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9074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docx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人物故事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

“孔子为人何如?

”子贡对曰:

“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

“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子贡曰: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简子曰:

“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

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

同“悦”。

④终业:

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

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推敲

《刘公嘉话》云:

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

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

“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

“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

“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

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

“举人”的别称。

②给:

充足。

③赍(jī):

以物送人。

④投缳:

上吊自杀。

⑤届(jiè):

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刚峰宦囊

都御史刚峰海公①卒于官舍,同乡宦②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③、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王司寇凤洲⑤评之云: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刚峰海公:

指海瑞。

刚峰,海瑞的字。

②宦(hu6n):

作动词,做官。

③宦囊:

指海瑞死后的遗物、遗产。

囊,口袋。

④端:

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端为二丈。

⑤王司寇凤洲:

指王世贞。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千万言谀之2.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二、下列对“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千言万语来奉承阿谀海瑞,也不如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

B.使用千言万语来赞美海瑞,能及得上王世贞这三句话的评价吗?

C.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就是不同于对海瑞千万言的奉承阿谀。

D.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为千千万万对海瑞的赞美作佐证。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四、文中最能表明海瑞一生清廉的文字是

五、引用王世贞的三句话,在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

指都城。

③吊:

吊唁。

④不肖:

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患处之:

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3.岂有说乎4.敬受命

5.心益小

二、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三、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四、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

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适:

古时指女子出嫁。

②世家:

家世。

③南都:

今河南商丘。

④饘(zhān)粥:

稠粥。

⑤昃(zè):

日偏西。

⑥六经:

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阅读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去之南都B.之虚所卖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D.子将安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

三、翻译下列句子。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曰: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主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乎?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王许诺。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

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

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父时为将(经常)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高山流水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⑥尽忠哉!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①伯牙子:

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②钟子期:

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音乐鉴赏大师。

③方鼓而志在太山:

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鼓,动词,弹奏。

太山,指泰山。

④少选:

一会儿。

⑤汤汤(shāngshāng):

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⑥奚由:

“由奚”的倒装,即“由何”,从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伯牙子鼓琴2.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3.伯牙破琴绝弦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三、文中的“骥”是比喻,“伯乐”是比喻。

四、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贤者奚由尽忠哉!

A.

(1)表示感叹,

(2)表示反问。

B.

(1)表示感叹,

(2)表示设问。

C.

(1)表示设问,

(2)表示感叹。

D.

(1)表示设问,

(2)表示反问。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

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

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

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得徭役不兴2.征求无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2.夫治国犹如栽树:

三、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四、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五、找出文中与“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相呼应的句子。

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

事先。

②夸客:

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

指王勃。

④汎(fàn)然:

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

(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

惊惶貌。

⑦属(zhǔ)文:

写文章。

属,连缀。

⑧寤:

睡醒。

【阅读训练】

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

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

“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

“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

“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

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杨修颖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

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而曰:

“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人题门作“活”字2.即令坏之

3.众莫能解4.次至杨修

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

A.丈夫B.发语词C.那D.成年的男子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夫战,勇气也()

3.其夫呓语()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1.复何疑?

()

2.且焉置土石?

()

3.子何恃而往?

()

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

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

上怒曰:

“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

主持考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2.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3.取舍汝当自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三、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语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和“”两个反问句,以及两个祈使句,其作用是。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

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阅读训练】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2.父去里所

3.为其老,强忍4.良业为取履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

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三、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

“诺。

”(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四、翻译下列句子。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五、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

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

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晏予使楚

晏子将使楚①,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②?

’曰,‘坐盗。

晏子至,楚五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对曰:

“坐盗。

”王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反顾之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通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楚:

楚国。

②坐:

犯罪。

③枳:

树名,似橘树而矮小,果小味酸。

④得无:

恐怕……吧。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2.晏子反顾之曰

3.齐人固善盗乎

二、下列句中加点部分与“王曰‘何坐?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曰,“坐盗”B.何以然者

C.技止此耳D.学然后知不足

三、荆王想要羞辱晏子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

晏子针对荆王的答话是:

四、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譬喻,“橘”比喻,“枳”比喻。

这段话反映出晏子的。

王冕故事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ī):

践踏。

②策:

通“册”。

③长明灯:

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

心神安适。

⑤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

披。

【阅读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B.之

C.其D.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

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四、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孔子犹江海》

一、1.如,像2.了解二、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

2.孔子为人何如?

四、C

《推敲》

一、A二、1.开始2.锤炼3.姿势4.成为三、A四、大意:

“敲”能出声与“月下”宿鸟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罗生还镯》

一、1.典当、抵押2.弯曲3.最后4.打5.先前6.全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刚峰宦囊》

一、1.赞美2.结党营私二、B三、1.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户部苏怀民一个人2.这九个字是对海瑞一生最准确、最完美的评价四、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五、侧面描写

《孙叔敖纳言》

一、1.闷都2.穿3.是不是有……l教育,教诲5.看低、看小(自己)二、“老父”是“吊”,而众人是“贺”,行动不同,服饰也相异。

三、“位已高……不敢取”,引导孙叔敖正确处理与民、与君、与财的关系。

四、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范仲淹故事》

一、D二、1.年幼丧父2.离开三、于是精通“六经”的意思,并立下雄心大志。

《赵将括母》

一、1.当时2.派遣3.侍奉4.自己按5.终于6.……的人二、AB三、A四、D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高山流水》

—、1.弹奏2.能够,值得3.断二、1.琴弹奏得真好啊!

好像看到了巍巍的泰山12.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三、贤人赏识贤人的人。

四、A

《治国安民》

—、1.兴起,发生2.停止二、1.这些都是我亲眼看见的。

2.治理国家就好像种树。

三、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四、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五、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王勃故事》

一、寐二、B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

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范仲淹作墓志》

一、1.诚然2.引起3.依靠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杨修颖悟》

一、1.写2.拆毁3.理解4.按次序二、1.C2.B3.A4.D三、1.何2.焉3.何

《宋太祖怒责宋白》

一、1.列出,报告2.招致,砍3.决定二、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2.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三、何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使宋太祖责备的语气更加强烈。

《张良奇遇》

一、1.处所,这里指张良身边。

2.表示大概的数目。

3.因为4.替(老人)二、C三、D四、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

”五、D

《晏子使楚》

一、1.经过2.回头看3.本来,天生二、B三、齐人固善盗乎?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齐人到楚国后变为盗窃的齐人不卑不亢和机敏善辩。

《王冕故事》

一、AB二、D三、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2.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3.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4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四、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