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3m/s B.6m/s C.6.3m/s D.0
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m/sB.9m/sC.12m/sD.15m/s
3.
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
“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
”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6.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8·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对此他猜想:
“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
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
探究创新
★8.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次数
测量时间/s
跳动次数
1
30
44
2
60
90
3
90
135
4
120
179
总计
规律
次每秒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察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
甲看到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最后3m的平均速度v=
=6m/s,因为是加速运动,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3m的平均速度,所以A正确。
2.B 解析:
由题中两图对比可知,以火箭的底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为火箭高度的1.5倍,即s≈90m,平均速度v=
=9m/s,故选B。
3.解析: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计算。
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点到C点的长度为20.0cm。
水滴在这个过程中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
=1.00m/s。
相同时间段内水滴通过的路程不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20.0 1.00 变速直线
4.解析: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18.00cm。
小虫爬行的速度v=
=3.6cm/s。
以小虫为参照物时,铅笔和小虫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铅笔是运动的。
答案:
18.00 3.6 运动
5.解析:
本题是开放型试题。
隧道长度的测量,从物理知识角度,就是长度的测量,一是长度的直接测量,二是利用s=vt计算间接得到。
不下车,无法用刻度尺测量,可以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记下进隧道口和出隧道口时里程表上的数据,两数据之差即为隧道的长度(单位是km)。
还可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尽可能让汽车匀速驶过隧道,并记下车速v车,用手表等计时设备记下从进入到驶出隧道所用时间t,算得s隧=v车t。
答案:
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测量长度 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和计时设备测出长度
6.解析: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
=0.25m/s。
(3)本实验中没有提供刻度尺,可以把小车长作为一个标准长度。
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最多可测的次数是n=
-1=7。
答案:
(1)时间
(2)0.25 (3)7
7.答案:
(1)v=
(2)刻度尺、停表 (3)①如图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②让滑块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块底端用的时间;③把木块移动到B点,重复步骤①②;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重复步骤③;⑤计算各次实验的平均速度,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8.解析:
(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
总计测量时间300s,总计脉搏跳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s。
(2)乙同学跑100m所用的时间为t=
≈14.7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v=
≈6.8m/s。
答案:
(1)300 448 1.5 0.67s
(2)6.8m/s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减小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不变
2.一拥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
铜的密度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是()
A.4mB.40mC.400mD.4000m
3.在2018年1月31日晚,受到世人瞩目的“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在天空中亮相.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
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C.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D.利用此成像点可制成照相机
5.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透过树丛的光
B.
海市蜃楼
C.
手影
D.
水中倒影
7.如图是去年我区冬天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D.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我区该天的气温
8.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下图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9.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振幅不同
10.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治)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诗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C.钟声响度大因为振动的频率大
D.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填空题
11.早晨同学们饮用的甜牛奶,每瓶体积约为200_____(填cm3或m3),它的密度是1.1×103kg/m3,喝了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是_____。
12.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13.如图所示,MN是甲和乙两种介质的界面,甲、乙中有一种介质为空气。
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到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判断:
入射角是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度,折射角是____度。
图中表示空气的是介质_____(填“甲”或“乙”)。
1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物体处于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该物质在BC段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15.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70
冰
323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_____米。
16.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向西直线运动,经过4秒A、B相遇,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A车速度_____B车速度(选填“>”“=”或“<”),P、Q间的距离为_____m.相遇后再过4s,A与B相距__________m.
三、计算题
17.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
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
(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____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测量: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37.2g;
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液体质量为____g;
C.将液体倒入量筒,量筒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液体体积为____mL.
(3)实验测得液体的密度为____kg/m3.
(4)小明测得的液体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大/小),其原因是____.
20.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逐渐向上移动,则需将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
(3)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若有茶色和无色玻璃板,最好选用______玻璃板进行实验.
(2)如果实验时成像较暗,要想使像变亮些,可以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_____面的棋子(填“前”或“后”).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在其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的像.
(4)如果实验用的玻璃板M较厚,能看到A’与A”两个像.如图所示,如果
为5cm,
为4.5cm,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
2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荼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
(3)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min,荼的熔点为_____℃。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24.测量平均速度:
器材
小车、_____、_____、斜面、金属片挡板、长方体木块
过程数据
如图所示,斜面保持定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由数据可得,小车从A运动到B时,上半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半程CB段的平均速度。
路段
AB
AC
路程s/cm
98
49
时间t/s
4.9
3.5
评估
应尽量减小斜面的坡度,这是为了_____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A
D
B
A
B
B
二、填空题
11.cm31.1×103kg/m3
12.会聚凹透镜
13.4050乙
14.固液共存吸收
15.温度介质种类1531
16.<66
三、计算题
17.46×104kg
18.
(1)120s;
(2)能
四、实验题
19.0刻度线2025.00.8×103大烧杯壁沾有液体,测得的体积偏小
20.左倒立缩小下近凹
21.茶色前不能1
22.使萘受热均匀慢秒表1580
23.振动响度能量不会
24.刻度尺秒表小于增加。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V甲>V乙D.m甲=m乙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3.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4.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作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
A.
B.
C.
D.
6.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
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A.实像,像逐渐变大B.虚像,像逐渐变大C.虚像,像大小不变D.实像,像大小不变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D.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B.冬天雪后常常在雪地里撒盐,是因为撒盐后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尽快熔化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红光,从而遥控电视机
10.列物理知识与应用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超声波——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次声波——监测核爆炸
C.红外线——夜视仪D.紫外线——验钞机
二、填空题
11.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喜欢喝冰镇啤酒。
将瓶装啤酒放入冰柜,有时却忘记及时取出。
当取出时发现玻璃瓶已被冻裂,这是因为啤酒在凝固的过程中,啤酒的质量_____。
密度_____,体积变大造成的。
12.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此时他患有_____眼,若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则应该使眼球的角膜变_____。
13.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请说明为什么离壶嘴较远的a处“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b处却没有“白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传到观众处。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
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16.电视机上的颜色是由红、_____、蓝三种色条混合而成。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若把遥控器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请在图中画出由遥控器S发出的不可见光经墙壁反射后到达电视机P的光路图。
(____)
三、计算题
1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逐步进入家庭。
某品牌小汽车如图所示,质量是2000kg,车上载有人和物品质量共为200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10﹣2m2若小汽车以输出功率60kW在市区外水平路面上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了10min(小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不变),g取10N/kg,求:
(1)该汽车行驶了10min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多大?
(3)汽车匀速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18.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3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800g。
(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装满油时的总质量是750g,则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靓靓同学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准备了托盘天平(配了砝码)、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1)用托盘天平测量贝壳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甲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
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_____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按规定在_____盘加入50g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贝壳的质量_____(小于/等于/大于)50g,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直至天平平衡。
按照图甲所示,读出贝壳的质量m=_____g。
(2)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3)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上图乙所示放置(水至溢水口)。
(4)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进入小烧杯。
(5)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2。
由上述实验得到溢出水的体积是:
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贝壳的密度是:
_____(以上两空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字母符号表示)。
20.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
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5cm
A
倒立缩小
很小
B
倒立缩小
较小
C
倒立放大
较大
D
倒立放大
很大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10cm
E
倒立缩小
很小
F
倒立缩小
较小
G
倒立放大
较大
H
倒立放大
很大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
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B、E和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该选用较_____(填“薄”或“厚”)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