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327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圣花乡导游词.docx

三圣花乡导游词

三圣花乡导游词

篇一:

成都三圣花乡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名胜区——三圣花乡。

三圣花乡地处成都市东南面,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在游览之前,小王提醒各位游客要注意安全,跟紧团队,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和我的手机号,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三圣花乡一共有五个主题景区,我们今天就依次参观“幸福梅林”,“花乡农居”、“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三圣乡因三圣庙而得名,古代圣贤使此地人气聚集,也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中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

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是全新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名胜区。

20XX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XX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在三圣花乡第一个主题景区“幸福梅林”。

“幸福梅林”因所处的幸福村而得名。

幸福村名字起源于优美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村庄中,村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村中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梅,梅非常喜欢梅花,有一年,许多村民都得了一种怪病,为寻找医治这种怪病的方子,“梅”爬山涉水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医治此病的老妖,但老妖要梅子献出自己的心才肯医治村民。

她非常善良,为了救村民梅用老妖的尖刀挖出了自己的心脏。

老妖于是医治了村民。

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幸福的生活,村民们在村中栽满了姑娘喜欢的梅花树,栽种梅花的传统就世代相传下来。

由于梅花又叫“幸福之花”、“五福花”,她也是快乐、健康、幸福的象征,此后这个村就命名为幸福村。

幸福梅林景区总面积3000余亩。

约有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余个品种,其面积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品种数仅次于武汉,位居全国第二。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林木葱笼,竹树掩映,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点缀其间,显得古朴典雅、秀丽清朗。

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长廊”、“照壁”、“吟梅诗廊”、“精品梅园”、“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分布于“赏梅路”、“探梅路”、“醉香路”,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透出浓郁的文化色彩,充分展现出我国梅文化的博大精深;“名花园”、“川西照壁”、“君子乐”、“岁寒三友”四大景点贯穿于梅林之中,衬托出梅林的秀丽与典雅;在这梅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的梅花盆景和中国稀有的梅花品种,还可以了解到梅花与中国精神,梅花与中国文学、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渊源,梅花的生长规律、品种、分类、品梅方法等相关知识,更可以让我们全面领略到梅花文化的独有魅力。

位朋友现在是探梅时节,现在来到幸福梅林,各种品种的梅花竞相开放,红艳如霞、白似瑞雪、绿入碧玉,颇有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徜徉在梅花丛中,犹如身处香海,通体含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值探梅时节,“幸福梅林”花香袭人,所以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赏完了暗香扑鼻的梅花,大家一定觉得不够,来到我们三圣花乡怎么能只有一种花迎接大家呢,大家不要急,现在就随我一同去下一个景点“花乡农居”去看看咱们三圣花乡还有什么花吧。

篇二:

13年版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景区概况】1分钟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

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

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

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

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

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

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

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

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

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

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2分30秒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

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

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

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

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

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

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

现在我们看到

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

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

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1分30秒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

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

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

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

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2分钟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

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

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

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

外墙壁有蒋介石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

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

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

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

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2分钟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

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

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

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

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

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2分钟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

3、西部三号墓址等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

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

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

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

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

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

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三:

周庄导游词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区三地交界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怀抱之中。

全镇36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多人。

周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至汉代,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摇君分于此,称为摇城,又名贞丰里。

至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在此舍宅为寺,始称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

周庄凭借“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特有自然环境,避开了历代兵荒马乱,更滋养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

悠久的历史,给周庄造就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耐人寻味的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寓居钓游的南湖园,有“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的明代建筑张厅,江南民居之最“七进五门楼”的沈厅。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周庄充分利用旖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了荟萃传统文化的贞丰街,传承经典昆曲艺术的古戏台等。

20XX年,更是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前面的这座古牌楼就是古镇区的一个大门。

1991年时造的一个仿古牌楼,是古镇区和新区的分界线,里边是周庄的古镇区,占地面积很小,只有0.47平方公里,但古镇风貌保存的相当完好,60%以上为元明清建筑,外面是新区。

牌楼上有四个字“贞丰泽国”,由原中央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

“贞丰”是周庄的原名,汉初到北宋时期这里叫“贞丰里”,古时五十户人家为一里。

到了北宋元祐元年,也就是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人,他的官衔是“迪功郎”,是一个九品官,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地位。

他做了一件好事,舍宅为寺。

即把自己的200亩庄田捐了出来,为老百姓造了座寺庙,叫“全福寺”。

舍宅为寺,古代各地都有,但周庄人特别感恩。

于是把“贞丰里”改名为周庄。

所以“周庄”这个名字我们已经叫了九百多年了。

泽国”是说这里是个水乡,它四面环水,有四个湖,整个周庄镇原先是一个岛屿,89年时才通车的,也就是说在89年之前老百姓想进出都是靠坐船摆渡的。

抱柱上的对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这是由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

上下联首字位置上的“贞丰”二字,与牌楼上的横额“贞丰泽国”相对应。

本联正是回溯了周庄悠久的历史,让人体味到了千百年来,周庄人民“贞坚不贰”地努力,终使“攀”于“耀日”的“康庄”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呈现一片“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的景象。

我们走过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大家请回头看一下,这背面也有四个字,“唐风孑遗”,意思是说在周庄还能看到一些古代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及古风遗韵。

这是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时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新我左笔”四个字。

抱柱的对联是:

“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

以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化成,原诗前两句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说周庄“万顷碧波”、“水光潋滟”可真是十分确切。

全镇处在澄湖、白蚬湖、和南湖环抱之中,镇区内以“井”字形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河成镇。

下联所描述的景物是纤丽俊俏的全福塔。

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

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缩影。

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

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

大家看,这两座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

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最能体现周庄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

关于双桥有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由于时间短促,陈逸飞不能采取在画板上一一写生的办法,只能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易行的方法记录周庄,而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深深的吸引了陈逸飞,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

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

后来,这幅幅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引起轰动。

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

后来,这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

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

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

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

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厅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是由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

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前后分为六进,还有一个私家后花园,接下来我们就进这家大户人家参观一下。

进门第一进是门厅,门厅主要起到装饰作用,比如张家有喜事就在门前张灯结彩,显示排场。

第二进,轿厅也称茶厅。

左边有顶八抬大轿,主要供主人、客人在此落轿。

这右边是接待一般客人,也是轿夫、船夫休息、喝茶的地方。

因为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一般客人包括轿夫、船夫是不能进入正厅的,只能在这里等待主人的吩咐,在中国古代园林民宅中,主人为了达到“别有洞天”的效果,大门内常有一堵照壁,让人进入后才见分晓。

因此,有人说,参观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像欣赏一幅手卷,逐步展开。

张厅的照壁在哪儿呢?

这里有一块天然的大理石照壁,这照壁也就起到了“开门见山”、“欲扬先抑”的作用。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欣赏张厅“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特色。

这儿是张厅的第三进正厅。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庭院里种有两棵白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许多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也有金玉满堂,子孙满堂之意。

这里是举办婚丧庆典和接待贵宾的地方,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都在正厅里行拜和新婚之礼,并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祠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正厅,按习俗做道场。

所以正厅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正厅所陈列的家具是明式风格。

明式家具讲究线条简、线、精、雅的风格特点。

简,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舒展;线,就是线条流畅,挺拔取胜;精,就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稳固;雅,就是整体和谐,气韵雅洁。

请大家抬头看,在正厅的正梁角落里各有两块突出的椭圆形的雕花板,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这很像古时候做官人官帽上的帽翅,所以这个厅也叫纱帽厅,这就证明了当时最早的主人是做官的。

我们还可以回头看一下门槛,门槛的高低能表明官位的大小,据史书记载,这家主人官居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玉燕堂”里边是内眷招待女宾的内堂。

我们已经来到了第四进大堂楼。

大堂楼分为二层,楼上是内眷们生活起居之处。

楼下

是夫人招待女宾客的地方,堂楼家具的布置均取对称规整的形式。

长条几案是堂楼中最主要的家具,它做工讲究,多附有雕饰。

几案两侧堂摆设花瓶及镜子,以取阖家“平平静静”的寓意,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根柱子底下的鼓墩,它主要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大家可以猜一下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般都是由石头制成,而这却是罕见的楠木鼓墩,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仍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也足以说明张厅历史悠久。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当中这幅对联,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撰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意思是说,八抬大轿可以从前门抬进来,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而小船可以从自家院子里穿过,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张家最大的特色。

再往里走是第五进琴棋室,古时大户人家的小姐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这里是小姐弹琴、下棋的活动场所,好比现在的卡拉oK厅。

第六进是书房,因为是临河而建,采光很好,环境也相当清静、优雅,所以主人可以静心的在这里读书、办公,打开窗户还可以看到后花园优美的景色。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被称之为“船自家中过”的地方。

前边条小河称“箸泾”河,虽然很窄,但与外面的大湖是相通的,所以这是一条活水。

这儿融合了水乡的特色,有小桥、流水、人家,像这样的建筑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跨水民居。

有人可能会问,当时他们为什么要开挖这条不河,这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张家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很多吃的、用的、穿的,这些东西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

(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主人在修房时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我们来到了张家的后花园,里边是佛堂,因为夫人信仰佛教,吃斋念佛,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佛堂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间是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位胁待,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旁边是自家的私塾,供孩子读书所用。

看完张厅我们走走大厅东侧的备弄,当年在封建社会,没有尊贵的客人来临,大门是不开的,这条备弄就是当年供自家人平时出入时所走,相当于现在的安全通道。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周庄的富安桥,它建于元代1355年,也是镇上最古老的一座桥。

它原名总管桥,据说这座桥是由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修缮的,因他不愿重蹈哥哥发配充军,客死异乡的覆辙,主动为乡里修桥铺路,将桥名改其富安桥是说富了之后要求安康安定的生活。

这座桥的特点是,桥的四个角上都有一座楼房,而且楼房一、二楼之间是没有楼梯的,必须走到外面桥阶上绕上去,专家们把这样格局称为桥楼建筑。

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说:

封建年代桥楼建筑在江南一带是很多见的,但象今天周庄保存的这样完整的四个桥楼已经是绝无仅有了。

我们接下来参观江南民居之最沈厅。

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间。

第一进水墙门,紧挨着河道,沈家是经商的,而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要是有什么货物运过来,直接把船停靠在这里就可以了,相当于是沈家的私家码头。

第二进门厅,用来张灯结彩,装饰门面的,另外如果沈厅发生什么事情不用挨家挨户的通知,挂个饰物就可以了,红灯笼出来当然有喜事了,我们还可以抬头看到上面雕刻着一个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喻意进门有宝,聚宝盆可是沈家的镇宅之宝。

第三进茶厅,家具布置的很简单,这一间可不是来招待所有的客人在这里喝茶的,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非常强烈,客人来访,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宾到正厅接待,而像船夫、轿夫这些小跟班就只能在茶厅坐一会,等候吩咐。

第四进正厅,正厅是用来招待贵宾,也是沈家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也是全宅的中心,所以非常宽敞气派,正厅的空间大,前面宽敞,厅内空间与天井直接联通,得采光与空气流通,。

正厅取名“松茂堂”,松叶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希望子孙满堂,像松柏常青,这三个字是由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所书写的,正厅的后板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

堂屋中最主要的家具,案前的八仙桌到逢年过节时将它移至厅中央,摆上各式供品,一家人面对几案上的祖宗牌位祭祀之礼,或者把供桌移至前檐下,在厅内面朝天井拜祭天地神仙。

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都在此行拜和新婚之礼,并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祠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厅内,按习俗做道场,所以正厅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蝙蝠,代表富贵,长寿,福气。

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

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五爪金龙,现在大家数数,是不是4爪,所以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

第五进大堂楼,女子生活起居的地方,家具非常小巧秀气,圆桌下有个雕工细致的隔板,据说冬天南方这里比较湿冷,小姐妹怕冷,上面放暖炉被子什么的,用来捂脚的,可见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也有的说,沈家有钱,小姐不用受缠足之苦,反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