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0885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docx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

让实验为课堂喝彩

建湖宝塔中学殷日红

一、问题的提出

1.中考化学实验的命题指导思想之一就是总想去区别真正做实验的和没有做实验的,可是,考下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真的区分开来了吗?

由于中考化学还是以笔试的方式来命题的,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全统一,就像在考试笔试中考查2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样,无法把握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在试卷中他说自己如何如何的爱国,谁能保证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是很爱国的,也就是说,不能保证学生亲身实践经验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一致性。

2.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实验教学总想一步到位,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时,教师该讲的详细说明,该强调的反复要求,达到“一劳永逸”、“打下烙印”。

二是用视频直接替代实验,使得结果准确,结论正确。

三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虽然没有了视频上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但老师反复讲,反复检查,反复考查,省时省事,短时效果不差。

3.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直观的、瞬息万变的实验现象与亲身的体验、经历无疑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

如在学习分子之间有间隔的问题时,理论上100毫升的水加入到100毫升的酒精中,总体积小于200毫升,对于一直认为100+100=200的学生来说,真的难以置信,如果我们设计实验,让学生亲眼见到这一事实,比起我们用语言来叙述要给力。

所以,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初步学会进行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4.学生对实验的渴望。

同一所学校,看见别的班级学生在实验,同学们投去的是羡慕的目光,在市组织的中考实验考查过程中,不少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对实验器材非常陌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实验。

根据上面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本人认为,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教材乃至教材之外同教材有联系的实验,并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发生变化,如果持之以恒的研究并应用,一定效果明显。

二、透过两组数据论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组数据:

2013年部分省、市中考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比情况

省、市

北京

南京

无锡

苏州

扬州

连云港

南通

盐城

占总分值比例

37%

40%

38%

45%

36%

42%

41%

38%

2014年部分省、市中考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比情况

省、市

北京

南京

无锡

苏州

扬州

连云港

南通

盐城

占总分值比例

40%

38%

42%

46%

42%

40%

44%

43%

第二组数据: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宿迁市举办的2011版新教材教师培训会上展示的公开课情况

开课节数

16节

涉及实验的节数

16节

近三年来盐城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的公开课情况

全部涉及实验内容

据梁雪峰老师讲,实验的分值在试卷中只会增加,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明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实验教学也是化学老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手段。

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我一直认为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化学实验教学能以其直观展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的认知过程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感知的基础上升到抽象的一个认知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起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

氧气的助然性,不管教师如何讲解、强调,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不少学生不能区分可燃性和助燃性,与其反复的去讲,还不如做一个“死灰复燃”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助燃性和可燃性就能很好的区分,同时还清楚的知道检验或鉴别氧气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酸碱与指示剂的显色反应,呈现出红色、紫色,蓝色或无色等等。

如果脱离化学实验,仅凭语言实验,学生记忆是抽象的,学习是枯燥的。

化学试验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全过程不仅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过程,还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过程。

在化学实验准备阶段中,学生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等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前运用理性思维对它们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观察、操作实验,还要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要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这就需要学生“手、脑、眼”等的协同作用,来独立观察、独立提问、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探究铁的生锈。

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

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可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2.化学实验教学以其趣味、神密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它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很多,我从化学学习过程浅谈几点。

①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的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教材、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如在教学燃料和能源的一节时,可以设计酸雨的危害实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酸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如水的净化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自制净水装置。

②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

(1)简化和重组演示实验,如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模仿高中教材中的喷泉实验。

(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

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如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比如瓶吞鸡蛋,酸碱溶液使酚酞试液颜色不断变化的原理,设计“变色字画”的实验等等。

③扩大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

记得去年第一次组织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外面学生还是循规蹈矩的,可是坐到实验桌前,手和仪器很自然的亲密接触起来,不管学生当时的动机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说明,学生对实验有兴趣,喜欢参与实验。

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性质与化学变化规律。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励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源泉。

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大多源于对化学实验的好奇。

因此,化学实验应成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中去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由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引起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的实验。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由于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注重操作过程的正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降低了演示实验在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的功效。

因此,应打破演示实验只是由教师独自完成的传统做法。

可以根据具体情形,采取由学生协助老师或老师协助学生的方式或完全由学生自己演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自我和动手的机会。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握现象给学生造成的强烈情感效应,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巧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由暂时的好奇心转化成稳定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

如讲“硬水及其软化”时,可以从井水洗衣服不干净,洗头发不蓬松的事实引入,在研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是,提出“为什么铜钉不能铆接铁桶”;在讲“中和反应”时,提出被蚊虫叮咬后为什么用纯碱溶液擦拭会止痒。

如此一来,学生感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离不开化学,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力量巨大。

把化学知识联系实际,既能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孕育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揭示悬念的兴趣,从而积极思索。

开拓思维。

3.化学实验能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1)化学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解决许多课堂上单纯靠教师讲解而难以掌握的问题,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

①让学生动手训练,强化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夫,但靠死记硬背,则容易遗忘。

如果把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搬到实验室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容易、印象深刻;几次练习,操作自如。

如“万能瓶”的使用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有呈现。

如图所示,是近几年来中考

试题中常见的实验装置。

(1)用水从导管哪一端通入可以把瓶内气体排出?

(2)当瓶内装满水时,气体从导管哪一端通入才能

把水排出?

在课堂上单纯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

都难以理解掌握。

如果让学生到实验室里,把装置导管口A、B先后接上水龙试一试,学生对上述问题

(1)便可悉心领悟。

当瓶里装满水之后,让学生用口先后向导管口A、B吹气试一试,对上述问题

(2)又能一清二楚,从而掌握了该装置的应用。

将装置略做改动,变成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又可以增加气密性检查的实验。

②让学生动手实验,更好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的特点决定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从物质的色、味、态、光泽、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熔沸点等物理性质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甚至实验中仪器的选择、连接、实验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因此每一次实验时,教师如何综合这些内容并正确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充分结合其年龄心理特征,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则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引导能使学生全身的感官聚焦于即将进行的实验中,使其对即将发生的实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剧增,观察能力也因而得到培养和锻炼。

如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于白烟的认识。

我习惯让两个人一组,协同研究实验,在熄灭蜡烛后,点燃白烟,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在走进化学实验室时,我安排这样一个实验,观察稀盐酸加入锌粒中有什么现象?

不少学生不能认真的观察,于是对实验略作改动,就是将燃着的火柴放到试管口,第一次实验,大家不知道会怎样,很自然的将燃着的火柴放到试管口,当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后,才盯住试管注意观察。

在所以在进行传统、经典的实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本实验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观察能力,引发其创新活力。

③让学生动手设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了酸、碱、盐性质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可设置这样的习题让学生训练,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制取铜,并比较哪一方法更好。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用所给物质,经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得到所需物质?

还可通过哪些反应得到所需物质?

从而使学生找出理论上制取铜的两种方案。

再根据不同的方案,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实验操作、所需仪器及药物用量以至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摸着石头过河,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

④让学生动手探索,在实验中获取知识

实验探索,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金属与盐反应规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给每个实验小组以硫酸铜、硫酸锌、硝酸汞、硝酸银四种盐溶液和锌片、铁片、铜片几种金属单质以及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分别用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概括、归纳出金属与盐置换的规律。

这样的学习,比起教师单独的演示、讲解、学生单独靠观察、听讲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更深刻,同时,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化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既是在探究知识,同时也是在运用知识。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更好的掌握知识,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

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碳酸盐的检测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知道了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就会在生活中用食醋来除水壶中的水垢。

做了气体混合物点燃爆炸实验后,一定不会用明火去检验煤气管道、沼气管道是否漏气,更不会出现光线不好时用打火机去看气油箱里有没有气这样的错误。

以知识来推动生活,以生活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将会努力学习、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素质。

4.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

(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人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

这种现象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化学实验是通过分组实验来完成的,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通过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达到实验的目的。

这种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此外,合作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小组成员之间及其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验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条件只有一个,事实上,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有多种实验条件,即使是比较简单的木炭燃烧实验,也涉及到木炭的形状、质量、氧气浓度等不同条件。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实验不可能一次成功,耗时较长,这就需要学生细致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有的实验结果可能和书上的结论和我们的经验不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学生要尊重实验现象和事实,不能人为的进行修改,而是要找出原因,认真解释,重新做实验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如教学中我们一直讲铁是银白色的金属,可是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得到的铁是黑色的,就需要我们尊重事实,找到原因。

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精神都得到一定的磨练,使其对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能否用硫酸代替稀盐酸,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指导,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研讨的过程,同时,大力提倡学生去构思不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对自己科研成果的展示或相互间的个人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可以洞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体会。

它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习惯。

5.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问题,增加解题的路径。

11日上午,通过《教学新时空》,我们学习了滨海县教研室教研员王瑶老师的《氢氧化钠的善变》的一节课,教材中78页,关于碱和盐的综合习题,课堂上,王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一步步的认识如何通过实验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变质程度,运用实验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实验,单凭三寸不烂之舌,大多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一团糟,即使是一小部分优等生,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到原点。

记得十多年前,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教材190页总复习第13题: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将其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将沉淀洗涤干净,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沉淀不溶解,其中第3问,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哪些。

当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教师用书》第276做了提示:

滤液里含有Na+,Cl-,氯化钙或碳酸钙过量的话,还可能含有Ca2+或CO32-,多次看到这个答案从没有思考过,只是照讲不误,1999年,我对这一结论感到有问题,于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实验,确信答案有错误,于是找到当时教研室的陆信仁主任,他也认为是错误的,于是我写信给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组,很快收到答复。

2000年,在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从一道指的商榷答案的习题谈审题》,之后教材上也删去了这道题目。

二、透过教材改革和考试的革新论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不同于《化学教学大纲》之一,《新课标》将原来化学实验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融合在内容标准之中,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再单独列出。

在《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要求只是简单的“初步学会……”,而在内容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实验尽可能地出现在各个角落,绝对不能讲实验、背实验,因为它不仅是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作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最后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好准备。

有专家指出,在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但实验不是为了训练某一技能,验证某个知识而设置的,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目标,《新课标》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这就说明,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实验手段来探究已摆在了首要位置,变“听化学、看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

2.2011版新教材注重化学实验改革

在新教材的试用中,感受较深的化学实验改革主要有以下4点。

(1)淡化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

新教材中共设计了70多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2)实验简单化、微型化、生活化、趣味化。

“简单化”:

如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中“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这一实验,学生只要有块玻璃片或对着玻璃窗吹气就可验证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存在,这体现了实验的生活化。

下册第十单元中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用鸡爪来做此实验不仅简单、生活化,而且使学生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毛骨悚然,“刻骨铭心”。

新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的粉尘爆炸实验既生活化、微型化,又简化操作,减少了危险性。

(3)增设了探究实验。

新教材上、下两册共有活动与探究27处,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4)课外小实验设置生活化、简单化。

2011版讲原来的家庭小实验改成了课外小实验,如教材共安排了蛋壳与醋酸反应、淬火、回火、等11个饶有趣味的课外小实验。

这些实验用品及药品在家里就可找到,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也扩大了这些实验的实现空间。

3.新理念下的实验模式的变革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一般来讲,按实验主体分类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按量的关系有定量、定性实验,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分,又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正确的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实验安全的保障,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

但原来教材中的实验过分偏重于验证性,偏重于实验的结果。

比如,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演示实验中: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看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看到的只是教师的“指导性语言”:

“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

火焰颜色是什么颜色?

”等等。

等到实验完毕,学生把教师说的正确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背诵几遍、掌握了就行了。

这种实验模式还是基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也即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

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应试教育的目的性,为什么呢?

就因为它几乎是直接告诉了学生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学生的成就感也只好停留于默写一百分上,却永远不能说“我发现了……”。

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演示讲授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特别是思维活动的参与,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

相对来讲,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与归纳整理实验结果融合而成的实验归纳模式中,学生参与的要多一些,因为其中有了学生的一些理性的思考。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参与还不全面,分组实验的数量还是太少,所以,教材中实验的重新编排势在必行。

(2)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启示

随着教改的深入,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开放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有“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结果”几个部分,各种说法大同小异。

首先,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把实验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它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到怎样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展开,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其次,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

但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教改怎么能够深入呢?

于是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就向传统模式发起了挑战,因为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活动。

现在教师经常有这么一种感觉:

教师“一舌”可以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千层浪”,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

往往一个问题,学生可以设计出许多个实验方案。

再次,要注重探究过程,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要强调知识与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新课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实验最能检验知识与技能是否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