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08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晓: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pt

现阶段的世界经济失衡:

表现、原因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晓(“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培训班,2012年7月26日北京)一、关于世界经济失衡的定义一、关于世界经济失衡的定义从宏观经济学视角来看,所谓经济失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般均衡的偏离或者背离。

均衡至少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指市场均衡,即在市场上供求均衡;二是指经济处在一种不再有内在变化倾向的稳态。

所以,经济失衡一般是指这样的一种态:

一方面,短期内由于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市场无法出清;另一方面,长期内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且持续的打破经济平衡的力量。

前者可以视为静态的经济不平衡,后者则可以视为动态的经济不平衡。

所谓的世界经济失衡,其观察或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

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由于世界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该体系内部的某些长期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导致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过程及其状态。

它主要表现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国际收支的非均衡状态,并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二、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二、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1.1.全球贸易失衡全球贸易失衡

(1)总体上看,1997年以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规模持续扩大。

同时,亚洲地区如日本特别是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盈余日益扩大。

(2)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世界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快速增长,从1990年代初的33%左右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4%左右。

第二,世界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增幅巨大,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其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1992年的2%强增加到2011年的近10%,同期,美国则从13%下降到10%强。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明显,制成品比重显著上升,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如中国从1980年的0.8%提升到2010年的14.8%。

(3)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日益划分为净出口国(顺差国)与净进口国(逆差国)两大类型。

统计数据表明,净出口国通常都是制成品生产国,而净进口国则主要是具有世界货币供给能力的国家。

结果,由全球贸易失衡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只能通过美国向全世界输出美元来予以平衡,净出口国用不断累积的美元储备购买美元资产(美国政府国债),其实质是将经常项目的失衡推向了资本项目,因而孕育着短期内无法通过结构调整解决问题的巨大风险。

全球主要国家贸易收支状况(单位:

10亿美元)数据来源:

EIU数据库。

19961998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220132013美国117210414458520.7628.5745.8800.6710.3677.1376.6470.9473.4509.9509.9499.0499.0欧元区79.764.328.543.423.6121.651.953.745.6100.86.237.541.093.693.6124.7124.7日本65.7119.1119.6112.6136.2172.1165.7170.4211157.1141.8195.9120.2130.0130.0166.2166.2亚洲发展国家40.8113.986.5123165.890.2137.2268.6399.7405.9300.6303.6201.3145.9145.9189.9189.9中东和北非11.4-25.569.531.360.9103.1213.9287.5271.4353.352.0186.2366.0439.7399.0拉美和加勒比39.190.547.816.29.222.035.850.113.932.122.455.268.2107.2119中东欧18.618.231.720.133.355.161.189136.2159.949.581.8114.1108.7113.2独联体2.6-9.746.330.335.763.587.696.371.710841.872.4112.5106.252.8主要国家或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动情况(10亿美元)注:

红色为赤字,斜体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

IMF,WorldEconomicOutlook,April2012:

207.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世界平均水平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国日本美国东亚太平洋地区主要国家或地区商品贸易占本国(地区)GDP比重的增长情况(%)资料来源:

联合国数据库,www.data.un.org.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24681012141618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巴西主要国家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资料来源:

WTO统计数据库,http:

/stat.wto.org1980199020002010欧盟42.940.1中国0.81.94.714.8美国13.012.113.89.5日本11.211.59.66.8韩国1.42.53.34.1中国台北1.62.63.02.4墨西哥0.41.13.02.2加拿大2.73.13.71.9泰国2.42.51.51.7印度0.10.61.11.4马来西亚0.20.71.71.3资料来源:

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2011.主要国家和地区制成品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22013201320172017美国-5.3-5.9-6.0-5.1-4.7-2.7-3.2-3.1-3.3-3.3-3.1-3.1-3.5-3.5英国-2.1-2.6-3.2-2.5-1.4-1.5-3.3-1.9-1.7-1.7-1.1-1.1-0.5-0.5德国4.75.16.37.46.25.96.15.75.25.24.94.93.63.6日本3.73.63.94.83.22.83.62.02.22.22.72.71.91.9亚洲发展中国家2.63.45.66.65.53.83.21.81.21.21.41.42.52.5亚洲四小龙6.55.55.97.05.07.77.26.55.95.95.75.75.35.3中国3.65.98.610.19.15.25.12.82.32.32.62.64.34.3资料来源:

IMF,WorldEconomicOutlook,April2012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百分比2001年1月2002年1月2003年1月2004年1月2005年1月2006年1月2007年1月2008年1月2009年1月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2年1月0510152025303540中国日本台湾香港东亚5国注:

东亚5国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资料来源: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月份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reasuryInternationalCapital),http:

/www.treas.gov/tic/东亚主要经济体持有美国国债规模的比重(%)2.全球金融失衡全球金融失衡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两个重大变化:

一是“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解体;二是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间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失衡特别是金融失衡的重要基础。

(1)由于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金融国家”拥有发达的、具有广度与深度的金融市场,而以东亚各经济体为代表的“贸易国家”制造业发达、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因而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

流入“金融国家”的金融证券资本与流入“贸易国家”的直接投资资本并存的结构性失衡。

(2)整个世界经济被日益分割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组成部分。

全球资本流动和资本收益大部分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并特别对美国这个“金融国家”有利:

当它的资本供给过多时,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提高单位资本的收益率,而对哪些劳动要素过剩的“贸易国家”而言,却没有能力通过大规模的对外移民来提高本国劳动的就业水平及其边际收益率。

结果,导致世界各国的收入水平失衡,无法通过资本自由流动来实现世界经济的均衡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均衡增长。

(3)美国利用“金融(美元)霸权”俘获整个世界。

除了铸币税等收入外,美国通过美元对世界的控制还表现在:

第一,“贸易国家”为了避免因美元增量供给导致其顺差收入的贬值,不得不把其贸易收入以购买国债或企业债等金融投资的方式返还给美国,以增加美元供给,不仅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反过来又促进了美国的进口需求,进而形成了两者之间特有的“商品资金的双重循环关系”。

前提:

“金融国家”创造的货币供给能够被“贸易国家”提供的廉价商品所出清。

后果:

一是避免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二是“金融国家”通过资本项目顺差维持经常项目逆差的博弈越是重复进行,其借助于国际资本流入进行融资和平衡经常项目的欲望与能力越是增强,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成为美元的“人质”。

第二,“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这种“商品资金的双重循环关系”使得美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断增加,维持了美国居民高水准的的生活水平。

第三,增加了美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甚至可以恣意地自主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例如,其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货膨胀可以由贸易入超来予以平衡。

第四,迫使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使其在国际贸易竞争与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

第五,真正的均衡汇率是由“金融国家”美国控制的“主权均衡汇率”。

第六,脱离黄金约束的美元绑架世界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波动。

马歇尔计划的金融意义摆脱黄金约束的“美元体制”商品美元石油美元3.结论结论

(1)美国“金融(美元)霸权”的实质。

同以往的霸权国家相比,美国不是依靠发动战争、建立和控制、掠夺殖民地而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依靠的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极高的自由(金融)市场体系,以调动或配置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并使其他国家对其产生严重的经济、金融依赖。

(2)中美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但美国经济的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导。

(3)现阶段美国“金融(美元)霸权”的两个主要支柱: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是有利于美国维持一种不均衡的经济体系来过度地占有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货币财富的。

目前世界经济中特有的“商品资本双循环体系”使得世界各国在把大量的资源、商品输出到美国的同时,不得不共同为维持一个有竞争力的美元而努力,乃至出现了世界上最大债权国所拥有的债权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货币计价的状况。

因此,确保来自“贸易国家”的美元供给的稳定,是现阶段和今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之一。

第二,确保美元作为石油商品计价货币的地位,以为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稳定,是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国家(国际)战略的另一个核心。

2006年1月-2011年8月中国购买及持有美国长期债券规模数据来源:

美国财政部TIC数据库,单位百万美元。

2006/12006/32006/52006/72006/92006/112007/12007/32007/52007/72007/92007/112008/12008/32008/52008/72008/92008/112009/12009/32009/52009/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