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610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docx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钻井地质

1.地质井:

在区域勘探的盆地普查阶段,为了确定盆地构造,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及浅层油气情况,在盆地浅部地层或盆地边缘地层而钻的井。

又叫剖面井或构造井。

2.参数井:

又称区域探井,在区域勘探的区域详查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3.预探井:

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4.评价井:

又称详探井,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处于油藏评价阶段),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油气藏边界、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计算探明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5.开发井:

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密度和井网方式所钻探的井

6.水文井:

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和寻找水源而钻探的井

7.调整井:

油气田开发一段时间,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探的井

井型直井、定向井

8.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其特点是井眼轨迹是倾斜的。

9.补心高度:

方补心顶面至地面的高度

10.补心海拔:

方补心顶面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补心高度与地面海拔之和。

11.井斜角α:

测点处的井眼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12.井斜变化率Kα:

单位井段井斜角的变化值,表示井斜角随井深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13.井斜方位角φ:

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14.固井:

在井壁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以防止井壁坍塌,影响钻井安全,也可以起到分隔油气层和其他地层的作用

15.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在钻井井场的不同部位或者井下钻柱中,通过人工操作或者安装传感器,录取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和钻井工程动态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信息、油气信息、钻井工程信息

16.套管程序:

钻井过程中,为了保障安全钻进、有效分隔产层和其他地层等采取的一系列下套管措施

17.岩心编号:

采用分数形式表示,如

表示第4次取心中共有51块岩心,此块为第5块。

18.井壁取心:

用井壁取心器,按指定的位置在井壁上取出地层岩心的方法。

19.岩屑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20.迟到时间:

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21.空隙性含油:

以岩石颗粒骨架间分散空隙为原油储集场所,含油级别可根据岩石新鲜面含油面积、含有饱满程度、含油颜色、油脂感等划分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六级。

22.荧光录井:

石油等有机物质受紫外光照射时,会发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这种光线称为荧光,荧光录井就是应用石油这一物理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录井方法。

23.钻井液:

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24.完井:

指一口井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钻达目的层和设计井深以后,直到交丼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下套管、固井、选择完井方法等。

25.完井地质总结:

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将钻井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反映一口井的地质特征全貌,使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的汇总。

26.完井地质总结报告容包括:

前言、钻井简况、主要地质成果、结论和建议、问题讨论等组成部分。

27.气测录井:

利用专门的仪器检测从井底返到井口的钻井液所携带上来的烃类气体的组分和含量,以发现油气显示、判断地层流体性质、识别油气层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录井方法。

28.地层测试:

是对已发现的油气层进行产量、压力、产液性质、储层参数的测试,并收集地层流体样品的一系列工作。

29.压力卡片:

指随测试时间变化的压力曲线,它记录了整个测试过程的压力变化。

30.产能试井(稳定试井):

是通过调节生产井的控制手段,改变井的产量和生产压差,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记录相应的一系列产量、压力数值,以推测产量随压力变化的状况和井的最大生产能力。

31.产吸剖面:

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吸水剖面的合成。

32.示踪剂:

指那些易溶,在极低浓度下仍可被检测,用以指示溶解它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流动方向和渗流速度的物质。

33.井间示踪剂测试:

向井注入携带有示踪剂的流体,然后再用流体驱替这个示踪剂段塞,并在邻近的生产井中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如示踪剂在生产井的突破时间、峰值的大小及个数、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

第二章:

地层测试

第三章:

油层对比

34.地层对比:

是确定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井之间地层单元的对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对应关系,即等时地层关系。

35.地层对比包括:

世界地层对比(全球围的地层对比)、大区域地层对比(跨盆地大围的地层对比)、区域地层对比(沉积盆地或油区围全井段的地层对比)、油层对比(油区围的短时段地层对比)四种级次。

36.油层对比:

主要是指在一个油田围的含油层段部,确定不同井之间的等时地层关系,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从而为油藏地质分析(构造、储层、流体、压力分布)、油气储量计算、油藏开发设计及动态分析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37.油层对比:

是在油田围进一步按照油层分布的特点及其岩性和物性的变化将含油层段细分为更小的等时地层单元。

38.单油层:

是组成含油层系的最基本单元。

39.砂层组:

由若干相邻的小层组合而成,是一个储层集中发育层段,部具有一定的连通性。

40.油层组:

由若干个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泥岩作为盖层或底层。

41.含油层系:

由同一地质时期沉积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和不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油层组组合而成,是上下由区域性盖层所封隔的一套油气储盖组合。

42.标志层:

是指地层剖面上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岩层或岩性界面。

43.沉积旋回:

是指在纵向剖面上一套岩层按一定生成顺序有规律地交替重复。

44.基准面:

是指相对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的非物理面,是沉积物搬运或沉积的能量平衡面。

45.岩性特征:

是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基本岩石学特征,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

46.岩性组合:

是指地层剖面上的岩石类型及其纵向上的排列关系。

第四章:

油田地下构造

47.断点组合:

将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多井各个断点联系起来,确定整条断层的分布,就称为断点组合。

48.分级控制:

是指在地层对比过程中遵循油层对比单元从大到小顺序进行逐级对比的思路。

49.井位投影:

为了提高剖面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就需要将这些井投影到剖面线上去,这项工作就叫井位投影。

50.有效厚度的物性标准:

当含油层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达到一定界限时,油层就具有工业产油能力,这样的界限被称为有效厚度的物性标准,也称下限值。

51.构造剖面图:

是沿构造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能反映构造在某一切片上的形态、地层产状及厚度变化、接触关系及断裂情况等。

第五章:

油气储层(考)

1.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空间分布及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

2.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

储层分布的层次性:

层系规模、砂体规模、层理系规模、纹层规模、孔隙规模

储层分布的复杂性:

1)多层储集体系(储层与隔层):

主要表现在多层储层分布的复层程度和隔层分布。

复杂程度可以用分层系数(钻遇砂岩总层数/统计井数)、砂岩密度(垂直剖面上砂岩总厚度/地层总厚度)

隔层:

垂向分隔不同砂体的非渗透层。

泥质岩类、盐岩等。

2)单层储集体与侧向隔挡体的差异分布、侧向隔挡体:

侧向上隔挡两个储集体的非渗透岩体。

a砂体的几何学特征:

几何形态(席状砂体、透镜状及扇状砂体、带状砂体、不规则砂体)、砂体规模与连续性

b砂体组合样式:

千层饼状、拼合板状、迷宫状

c连通性:

用一下指标描述:

a砂体配位数

b连通程度

c连通系数

d连通体大小

3)储集体部单元与夹层的差异分布。

夹层:

储集体部的、横向不稳定的非渗透层。

(类型:

细粒沉积、泥质砂岩、成岩胶结条带)

夹层发育程度:

夹层频率:

单位厚度夹层的数量、夹层密度:

砂体中夹层厚度与砂体总厚度之比

3.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1)层系分类

层系规模、砂体规模、层理系规模、纹层规模、孔隙规模

2)weber分类

3)邱泽南:

层间非均质性:

多层规模的垂向差异

层非均质性:

单层规模的垂向差异

平面非均质性:

单层规模的平面差异

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规模的微观差异

4.沉积微相分析

沉积相标志、沉积相测井响应、沉积相地震响应

5.储层质量非均质性:

储层质量:

储层储集与渗滤流体的能力(要素:

孔隙结构:

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岩石物性:

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流动单元、储层裂缝溶洞)

1)空隙与吼道类型:

孔隙结构的表征:

压汞法:

rd)最通孔喉半径

(r50)孔喉半径中值

(Smin)最小非连通孔隙体积百分数

(Pd)排驱压力

(P50)中值压力

6.储层物性分类:

孔隙度:

特高孔隙度、高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

渗透率:

特高渗、高渗、中渗、低渗、特低渗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1)沉积因素

(2)成岩作用

(3)构造因素

7.储层物性差异分布及非均质程度

1)垂向韵律

2)平面差异分布特征:

各种河道沉积砂体渗透率沿古水流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多形成高渗透率条带,天然堤决口扇,滩坝砂体没有明显高渗透率带。

3)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

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

4)渗透率各向异性

8.储层流动单元:

具有相似渗流特征的储集单元

9.储层裂缝

裂缝:

岩石中天然存在的宏观面状不连续体

裂缝组:

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方向大体一致的多条裂缝的组合

裂缝系:

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裂缝组

裂缝网络:

多套裂缝组系连通在一起的裂缝组合

类型:

剪裂缝(剪切缝)、裂缝、裂缝

构造成因:

构造裂缝、区域裂缝、收缩裂缝、卸载裂缝、风化裂缝、岩溶裂缝、层理缝

裂缝基本参数:

裂缝宽度、裂缝大小、裂缝产状、裂缝充填、裂缝溶蚀、裂缝间距、裂缝密度

第六章:

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考)

1.油气水系统:

单一油气藏及其底部或者边(底)水体的组合

2.分类

1)块状底水油气水系统

2)层状边水油气水系统

3)透镜状油(气)藏

3.含油气边界的确定:

1)油(气)水界面:

垂向上油气水的分界面

油水界面:

利用试油及测井解释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利用压力及流体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2)岩性边界:

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的界面

尖灭线边界:

砂岩与没有砂岩出的中点

有效储层边界:

砂岩尖灭线距有效砂体井点的1/3处;干层井点与有效砂体井点的一半。

4)断层边界

有效厚度的划分的步骤:

1.在单井中确定有效储层和干层;

2.针对有效储层确定油气层和水层,并进一步针对油气层顶、底界限并量取厚度;

3最后在油气层划分并扣除夹层,并从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的厚度,即为油层的有效厚度。

5.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1)岩心直接测定

(2)测井解释

(3)利用毛管压力资料计算

6.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概念:

表征油藏地质特征三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

1)概念模型:

建立和优化开发模式

2)静态模型:

优化开发实施方案及调整方案,如确定注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等

3)预测模型:

剩余油分布预测、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方案

52.岩性边界:

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的分界线

53.尖灭线:

砂岩与泥岩的分界线。

54.有效厚度:

即油气层有效厚度,指油气层中具有产工业性油气能力的那部分储层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具有可动油气的储层厚度。

55.有效储层:

具渗透性的、含可动流体的储层,其可以是油气,也可以是水。

有效厚度:

具有工业价值的有效储层的厚度

第七章:

地层压力与油气藏驱动类型

56.上覆岩层压力:

指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的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57.静水压力:

指由静水柱造成的压力

58.地层压力:

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孔隙流体压力。

59.压力梯度:

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单位用Pa/m表示。

60.异常地层压力:

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61.目前油层压力:

油藏投入开发后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62.油层静止压力:

在油田投入生产以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1)电阻率测井

2)声波测井

3)密度测井

63.折算压头:

井静液面距某一折算基准面垂直高度。

64.折算压力:

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65.原始地层压力(原始油层压力):

指油气层尚未钻开即在原始状态下所具有的压力。

P299计算

第八章:

油气储量(考)

66.原地量:

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MPa)下的数量。

总原地资源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和地质储量之和

67.可采量:

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剩余可采储量:

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68.技术可采储量:

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估算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69.经济可采储量(表储量):

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次经济储量(表外储量):

当时不经济,预计有经济效益

70.地质储量:

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量的油气总量。

71.地质储量分类: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和探明地质储量。

1)推测原地资源量:

在区域普查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2)潜在原地资源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含油气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层系),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3)预测地质储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可能存在的油气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4)控制地质储量:

在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5)探明地质储量: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未开发探明储量、已开发探明储量

二、油气储量评价标准

1.储量规模:

特大型、大型、、、、、特小型

2.储量丰度

3.产能

4.埋藏深度

5.储层物性

6.含硫量

7.原油性质

三、油气储量计算的静态法

1.容积法

2.类比法

3.概率法

4.可采储量计算:

油气储量计算的动态法:

1.物质平衡法:

1)基本原理:

物质守恒定律,在某一具体的开发时间,流体的采出量加上剩余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

2)物质平衡法的应用条件:

(1)以水动力系统为计算单元;(若油气藏因断层、岩性尖灭或物性变差分为互不连通的几个水动力系统,应分别计算)

(2)查明油气藏的驱动类型;

(3)油气藏必须有一定的累积产量(采出可采储量10%以后)和明显的压力降>1MPa)。

优点:

无需地质参数,对于油藏结构复杂,

难于求准地质参数的油气藏具有优势。

不足:

假设条件太严格(均质,温度不变等)

2.压降法:

压力降落法或压力图解法

物质平衡法在封闭型气藏的应用特例

3.产量递减曲线法:

开发过程:

建设阶段、稳定阶段、递减阶段

产量递减曲线:

递减阶段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产量递减曲线法:

外推产量递减曲线,以计算一口井未来的产油量和最大的累积产油量(可采储量)。

应用条件:

油藏较单一,开发方案基本保持不变,已进入开发递减阶段。

4.水驱特征曲线法:

水驱开发后期,某一具体开发层系的累积采油量Np与累积采水量Wp之间存在统计关系

应用条件:

油藏较单一,开发方案基本保持不变,已进入水驱开发后期。

二.填空题

1.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区域普查阶段、圈闭预探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油气生产阶段。

2.陆上钻井分为探井、开发井、特殊用途井

3.探井分为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

4.参数井主要目标:

查明地层发育、烃源条件、生储盖组合

5.开发井包括:

一般开发井(生产井、注入井)和特殊开发井(检查井、观察井、更新井、新技术试验井)

6.定向井使用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地表条件的限制2、地下地质条件的需要3、是经济有效勘探开发油气藏的需要4、钻井工程的需要。

7.定向井的分类:

按设计井眼轴线形状分①低斜度定向井②中斜度定向井③大斜度定向井④水平井

8.钻井地质设计书一般由11个部分组成:

1、钻井基本数据2、区域地质概况3、设计数据和钻探目的4、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5、钻井液性能要求6、资料录取要求7地层测试要求8、井深质量要求、9设计变更及其他要求10、地理及环境资料11、附表、附图。

9.套管分为:

①表层套管②技术套管③生产套管④尾管

10.录井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钻井地质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反映地下情况的各种资料,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分析判断井下钻探工程概况

11.岩心录井包括按设计要求卡准取芯层位和井段、岩心出筒、整理、观察、描述及选送分析样品等过程。

12.岩心含油级别根据储集层储油特征不同分为:

空隙性含油、缝洞性含油。

13.岩屑描述的方法一般是:

大段摊开,宏观观察;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曾描述。

14.岩性组合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单一岩性的厚层分布;

(2)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类型组成的互层;(3)以某种岩石类型为主,包含其他夹层;(4)岩石类型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15.资料准备:

在开展油层对比工作之前,一定要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关键是在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岩电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用于油层对比的测井资料。

16.钻井液的类型:

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合成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

钻遇各种地层时钻井液性能变化表

钻井液性能

淡水层

盐水层

油层

气层

石膏层

密度

下降

下降

下降

下降

不变或稍上升

粘度

下降

先上升后下降

上升

上升

上升

含盐量

不变或下降

上升

不变

不变

不变

滤失量

上升

上升

不变

不变

上升

17.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

1、岩石性质2、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3、钻井措施与方式4、钻井液性能与排量5、人为因素的影响。

18.定性判断荧光录井的基本方法:

1、荧光直照2、荧光滴照3、荧光系列对比4、荧光毛细分析。

19.钻井液中气体的来源:

破岩气、扩散气、接单根气、起下钻气、再循环气、污染气。

20.地层测试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中途测试、完井测试和生产测试。

根据测试方法分为钻柱测试、电缆地层测试、开发试井、产吸剖面测试、井间示踪剂测试等。

21.油层对比单元的分级:

单油层、砂层组、油层组和含油层系。

22.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

23.资料准备包括: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测井曲线的优选。

24.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

1.区域地质背景资料,2.井资料,3.地震资料,4.油藏开发动态资料

25.油层对比的步骤方法有哪些

(1)确定地层划分方案,选择对比标准井

(2)确定地层对比方式(3)全区对比与闭合(4)填写分层数据表

26.确定地层对比方式包括:

1.设计对比剖面2.选择对比基线

27.地下地层对比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井震结合,分级控制,模式指导,构造分析,动态验证,全区闭合。

28.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的主要容为构造展布、构造发育史、断层封闭性。

29.勘探阶段主要研究一至三级断层,至多研究到四级断层。

30.开发阶段主要研究四级和五级断层。

31.地下构造研究的资料主要为地震资料和井资料。

32.地下构造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地震构造解释方法和多井构造研究方法。

33.井下断层的识别包括:

断层识别的依据,断点与断距的确定。

34.应用井资料识别断层的依据主要包括:

地层厚度、海拔高程、油水界面、动态监测、地层倾角测井等方面。

35.断点组合方法:

1.井震结合组合断点2.作构造剖面图组合断点3.作断面等值线图组合断点

36.井斜投影的方法:

主要有计算法和作图法。

37.井斜校正的方法包括:

地下井位计算和铅直深度的计算。

38.绘制构造平面图的基本方法:

地震构造平面图的深度校正法、多井插值法。

39.含油气边界类型包括油水边界、岩性边界和断层边界。

40.油水界面的确定方法有:

(1)利用试油及测井解释资料确定

(2)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3)利用原始地层压力和地层流体密度确定

41.井斜投影的实质:

是将斜井的井身沿地层走向投影到剖面上去,主要任务是求取空间井段沿地层走向投影到剖面上的井斜角(δ’)和井斜段长度(L’)。

42.物性下限的确定方法:

测试法,钻井液侵入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

43.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的方法有岩心直接测量法、测井资料解释法、毛细管压力法等

44.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1)钻前的地震资料预测法

(2)钻井过程中的随钻钻井资料分析法(3)钻井后的测井资料预测法

45.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

实测法、压力梯度法、计算法

46.石油开采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三个阶段

3.简答题

1.录井方法分类

(1)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方法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

(2)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方法钻时录井、荧光录井、核磁共振录井、振动波谱录井

(3)基于地球化学原理的录井方法气测录井、岩石热解录井、罐顶气轻烃录井

2.通过岩心分析能取得的信息:

可以识别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世代,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储层岩样、物性、电性、含油性的关系;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指标;观察岩心岩性、沉积构造,判断沉积环境;了解构造和断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料数据。

3.绘制岩心录井草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图中用的岩心数据必须与原始记录完全一致。

(2)图中的岩心剖面在绘制时用筒界控制。

岩心收获率低于100%时,从上往下绘制,底部留空,待再次取心收获率大于100%时再向上补充,即套心一律画在前次取心之下部。

(3)化石及含有物、取样位置、磨损面等用统一的图例绘在相应深度。

(4)岩心编号栏根据分段情况写起止号,分层厚度即岩性段的长度。

4.气测录井的影响因素:

1、地质因素的影响a天然气性质及成分b储层性质c地层压力d上覆油气层的后效2、钻井条件的影响a钻头直径b机械钻速c钻井液密度d钻井液粘度e钻井液流度f钻井液添加剂3、脱气器安装条件及脱气效率的影响4、气测仪性能和工作状况的影响

5.将含油层段细分为不同的单元的主要目的在于:

(1)在油藏评价和开发设计阶段,为建立精细的油藏地层格架,开展构造分析和油气水关系分析、油气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服务。

(2)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