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界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186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分界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分界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分界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分界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分界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分界线.docx

《地理分界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分界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分界线.docx

地理分界线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

?

?

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下图)。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B.太阳辐射C.降水D.人类生活方式

读图,完成问题。

2.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3.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变化状况

5.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3】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下图中曲线a、b、c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a、b线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c线是南、北方界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6.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

B.乙区因海拔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C.乙区与周边区域的界线a大体通过天山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D.界线b作为两区域之间界线明确

7.有关界线c及其南北方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界线c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B.界线c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界线c大体与冬季0℃等温线分布一致

D.界线c以北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8.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问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

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

据此回答17-19题。

9.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A.150mm~300mmB.300mm~450mm

C.450mm~700mmD.700mm

~850mm

10.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11.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2.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图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图2)。

读图回答18-20题。

1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1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0.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4.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读下面“基于GIS中国农牧交错带地理分布图”,回答问题。

15.限制南北农牧交错带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南方为水分、北方也为水分B.南方为热量、北方为水分

C.南方为光照、北方为水分D.北方为光照、南方为水分

16.下列关于中国农牧交错带不正确的说法是

A.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B.涵养水分、净化江河的源头

C.国家能源资源的主要基地D.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地区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

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问题。

17.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18.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

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63

43.80

43.68

43.84

19.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20.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21.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据此完成

(1)--(5)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                           D.冬季风不能到达

(4)秦岭—淮河是我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5)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都可生长农作物,主要原因是(   )

A.1月平均气温>0°C                   B.7月平均气温≥25℃

C.湿润地区水分有余                     D植被均为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按照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季风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而非季风区降水量400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同时内流区大致非季风区内,河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外流区在季风区,河流补给为大气降水。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2.B

3.C

4.C

【解析】

试题分析:

2.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不同的干湿地区,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考点: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能结合材料分析区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界线。

5.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差不多,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图中符合的是②。

选择B项。

【小题2】③线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③线以东是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选C项。

【小题3】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在夏季丰富形成丰水期;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冰雪融水多,形成丰水期。

选择D项。

6.A

7.D

【解析】略

8.

(1)D

(2)A

【解析】

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产活动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地区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沙漠化会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

9.B

10.C

11.A

【解析】略

12.18.B19.D20.A

【解析】18.从图例显示可知,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该带东侧是湿润地区,不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19.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量较少,不适宜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所以A、B、C三项都错。

20.分析图2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中箭头指向,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东部农耕区提供深加工产品,为西部牧区提供饲草料,可知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和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13.A14.C

【解析】

13.根据图中农牧交错带的分布地区,可知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小的地区,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4.人口增长速度快大致盲目开荒、粗放耕作是造成环境破坏的主要人为原因,压缩农业用地和轮作套种不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15.B

16.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15.读图看出,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年降水量400mm地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应是水分。

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高,限制其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热量。

16.农牧交错带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但环境作用不容忽视。

点评:

本题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7.B

18.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7.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多发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放牧,故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

18.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故选D项。

19.A

20.A

【解析】

19.试题分析:

从表格中经纬度可知:

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向西北方向移动。

故选A。

考点:

荒漠化

点评:

本题考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的经纬度判断移动方向。

20.试题分析: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使静止沙丘变为移动沙丘,使荒漠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

故选A。

考点:

荒漠化

点评:

本题考查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固定沙丘植被的作用。

21.

(1)B

(2)B(3)A(4)D(5)A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

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

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

(2)北方易发生盐碱化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3)熟制取决于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

(4)冬、春小麦产区以长城为界,农、牧区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棉花在暖温带以至热带都有分布。

(5)日均温>0°C时作物才可能正常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