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999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卫星运行时间1课时体育场1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1课时探索与发现一1课时探索与发现二1课时探索与发现三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

写作×5412481560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教学反思

体育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

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谈话: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

(播放视频)2、提出问题:

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

”的问题后,师再问:

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

(板书:

体育场)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

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

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

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

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人,这个看台估计有名观众。

方法二:

这个看台每排有人,共有8排,估计有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1×8×28或168×28估算结果:

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4、小结:

师:

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

(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估一估。

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

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

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营业额294286291298302315312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

能不能说说?

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

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每个看台座位数看台数共有多少个座位28×6170170×30=510030×6=18028(30)180×30=540020×8=160160×30=480021×8=16828168×28=4704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1.争做优秀推销员(认识计算器)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2.计算器高手:

(计算)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演示课件:

第一组:

15+23=82-62=1000×5=第二组:

7861+3492=35×21=6300-2145=师问:

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汇报:

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

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

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

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

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

有句宣传词这么说:

“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

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4.你说我做。

同桌之间互出题目进行计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

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

87654321想一想:

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事先键入99999999-)师:

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

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教学反思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对算是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2、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

同学们,数学王国里充满了奥秘与神奇!

传说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

不过,要想去挖掘宝藏,可得闯过四道关卡。

每道关卡都有一组有趣的算式,如果你能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就表示你闯关成功!

连闯四关,就有机会挖到宝藏。

今天淘气和笑笑想去闯一闯,你们愿意与他们同行吗?

那就带上你们的计算器一起出发吧!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

奇妙的宝塔。

1×1=111×11=1211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的答案的规律。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

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

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6)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

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42857奇怪在哪呢?

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

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

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

142857×5,142857×6的积吗?

(714285,857142)(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3、第三关:

神奇的9。

(1)提出疑问:

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

99×99=999×999=9999×9999=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汇报总结。

99×99=9801999×999=980019999×9999=980001教师总结规律:

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第四关:

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

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不管你挑哪四个数字,我都知道你的结果。

(4)计算规则。

规则:

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

1,2,5,0。

最大四位数:

5210最小四位数:

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例如:

521085418730-1025-1458-30784185708356526552996366427641-2556-3699-2466-14673996626441766174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都是6174。

(5)学生探索。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

说得太精彩了!

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

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三,课外拓展请同学们读读44页的“数学阅读”,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教学反思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

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2、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探索与发现)二、活动探索规律

(一)、乘法交换律1、计算下面几组算式17×13=125×8=13×17=8×125=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二)、乘法结合律1、出示摆好的长方体。

(教材45页长方体)教师:

老师在课下用许多小正方体搭了这样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老师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内商量。

学生交流验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质疑:

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呢?

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某些规律呢?

板书算式:

3×(5×4)(3×5)×43×4×5=3×20=15×4=12×5=60=60=60  2.探索乘法结合律运算的规律  

(1)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

3×(5×4)=(3×5)×4=3×4×5

(2)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

这三个算式乘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

那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呢?

生:

再找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师:

这个办法好,我们再举一些其他的算式,看一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  师: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34×28)×21和34×(28×21),发现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生:

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15×25)×4和15×(25×4),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  师:

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概括:

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师:

这个同学概括得真好。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

(a×b)×c=a×(b×c)。

  师: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

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

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想一想,计算43×25×4怎样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绍小知识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10个红圆片、6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

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

同意吗?

(同意。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其他同学快速判断。

(生口算。

)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探索,寻找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

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三、探究发现1.动手操作,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摆了2行,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5+3)×2或5×2+3×2师: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

(相等。

)师:

算式,看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

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

(不能。

)那怎么办?

(再举几个例子。

)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 师: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

(没有。

)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

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 师:

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定律吗?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

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

即:

(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或c×(a+b)=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

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

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

猜想――验证――结论。

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 师:

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

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