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856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孝感高中孝感一中等八所重点高中协作体18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联合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1.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保证食物的味道、功能及储存,可以按规定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秋月饼包装袋中加的小袋铁粉做干燥剂

B.卤制品中加入亚硝酸钠,作为抑菌剂

C.补血口服液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促进Fe2+的吸收,维生素C做氧化剂

D.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补钙剂

【答案】B

【解析】A、中秋月饼包装袋内有小袋铁粉,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分,生成铁锈,能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品干燥,不只是作为干燥剂,A错误;B、亚硝酸钠能作防腐剂,卤制品中加入亚硝酸钠,作为抑菌剂,B正确;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C错误;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干燥剂,D错误,答案选B。

2.已知电解熔融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

右图中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按箭头方向均可一步实现。

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CaO、Ca(OH)2、CaCO3都含有氧元素,所以CaO、Ca(OH)2、CaCO3都属于氧化物

B.电解熔融氯化钙得到金属钙和氯气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C.工业上可利用反应4的原理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

D.往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03溶液都可以实现反应6的转化

【答案】D

【解析】A.CaO、Ca(OH)2、CaCO3三者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别是氧化物、碱和盐,A错误;B.电解熔融氯化钙得到金属钙和氯气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分解反应,B错误;C.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C错误;D.往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D正确;答案选D。

3.关于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B.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H<0、△S<0

C.△H<0的化学反应均是自发反应,△S<0的化学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D.反应2Al203(s)+3C(s)=2Al(s)+3C02(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H>0

【答案】C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是一个熵增的过程,A正确;B.根据△G=△H-T△S<0能自发进行可判断,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H<0、△S<0,B正确;C.△H<0的化学反应不一定均是自发反应,△S<0的化学反应不一定均不能自发进行,而是要依据自由能△G=△H-T△S判断,C错误;D.反应2Al203(s)+3C(s)=2Al(s)+3C02(g)是熵值增加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根据△G=△H-T△S可知说明该反应△H>0,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注意其三个规律:

①放热且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②吸热且熵减少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③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有可能对反应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gCH4中含有NA个C一H

B.1molNa2O2固体中有含有离子总数为4NA

C.100moll8.4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1.84NA

D.l0gD2O中含有中子数4NA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4gCH4是0.25mol,含有NA个C-H,A正确;B.1molNa2O2固体中有含有离子总数为3NA,B错误;C.100moll8.4mol/L的浓硫酸是1.84mol,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由于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转移电子小于1.84NA,C错误;D.l0gD2O是0.5mol,其中含有中子数5NA,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如B中过氧化钠的结构、C中D2O的摩尔质量是20g/mol等。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有关计算公式有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5.下列事实和解释正确的是()

A.锌与稀盐酸反应,加入NaCl固体后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大了Cl-的浓度

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

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粉末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反应速率变慢是因为CuSO4溶液中的水降低了硫酸的浓度

【答案】B

【解析】A.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增加氯离子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面粉厂内要禁止明火是因为固体表面积大会加快反应速率,引起爆炸,B正确;C.5%的H2O2中加入MnO2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MnO2起催化剂作用,C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滴入CuSO4稀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B。

6.等温等压下,有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之比为1:

1:

1B.体积之比为4:

14:

13

C.密度之比为13:

13:

14D.原子个数之比为1:

1:

2

【答案】D

【解析】A.三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

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CO、N2、C2H2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28g/mol、26g/mol,根据m=nM知:

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

28:

26=14:

14:

13,A错误;B.三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

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体积之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1:

1:

1,B错误;C.CO、N2、C2H2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28g/mol、26g/mol,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m/V=M/Vm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

28:

26=14:

14:

13,C错误;D.三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

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1分子CO、N2、C2H2分别含原子数为:

2、2、4,所以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

1:

1:

2,D正确,答案选D。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X(g)+bY(g)

cZ(g)。

平衡时测得Z的浓度是1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发现Z的浓度上升至1.7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平衡常数减小

C.Y的转化率增大D.X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各物质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当再次到平衡,Z的浓度上升至1.7mol/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a+b

8.下列关于反应焓变及测定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H=-890kJ/mol

B.已知S(s)+O2(g)=SO2(g)△H1和S(g)+O2(g)=SO2(g)△H2△H1>△H2

C.0.1mol的N2和0.3molH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3.8kJ,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3H2(g)+N2(g)=2NH3(g)△H=-38kJ/mol

D.含有2.0g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完全中和放热2.87kJ,则稀硫酸与稀KOH溶液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H3COOH(aq)+KOH(aq)=CH3COONa(aq)+H2O(I)△H=-57.4kJ/mol

【答案】B

【解析】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A错误;B.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态硫的能量,因此如果S(s)+O2(g)=SO2(g)△H1和S(g)+O2(g)=SO2(g)△H2,则△H1>△H2,B正确;C.由于是可逆反应,不能计算反应热,C错误;D.醋酸溶于水电离,电离吸热,因此CH3COOH(aq)+KOH(aq)=CH3COONa(aq)+H2O(l)的反应热△H>-57.4kJ/mol,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ΔH的比较:

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四个注意要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2)ΔH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

(3)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

(4)反应的程度:

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9.下图所示实验方案无法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制备Fe(0H)2B.用图乙制备少量Cl2

C.用图丙制备并收集O2D.用图丁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B

【解析】A.煤油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能隔绝氧气,可以制备氢氧化亚铁,A正确;B.应该用浓盐酸制备氯气,B错误;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利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该装置可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D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制备以及气体的收集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可行性的评价。

10.在一恒温恒容容器内发生反应:

C(s)+H20(g)

CO(g)+H2(g)。

下列条件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生成nmolCO的同时消耗nmolH2O

D.1molH一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

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1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M)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B.化合物中M的化合价均为+1价

C.单质在空气中都剧烈反应,生成M2O2

D.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变硬

【答案】C

【解析】A.碱金属元素(M)的单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A正确;B.M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个,化合物中M的化合价均为+1价,B正确;C.单质在空气中都剧烈反应,不一定都生成M2O2,例如Li生成Li2O,C错误;D.随核电荷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变强,D正确,答案选C。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pH=11的溶液中:

CO32-、Na+、AlO2+、NO3-

B.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中:

SO42-、NH4+、Na+、I-

C..pH=7溶液中:

SO42-、Na+、K+、ClO-

D.无色溶液中:

K+、SO42-、Cu2+、Cl-

【答案】A

【解析】A.pH=11的溶液显碱性,CO32-、Na+、AlO2+、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如果显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pH=7溶液中Cl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无色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明确相关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3.H2S在O2中不完全燃烧生成S和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H2S和O2的总能量高于S和H2O的总能量

B.微粒半径:

O2->S2-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非金属性:

S>O

【答案】A

【解析】A.燃烧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中的H2S和O2的总能量高于S和H2O的总能量,A正确;B.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即微粒半径:

O2-<S2-,B错误;C.反应中还存在发光现象,因此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热能,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S<O,D错误,答案选A。

14.部分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所示。

其中Y、Z的气体单质可以从自然界中用物理方法得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Y

Z

X

W

 

A.X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

B.X、Y、Z、W的最高价依次升高

C.化合物XW4、YZ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D.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和W的单质混合可产生白烟

【答案】D

【解析】A.硅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HF反应,A错误;B.氧元素没有最高价,B错误;C.化合物NO中N原子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D.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氨气和W的单质氯气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可产生白烟,D正确,答案选D。

15.向溶液X中加入适量的酸性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浅黄色沉淀可能是S

B.溶液X中一定含有Fe3+

C.溶液X的溶质可能是FeBr

D.如果浅黄色沉淀是AgI,则溶液X的溶质可能是FeI2或FeI3

【答案】C

【解析】A.向溶液X中加入适量的酸性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浅黄色沉淀可能是溴化银,不可能是S,A错误;B.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有铁离子,由于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亚铁离子,因此溶液X中不一定含有Fe3+,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X的溶质可能是FeBr2,C正确;D.铁离子氧化性强于碘离子,不存在FeI3这种物质,D错误,答案选C。

16.在3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N2(g)=2NH3(g)。

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起始反应物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

平衡时气体的密度

3molH2、2molN2

t1

c1

ρ1

6molH2、4molN2

5

1.5

ρ2

2molNH3

8

c3

ρ3

 

A.2p1=p2>p3

B.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0.05mol/(L•min)

C.c1<c3

D.2c1<1.5

【答案】A

【解析】A、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容器的容积都是2L,乙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甲的2倍,根据ρ=m/V可知:

2ρ1=ρ2,丙中2mol氨气相当于是3mol氢气和1mol氮气,气体质量小于甲,所以密度ρ2>ρ3,A正确;B、氮气的反应速率=(2mol/L−1.5mol/L)÷5min=0.1mol/(L·min),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氢气反应速率=0.3mol/(L·min),B错误;C、甲相当于是在丙的基础上再增加1mol氮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氨气的浓度增大,则c1>c3,C错误;D、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乙容器的容积为4L,则达到平衡时甲乙为等效平衡,各组分的含量、浓度相等,此时氮气的浓度为c1,然后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2L,若平衡不移动,2c1=1.5mol/L,由于压强增大,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浓度增大,所以2c1>1.5mol/L,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载体考查平衡状态判断、等效平衡、化学平衡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理论,难点构建等效平衡,然后利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用滤纸来分离溶液和胶体

B.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焰色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食盐溶液能导电,但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A.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滤纸,可以用半透膜来分离溶液和胶体,A错误;B.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氯化钠溶于水等,B错误;C.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C错误;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是混合物,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18.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

CH3OH(g)。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

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平衡常数:

K(C)

C.压强:

Pl>P2

D.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

v(A)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H3OH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H<0,A错误;B、C和D两点对应温度相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因此平衡常数:

K(C)=K(D),B错误;C、300℃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p1>p2,C正确;D、B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点,温度升高、增大压强均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νA<νB,D错误;答案选C。

19.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六种主族元素。

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①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

②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合物。

③E的某种氧化物M可用做漂白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C、D、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回答)。

(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

(5)E、F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6)C、D、F形成的某种化合物N也可用做漂白剂,M、N以物质的量1:

1混合,混合物没有漂白性。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第VIIA族

(2).O

(6).H2S(7).

(8).ClO-+SO2+H2O=SO42-+Cl-+2H+

【解析】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六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①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B是N,则A是H。

②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合物,则D是Na,C是O。

③E的某种氧化物M可用做漂白剂,E是S,则F是Cl。

(1)元素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IA族。

(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

(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其中化学键类型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4)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氢氧化钠,电子式为

(5)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E、F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H2S,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6)C、D、F形成的某种化合物N也可用做漂白剂,N是次氯酸钠。

M、N以物质的量1:

1混合,SO2被氧化,因此混合物没有漂白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SO2+H2O=SO42-+Cl-+2H+。

20.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回答下列问题:

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1)某次实验大约需要1mol/L硫酸溶液435ml。

同学们发现实验室内没有450ml的容量瓶,某同学提议用1个200ml容量瓶和1个250ml容量瓶来配制,你认为该提议______(填“合理”、“不合理”)。

(2)实验中要配制0.5mol/LH2SO4溶液250ml。

则需量取密度为1.84g/ml、98%的浓硫酸________ml。

Ⅱ蔗糖与浓硫酸的炭化实验会产生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回答下列问题:

注:

硬质玻璃管中①、②、③处分别为滴有Na2S溶液的滤纸、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滴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a和b分别为两个小气球。

(1)图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先关闭活塞K,硬质玻璃管中①号试纸变黄,②号和③号滤纸均褪色,a处气球变大。

硬质玻璃管中实验现象说明炭化实验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是SO2,①、②、③处发生的变化分别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SO2表现出的性质)。

(3)打开活塞K,a处气球变小,b处气球变大。

使三颈烧瓶内气体缓慢通过B瓶和C瓶,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为证明有CO2生成,可以在④号位罝的滤纸滴加_______溶液,该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