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390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docx

四下语文备课单元一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达标情况

测评手段

等级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望洞庭》,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学习《忆江南》,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大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激

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探究展示

 

四、布置作业

1.导入: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位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2.板书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组织分组合作读、齐读、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3.引导学生明确古诗节奏。

4.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古诗。

5.引导学生交流古诗大意。

 

1.课件播放朗读录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画面。

2.过渡:

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有何感受?

你从哪些词上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

3.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鸟飞图”,图文结合,引导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出示“云去图”,图文结合,引导理解第二句的意思。

4.引导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第三、四句,问:

“相看”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第三、四句。

5.组织学生交流对全诗的理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背诵。

3.老师指名背诵。

1.自由交流有关李白的资料。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2.齐读课题。

3.小组内交流对诗题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分句合作读。

3.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画出古诗节奏。

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倾听并集体订正停顿错误的地方。

5.学生根据交流情况,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认真听朗读录音,想象画面。

2.自由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3.图文结合,小组内交流对第一、二句的理解。

4.齐读第三、四句,说说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并结合注释,自由交流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5.小组内交流对全诗的理解。

6.学生自由交流。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练习自由背诵古诗。

3.学生个别背诵。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3、引领提升,积累运用

 

四、布置作业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理解“望”的意思。

1.教师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配乐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两遍。

师生共同检查朗读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记忆生字、仿写生字。

1.引导再读古诗,自由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诗句。

2.出示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小组内自由交流它们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古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体会比喻的妙处。

4.组织汇报交流。

5.教师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句的意思。

6.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教师组织小组内练习

1.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洞庭湖。

2.齐读课题,自由交流“望”的意思。

 

1.学生认真听配乐朗读。

2.自由练习朗读古诗两遍。

集体正音,读准“庭、潭、螺”的字音。

3.学生自由交流如何记忆生字,并独立仿写。

1.再读古诗,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

2.小组内讨论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相:

相互。

和:

和谐。

潭面:

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4.学生个别汇报,全班互相补充:

诗中把潭面比作未磨的镜子,突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将洞庭湖、君山分别比喻成白银盘、青螺,体现了洞庭湖的色彩美。

5.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古诗。

2.学生小组内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三、配乐朗诵,书读朗诵

1.板书课题。

简介词、词牌名。

2.导入: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看看他眼中的江南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

1.教师播放配乐词朗诵,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江南风光。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引导学生再次读词,理解“江南好”的含义以及“好”字表达的感情。

4.引导学生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江南好,好在哪里?

(2)指导学生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开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

5.引导学生赏析“能不忆江南”。

(1)课件出示:

能不忆江南?

问:

这是一个什么句?

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意思。

1.课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全词。

 

1.学生齐读课题,理解什么是词、词牌名。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

 

1.学生认真听配乐朗诵,闭上眼睛,想象江南风光。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词,读准字音,看谁读得最好。

3.学生再次读词,讨论理解“江南好”的含义以及“好”字表达的感情。

(赞美、向往)。

4.师生共同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默读古诗,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

(3)学生自由说,再互相补充,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

5.学生共同研讨“能不忆江南”的含义。

(1)学生思考:

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换句话说就是十分想念、怀念江南的美景。

(2)学生结合全词谈体会。

1.学生结合音乐深情诵读全词。

2.学生读出“红胜火,绿如蓝”的主旨,感受词的韵律美。

3.学生齐背全词。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2桂林山水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达标情况

测评手段

等级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

(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激

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探究展示

 

四、布置作业

1.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桂林山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字词。

2.教师重点强调“澜、峦”的读音;“红叶似火”和“画卷”中“似”和“卷”的读音。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澜、攀、泰、兀”。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要求:

(1)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做上记号。

3.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自由交流桂林山水的资料。

2.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汇报交流:

(1)学生同桌间、小组内读课文,正音。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澜”“攀”“泰”“兀”四个字,注意它们的结构比较特殊。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问题。

(1)小组内交流想法,全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给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

(2)用不同的记号画出描写山水特点的字、词、句,读读,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3.全班汇报。

桂林水的特点:

静、清、绿

桂林山的特点:

奇、秀、险

1.学生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3、引领提升,积累运用

 

4、配乐朗诵,积累拓展

1.教师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1.引导学习漓江的水。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画出来。

(2)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这句话。

(3)启发思考:

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了怎样的印象?

(4)课件出示漓江水的图片。

(5)引导学生模仿这个句子自由说话。

2.引导学习桂林山水。

(1)引导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说说桂林的山的特点。

(3)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语句。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解读这一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作者是怎样把桂林的山水写得这样美的?

2.指导学生读“阅读链接”。

 

1.播放音乐,为学生诵读创设意境。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起思考。

1.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最美的语句,仔细品味。

(2)小组内练习朗读出示的句子,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

(3)自由交流读后的整体感受。

(4)学生看图片,再次感受漓江水的美。

(5)学生模仿这个句子自由练习说话。

2.

(1)齐读第3自然段。

(2)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说说桂林的山的特点。

(3)学生画出描写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语句。

重点抓住“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感受山的“奇”;抓住“翠绿、新生”感受山的“秀”;抓住“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感受山的“险”。

(4)学生带着感受再次朗读相应的句子。

 

1.学生自由交流:

课文重点围绕“桂林山水”来写,并进行细心的观察,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写得这么美。

2.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1.配乐再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桂林山水的特点。

2.同桌互背课文。

.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达标情况

测评手段

等级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浙江、臀部、额角、蜿蜒”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1.了解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激

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探究展示

 

四、布置作业

1.导入: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去欣赏一下神奇的溶洞。

2.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交流作者和双龙洞的资料。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突兀森郁、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簇”“臀”“擦”“蜿”“蜒”“乳”等字,强调写法。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正音。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

3.组织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4.组织小组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认真倾听并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作者和双龙洞的资料。

 

1.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学生看图,结合图片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学生先观察老师范写,然后独立仿写,最后评价,交流改正。

 

1.同桌间互相朗读课文,将错误读音及读错的地方纠正、读好,做到连贯、通顺。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画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图。

3.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是:

路上的见闻——外洞——怎样由孔隙到内洞——内洞——出洞。

4.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3、引领提升,积累运用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路上景色的色彩美。

(1)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描写溪流的句子,感悟课文写溪流的独具匠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外洞的“雄”。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教师引学: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3.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孔隙”一词表达的准确性。

4.指导学生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启发思考: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精彩片段。

1.出示小练笔: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模仿课文写一个片段。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小练笔。

2.组织全班展示。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2.学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学习情况。

(1)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观看课件,说说自己的新感受,感受沿途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学生交流自己对外洞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相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结合交流: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孔隙的感受。

(1)自由交流。

(2)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内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背诵精彩片段。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练笔。

2.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对应)教学环节

达标情况

测评手段

等级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激

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导入: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那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天山的资料。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是什么意思?

2.组织学生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教师课件出示“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等词语。

(2)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选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思考的问题。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学生说说意思。

1.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体会七月天山气候宜人、雪峰雄伟之美。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

(2)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好处。

(3)教师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想象七月天山生机勃勃的景象。

2.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体会天山幽静之美。

(1)教师提问:

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你说一说。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蜿蜒无尽”“斑斑点点”的意思。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天山花之奇、花之绚。

(1)教师导学: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天山深处是花的世界?

(2)教师播放录像,请学生观赏。

(3)教师配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仿写句子:

天山那五彩缤纷的花不仅像锦缎、霞光、彩虹,更像——拿出你的笔,写写吧。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1.齐读课题。

2.学生观看图片,自由交流天山的资料。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先独立学习,再同桌互读,交流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1)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生词。

(2)学生分组认读词语。

①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

高耸、白缎、山涧、飞泻、银链、无限生机。

②密林幽静:

蜿蜒无尽、重重叠叠、幽静。

③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溪流萦绕、高过马头、五彩缤纷、耀眼、绚烂。

(3)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课文阅读的情况,选择词语,交流概括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3.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

(1)读句子。

(2)说说自己理解的意思。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句子,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批注。

(1)学生读句子: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2)学生从重点词语“高耸、巨大、飞泻、银链、白莲”体会雪峰的雄伟、溪流的磅礴气势。

(3)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峰高耸入云、雪水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2.学生学习描写原始森林部分。

(1)学生读句子:

“沿着白皑皑……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2)学生抓住“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地域辽阔;抓住“密密”“巨伞”“重重叠叠”“斑斑点点”“漏下”体会林中树木生长的茂盛;抓住“只听见水声”体会森林的幽静。

3.学生学习描写天山深处部分。

(1)学生读句子: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2)学生抓住“高过马头”体会天山花朵生长格外繁茂;抓住“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绚烂”体会天山花朵种类、数量繁多、色彩艳丽的特点。

(3)学生观看录像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1.学生浏览全文,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2.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校园。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了解一些适合春游的地点。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圣洁的雪、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长江、东湖、森林公园、乡村田园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

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春游。

二、读题,明白要求。

1.自读课题,弄清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说清楚要求:

(1)明确要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

(2)明确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明确要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自由补充)

三、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1.交代讨论要求: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一人主持,一人记录,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与伙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每一小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填写表格。

四、汇报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这是一个交际的场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交际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加以点评。

3.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1.观察校园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2.在观察中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观察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

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习习,树叶随风飘落,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题目,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学生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1.回忆观察。

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

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美丽的小花坛、常去的葡萄架、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

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

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3.提出要求——典型:

写一处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