4次,最后一次将活塞缓慢拉到底,把三通开关拧成关闭位置。

读数:

取出一氧化碳检测管,将两端封口切开,把带“0”的一端插入出气口短胶管上,将三通开关拧成送气位置,开始以100s的时间均速送气,观察变色棕色环上升的位置,送完气后读出数。

二十、怎样读取一氧化碳检测管上的浓度值?

有几种读数法?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答:

检测管上有浓度标尺,送完气后由变色棕色环上端所指示的刻度数字,读出被测地点一氧化碳的浓度。

根据变色棕色环的状况有四种量读方法:

1、变色棕色环界限为平面2、变色棕色环界限为斜面

3、变色棕色环界限为凹面4、变色棕色环界限不清读数时要注意的是:

人的视线要与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成平行位置。

二十一、一氧化碳检测管的长度是多少?

有效使用时间是多少?

答:

一氧化碳检测管的长度是15cm。

一氧化碳检测管的有效使用时间不少于2年,具体有效使用期在检测管外包装盒上已标明。

二十二、如何对浓量检测法进行换算:

(以检测管是:

10〜500ppm例如:

在检测地点采取50ml气样后,送入检测管25ml气体时,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就到了最大值500ppm此时就不必再送气,通

过缩小送气量和送气时间,进行换算得出一氧化碳实际含量。

1、通过缩小送气量进行换算:

50ml气体送入检测管25ml时,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就到了最大值500ppm就不必再送气。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50+送入检测管多少气体)X检测管上的读数

=(50-25)X500

=2X500

=1000(ppn)

2、通过缩小送气时间进行换算:

50ml气体是用100s的时间均速送气,即1ml气体用2s时间,送入25ml,就是2X25=50,得出送气用了50s时间。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100+送入25毫升气体用的时间)X检测管上的读数

=(100-50)X500

=2X500

=1000(ppm)

3、通过格数进行换算:

活塞杆上共有刻度10格,即每小格是50宁10=5得出:

1小格就是5毫升气体,送入25ml气体就是25-5=5,即送入5小格。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10+送入检测管多少格)X检测管上的读数

=(10+5)X500

=2X500

=1000(ppm)

4、可以通过增加检测管的支数进行换算:

将50ml气体用100s时间均速送气,送入检测管25ml气体时,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就到了最大值500ppm此时,可将检定器三通开关扭成关闭位置,把检测管取下,再拿1支10〜500ppm的检测管,切开两端封口,同样插入送气口胶管上,把三通开关扭成送气位置,再将剩余的25ml气样送完,如送完后,第2支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是500ppm则可通过换算得出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第1支检测管上的读数+第2支检测管上的读数

=500ppn+500ppm

=1000ppm

二十三、如何对微量检测法进行换算:

(以检测管是:

10〜500ppm)例如:

送完50毫升气体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数值不易读清楚时,通过再次在同一取样地点抽取50毫升气样,用同一支检测管送完气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能清楚的读出是40ppm再

进行换算。

在检测地点共抽取了2次气样(即100ml),送完第2次气后检测管上的读数是40ppm求该地点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是多少?

通过增加送气次数和送气量进行换算: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检测管上的读数♦送气次数

=40-2

=20(ppm)

(应注意:

采取的气样次数不宜超过2〜3次,因为次数过多,会引起误差越大,使所测得的数值不精确。

)二十四、%(百分号)与ppm之间的换算:

一氧化碳的换算单位是:

1%^10000ppm

1、%(百分号)换算成ppm去掉%小数点往右移动4位数或在

小数点后面添加

4个0,

再把ppm添上

如:

①、

0.002%

=20ppm

②、

0.3%

=3000ppm

③、

1%

=10000ppm

2、ppm换算成%百分号),去掉ppm,从右边最后1位数起,将小数向左移动4位数,再把%添上。

如:

①、25ppm=0.0025%

2、4000ppm=0.4%

3、10000ppm=1%

二十五、为什么50ml气体要用100s时间均速送入,不可以80s或90s?

答:

因为50ml气样与检测管内的指示胶产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是100s,所以50ml气体要用100s的时间均匀送入检测管。

二十六、取样送气时,如送气速度不均匀过快或过慢,对检测的结果会有影响吗?

答:

有影响,送气过快或过慢,会使检测的读数偏高或偏低。

所以送气时必须是50毫升气样用100秒时间均匀送入。

二十七、送气时,怎样才能掌握是均匀送入?

答:

因为50ml气体用100s时间,即100-50=2得出:

1毫升气体用2秒时间送入就是均匀。

二十八、将50毫升气样送入检测管时,要注意什么?

答:

送气时:

1、掌握送气速度均匀1毫升气体用2秒时间送入

2、一边看时间

3、一边看活塞杆上的刻度和数值

4、一边看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上升所指示的位置二十九、如果在没有手表计时的情况下,怎样掌握送气时是均匀送入?

答:

在没有手表计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平时时钟秒针转动的速度,心中默数1秒、2秒的方法将气体送入。

三十、在插一氧化碳检测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

在切开检测管两端封口后,要将带“0”端的插在出气口短胶管上,并要将检测管上浓度标尺的正面对人的视线,便于送气时观察变色棕色环上升的速度和读数。

三十一、仪器在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

要注意的事项有:

1、在采样地点要注意检测温度,检测管适应温度在15〜30C之间。

(检测管具体适应环境温度应根据检测管外包装盒上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操作)

2、要按仪器操作方法将气体抽进和送出。

3、使用的检测管要与说明书一致,不能使用过期、破碎的检测

4、根据检测管的型号,读出变色棕色环上升所指示的刻度,先读出大格中的整数,再读出每小格的读数,把大格中的整数加上小格中的读数。

5、读数时人的视线要与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成平行位置。

6、检测的数据要求精确,一般要求2〜3次,取平均值。

三十二、在井下检测一氧化碳时,需要测定几次?

所测得的读数误差值不能超过多少?

答:

一般要求先检测2次,2次测定的读数误差值不能超过±5,则取2次测得的读数相加除2得出的平均值,就是一氧化碳气体的真实浓度。

如2次测得的读数误差值超过了±5,就要进行第3次测定,第3次测得的读数与前面最接近的读数相加除2,就是一氧化碳气体的真实浓度。

三十三、检测地点的温度高于(或低于)检测管所适应的环境温度,所测得的一氧化碳浓度读数会有误差吗?

答:

温度在10〜30C之间不会产生什么误差值,温度低于10C

或高于30C,所测得的读数就会产生误差。

三十四、"型管测定范围是10〜500ppm下限端刻度线再上面的那根刻度为什么标有数字24?

答:

这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必须在24ppm以下,如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就必须进行处理。

三十五、H型管测定范围是10〜500ppm24ppm刻度线再上面的那根刻度读数又是多少?

答:

24ppm刻度线再上面的那根刻度读数是40ppm因为以上刻度就是按正常的1小格20ppm读数。

在达标检查中就有下面2种错误回答的:

第1种回答是:

24ppm刻度线再上面的那根刻度读数是48ppm第2种回答是:

24ppm刻度线再上面的那根刻度读数是44ppm三十六、在井下检测一氧化碳时,第1次50毫升气样送完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不能清楚读出数,要怎样抽取第2次气样?

答:

操作方法:

送完第1次50毫升气样后,变色棕色环所指示的刻度不能清楚读出数,就再次抽取第2次气样,插在出气口短胶管上的检测管不要取下,将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在第1次取样的同一地点、同一位置将活塞缓慢拉到底,即第2次抽取气样完毕。

(再按微量检测法正常的送气、读数、换算。

)三十七、一氧化碳检定器前面端盖上有一个小孔,作用是什么?

答:

在检测地点抽取气样后,用检定器前面端盖上面的小孔来打开检测管两端封口的作用。

三十八、仪器在井下使用中,如果进气口或出气口被堵塞,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

在井下使用时,就以出气口被堵塞回答:

采取气样后将三通开关拧成关闭位置,把出气口上的橡皮短胶管取下,装在进气口上,把比长式检测管两端封口切开插入橡皮短胶管上,再把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然后按正常操作送气读数。

(如果进气口堵塞时,可相反操作)

三十九、怎样用采样器检查腐蚀性气体?

操作方法:

腐蚀性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如硫化氢),要采用抽入法。

先将采样器出气口上的短胶管取下,套在采样器的进气接口上,再将硫化氢检测管两端封口切开,将检测管浓度标尺的上端插在进气接口短胶管上,把三通开关拧成进气位置,然后以均匀的速度将被测气体抽进吸气筒内,边抽气边观察检测管上变色环的位置,根据检测管上变色环指示的刻度读出数。

不管是哪种腐蚀性气体,都要按检测管的使用说明操作取样和读数。

四十、在井下某一地点检测一氧化碳时,使用的检测管是10~500

ppm将50毫升气样送入检测管时,活塞杆上还有2小格未送完,变色棕色环就到了500ppm请问该地点一氧化碳的实际浓度是多少?

答:

活塞杆上共有刻度是10小格,1小格是5毫升,还有2小格未送完,就还剩10毫升气体没有送完,即得出:

50-10=40,送入检测管40毫升气样。

1、通过缩小送气量换算: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50+送入检测管多少气体)X检测管上

的读数

=(50-40)X500

=1.25X500

=625(ppm

2、通过格数进行换算:

刻度杆上共有刻度10小格,还有2小格未送完,即得出10—2=8送入检测管8小格。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10+送入检测管多少格)X检测管上的读数

=(10+8)X500

=1.25X500

=625(ppm)

四十一、在井下某一地点检测一氧化碳时,使用的检测管是10〜

500ppm用100秒时间均匀送入检测管时,当送了80秒时间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上升到了500ppm请问该地点一氧化碳的实际浓度是多少?

答:

通过缩小送气时间进行换算: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100宁送气时用的时间)X检测管上的读数

=(100+80)X500

=1.25X500

=625(ppm)

四十二、在井下某一地点检测一氧化碳时,使用的检测管是10〜

500ppm将100毫升气样送完后,检测管上变色棕色环上升所指示的刻度是40ppm请问该地点一氧化碳的实际浓度是多少?

答:

吸气筒容积是50毫升,送了100毫升气样,就是抽取了2

次气样。

按微量检测法,通过增加送气次数和送气量,进行换算得:

一氧化碳的真实含量=检测管上的读数+送气次数

=40+2

=20(p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