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573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docx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题2019.09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众闻则非之B以亏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

3,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若属皆且为所禽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天姥mǔ剡溪shàn棹歌zhào相形见绌zhuó纵横捭阖bǎi

B.虚幌huǎng东南坼chè涕泗sì敷衍塞责sè蜕化变质dùi

C.游说shūo怆然chuàng灵犀xī脍炙人口hùi雨霁天晴qí

D.修葺(qì)罗绮qǐ扁舟piān灯火阑珊shān弃卒保车jū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十多年来,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在香港歌坛上鼎足而立。

B.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一项利民、为民的民心工程,如果在实践中走了样,让本来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适用房成为新的奢侈,就只能让百姓望而却步。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而昂贵的网上消费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贪官黄利发在任财政局长的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贪污了20万元。

C.在中央领导视察广州火车站的时候,承诺将在三天内开通北上的列车,让老百姓尽早回家过年。

D.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7年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揭晓,致力于“和平崛起”与“和谐社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榜上有名。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加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

“把世界领去!

”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

“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

”诗人说:

“我在你身边,。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①。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

“向见君帑有之③,今何靳?

"策日:

“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

“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界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醉酒,曰:

“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

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

已纳价,犹问曰:

“今以是何之?

”其人对:

“欲效公前谋耳。

”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注〕①南公:

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建昌:

建昌,今汉西南昌一带.②驵:

zǎng,市场经纪人.③带:

tǎng,库房.④质:

抵钾。

没:

死。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人疑策爱也爱:

喜欢。

B.今何靳靳:

吝裔。

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易:

交换。

D.妻子饥寒不恤也恤:

顾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公验之何欺寒人为?

B.有质钱而没者而不果行。

C.不忍移之他人以炫贾之

D.其子与猾驵计叔卿与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经商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①策请试以鞍②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

③丝力糜脆不任用④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

⑤追鱼人数里返之⑥遂不复售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

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

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

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

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

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

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0,阅读下文,完成: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

“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

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

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

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

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

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

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

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

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

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

《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

《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2.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

 

4.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

 

11,实用类文本阅读

擦鞋者说

《人民日报》记者 龚永泉

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

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

“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

“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

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

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

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

我说,这叫优质优价!

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

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

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

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

暗下决心:

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

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

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

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

咱也有“独门秘方”了!

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

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

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

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

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

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

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

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

编后

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

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

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9日第一版)

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

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

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

 

3.《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

 

12,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披露了有关奥运会的两条重要信息。

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

(不超过40字)

本报讯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拉开帷幕。

历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都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正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雨季,北京在这一阶段的降雨能达到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奥组委根据这一点向奥委会申请把开赛日期推迟到了8月8日。

明年的8月8日正好是立秋后的第一天,“立秋过后凉风至”,届时温度会让人觉得更加舒适,非常有利于比赛。

对于开幕式当天可能下雨的情况,北京奥组委也早有准备。

在中央气象局内专门有一个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是该中心为明年奥运会提供的一项天气保障措施。

如果开幕式遭遇下雨,工作人员就会采取“人工减雨”的措施。

(1)

(2)

13,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同样以“潇洒”开头,造两个类似的句子,组成排比句。

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如蔺相如的潇洒。

14,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

违背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

穿着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发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

归罪

2.下面是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阐述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强调要“制民之产”和“申之以孝悌之义”。

从正面阐释了孟子的治国之道。

B.选文正面立论的同时,批判了统治者的错误方法,对梁惠王进行了旁敲侧击,得出了“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使文章显得完整。

C.选文恰到好处地陈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陈述的时候,由于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显得生动,观点易于接受。

D.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

 

15,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16,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7,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

1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

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9,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③,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

\'廷尉当是也。

\'〔注释〕①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

②跸:

皇帝出行的车马。

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

③当:

判决。

1、对文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B.于是使(使者)骑捕

C.而更(改变)重之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

2、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乘舆马惊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B.属之廷尉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

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

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

3、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民安所措其手足?

B.廷尉,天下之平也

C.固不败伤我乎!

D.此人亲惊吾马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固不败伤我乎B.属之廷尉C.今法如此D.乃苦身焦虑

5、对\'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

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

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

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

试题答案

 

1,CA“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现意为特别,很;B“细说”古义为谗言,今义为仔细地说;D“从而”古义为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BDBD是使动用法,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

3,ACAC为省略句,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4,D

5,B(“望而却步”是形容遇到危险困难或者力所不及的事情往后退缩。

使用正确。

A“鼎足而立”比喻像鼎的三条腿一样三方面对立,不能用于“四人并立”的语境;C“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情,此处使用不当。

D“一文不名”是一文钱都不占有,表示很穷。

此处应为“一文不值”。

6,D(A.语序不当,“无法”应修饰“拒绝”。

B.不合逻辑,所有的贪污都是“不正当”的。

C.成分残缺,缺主语,将“中央领导”放在“在”或“承诺”前。

7,A(注意把握内在的逻辑顺序:

先看到和听到,然后心灵才被“迷住”以至忘了凡尘)

8,1.A(吝惜,舍不得)

2.C(C均为代词,指代它;A介词,表引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替”;语气词,表示反洁、疑问语气,可译为“呢”,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介词,表相关,可译为“和”“跟”;动词,可译为“给予”。

3.B(②是指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与“诚实不欺”无关;③说的是“丝力碎脆不耐用”,也与“诚实不欺”无关)

4.D(不是怕北方有灾荒,而是知道北方刚刚发生灾荒)

9,

(1)“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10,1、BD【B项,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

D项,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不是汉语危机的体现】

2.A.【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

3.①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威胁;②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西化”色彩浓重;③“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④网络向现实生活的渗透。

4.①与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形成对比,发人深思;②“汉语热”热遍全球,突击拯救汉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1,1.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⑴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⑵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⑶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3.本题考查考生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⑴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⑵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⑶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12,奥运开幕时间以北京天气特点定于8月8日,人工减雨措施保障开幕式顺利举行。

13,潇洒是为了民族大业,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人格境界,如史可法的潇洒。

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掌握规律,游刃有余的一种自由.如庖丁的潇洒。

14,1.C(“发”赈济的意思)

2.D(对百姓进行教化只是措施之一,主要措施是合理地发展生产或治民之产。

15,D

16,A

17,A

18,D

19,C

20,1.A2.C3.B4.B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