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1.docx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
回顾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轨迹,可以断言,中国将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并向世界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并为其他国家做出表率。
公元2006年2月16日——一个中国会计发展史中定格的特殊时刻。
从此,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的帷幕拉开了,准则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国际化是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强劲增长,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全新语境下做出的战略决策。
中国庄严宣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向全世界敞开了国门,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的出口屡创历史新高。
领军企业已经尝试走出国门试水国际市场。
但是,由于我国当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距,国际投资者难以理解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会计信息“翻译成本”。
一方面,外资企业要同时提供两套报表,一套生成报送母公司按照国际准则编制的报表,一套生成用来报送我国监管部门和税务当局的报表。
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可谓体会颇深。
在会计国际化战略未实施之前,外贸企业和外商打交道,通常要完成两个“翻译”,一是把汉语翻译成英文,此外还需把企业按中国准则编的报表按照国外准则“翻译”成外商能理解的报表。
财会人员深陷信息翻译、转换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无暇顾及关系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工作。
中国已经获得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姿态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外建设和谐世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
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十一五”计划整装待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运作等活动增势强劲,中国企业做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决策。
国际国内的环境都迫切需求中国企业按照“通用商业语言”——会计准则进行交流,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中去,遵守高水平并为国际公认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
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审计过程更可信、中国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信息更可信、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将因此而增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化箭在弦上。
没有国际化的准则,我们的企业要继续承担昂贵的准则“翻译成本”;没有国际化的准则,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常常受到质疑;没有国际化的准则,中国企业将被世界淘汰。
时不我待,改革的攻坚必须背水一战,不容半点迟疑。
2005年,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发出中国准则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指示。
承载千百万会计人希望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终于“亮剑”。
新准则体系以国际趋同、注重实践、敢于创新的指导思想为体,以会计、审计准则为两翼。
并且分别采用以基本准则统驭全局,以具体准则为主体,以应用指南为辅助的多层次复合架构。
除关联方交易、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等少数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外,其他准则均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精神相一致。
回顾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轨迹,可以断言,国际化的实施,将使中国会计信息的“翻译”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将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并向世界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并为其他国家做出表率。
国际趋同高潮迭起
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并非国际化进程的终结,相反,国际趋同的篇章高潮迭起。
特别是我国在关联方披露等会计准则领域的国际互动和成就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趋同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并非国际化进程的终结,相反,国际趋同的篇章高潮迭起。
准则制定者一手抓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一手抓准则的培训与实施。
在王军副部长提出的“趋同四原则”精神指引下,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交流与对话日渐深入,不再是在浅显层面上浅尝辄止。
在会计国际趋同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实质性提升。
特别是我国在关联方披露等会计准则领域的国际互动和成就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趋同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积极推动国际趋同工作,在上海召开了亚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讨会,就亚欧各成员国在会计准则制定、国际趋同和合作方面进行研讨;推动中欧财金对话下的中欧会计合作和会计趋同,首度组织双方工作层面的“中欧会计合作会谈”,共商合作大计。
出席在韩国召开的第六次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全面宣传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验,探讨三国在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应对之策;与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
多种方式的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
为了配合新准则在上市公司的率先实施,财政部、证监会携手在京沪等地举办多期准则培训,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已经公布2006年报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表明,准则的过渡正以平稳的姿态行进。
国际化助力企业“走出去”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可以作用于经济社会。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更是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企业管理的改善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阐明了经济与会计的关系,指出了会计准则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客观事实。
然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可以作用于经济社会。
会计改革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人们一般认为,可信的会计信息能促使决策者做出理性决策,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息息相关,无缝对接。
会计不但反映经济活动,而且能够通过参与决策能动地影响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我国几轮会计改革的事实证明,每一次会计改革都是一次思想的转变,观念的升华。
不争的事实有以下几方面:
1.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两则两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平衡”的思维定式,树立了“资本金”和“出资者”的概念框架,使企业真正认识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会计表达,以会计符号刻画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真谛。
2.第一批基本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使企业的利益相关各方从“历史成本”的计量困境中走出来,更为有效地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加利于决策的信息。
又如,“或有事项”准则揭示的风险防范理念,促使会计人员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中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或有负债,为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把关和出谋划策。
3.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新兴的资本市场早日摆脱假账的困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鼓舞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对来自国内外的投资是个额外激励”。
4.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作为独立第三方鉴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链条能够环环相扣,坚实而有力。
5.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会计改革在改善公司治理、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功不可没。
会计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体现在会计改革一贯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倡导理性决策、科学决策的科学发展观,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更是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而且把财务人员从冗繁的会计核算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
可以说,会计改革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念武装了先进的财会人员,财会人员促使企业管理的改善,企业管理的改善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
声 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国梁说,新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可以大大减少中国企业转换财务报表的调整工作量,而且中国企业将在同一平台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发展并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银行副行长周载群表示,新准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分别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两份财务报表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提高了内地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及可理解性,并将逐步减少双重审计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骆家马龙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强化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以此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同时,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降低了企业在海外运作的成本,加快了国际相关机构对企业的认同,有助于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在会计改革方面的举措和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卓越贡献。
他认为,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显着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缩小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并提高相关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他预计,会计准则接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中表示,随着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逐步趋同,两套准则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少,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转换财务报告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世界银行削减贫困与经济管理部高级专家陈楠希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后,正在显着提升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准则正在大幅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在海外市场赢得外国投资者更多信任。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催生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与此同时,中国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了自身的历史方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上升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