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6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_精品文档.docx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

(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 1

1.2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工作原则 1

2职责 2

2.1机构职责 2

2.2机构内部部门职责 3

3应急准备 3

3.1应急管理制度 3

3.2应急作业(响应)中心 5

3.2.1工作内容 5

3.2.2工作要求 6

3.3预案和方案 6

3.3.1预案 6

3.3.2技术方案 7

3.4应急队伍 9

3.4.1工作内容 9

3.4.2工作要求 10

3.5应急检测能力 11

3.5.1工作内容 11

3.5.2工作要求 12

3.6物资储备 13

3.6.1工作内容 13

3.6.2工作要求 14

3.6.3工作流程 15

3.7培训和演练 15

3.7.1卫生应急培训 15

3.7.2卫生应急演练 18

4监测与风险评估 19

4.1工作内容 20

4.2工作要求 20

4.3保障要求 25

5应急响应 25

5.1应急作业管理 25

5.1.1工作内容 25

5.1.2工作要求 29

5.2调查与处置 29

5.2.1基本工作 29

5.2.2传染病事件 34

5.2.3食物中毒 37

5.2.4其他中毒 39

5.2.5核与辐射事件 44

5.2.6突发水污染事件 47

5.2.7自然灾害 51

5.3风险沟通 55

5.3.1工作内容 55

5.3.2工作要求 57

5.4事后评估 58

5.4.1工作内容 58

5.4.2工作要求 59

6技术指导 59

6.1工作内容 59

6.2工作要求 61

4

61

1总则

1.1目的

为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职责,规范卫生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本规范编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卫生应急相关工作,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1.4工作原则

疾控机构的卫生应急工作应遵循“及时有力、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常备不懈”的原则。

(1)及时有力。

应急响应需争分夺秒,在已有相关应急预案和日常应急准备的基础上,迅速决策,有力部署,并在应对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争取应对工作效果最大化。

(2)规范有序。

卫生应急工作应依法、依规开展,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做到快而无误,急而不乱。

(3)科学有效。

卫生应急工作应以突发事件性质和应对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保证卫生应急工作决策有据、措施科学、处置高效。

(4)常备不懈。

良好的卫生应急准备是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响应的基础,卫生应急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日常卫生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和应急响应事后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常抓不懈。

2职责

2.1机构职责

疾控机构应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和上级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工作。

疾控机构应负责辖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众卫生防护工作。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卫生学处置等应急响应工作;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和效果评估;承担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演练、相应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2.2机构内部部门职责

国家、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要设立独立的应急办公室(科、所、中心),县级疾控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应急办公室或指定相关部门(科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

应急办公室承担本单位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协调、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制度和相关工作规范;制定卫生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各项卫生应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总结评估。

除应急办公室(科、所、中心)外,其它可能涉及到的管理和业务部门(科室)根据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统一要求,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卫生应急工作。

3应急准备

疾控机构应重点做好规划制度、作业平台、预案方案、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风险沟通等各种准备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能力建设,制定并实施卫生应急工作发展规划。

3.1应急管理制度

为做好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各级疾控机构应事先建立各项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1.1工作内容

各级疾控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预案管理、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风险评估、队伍管理、物资管理、培训演练、现场处置工作、风险沟通、总结与评估等各类应急管理制度。

(1)预案管理制度。

明确预案编写要求,编制相应预案和工作方案,规定预案和工作方案评估和更新制度。

(2)应急值守制度。

明确值守人员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

(3)信息报送制度。

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内容,规定卫生应急相关信息审核报送要求和流程。

(4)风险评估制度。

规定风险评估工作内容、要求,明确单位有关部门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职责以及相关工作机制。

(5)队伍管理制度。

规定单位应急队员遴选标准、工作职责、激励措施、更新机制等,做好队伍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

(6)培训演练制度。

规定培训演练内容、频次、形式和要求,演练后评估与改进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工作。

(7)物资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储备物资的采购、储备、调运、补充等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管理。

(8)风险沟通制度。

制定相关信息审核与发布工作机制,组织做好风险沟通工作。

(9)总结与评估。

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总结与评估制度,建立针对不同类别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保险、津贴和补助制度,对工作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

3.1.2工作要求

(1)应急办公室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

(2)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与管理制度,实行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化管理。

各单位制定的应急管理制度需涵盖上述工作内容要求的相关制度。

(3)要根据日常卫生应急演练情况和应急响应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

评估工作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3.2应急作业(响应)中心

应急作业(响应)中心是疾控机构组织和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相关工作的场所。

3.2.1工作内容

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应设立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制定应急作业(响应)中心管理制度,并根据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的需求,建立适用于本单位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信息化工具支持。

地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可建立卫生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3.2.2工作要求

3.2.2.1硬件条件

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应具备应急作业所需办公条件(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网络、电话、传真等)、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条件、展示设备、应急作业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条件等。

3.2.2.2实现功能

卫生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可以用于日常应急值守,在应急响应时,各工作组人员在不同功能区进行集中办公。

3.3预案和方案

3.3.1预案

3.3.1.1工作内容

(1)按照政府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根据疾控机构职责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应急工作预案。

(2)制定预案管理制度,定期分析评价预案内容及其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

(3)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修订相关预案,或提出完善应急预案工作的建议。

3.3.1.2工作要求

(1)疾控机构预案种类和内容要能满足辖区和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需要,明确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结束后各个阶段的应急工作任务、要求和流程。

(2)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辖区和单位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组织体系及职责、信息监测和报告、应急响应和终止、保障措施、附则等要素。

(3)预案以单位文件形式正式发布,并定期通过培训、研讨或演练等多种形式使相关人员知晓和掌握预案的相关内容,检验、修订和完善预案。

(4)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管理部门与职责、编制和修订流程等关键环节。

预案应定期评估、及时更新,至少每3年评估或修订1次,有评估或修订记录,实现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5)协助政府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应急预案,应综合考虑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和应急处置各类资源储备的现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协助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制修订工作。

3.3.2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实施应急预案或应急工作过程所需的技术支持文件,可以是独立的文件,也可是应急预案的附属文件。

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分别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支持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

3.3.2.1工作内容

(1)各级疾控机构根据本地区(单位)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主要应急任务和预案要求,组织制定或收集汇总各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方案,实行动态化管理,保证技术方案现行有效。

(3)根据需要,协助本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预案配套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3.3.2.2工作要求

(1)制定或收集汇总的技术方案应能满足现有预案体系运转的需求,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或上级技术文件)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当现有技术方案不能支持应急预案有效实施时,应及时制定新的技术方案;应急状态下如原有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对技术方案临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待事件结束后再制定或更新完善原有的技术方案。

(2)与预案相对应的技术方案应涵括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如信息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个人防护、应急检测、风险沟通等。

可将这些工作环节涉及的相关资料,如指南、规范、方案、标准、及参考文献等汇总后,作为技术方案的附件供参考。

(3)建立技术方案管理制度。

作为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的补充,明确技术方案管理的部门和职责,以及技术方案编制或收集汇总以及修订更新的流程等。

(4)将技术方案纳入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应急队伍成员)培训和演练内容。

(5)技术方案应建档集中存放,并装订成册。

3.4应急队伍

3.4.1工作内容

3.4.1.1队伍组建

基于本地重点关注和防范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以及本单位人力、物资等资源情况,分析和评估本单位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需求。

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设置,根据当地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省级疾控机构组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处置卫生应急队伍,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水平组建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根据所在地区重大灾害应对工作需要,从各类应急队伍抽取人员组成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队伍;同时培养具备参加国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必要时根据国家需要参加境外卫生应急响应工作。

地市和县区级疾控机构应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满足处置急性传染病、中毒、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工作需要。

3.4.1.2队伍能力建设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置计划,不断完善现场专业装备和保障装备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