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45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19.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1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1-歼击机.ppt

中国军用飞机中国军用飞机中国歼击机中国歼击机P-47P-47D“雷电”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起义和缴获而得到并使用的美制单座活塞式战斗机。

美国共和飞机公司于1939年成立后,研制的第一个型号是装涡轮增压器的高空活塞式战斗机P-43。

该机于1941年投产,主要用于护航和要地防空。

共和公司在研制P-43的同时,还作为后继机同步研制更大型的战斗轰炸机P-47。

P-47与P-43气动布局相似,但加大了尺寸、重量和发动机功率,机腹下可挂大型副油箱。

P-47根据P-43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同环最后修改定型,所以投产较晚。

1942年9月开始用于欧洲战场,1943年6月开始用于太平洋战场。

各型累计共生产15660架,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1944年,在中国支援抗战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的2个战斗机大队装备了P-47D,用于对日军作战。

1946年,美国将102架P-47D战斗机作为二次大战后的剩余物资移交给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空军将其中堪用的75架装备了第11大队,替换老旧的P-40。

1948年,又在台湾接收美军的P-47D,以弥补第5大队P-51的数量不足。

此外,美国还在1952年援助了国民党空军一批F-47N(旧称P-47N)战斗机。

1949年6月15日,国民党空军第11大队1架P-47D战斗机起义,安全降落河南安阳机场。

以后又有1架起义。

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有良好的P47D架,待修理的4架。

1950年退役。

拉拉-9拉-9是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1944年设计的活塞式战斗机,前身是拉-5、拉-7式战斗机。

拉-9原型机于1946年6月16日首飞,11月投入批生产。

1947年装备部队。

1953年停产,生产数量约为1000架。

1950年1月,我国进口129架拉-9。

7月19日,苏联同意转让拉-9及其发动机制造权。

1959年,最后5架拉-9退役。

拉-11拉-11是在拉-9基础上改进研制单座活塞式护航战斗机,主要用于为轰炸机护航。

拉11的原型机于1947年5月首飞。

拉11是40年代末期飞行性能较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但由于当时喷气式战斗机已开始装备部队,所以仅投入小批量生产(包括约50架La11双座教练机),部分改作侦察机使用。

1953年停产。

1950年至1953年,中国装备163架拉11战斗机。

1966年,最后18架拉-11全部退役。

拉11不是中国的一线战斗机,主要用于轰炸机的护航和侦察,还执行过夜间防空作战任务与训练飞行员,并不用于和喷气式飞机的作战。

翼展9.80米机长8.63米机高2.80米。

空重277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3996千克。

最大速度674千米/时升限10250米爬升至5000米需5分钟航程2550千米三门20毫米机炮一台ASh-82FN活塞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

拉11与拉9的外形和机体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增大了机内燃油储量,武器装备改为3门NR-23型23毫米机炮。

米格米格-9米格-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

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

1952年米格-15服役时退役,共生产了约1,000架。

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并不成功,虽然速度快,升限高,但具备早期喷气战斗机的一切缺点,出动性、可靠性、机动性都很成问题。

但米格-9揭示了喷气时代的很多气动、操控、设计、制造上的特点,是苏联航空工业的里程碑。

1951年5月毛泽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问前率政府兵工代表团秘密访苏,洽谈购置武器问题。

5月22日和26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指出:

由于过去苏联没能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米洛-15飞机,并估计米格-9飞机能敌得过美国最好的喷气式战斗机,现在看这是一个错误,这一错误的责任应由苏联来负。

作为纠正这一错误的行动,苏联向中国无偿提供6个师的372架米格-15战斗机(只收运输费),用以改装6个米格-9歼击机师,即希望中国将原来苏联准备提供的米格-9照旧买下。

中方考虑到这些飞机还可以作为训练之用,再照顾到双方的友好关系,也就同时买回。

从1951年7月起,人民空军开始换装米格-15,同时封存米格-9。

1959年,最后11架米格-9退役。

9.75(机长)10(翼展)2.59(机高)米。

机翼面积:

18.3。

空重:

354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5501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910公里/小时(0.8马赫)。

实用升限:

12800米。

航程:

1100公里。

发动机:

2台-20型喷气发动机(苏联仿造的BMW-003发动机),每台静推力800千克。

武器系统:

1门37毫米航炮,备弹40发;2门23毫米航炮,每门备弹80发。

进气道前的进气道前的37毫米机炮十分显著毫米机炮十分显著米格-15米格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是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

1947年6月首次试飞。

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机毁人亡。

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2月首次试飞成功。

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

早期生产批次采用英国的尼恩发动机,中后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RD-45发动机。

1956年停产,各型共生产16500架。

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1950年10月13日,驻上海苏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移交了38架米格-15。

1951年7月18日31日,苏联赠送(收运输费)372架米格-15飞机,包括12架乌米格-15。

1952年8月23日10月17日,进口348架米格-15比斯。

1953年510月,进口134架米格-15。

19501951年间,中国从苏联进口米格-15共654架。

19521955年,共进口米格-15比斯飞机1460架。

19511958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米格-15飞机357架。

1958年,将米格-15改装成乌米格-15教练机。

1959年,将米格-15比斯改装成双座教练机。

1980年,最后18架米格-15退役。

1986年,米格-15比斯退役。

米格-15比斯米格-15比斯是米格-15的改进型。

鉴于米格-15飞机设计的成功,米高扬设计局很快地又对它进行改进设计,改进的内容包括:

增大发动机推力;改善飞机设备和操纵系统;加强局部飞机结构,以适应飞行速度的增加。

经改进后的原型机于1949年9月首次飞行,1952年初投产,命名为米格-15比斯。

米格-15比斯和米格-15在飞机外形上差别不大。

但在1953年以后生产的米格-15比斯飞机上增装了夜间和复杂气象飞行所需要的仪表设备,因而在它们的机翼下方装有无线电高度表的黑色“”形天线。

有无这一天线,可以作为分辨上述两个机型的标志之一。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开始装备米格-15比斯型飞机。

乌米格乌米格-15比斯比斯1959年,空军为适应航校、部队训练需要,确定将米格-15比斯改装成双座教练机,称为乌米格-15比斯。

乌米格-15比斯是双翼刀,歼教5是三翼刀,这是二者在外形上的重要区别。

米格米格-17米格-17(北约代号“壁画”)是一款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和生产的单引擎单座中单翼战斗机。

它是基于米格-15战斗机的经验研制的。

此款战机除了苏联以外还授权大量共产国进行量产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

它后来被米格-19战斗机取代。

1951年5月SI-01完成,6月1日开始试飞,6月23日试飞完成。

8月厂内又进行了一次颠簸试飞,然后原型机交付官方检收。

在官方检收过程中于9月11日和10月10日又进行了两次颠簸试飞,其结果证明飞机非常好控制。

最初规定的最高飞行速度为马赫1.03。

1951年8月25日苏联政府决定批量生产。

1951年9月1日六座工厂开始生产工作。

基本数据米格-17米格-17F米格-17PF长度11.26米11.09米11.68米翼展9.63米9.63米9.63米高度3.80米3.80米3.80米机翼面积22.60平方米22.60平方米22.60平方米空重3,798千克3,920千克4,182千克起飞重量一般5,202千克最高5,932千克一般5,345千克最高6,075千克一般5,620千克最高6,552千克翼负荷230.18kg/m一般起飞质量262.48kg/m最大起飞质量290kp/m发动机VK-1A,2,648kpVK-1F,2,620kp(没有后燃器)3,380kp(带后燃器)VK-1F,2,620kp(没有后燃器)3,380kp(带后燃器)最高速度1,114km/h在2.000m1,145km/h在3.000m1,121km/h在4.000m1.123km/h在5.000m降落速度170190km/h180km/h165km/h爬升率47m/s65m/s55m/s爬升时间至5,000m3.0min至10,0006.7min至5,000m2.1min至10,000m3.7min至1,000m0.5min至5,000m2.5min至10,000m4.5min升限实际15,600m实际16,600m规定14,450m实际15,850m航程一般1,290km/h2,060km带外部油箱一般1,080km1,980km带外部油箱一般1,000km1,930km带外部油箱飞行时间2h53min2h53min2h39min武器一门37mmN-37炮,40枚炮弹两门23mmNR-23炮,各80枚炮弹一门37mmN-37炮,40枚炮弹两门23mmNR-23炮,各80枚炮弹三门23mmNR-23炮,各80枚炮弹4枚空对空导弹乘员111乌米格-17歼歼-5歼-5是由前苏联米格-17F仿制而来,由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1955年初开始试制,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主要型号有歼-5、歼-5甲、歼-5夜间截击机、歼教-5、歼教-5表演机,其他型号有歼教-5失重试验机、无人攻击机、靶机。

歼歼-5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5.00平方米机翼后掠角45度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1170千克(机内)1834千克(带副油箱)最大载重量213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145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75.8米/秒实用升限16000米最大航程1560千米(带副油箱)1020千米(不带副油箱)续航时间2小时50分(带副油箱)新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机歼歼-5甲甲歼-5甲是在歼-5基础上改进的夜间歼击机。

1964年11月11日,成都飞机厂的“头胎孩子”歼5甲首飞上天。

1、前机身加粗,机头上端有突出进气口前缘313毫米的鲨鱼嘴状雷达罩。

2、进气口内加装了半球型天线中锥。

3、这两个部位都采用硬度较小的非金属材料制造,涂蓝色油漆。

乘员:

1人;机身长:

11.68米;翼展:

9.6米;最大高度:

16300米;有利高度:

8000米;最大速度:

每小时1123公里;巡航速度:

每小时800公里;最大航程:

2000公里;活动半径:

800公里;续航时间:

2.50小时;载弹重:

500公斤;武器装备:

HP30炮3门,备弹300发。

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机高3.80米机翼面积22.6米2主轮距3.85米前主轮距3.37米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空重3939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带副油箱)1834千克载弹重:

5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最大高度:

16600米有利高度:

8000米(高度11000米)M0.994最大速度:

114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动升限17500米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最大使用过载8g最大航程:

2020公里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5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