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5科学探究试题0513134.docx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5科学探究试题05131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5科学探究试题0513134.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尔多斯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5科学探究试题0513134
题型突破(五) 科学探究
1.[2019·海南]现有如下药品:
NaOH溶液、浓硫酸、Na2CO3溶液、Fe、Mg、酚酞溶液、蒸馏水。
用来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请回答:
(1)实验时涉及如图T5-17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图T5-17
(2)小明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荡,最后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
小明据此判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①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
②请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提供的药品继续实验,判断酸和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方案为 。
2.[2019·宜昌节选]利用物质的性质能帮助我们开展科学探究。
图T5-18
如图T5-18,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是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智慧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一
取一定量稀盐酸于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少量,
实验结论: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019·邵阳]
(1)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T5-19所示:
图T5-19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实验操作是将 (写溶质的化学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2)若用稀硫酸代替
(1)中的稀盐酸,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至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当滴加到一定量并充分反应时,请对烧杯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
Na2SO4;Ⅱ:
;
Ⅲ:
Na2SO4和NaOH。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猜想Ⅲ正确
4.[2019·广元]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想①该溶液没有变质;
②该溶液全部变质;
③该溶液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图T5-20
问题讨论
(1)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由此现象可得出:
猜想 (填序号)错误。
(3)结合操作Ⅰ和Ⅱ,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 (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 ,则猜想③正确。
拓展应用
(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
(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 (填“BaCl2”或“Ba(OH)2”)除去。
5.[2019·衡阳]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①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
② (请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
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
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① 。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② 生成
猜想③ 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图T5-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6.[2019·通辽]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
他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再跟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一直未见浑浊出现。
为此,小明请教老师,老师建议他为弄明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下面是他探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填答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为什么制得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假设猜想一:
盐酸浓度仍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猜想二:
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猜想一正确,化学方程式:
②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 ,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不正确
分析结论原来所配制的盐酸浓度达 ,应当将其再进行稀释。
反思拓展①小明的实验证明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但是并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理由是 。
②若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择的最佳试剂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7.[2018·聊城]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5-22所示。
图T5-22
猜想假设猜想一:
Ca(OH)2;
猜想二:
;
猜想三:
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g样品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
(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 也可能正确,原因是 。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
取实验
(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 ,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 。
8.[2019·嘉兴]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
生石灰、铁粉;作用:
防潮、防氧化”等字样。
他想了解袋内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
于是对粉末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
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
可能是 。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T5-23所示的实验:
图T5-23
实验与分析
(1)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2)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评价与反思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
。
9.[2019·永州]在化学实验室,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瓶没有贴标签的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自主进行探究实验。
化学课代表小李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1)将三瓶试剂分别标记为A、B、C,然后两两混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
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A和B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肯定C与A,C与B发生了化学反应。
(2)验证C分别与A、B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①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T5-24。
图T5-24
②实验结论
试剂X的名称是 ,C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所得滤液中肯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0.实验室里有一瓶保存不当、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T5-25所示),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
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图T5-25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Na2SO4,其中一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他四种物质,该物质是 。
Ⅱ.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Ⅲ.室温(20℃)时,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HCO3
Na2SO4
NaCl
NaOH
Na2CO3
溶解度/g
9.6
19.5
36
109
215
资料分析
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
实验探究
实验1:
实验测得该溶液的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和硫酸钠。
实验2:
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小亮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小明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是 溶液,并设计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3: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结合后续实验,请写出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得出结论,小明同学的假设成立。
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
反思与评价
(1)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2)在上述实验3中,有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小明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原因是 。
11.[2019·烟台]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图Ⅰ、图Ⅱ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
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T5-26回答。
图T5-26
(1)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T5-27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T5-27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Ⅰ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12.[2019·滨州]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氢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和Ca(OH)2;
猜想三:
NaOH和 ;
猜想四:
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Ⅰ:
取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Ⅱ:
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3.[2019·达州]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图T5-2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 。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14.[2019·重庆B]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T5-29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
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N2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提示:
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图T5-29
(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浓硫酸的作用是 。
(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 (填序号)。
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
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
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
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 。
15.[2019·广东]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
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Ⅱ. ;
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
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猜想Ⅲ成立。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 。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 (写一点)。
16.[2019·咸宁]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
咸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硬水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拓展实验。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溶解的钙和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
钙、镁的碳酸氢盐;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一般所说的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
A试管中产生气泡,有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
冷却后,在上述实验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
(填“A”或“B”)试管中有较多泡沫,另一支试管中泡沫较少
实验结果: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组同学对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于是再次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中的资料卡片: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知道了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
Ca(HCO3)2。
小组同学思考:
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生成碳酸氢钠?
于是他们对此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
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
溶质为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老师说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
小组同学认为可使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组同学还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T5-30
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像(如图乙),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丙),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
①请分析图丙,能得到什么结论?
。
②图丙中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
17.[2019·自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2、H2O;猜想二:
CO、H2O;猜想三:
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图T5-3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图T5-31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5)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18.[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图T5-32
①用如图T5-32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
(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C),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1)图C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
当再次打开活塞K, 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参考答案】
综合演练
1.
(1)C
(2)①若硫酸过量,加入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②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硫酸过量(若溶液变红,则恰好完全反应)(合理
即可)
2.氢氧化钠溶液 在蒸发皿中蒸发(答案合理即可) 有白色固体出现
NaOH+HCl
NaCl+H2O
[解析]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三: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将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氯化钠以白色固体形式析出。
实验结论: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
(1)①NaOH+HCl
NaCl+H2O ②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