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933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docx

经典参考资料古诗词

经典古诗文选读

校本教材

经典古诗词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音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 寤(wù)寐(mèi)芼(mào)

注释

  ⑴关关:

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

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关关雎鸠:

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⑵在河之洲:

(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

洲:

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

娴静美好的样子。

淑:

善,好。

  ⑷好逑(hǎoqiú):

喜欢追求为对象。

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⑸参差:

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

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左右流之: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寐:

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

语助。

服:

思念、牵挂。

思服:

思念。

  ⑼悠:

忧思的样子。

  ⑽辗(zhǎn):

半转。

反侧:

翻来覆去。

  ⑾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

敲击钟鼓使他快乐。

友,交好。

  ⑿芼(mào冒):

选择,采摘。

  (13)乐:

使淑女快乐。

  (14)荇菜:

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

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

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

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

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

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

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二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

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

花开鲜明的样子。

华:

花。

③之子:

指出嫁的姑娘。

归:

女子出嫁。

④宜:

和顺,和善。

室家:

指夫妇。

⑤焚(fen):

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en):

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

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三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①君子:

本文指丈夫。

  ②役(yì):

苦役。

  ③曷(hé):

通"何",何时。

  ④至:

归家。

  ⑤埘(shí):

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

如何不思。

  ⑦佸(huó):

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

通“撅”鸡栖的木架。

  ⑨括:

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

大概,也许。

翻译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

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

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译文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三层:

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

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

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

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

“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

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一块。

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

“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

邓翔曰:

“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

”所解不差。

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

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

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

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

贺贻孙曰:

“‘苟无饥渴’,浅而有味。

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

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

”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

焦琳曰:

“‘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

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

”所论极是。

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

在《君子于役》,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何如感受生命。

 

四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蒹葭(jianjia):

芦苇。

苍苍:

茂盛的样子。

②伊人:

那个人。

③溯涸:

逆流而上。

丛:

追寻。

④溯游:

顺流而下。

⑤凄凄:

茂盛的样子。

(6)晞(XT);干。

(7)湄:

岸边。

(8)跻(ji):

登高。

(9)坻(Chi):

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

茂盛的样子。

(11)已:

止,干。

(12)涘(si):

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

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

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

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

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五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注释

  ①相:

察看。

②仪:

礼仪。

③止:

节制。

④俟(si):

等待。

⑤遄(chuon):

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讲礼仪。

要是做人没礼仪,为何不死还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齿,做人怎不讲节制。

要是做人没节制,不死还想等什么?

看那老鼠有肢体,做人怎能不讲礼。

要是做人不讲礼,为何不去快快死?

读解

  鼠辈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

中国人想出了众多词语来表达对鼠辈的厌恶感,比如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

可见老鼠是为人所不齿的。

  用老鼠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把最丑的丑类同要庄严对待的礼仪相提并论,是极而言之。

强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惊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诉人们:

你看看,你看看,连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偎琐,可也是皮毛俱全啊!

瞧它的小样儿,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无可挑剔!

于是,鼠辈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鼠身上照见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损是损了一点,但突出强调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人看重的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大有区别。

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正是以此作为立国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六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①三岁:

‘泛指多年。

贯:

事,侍奉。

女:

同“汝”,你。

②顾:

顾怜。

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③逝:

用作“誓”。

去:

离开。

④德:

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⑤爱:

乃。

直:

同“值”,代价。

③劳:

慰劳。

①号:

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

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

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

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

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

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

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

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

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

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

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

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

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

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

跑是跑不掉的。

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

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唐诗篇

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

李白的好朋友。

之:

到达。

广陵:

即扬州。

  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

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

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

没了,消失了。

  碧空:

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

“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

‘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

只看见。

天际流:

流向天边。

天际:

天边。

  辞:

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八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

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

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

空。

4、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

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

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九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译文

  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