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524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城诗句及赏析.docx

长城诗句及赏析

长城诗句及赏析

【篇一:

长城诗句及赏析】

关于描写长城的古诗作者: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

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篇二:

长城诗句及赏析】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导学案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思维激活】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怎样修筑的?

长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何重大历史地

位?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一、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1.评价

(1)中国的长城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军事工程和最大的历史文物。

(2)历经两千多年,中国现存长城建筑及其遗迹的实际长度仍在5000公里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2.修建

(1)春秋战国时诸侯林立,争战频繁,各诸侯国在边境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及互相防范。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防御匈奴,派大将蒙恬率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最终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

(3)汉朝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既采取“和亲”,又依托长城作军事防御和打击。

汉朝长城向西延伸,保护了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汉长城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4)魏晋至隋,对长城只是小修补,以后长城的的修建停顿下来。

(5)今天所见长城主要是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到蒙古高原北部,但长期对明朝构成军事威胁,在辽东崛起的女真人人更是明朝的头号劲敌。

因此长城的修建几乎贯穿整个明代。

(6)清代对蒙古贵族采取安抚、笼络的政策,不再需要用长城作为军事防御,长城的修建史至此结束了。

二、宏伟的军事防御建筑

1.建筑特点

(1)建筑布局主要是“因地形,用险制塞”,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建筑,再于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加强防御。

(2)长城线上还建有大量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

(3)这些军事设施相互依托,构成了古代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4)明代以来,由于火器广泛用于战争,长城也由过去的夯土版筑墙为主改为以砖砌和砖石混砌为主。

2.关隘

(1)关隘是重要驻兵据点,多设于咽喉要道,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战时反击敌人的通道。

城门上的城楼是军事指挥所、观察所和战斗据点,瓮城形成第二道城墙,罗城形成第三道城墙。

(2)著名的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等,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烽火台:

有关长城的传说、诗歌等相关资料合集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二)

一、传说【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

“别喊别喊,救救我吧!

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

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

就这么办!

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

“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

”民工说:

“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

她连忙再问:

“他在哪儿呢?

”民工说:

“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

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

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

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

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

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

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

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

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

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

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

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

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

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

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

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

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

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

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

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

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

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

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

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二、诗歌

出嘉峪关感赋二首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于占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朝大臣,著名民族英雄。

1842年l0只,作者被遣戍新疆伊犁抵嘉峪关,赋诗四首。

此即其中两首。

诗中全方位多角度描绘了嘉峪关景象。

“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0n峭摩肩立”,见其雄阔险峻;“楼头倚剑接崆峒”,“古戍盘雕大漠风”,见其威严雄壮;“秦树”、“陇云”、“天山”、“崆峒”、“瀚海”,既勾画出了嘉峪关的重要地理位置,又见其雄阔磅礴。

两诗末尾分别以崤函与山海关做映衬,更突出了嘉峪关的雄伟高峻。

而后诗中的占吏传说与风俗人情点染,又赋嘉峪关以瑰丽迷人色彩。

两涛堪称万里长城嘉峪关的一幅风光景物画。

气势磅礴,雄浑壮丽,极富审美价值。

三、成语

雄关万里孤城绝塞固若金汤万里长城

四、谚语

(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3)不到长城非好汉。

五、对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西北东南万里程。

2015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学案专题四2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三)【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思维激活】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怎样修筑的?

长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何重大历史地

位?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一、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1.评价

(1)中国的长城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军事工程和最大的历史文物。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2)历经两千多年,中国现存长城建筑及其遗迹的实际长度仍在5000公里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2.修建

(1)春秋战国时诸侯林立,争战频繁,各诸侯国在边境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及互相防范。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防御匈奴,派大将蒙恬率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最终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

(3)汉朝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既采取“和亲”,又依托长城作军事防御和打击。

汉朝长城向西延伸,保护了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汉长城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4)魏晋至隋,对长城只是小修补,以后长城的的修建停顿下来。

(5)今天所见长城主要是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到蒙古高原北部,但长期对明朝构成军事威胁,在辽东崛起的女真人人更是明朝的头号劲敌。

因此长城的修建几乎贯穿整个明代。

(6)清代对蒙古贵族采取安抚、笼络的政策,不再需要用长城作为军事防御,长城的修建史至此结束了。

二、宏伟的军事防御建筑

1.建筑特点【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1)建筑布局主要是“因地形,用险制塞”,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建筑,再于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加强防御。

(2)长城线上还建有大量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

(3)这些军事设施相互依托,构成了古代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4)明代以来,由于火器广泛用于战争,长城也由过去的夯土版筑墙为主改为以砖砌和砖石混砌为主。

2.关隘

(1)关隘是重要驻兵据点,多设于咽喉要道,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战时反击敌人的通道。

城门上的城楼是军事指挥所、观察所和战斗据点,瓮城形成第二道城墙,罗城形成第三道城墙。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2)著名的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等,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烽火台:

也称烽燧、烟墩等,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遇敌情,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升火,传递军情。

三、万里长城的千秋功过

(1)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发展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①长城成为保护北方边远地区屯田与开发的屏障,长城大体与农耕区域和农牧区域的自然分界线重合,但并没有阻隔两地区的经济交往。

②长城是军事工程,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把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③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

文化的、精神的长城与建筑的、艺术的长城一起,构成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长城。

(2)统治者修筑长城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①长城内外发生的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杨家将等令人感叹的史事,反映了民族关系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的艰难曲折。

②汉代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和唐代王昌龄等人的诗句,表现了以长城为背景的战争及反思。

思考:

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建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答案:

北魏、北齐、北周、辽和金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这些少数民族王朝仿效汉朝修建过长城。

在长城修建的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远远超过汉族统治的朝代。

女真人建立的金代不仅筑成绵延5000余里的界壕边堡(即长城),且在建筑方法和风格上有所创新。

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行程十万里,沿途穿越各种复杂的地形,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城方法,长城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1.如何认识不同时期的长城

(1)春秋战国时期:

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不听约束,彼此互相兼并,周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进中原,天下一片大乱。

(2)秦长城:

长城的修建体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强大威力。

(3)汉长城:

汉长城与前代相比,有了新的发展。

汉武帝修长城不仅是为了防御,也是要开拓和进取。

(4)汉以后:

汉以后的北魏、辽、金等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也修筑长城,说明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5)明长城:

明长城-3时能起到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明英宗时,国势消弱,而蒙古瓦刺部的势力却强大起来。

l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皇帝被俘,蒙古铁骑逼近北京。

明修长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实行的是保守、消极防御的边疆政策。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

长城延伸体系对丝绸之路的拱卫,显示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历代民族在长城沿线的边贸及和平交往,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碰撞中融为一体的历史演变。

(2)在如此险峻的地段,依靠如此简陋的劳动工具,建筑起如此设计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品质。

(3)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

长城沿线或由长城衍生的巨型书画石刻、石窑、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使长城及其积极影响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

题型一对修筑长城的认识

【例题】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b.为了抵御南方的少数民族

c.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南下及互相防范d.为了建造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

解析:

各诸侯国修筑长城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防范其他诸侯国,有的防范匈奴,有的兼而有之。

故选c。

答案:

c

题型二对“长城精神”的理解

【例题】《义勇军进行曲》在1982年被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这就肯定了长城()

a.作为中华民族肝胆与骨气象征的人文价值b.是凝聚农牧民族的历史丰碑

c.是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象征d.是勤奋智慧的象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象征着我们的骨气与抗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答案:

a【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1.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万里长城,连接了原有的北方三国长城,三国是(d)

a.秦赵魏b.赵魏燕c.秦燕齐d.秦赵燕

2.汉代以后,北魏、东魏诸朝都曾大规模修建长城。

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是(b)

a.辽长城b.金长城c.隋长城d.北周长城

3.明朝修筑长城的时间比其他朝代更长,几乎贯穿了整个时代,这是因为(d)

a.明朝一直面临匈奴的威胁

b.明朝没有采取和亲政策

c.明朝国力弱小,不及其他王朝

d.明朝前期面临蒙古的威胁,后期面临女真人的威胁

4.长城是中国古代特殊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的防御体系包括(a)

①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②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③烽火台④敌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长城沿线易于相互嘹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有大量的烽火台,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b)

a.观察敌情b.传递军情c.保护关隘d.军事指挥

6.除中国建有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工程外,世界上还建有长城的国家是(a)

a.英国的哈德良长城b.意大利的长城

c.古埃及的防御长城d.法国的长城

1.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遵循的原则是(d)

①就地取材②因地制宜③用险制塞【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①②③均是长城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遵循的原则。

2.下图中的建筑被誉为“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工程b.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

c.它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为一体d.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秦始皇时修建的解析:

秦长城由于年久失修或自然、战争和其他方面的破坏,大多已不存在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

3.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同时把统一前各国修建的各段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秦长城,这些连接的各国长城包括(c)

①燕长城②赵长城③楚长城④秦长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描写长城气势磅礴的诗句】

解析:

秦统一后的长城是防止匈奴人进攻的,而楚国在南方,它的长城是防御中原其它诸侯国的,所以秦朝不可能把它也连接在长城之内。

故选c。

4.既是长城上有名的险关要隘,又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的是(d)

①山海关②娘子关③雁门关④居庸关⑤平型关⑥嘉峪关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⑥

解析:

娘子关在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太路上;平型关在山西中部,长城在河北、山西北部经过,此两关都位于长城以南的地方,因此应排除②⑤。

故选d。

5.下列有关长城的防御工程,表述正确的是(a)

a.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b.以烽燧内报警系统,敌台为前沿阵地,城墙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c.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关城为前沿战斗据点,敌台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d.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城障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关城为纵深防线

解析:

本题考查对长城防御工程的掌握,a项表述是正确的。

7.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政府把以长城为图案的毛毯赠送给联合国,这寄托了中华民族(a)

a.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精神情怀b.不畏强暴、勇于奋斗的勇气

c.勤劳智慧、刚毅坚强的品质d.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8.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

“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

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答案:

(1)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

(2)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长城在历史上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