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0333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docx

依托行业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生共荣

依托行业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打造水利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

 

学院承载着广西水利的光荣和梦想,以广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职业教育事业为己任,50年来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水利高职教育特色,依托水利行业打造了优势互补、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水利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受到水利行业欢迎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在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过程中,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的近3万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大多数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

同时,为行业培训了大量技术人才,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学院与行业企业的互动双赢,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从自发到自觉,形成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办学理念

水利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各类人才。

但长期以来,在水利行业中,尤其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本科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不容易留得住。

象本科生,即使愿意去一线,但实践及操作技能不足,需要长时间去适应。

而中专层次人才虽能吃苦,但对较高深的理论和较为复杂的技术应用却力不从心。

从全行业来看,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具有很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线人才极度缺乏。

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恰恰是水利高职教育的目标,产学研结合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教育从建校之初到1984年尚属自发阶段。

水利行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水利职业教育必然走依托行业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水利行业的工程和工作一线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的特点,技术难度、技术差异大,生产系统复杂,不同的工程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工况,没有哪两个工程具有相同的技术参数,能够运用相同的解决途径。

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要求,水利职业教育的大部分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很难通过校内仿真环境来实现,必须在校外施工现场、水库、水电站等真实环境中进行。

在水利学校创办之初,基本只有与水利水电有关的专业,水利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科技开发项目和生产任务的下达等方面都向学校倾斜,使学校一开始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水利职业教育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并不断加强。

因此,学院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是与生俱来的。

正是这种教育模式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基础,并在区内中专学校中脱颖而出。

学院1984年获准举办普通专科教育后,产学研结合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学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理念不断得到升华,并逐步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主要模式。

学院不仅与厅属企事业共建了大王滩、大化电厂、岩滩电厂、澄碧河水库管理处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而且于1988年成立了设计室(后改为“设计所”)和水工试验研究所(实际工作可以追溯到1979年承接的贺江合面狮水库的试验研究工作;该所历史上亦称“水利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了机电设备厂,搭建了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平台,竭力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广西水利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服务。

学院2002年从中专学校提升为高职院校后,产学研结合教育步入自觉阶段。

2002年,周济部长在第一次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讲话,明确了产学研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学院围绕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周部长的讲话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2004年4月底,学院承办了“全国水利类高职高专院校校长论坛”,院校长们聚首绿城交流水利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对产学研结合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院也先后派出了几十批次的院级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走出广西,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和各层次的产学研结合教育研讨会,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甚至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各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经典模式。

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学院对水利高职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方式。

其次,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的师资和课程建设两大瓶颈提供了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

再次,产学研结合教育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行业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也是优化高校和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

搞好产学研结合工作,从整体上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效率,实现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势互补。

互补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行业企业对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巨大的优势。

水利系统不仅存量的水利工程众多,到2004年广西累计建成各类水库4367座(其中大型水库31座,中型水库178座),总库容242亿立方米,渠道总长57965千米,地方装机268万千瓦,海河堤防总长2654千米;开工建设的项目更是源源不断,如“十一五”期间广西计划投产主要水电项目就有龙滩水电站(420万千瓦)、长洲水利枢纽(63万千瓦)、桥巩水电站(45.6万千瓦)、百色水利枢纽(40.5万千瓦)、大藤峡电站(120万千瓦)和瓦村电站(44万千瓦),中小型的水利工程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在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上为水利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无数个实践和锻炼机会。

行业专家同样具有相当的数量,他们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颇深,是水利高职教育宝贵的资源库,为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提供了实践师资的保证。

另一方面,学院在科技开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学院引进和送培了大量的硕、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全院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66人,在读研究生22人,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不断增多。

学院有3个职业技能鉴定站、6个培训点、2个考点,能够为学生和系统内的职工提供3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上岗培训等服务。

学院教师主动申报和参加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的积极性高涨,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级和厅级项目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为行业和工程建设解决关键技术的能力不断增强。

观念得到更新,理念得到增强,目标更加明确。

学院在培养目标设定、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毕业实习安排、技术与产业开发、质量评估、企业培训服务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展开全面合作和共建,产学研结合教育理念贯穿到学院人才培养的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环节,步入自觉的殿堂。

 

二、从机构到机制,保障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高效运行

组织机构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必要载体和物质基础。

学院十分重视机构设置和建设,从院一级到专业级都有相应的配置,在重金打造院内实验实训室的同时,重点抓好与行业、企业的基地共建工作。

学院同样重视相应的制度建设,为各个产学研结合教育平台长期高效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组建机构,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载体

1、共建指导机构

学院在成立“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院内产学研结合教育领导机构的同时,建立了院级“专业教学顾问团”和针对专业群的系级“专业建设委员会”等院企合作的指导机构,聘请73名行业专家担任顾问或委员,参与到学院的专业开发、调整和改造中来。

专家们积极参加相关会议,献计献策。

诸如广西水利电业公司、广西水利工程管理局、南宁供电局等许多企业、厅属部门和凌贤宗、寿胜年、姚强等一大批专家已经把学院的专业建设看作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在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下,学院建立了完善的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调整体系和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2、共建院外实训基地

学院根据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要求,每个专业都与至少两个技术先进、与专业相关、热心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具有真实工程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的训练场地。

水工系确定了百色水利枢纽、西津水电厂、大化电厂、岩滩电厂等11家单位作为实训基地,电力系与青狮潭水库管理处、小峰水库管理处和南宁供电局等8家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机电系与澄碧河水电厂等12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计算机系和经管系也分别与6家和4家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它们职业技能展示充分,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学生训练效果显著,科技开发基础扎实。

学院学生在这些实训基地群中完成他们最早的职业认知和技能训练。

为了进一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工系、电力系和机电系的水利类专业分别到宜州水力发电厂、百色水利枢纽、白龙滩水电站、乐滩水电站、金鸡滩水电站、那读水电站、洞巴水电站等基地长期驻扎,完整地完成一个学期的理论和实训紧密结合的教学任务。

几年的试点证明这些学生的能力明显强于过去那种理论与实践分割教学的学生。

3、共建院内实验实训室

学院根据互利双赢的原则“筑巢引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院内共建实验实训室,成为学生和教师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以及企业和社区的培训基地。

重庆新世纪公司将在广西用户最多的电站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学院,并提供15万元的赞助,与学院、广西水利电业公司共建了“电站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基地”。

学院利用该基地培训水利电业公司的员工和学院的学生,新世纪公司在水利电业公司推广自己的产品,三方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正泰电器公司无偿提供其最新的低压电器,与学院共建“正泰低压电器展示室”,让学生对新型设备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企业也利用机会宣传和推广其产品。

有了与水利电业公司合作的基础,教师不仅为公司培训了1400多职工,还积极参加农网改造,完成变电站电气设备交接试验40余项。

海河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水利厅属的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施工企业,注册资本10559万元。

公司大量的项目需要做土工和材料试验,于是与我院共建建材试验室,充分利用了公司的资质和学院的设备和技术力量。

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和试验研究中去。

4、共建综合实训室

学院和行业企业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紧密合作,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建综合实训室,生产、教学、科研相互渗透,是水利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一种高级形式。

在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与自治区水利厅属的大王滩、凤亭河和那板三个水库管理处分别共建水工、电力和水电站三个综合实训室。

这些实训室的设备总值达1918.79万元,场地23506平方米,兼职教师24人,实训专业数12个。

大王滩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旅游以及其它综合经营,总库容6.38亿立方米。

水利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副坝十座,开敞式溢洪道一座,输水管道三条,发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5100千瓦。

自大王滩实训基地建立以来,校企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年来为学院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等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技术指导。

学院长期聘请管理处5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保证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院也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投资395万元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就是由学院水工试验研究所联合南宁水务工程监测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

凤亭河水库管理处所辖凤亭河水库和屯六水库均属国家大二型水库,担负着下游良庆区大塘、南晓两镇及钦州市两大灌溉区12.9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和南宁市的防洪任务。

管理处生产区面积为40956.5平方米,电站总装机4210千瓦,可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工程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等专业的实习实训提供场所和技术指导,5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学院也积极为管理处提供技术服务,其下属的南晓电站发电机组的技改项目就是由学院设计所承担的,南晓电站自动化设计工作也是由陈炳森等老师完成的。

那板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水利发电、城镇供水及养殖等功能的国内大二型水库,总库容量8.3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3.5万亩。

水库管理处设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卫星云图系统和防汛通信系统。

坝后式电站有四台混流式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

提供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有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水电站电气设备检修、水电站机械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和供用电技术等。

管理处14名技术人员被学院聘为实践教学老师。

学院陈光会老师1997年曾到管理处下属的那板电厂挂任副厂长,协管生产安全工作,为解决电厂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职工培训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同时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成长为学院的优秀中层干部。

肖华中、陈光会、龙艳红等老师被管理处聘为技术顾问。

院企之间的合作全面展开,学院对管理处职工提供培训服务,专门为其建有安全考核试题库。

水电站设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专业的学生直接在管理处上课、实训一整学期,开展“三明治”式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5、共建科研开发基地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针对水利行业中存在的“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等“四水”问题和其它实际问题,联合行业科研、设计和生产机构共建学院科研基地,开展科技开发和规划设计工作。

同时,学院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使学院的科研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学院通过共建科研基地,大大增强了科研实力,提高了科研层次,快出了科研成果。

学院院长蔡德所教授近年来在光纤传感技术研究领域和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开发总公司等联合开展了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大坝裂缝和温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三峡开发总公司科技项目“三峡二期工程温度和裂缝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现场试验”等10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副院长黄伟军博士3年来联合广西水文水资源局、四川大学等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文水资源子波分析新途径”和广西水利水电科技计划课题“广西水安全体系评价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等5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邓海鹰副教授等联合广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科技厅、水利厅“基于GIS平台的防汛抢险预案系统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学院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科研开发基地,通过与其它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建立起多个科研团队,如以蔡德所教授为带头人的岩土工程及光纤技术科研团队、黄伟军博士为带头人的水文水资源科研团队、李上游高级工程师为带头人的水工试验科研团队、邓海鹰副教授为带头人的GIS技术开发科研团队。

6、共建行业培训基地

学院各专业在有关部门、企业的支持、协助和合作下,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相应的培训鉴定机构。

学院利用这些培训资质和师资等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工作,服务行业,服务社区。

目前学院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南宁市再就业培训基地、水利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站等机构可以为行业和社区提供30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

通过基地共建,学院和行业、企业在设备、场地、资质、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上实现了优化配置和共享,大大提高了院企双方的效率和效益。

(二)强化机制,夯实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基础

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

因此,学院强调制度在一切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教育部第一次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后,学院抓住机遇,提出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学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教育在学院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只有机构、没有机制在学院的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上个世纪90年代,学院陆续成立了印刷厂、开发服务总公司、天湖电器厂、汽车电脑测功仪生产工厂、工具钢厂、特种钢厂等一系列的校办工厂、公司,但最终均告失败。

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定位不准、机制不明,没有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点。

学院的水工试验研究所和设计所能够一直存续下来并发挥重要作用,根本的一条是目标明确,制度到位,机制合理。

首先,它们不是纯粹的赢利机构,而是学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平台。

如水工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将其首要目标定位为“搞好实验室建设”和“培养试验技术人员”。

设计所成立的首要目标是“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当然,这两个机构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创收。

学院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经济指标,两所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余地,积极性自然比较高,对教学任务也乐意完成。

实践证明,经济目标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学院随后成立的机电设备厂、与厅属单位共建的5个实验实训室和与北京超图公司共建的实验室都首先在机制上进行规范。

在合作的协议书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严格遵照执行,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通过强化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企业)在产学研结合教育过程中的机制,学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基础得到不断加强。

 

三、从一点到一批,推动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全面辐射

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方向)数从升格前的22个增加到2005年6月的34个,高职高专学生人数也从1800多人增加到4889人,规模大幅扩充。

学院以点带面,将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软件企业,其开发的SuperMap深受广大用户和开发商青睐,是亚洲著名的GIS品牌,除中国大陆以外,还成功进入日本、美国、法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被来自亚洲的十余个世界五百强企业选为其GIS开发平台,开创了中国GIS软件国际化的先河。

正是这样一家有名的北京公司,却选择了学院作为其打开广西市场的窗口,将价值169.14万元的GIS软件赠送给学院,与学院共建超图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公司总裁钟耳顺博士亲自到学院参加赠送仪式,并为全院师生员工作学术报告。

这一活动受到媒体重视,广西电视台专门作了报道。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的学生通过掌握GIS技术可以进入水利、国土、电力、公共设施管理,甚至公安部门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一下打开了不小的就业空间。

学院的学生又成为企业品牌的活广告,为企业产品快速和广泛进入广西各个领域奠定基础。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还与广西有名的IT企业南宁用友软件公司、广西德意数码公司共建实训基地。

学生在企业里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如沙盘模型训练。

毕业学生在这些企业就业后成长很快,如南宁用友2004年度的6个优秀员工中有2个是我院的毕业生。

机电系与驮娘江水电开发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并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

05届水电站设备及自动化专业的24名毕业生在学院04年12月举行的“双选会”上被“抢购一空”,还有众多企业要不到人,如驮娘江水电开发公司几个电站即将竣工,迫切需要这类技术人员。

机电系即与该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从相近的计算机控制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三个专业中双向选择了黄月娟等19名学生,按照企业对岗位和技术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强化训练,最终效果非常好。

学生上岗后,系里又安排两位教师到电站进行现场教学,让他们很快掌握了全部技术要领,得到公司的高度评价。

公司因此而成为学院的又一个实习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系与厅属企业三星级天湖酒店共建实训基地,准备在2005年开办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订单式”办学。

与广西水电发展局共建了一间语音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开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是学院最年轻的专业系,经管系在产学研结合教育上不甘落后,迅速打开了局面。

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推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如实行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和就业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从学生方面保证了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顺利推进。

学院在保证实践教学课时超过教学总课时40%的前提下,明文规定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学分和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将不同的证书对应不同的学分,让学生减轻理论课程的压力。

学院甚至将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换算成学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院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考证项目作为选修课程。

如将电气试验工、高压运行工、高压值班工与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时可以免考理论部分。

学院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教育,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学院从制度上给予保证,产学研结合就有坚实的基础;第二,只有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产学研结合才能长期稳定;第三,只有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社会,在服务中赢得理解和尊重,产学研结合才能上层次、上水平;第四,只有在高职教育的师资和课程两大瓶颈上取得突破,产学研结合的作用才能不断延伸;第五,只有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这个根本目标,产学研结合教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四、从专业到行业,彰显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办学效果

依托行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

同时,学院竭诚为行业和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1、专业和课程建设上新台阶

产学研结合教育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被批准为自治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建立的专业评估制度中考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子就是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它不仅使教改试点专业的建设更上层楼,而且对其它专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们针对水利高职教材必须要反映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职业特色的要求,通过产学研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和充实,自编教材数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逐步创出水利高职院校的特色。

“水工建筑物”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电路与磁路”被评为自治区重点课程。

2、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设计工作,近两年共有40人次脱产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452人次参与了162项科研、设计、教改及技术服务工作。

通过科研服务和生产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大批教师成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素质人才。

目前学院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138人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有99人,比例达71.74%,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职业素质普遍增强

产学研结合教育就是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各种基地平台中进行。

实习基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水利行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实训基地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了解水利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共建基地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水利的行业属性和职涯全貌,研究所、设计所、科研开发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水利行业深层问题和提高对行业的感悟。

如历年来有268个学生参加了学院设计所和水工试验研究所的工程设计和科研项目。

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实习实训,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学院不仅与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还让毕业生结合实际项目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真题真做。

如04、05届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专业莫仁辉、兰东等15人分别参加南宁市药用植物园酒楼和广西通道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一分公司大楼方案设计;04、05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都是结合澄碧河水电站设计、合面狮水利枢纽设计、那岸水电枢纽设计等实际工程项目来做毕业设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两届毕业生结合南宁市西明江防洪堤、九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横县城区防洪一期工程、翡翠园住宅楼工程、金鸡滩水利工程、荣和饮食中心钢结构工程等实际工程的投标报价和预结算项目做毕业设计;04届水资源水环境专业大半的同学结合田林县环境与其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和南宁10000立方米淀粉废水处理站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全部采用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施工组织方案来做毕业设计。

学生在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来回在学院和企业之间跑动,既得到教师的指导,也得到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帮助,保证了毕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