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用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0738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用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试用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考试用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考试用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考试用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用的.docx

《考试用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用的.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用的.docx

考试用的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资源: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

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08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

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5、、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

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

(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整理与复习第2题。

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3、整理与复习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整理与复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其中,第

(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

(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困难吗?

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资源: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小组交流:

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

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

(自由发言)

引入:

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二、复习混合运算

整理与复习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

4、小结:

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

三、复习乘法分配律

整理与复习第6题:

(1)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3)小结:

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a+b)×c=a×c+b×c。

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1、整理与复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

(2)集体核对。

3、小结。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2、进一步掌握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的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判断素数与合数,

教学资源:

知识点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单元的相关知识。

小组交流:

在“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学会了什么?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你又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

在这两个个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究

1、倍数和因数

谈话:

同学们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也谈了自己的困惑!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巩固这些知识,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们的困难能得到解决。

(1)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数是倍数,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指名2位学生回答回答)

(2)投影出示第9题:

找一找,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2511025

先在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谈话:

你们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吗?

(1)投影出示填空题:

9的因数有,从小到大9的5个倍数分别是。

36的因数有。

50以内的7的倍数是:

(2)学生先独立在草稿纸上填写,再指名口答。

(3)提问:

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

找倍数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

只要你们牢记这几个注意点,就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2、3、5”的倍数的特征

谈话:

下面要考考你们对2、3、5的倍数的特点的了解。

(1)投影出示第10题:

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那些数是3的倍数

121521303536445057

(2)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3)提问:

为什么30和5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4)小结: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4、素数与合数

(1)投影出示第11题:

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1581720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4)巩固对偶数和奇数、素数与合数的认识和理解。

(5)出示有关知识点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5、解决问题的策略

(1)出示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2)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进行适当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解题策略的价值。

6、拓展延伸

整理与复习第13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题最后的得数,然后简要介绍“回文数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任取一个自然数a,模仿着写出算式并计算,以验证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是不是把知识掌握得更好了呢?

整理与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等。

教学资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

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

(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

提问:

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自由发言)

引入:

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1、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

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3、小结:

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2、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3、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4、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5、小结: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1、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2、整理与复习第21题

(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2)说说: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3)讨论交流:

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4)独立完成统计图;

(5)小组交流:

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

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结:

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

整理与复习(4)-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理与复习(4)

复习内容:

书本第116—118页第15—22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特征的认识;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切实掌握对称轴的含义,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升与毫升

我们学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升和毫升)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大瓶可口克乐大约是2()。

(2)一大桶纯净水大约是20()。

(3)一小盒牛乃大约是300()。

(4)一小瓶眼药水大约是5()。

2、填空:

3升=()毫升2000毫升=()升

8升=()毫升6000毫升=()升

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1、三角形有哪些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

梯形呢?

3、在书上点子图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书本第17题)

4、出下面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书本第18题)

学生画,师巡视指导。

5、讨论第19题:

下面每种小棒的根数都足够多。

3厘米4厘米

5厘米2厘米

(1)任选3根小棒围三角形,是不是都能围成?

你能围出什么三角形,是怎么围的?

(2)要围出平行四边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

最少呢?

你能把围出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3)要围出梯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

最少呢?

6、计算三角形角的度数:

(书本第20题)

(1)在三角形中,已知∠1=42°,∠2=68°,求∠2。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上午顶角是多少度?

它又是什么三角形?

如果顶角是40°呢?

三、操作题:

1、按要求在方格图中画图

(1)画出左边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锤子图先向右平移9格,再向下平移4格。

要平移到规定位置,还可以按怎样的方向平移?

(3)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

2、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身高增长情况。

估计现在自己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两个学生从两边向同一个方向走,直到相遇)问: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请这两个同学从同一个地点朝相反方向走)问: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揭题:

像这类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

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这样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

你能将题目中的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

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5、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分别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

列表和画线段图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题目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像这样的相遇问题用画图的方法比较合适,它不仅可以从图中看出小明和小芳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而且可以从图中直观地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第一网

3、解答:

根据整理的结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四、试一试。

1、出示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2、出示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并进行解答,

再评议订正并说说画图整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帮助学生理解183元是购买8瓶墨水和9枝钢笔的钱,要从183元中去掉8瓶墨水的钱就是9枝钢笔的钱。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

再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作业:

想想做做第3~5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资源: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

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

打算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分别将两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学生画图时线段长度的比例应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并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列表整理时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把扩建后的操场的长与宽直接填在表中,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要数量关系。

5、学生纠正。

6、解答:

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现在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

7、反馈交流答案。

三、试一试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用画出示意图的方法。

然后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独立解答。

3、反馈交流答案。

四、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此时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余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实验田的面积。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谎话的摆法,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盆。

同样的道理,可以算出黄花的盆数是40盆。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答案。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作业:

想想做做第1~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3页例题通过场景图提供相关信息,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是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画线段图和列表方法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p103例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联系现实场景,说说能知道些什么?

还能想到些什么?

二、探索研究

1、小组探讨:

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更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体思路?

教师巡视,给与恰当指导。

2、教师强调画线段图的方法

(1)、让线段图正确反映小发明家、学校、小芳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在图中看出小明、效仿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能从图中直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投影出示:

(1)、画图整理:

(2)、列表整理

小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

小芳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

4、根据整理结果,小组交流、探讨: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富有个性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

704+604(70+60)4

=280+240=1304

=520(米)=520(米)

答:

他们两家相距520米。

5、比一比,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6、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第2题,让学生在列表整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中题目。

第2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填出括号里的数字。

第3题,教师先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先列表整理条件再独立解答。

第5题,第

(2)小题根据题意,师生合作化出相应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四、作业

想想做做1、5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6页例题主要通过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体会相同的策略可以有不同操作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例题:

学生读题,讨论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提示:

画出的操场示意图中线段长度的比例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在图中应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

1、小组汇报解决策略,教师投影展示。

列表:

长宽面积

原来50米40米?

平方米

现在?

米?

米?

平方米

画图:

如图书P106

2、想想,要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板书:

(50+10)(40+8)5040

=6048=2000(平方米)

=2880(平方米)

2880-2000=880(平方米)

或508+(40+810)

=400+480

=880(平方米)

答:

操场的面积增加了880平方米

3、小结:

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试一试”

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直观示意图,启发学生把图中“小路”适当分成几部分,分别算出面积后再求和;也可启发学生用外围大正方形面积减去里面的草坪面积,从而求得小路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6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试验田的宽。

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试验田的面积。

第3题,分别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黄花的摆法,红花应沿里面的正方形边摆,每边能摆9盆,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

同样的道理,可计算处黄花的盆数是40,红花和黄花一共要放72盆。

四、作业

想想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目标:

学会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能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教学重、难点:

能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华用小棒摆了a个三角形,小芳用小棒摆了a个正方形,他们两个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呢?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教师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1.学生说说怎样表示一共的根数。

(3a+4a和7a都表示同样的结果)

2.提出问题:

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个等式的。

3.小组讨论,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试一试:

1.学生自己做一下P100的“试一试”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想法。

3.教师做简单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下总结。

四、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1.做P100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2.综合直观图显示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3X+5X就是苹果和梨的总重量,即8X千克;苹果比梨多的重量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