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3355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00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貌待人与拜访.pptx

礼貌待客与拜访礼貌待客与拜访一、待客礼仪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一)家里有客人来访,应提前做准备。

1、居室要收拾干净整洁。

2、待客的必备物品,如茶具、茶、开水、烟具、各种饮料、水果等都要备齐。

3、主人仪表要修饰,不能太随便,做到仪容整齐迎客。

切忌穿睡衣、睡裙甚至内衣、内裤随随便便地迎接客人。

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客人,也应换上便衣。

4、如果知道客人要留宿,一定要换洗卧具,备好客房。

5、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

6、客人进屋后,首先请客人落座。

7、客人落座后要尽快敬茶、递烟、端出糖果。

8、端茶送糖果时要用双手,并代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点香烟。

(二二)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1.迎接客人客人在约定时间到达,主人应提前到门口迎接,不宜在房中静候,如果有客人突然临门,要热情相待,若室内未清理,应致歉并适当收拾,但不宜立刻打扫,因为打扫有逐客之意。

(二二)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2.问候寒暄见到客人,应热情招呼。

如果有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

进入室内应把最佳位置让给客人坐,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应向其他家人或客人作介绍。

主人要面带微笑,不能有疲惫心烦之相。

3.敬烟、敬茶一般情况下,来客是男士,一落座马上敬烟。

敬烟忌用手直接取烟,应打开烟盒弹出几只递到客人面前请客人自取,敬烟不能忘了敬火,若主人也会吸,应先客后主。

冲泡茶时首先要清洗茶具,多杯茶时应一字排开来冲4、陪客人交谈客人坐下,奉敬烟茶糖果之后,应及时与之交谈,话题见容可因实际而定。

一般来说应该谈一些客人熟悉的事情,若暂时无法奉陪客人交谈,可安排身份相当者代陪或提供报纸杂志、打开电视供客人消遣,切不可出现主人只管自己,把客人晾在一旁的现象。

5、送客礼节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

客人要走,应等其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家人也应微笑起立,亲切告别。

若客人来时带的礼物的,应再次提及对礼物的感谢或回赠礼物,并不忘提醒客人是否有东西遗忘,或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等。

(三)敬茶的礼仪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式、续水的时机等几要点。

1、照顾客人的喜好上茶之前,先询问客人喜欢喝哪一种茶,若客人没有特别提醒,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茶七洒八”之说。

2、上茶的规矩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2)奉茶的顺序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其二、先为主宾上茶。

后为次宾上茶;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甚多,且其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

以上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其二,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其三、在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顺序上茶;其四,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

3、敬茶的方法以茶待客时,一般应当事先将茶沏好,注入茶杯,然后放在茶盘之内端入客厅。

如果来宾较多时,务必要多备上几杯茶。

在上茶时,应当借此机会,向客人表达自己的谦恭与敬意。

标准的上茶步骤是:

(1)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

(2)将茶盘放在临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备用桌上(3)右手拿着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

(4)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应朝向外侧。

(5)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

4、续水的时机为客人端上头一杯茶时,通常不宜斟得过满,更不允许动辄使其溢出杯外。

得体的做法是应当斟到杯深的23处,不然就有厌客或逐客之嫌。

主人若是真心诚意地以茶待客,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

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之续上,绝不可以让其茶杯中茶叶见底。

这种做法的寓意是:

“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当然,为来宾续水让茶一定要讲主随客便,切勿神态做作,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续水搪塞客人,而始终一言不发。

以前,中国人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

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

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

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无话可讲,则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

有鉴于此,在以茶招待较为守旧的老年人或外华人时,切勿再三为之斟茶。

献献“哈达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

忠诚和尊敬。

献献“哈达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表示对对方尊敬和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吉祥如意。

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平接。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

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

当男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当男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

就餐前,要先洗手。

入席,让年长者入坐上菜款待客人。

就餐前,要先洗手。

入席,让年长者入坐上席。

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

倒茶水时要当着席。

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

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

这样做,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

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客人要走立,双手接茶盅。

当客人道别时,客人的尊敬。

客人要走立,双手接茶盅。

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门。

敬牛角酒是中国苗族待客之礼。

敬牛角酒是中国苗族待客之礼。

凡有宾客,主人即以自酿米酒斟满牛角,凡有宾客,主人即以自酿米酒斟满牛角,双手捧着相敬。

如果来者是贵客,必须持酒捧案于路双手捧着相敬。

如果来者是贵客,必须持酒捧案于路口迎候,主人双手将中角敬奉贵宾唇边,客人若不善口迎候,主人双手将中角敬奉贵宾唇边,客人若不善饮酒,须双手相接,将酒饮尽。

敬酒后主人将几根筷饮酒,须双手相接,将酒饮尽。

敬酒后主人将几根筷子捆成一束,蘸上朱红,在客人额上点一个红印,表子捆成一束,蘸上朱红,在客人额上点一个红印,表示为客人祝福之意。

送客之礼与此同。

此礼流行于贵示为客人祝福之意。

送客之礼与此同。

此礼流行于贵州一带,至今犹盛行不衰。

州一带,至今犹盛行不衰。

二、做客礼仪

(一)做客前的准备走亲访友是最常见的一种交际形式,在走亲访友之前应作好必要的准备,如果计划不周,到主人家里时会手忙脚乱,甚至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

1、预约、预约2、应约、应约3、服装仪表、服装仪表

(二)做客的礼仪要求1、提前约定不“突袭”2、做客要注意仪表、仪容3、不能猛敲门或连续按铃。

4、前往他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后为尊重主人,须遵守“五除”与“一放”“五除五除”:

要求摘下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并且脱下外套。

“一放一放”:

应将自己随手携带的公文包或手袋放在地上或主人指定的位置。

5、吃东西喝水要斯文6、乱插话大声吵最无礼7、在别人家做客,不受人欢迎的行为是:

来回走动、乱翻抽屉、索要物品、乱摸东西、乱开电器、擅自乱串房间等。

8、在父母告辞之前,不应催促父母离开9、告别时的礼仪:

告别时要向主人道谢;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然后挥手道别。

10、借宿礼仪:

偶尔在别人家住宿时,不应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意,要处处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保持房间整洁。

此外,还应主动帮助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待客做客礼仪:

待客做客礼仪:

亲戚朋友来做客,礼貌热情来招待。

端茶送水说请用,客人离去送门外。

做客注意礼当先,告别需要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