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694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1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要点:

1在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对特殊含义的语言的理解。

2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话和写文章更有魅力。

3收集精彩的格言警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开阔我们的视野。

1、诗人

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

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

1、 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准备:

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会想到学过的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自主交流自学中的重点词句。

4、回答:

作者笔下的诗人是什么?

(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三、精读细品,体会诗意。

⒈出示第一组诗。

⑴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指名生谈感受。

⑶指导朗读:

看到如此色彩丰富的画面,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⑷师:

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板书:

用文字)

⑸诗人真是了不起啊!

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谁来夸夸诗人。

⑹、齐读课文1自然段。

师:

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诗人,我认为诗人的诗非常神奇,他能用文字创造出许多奇迹。

诗人除了是大画家,他还有其他的本事。

⒉出示第二组诗。

⑴读一读,说说你的收获。

⑵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

⑷师:

诗人真是神奇啊!

他能指挥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在他的手中,文字也变的神奇起来,能发出声音,能制造我们平时难以看见和想象的画面。

让我们拿起书来,再一次感受诗人的神奇、文字的神奇吧!

⑸朗读课文2自然段。

过渡:

诗人是大画家、是音乐家,他还是个魔术师呢?

他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表演吧!

⒊出示第三组诗。

⑴自由朗读,说说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⑵小组讨论:

诗人把什么变成了人?

诗人把人变成了什么?

这个魔术神奇在哪呢?

全班交流。

⑶师生齐读第3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诗人是大画家、诗人是音乐家、诗人是魔术师,同学们,你们想当诗人吗?

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的神奇。

五、练一练,试一试。

1、抄写生字词。

2、练笔:

学当小诗人。

映衬:

映照、衬托。

绚丽:

灿烂美丽。

真谛:

真实意义或道理。

点缀: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一池碧水,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诗句:

碧绿代指荷叶,白里透红写出了荷花的颜色。

蔚蓝是写天空的色彩,银花和白絮分别比喻小云朵和大云团,这两句诗就如两幅色彩缤纷的图画,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诗人能用文字绘画出色彩缤纷的图画。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知道文字也能说话,能静也能动。

“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

”“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

”这句话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描写,说它是“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将太阳下山的情景拟人化和诗意化了。

“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是将人带饿心灵化成有翅膀的事物,使看不见的心灵形象化。

指导过程: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学法指导

一、点评导入。

出示学生所写的诗句并邀请作者上台为大家朗读。

诗人是大画家,他的笔是彩笔,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诗人是音乐家,他的笔是指挥棒,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诗人是魔术师,他的笔是魔棒,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

诗人还能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1、诗人还能是什么呢?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4、5自然段,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一读,并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全班交流。

⑴诗人是哲学家:

教师引导学生在谈出自己体会的同时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⑵诗人是文学家。

当学生谈完体后板书。

板书:

诗人是个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⑶你发现他们的不同了吗?

作者为什么说诗人当然是文学家。

⑷诗人是如何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的不平凡的呢?

板书:

吸收、观察、思考、尝试、锻炼。

⑸指名说说对这十个字的理解,难理解的词是:

吸收)

3、齐读课文第6段。

三、回顾总结,巩固所学

师:

学完这篇课文,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诗人真得是的吗?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只要我们肯吸收、肯观察、肯思考、肯尝试、肯锻炼,我们也能拥有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我们也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奏出悦耳的乐章,表演神奇的魔术,说出深刻的道理,也能让平凡的语言文字变得不再平凡。

四、练一练。

1、背诵课文

2、练笔:

学当小诗人。

五、板书设计:

 

 

 

 

 

 

 

抓住“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这些都离不开文字,诗人的神奇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的神奇。

诗人正是通过新奇的想象,无穷的创意,丰富的情感写下了那些美妙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说诗人是画家,因为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说诗人是音乐家,因为他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说诗人是魔术师,因为他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变成事物;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能用三言两语说出深刻的道理;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能给文字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的文字变得不平凡。

 

 

 

 

学习反思

 

 

 

2、语言的魅力

知识链接:

《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文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复述课文。

3. 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

4.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能抓住课文中重点的词句,说清语言的魅力所在,理解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在于以情动人,打动人心;并练习写一句有美丽的语言。

学习难点:

对语言具有魅力的原因的感悟。

学习准备:

找一段关于“春”的资料片。

指导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教师指导: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贺知章

 东城见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

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

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课。

2指名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鬼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从总体上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本课有魅力的语言指的内容。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

)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三、学生自主学习。

1说说本课中书写要注意的字。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四、试一试,练一练。

收集体现语言魅力的小故事。

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乞丐—生活没有着落,专靠向人要饭或要钱过活的人。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学法指导:

文中的外貌、神态描写:

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

突出地表现出了老妇人生活的贫穷无助,令人长生同情之心。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学法指导

一、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

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方法提示:

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划、边读边动笔划出相关内容,感受深的地方请做批注。

③议、独立学习后可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动,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体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练习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

(一幅是关于爱护花草的图,一幅是关于节约用水的图。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有魅力的警示语并进行评价。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三、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     万紫千红

             无动于衷  变  产生同情

             淡淡一笑     解囊相助

              叹息       笑着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诗人在木牌前加了“春天到了”,能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使人们感受到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形成强烈地对比,从而激发起善良的人们的同情心,所以人们会来帮助这位老人。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作业提示:

加点的词语可以让人体会到给老人施舍的人很多,既有有钱人,也有收入低微的小职员,他们都被木牌上的话语所感动而慷慨解囊。

 

 

3、书本里的蚂蚁

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致的童话,写了一只蚂蚁被一个小姑娘夹进书本变成了一个会走路的字,它挺愿意做一个字,就带着那些沉闷的字,跳跳舞串串门,使那本旧书每天都编出新的故事来,小姑娘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字。

理解“孤零零”“随手”“乐意”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复述。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义时的作用,做简单的语序变化练习。

学习重点:

  知道宵小蚂蚁住进旧书之后,发生了那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学习难点:

  复述课文,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一、质疑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完这个课题后,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阅读第三课。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指名自由概括)

2学习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

4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蚂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扁扁的了,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四、独立学习:

1学习“墙、零”等9个字。

2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随手:

顺手。

在文中说明小蚂蚁来到书本是偶然的,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乐意:

心甘情愿。

花蕊:

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小蚂蚁,被小女孩无意间夹到了旧书里面,那么随后又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理解课文,读中领悟。

1、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

小蚂蚁非常乐意做一个字的,而且它在那本很旧的书里,到处跑来跑去。

其他的字也学着它跳跳舞、串串门。

它们多快乐呀!

那么现在我就请三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看看你能将小蚂蚁和书本里的字的快乐读出来吗?

(体会小蚂蚁的乐意、字的醒悟。

注意旁白部分对小蚂蚁描写的朗读。

——体会“会走路的字”)

4、在小蚂蚁的感染下,旧书里的字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本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适当进行个人的想象)

5、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7—12自然段。

旧书里都是“会走路的字”以后,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学生介绍)

6、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姑娘被这本旧书吸引了呢?

(读课文8—9两段,抓住“一口气”、“忍不住”,来指导朗读。

一本已经放了很久的旧书,小姑娘为什么会第一天、第二天……、“一口气”、“忍不住”的读呢?

默读课文第10—12段。

三、指导复述课文。

 

 

 

 

 

 

 学习反思:

 

古诗诵读田园四时杂兴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体含义。

 

学习准备:

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

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

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1“杂兴”:

一般解释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杂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

在田间锄草。

3.绩麻:

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

不懂;不知道。

6.供:

从事,参加。

7.傍:

靠近。

8.桑阴:

桑树的树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肥:

指果肉肥厚。

2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

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

蝴蝶。

6菜花:

油菜花。

7惟有:

只有。

8无:

没有。

9傍:

靠近。

[今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学习反思:

 

语文乐园

(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文字的演变的词。

2、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描写文学创作的词语,体会。

3、读名言,激发学生爱书的情感,思考的习惯。

4、读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字很丰富,要仔细辨认。

5、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了解反问句的用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特点,知道辨别多义词的用法。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汉字的资料。

学习时间:

2课时。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认一认,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同桌检查词语,正音。

3、动脑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教师通过电脑展示图片。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选择喜欢的词语大声朗读。

3、说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你有什么发现?

字斟句酌:

形容说话和写作的态度慎重。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意味。

一气呵成:

比与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4、齐读词语。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读格言。

2、背诵并积累。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书和知识的格言。

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竹简:

是中国最古老的图书形式之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是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

成语“学富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漢典網】

 

帛书:

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学习反思: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一、 读一读

1、自由朗读短文。

2、读完短文后,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

3、结合生气,老师讲解:

我国的文字很丰富,要仔细辨别。

只有正确地理解它们的意义,才能准确地运用。

同一个词,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和意思。

4、学生补充多义词的例子。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句子。

2、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3、结合例句,教师讲解:

反问句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

4、学生练习,从书本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学习反思: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三课时

习作一 我喜欢的歌

学习目标:

1、以“我喜欢的歌”为内容,开放性地自由习作。

2、以写清楚、写明白自己的想法为目的,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先将自己喜欢的歌词抄写出来,激情朗诵诗歌,放声歌唱歌曲,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学生思考:

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你是什么时候会唱这首歌的?

你常常在什么情况下唱这首歌?

唱这首歌会让你想到什么?

会给你怎样的感受?

三、教师点拨本次习作重点:

1、 要写清楚自己喜欢的是哪首歌曲,是一支怎样的歌?

2、 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是如何喜欢唱这首歌?

3、 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唱这首歌时的感受、想象到的情景。

四、学生习作。

五、将习作读给老师或同学听,请别人提意见。

六、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习反思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案

第二单元要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赞哦西欧阅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4儿童和平条约

知识链接: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聚集在美国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儿童和平条约”上签字。

这个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多音字“给”的读音。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条约、宣告、憎恨、饥饿、共享、给予,彩虹、不朽、探索、恐惧、悲伤,无家可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重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学习难点:

   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学习准备:

查找有关刘玉玲的资料

学习时间:

2课时。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学习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课题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和平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愿望,那么在作者眼中和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通顺。

2、认读生字词。

指导给是多音字。

单用时读gei。

憎是平舌音,又是后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