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604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docx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自考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第一章电视制作概述

第一节电视系统构成

一个电视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传播系统和接受系统。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节电视制作手段

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手段:

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录像制作手段又可分为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ESP(电子演播室制作)3种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

它应当是对一整套使用于“野外”(电视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这套系统包括3台以上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四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制作流程:

第一阶段:

构思创作;第二阶段:

现场录制

后期制作流程:

第三阶段:

编辑第四阶段:

合成

(课后重点总结:

通常的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第二章电视技术基本原理

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选择题)

第二节电视扫描原理

进行扫描的时候,必须做到发送、接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一致,这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频率相同,这叫作同频;二是两端画面的每一行、每一幅的起始时刻相同这叫做同相。

既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同步扫描。

实现了同步扫描,收端才可以重现发端图像。

当收端、发端的频率与相位不同时,图像将无法正确重现。

水平扫描也叫行扫描,垂直扫描也叫帧扫描(逐行扫描中)或场扫描(隔行扫描中)。

在逐行扫描中,是逐行逐帧地不断扫描,反复地分解、综合图像;在隔行扫描中,是按相间行一场场地扫描图像。

水平扫描(行扫描)参数包括行正程时间,行逆程时间、行周期、行逆程系数和行扫描频率(简称行频)。

垂直扫描参数也包括正程时间、逆程时间、周期、逆称系数和扫描频率。

第四节黑白电视图像质量指标

能反映出电视系统客观质量的关键参数有5个,它们是:

分解力、灰度级、几何畸变、扫描非线性、信噪比。

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重现的程度。

清晰度是一个主观感觉量,但它与电视系统的分解力有关。

分解力是指电视系统分解、综合图像细节的能力,是个客观物理量。

第五节色温与三基色原理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称为彩色三要素。

目前世界上彩色广播电视制式最主要的有ZTSC制、PAL制、SECAM制。

第三章数字视频技术基础

第一节数字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需要三个步骤:

取样、量化和编码。

在数字分量演播室中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及取样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分别是:

4:

4:

4取样格式、4:

2:

2子取样格式、4:

1:

1子取样格式、4:

2:

0子取样格式。

(主要是选择题,记住规律,比如第一个都是4,第二个数字有4、2、1,第三个数字有4、2、1、0)。

第二节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编码

根据压缩编码前后,图像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

无损压缩编码和有损压缩编码。

无损压缩编码:

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或称还原,解压缩),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

又称为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保持编码。

有损压缩编码:

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不会让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成误解。

又称为不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非保持编码。

许多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如JPEG、H.261、H.263、H.264、MPEG-1、MPEG-2、MPEG-4等。

(主要是选择题)

第三节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目前的HDTV有3中显示分辨率格式,分别是:

720P(1280x720,逐行)、1080i(1920x1080,隔行)和1080P(1920x1080,逐行),其中P代表英文单词Progressive(逐行),而i则是Interlaced(隔行)的意思。

(重点记住P和i的意思。

宽高比转换,SD上变换常用的3种变换模式有:

拉伸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HD下变换有三种常用的变换模式:

压缩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

记住73页的图,注意区分上变换与下变换,重要的是压缩模式与拉伸模式的不同。

第四章电视摄像机技术

广播电视用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

第二节摄像机的功能与调节

光学镜头能把景物空间中一定范围的物体在像平面上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个范围所对应的纵深距离称之为景深。

从聚焦点A到最近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前景深,从聚焦点A到最远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二者之间合称为全景深。

景深范围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与光圈的大小有关;与物距长短有关。

(主要记住这三个因素,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有所了解)

变焦倍数即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

光圈调整有如下3种方法:

自动光圈调节法;手动光圈调节法;暂时自动调节法。

法兰焦距的调整

法兰焦距(Flangefocallength)是从镜头法兰沿光学轴线到图像平面的距离。

也就是从镜头卡口法兰盘到焦平面的距离,也叫后焦距,用F.f表示。

当第一次安装镜头或更换镜头之后,或者发现镜头在变焦操作时,镜头的长焦端和广角端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时,需要调节法兰焦距。

调节方法如下:

(1)将光圈选择器设在M(手动)位置。

(2)将光圈环调到f/1.8(完全打开)。

这是为了获得尽可能浅的景深,方便观察聚焦情况。

(3)将所提供的法兰焦距调节测试卡置于大约3米处,然后调节照明,以便能获得在光圈f/1.8时合适的视频输出水平。

(4)松开F.f固定螺钉。

(5)将ZOOM(变焦)选择器设在MANU(手动)位置。

(6)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长焦位置。

(7)转动聚焦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

(8)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广角位置。

(9)转动F.f调节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

此时切勿移动聚焦环。

(10)重复步骤(6)至步骤(9)的操作,直至无需调节F.f调节环时,测试卡图像在长焦位置和广角位置都能清晰成像。

也就是在广角和长焦之间变焦的过程中,焦点不发生改变。

(11)调节完成后,拧紧F.f固定螺钉。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偏色的白色卡片调整白平衡,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将会偏色,它必然偏向此偏色白卡片颜色的补色。

比如,如果希望拍摄偏红的暖色调画面,可以在调白平衡的白卡片上调入少许的补色,也就是青色。

如果想得到一个偏蓝的冷色调画面,可以使用偏黄的白卡片调白平衡。

目前CCD摄像机中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3种类型:

行间转移式(IT)CCD、帧行间转移式(FTT)CCD、帧转移式(FT)CCD。

(中英文名字都要记住。

对于摄像机来说,彩色摄像机的灵敏度是指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光圈大小的F值。

通常取照度2000Lux,色温3200K,拍摄白反射系数89.9%的景物,视频信号输出为700毫伏。

此时使用光圈越小,表示摄像机灵敏度越高。

电子快门的作用:

用来拍摄快速运动物体。

清晰扫描功能可用于不带水平频带(黑白中的任何一种)顺向显示器的计算机显示器的拍摄。

(即用于拍摄计算器显示屏幕。

当拍摄场景是较暗的景物时,需要使用增益功能。

运用增益,图像上的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现雪花干扰,所以应尽量提高被拍摄体的照度。

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增益。

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在照明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

第三节摄像机的实际应用

拍摄注意事项

第一,暂停状态不宜过长。

第二,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秒—10秒。

第三,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

第四,摄像师应注意,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第五,应当拍摄一些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

第六,拍摄时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做场记,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起始,也可以段落性记录,有利于后期编辑。

第七,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

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1/3左右。

第八,尽量采用顺光或侧顺光拍摄,以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看,只有亮度适中,色彩才最饱和。

具体情况应根据编导的意图、现场条件而定。

第九,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亮点。

这时画面反差较大,效果不好,有过亮或过暗现象,CCD会出现垂直拖尾现象。

第十,摄像机使用前必须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小时—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因为色温在不断变化。

第十一,正确使用蓄电池。

(考试时写上几个就行了,重要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条)第五章磁带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是利用磁带与磁头间的相对运动,在磁带上记录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磁性记录设备。

第一节录像机概述

磁带录像机种类很多,以磁带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

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

第二节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磁头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磁头线圈、磁芯和工作缝隙。

磁带录像机由4大部分组成:

视频信号系统、音频信号系统、机械与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难点)

第三节常见录像机格式简介

常见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D-1格式、D-2格式、D-3格式、D-5格式、D-Betacam格式、DV格式、DVCPRO格式、Digital-S格式、DV-CAM格式、Betacam-SX格式、MPEGIMX格式。

用于记录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HACAM格式、DVCPROHD格式和HDD5格式。

(课后重点只有DV、DVCPRO、DIGITAL、BETACAM、MPEGIMX、DIGITAL-S等,主要是选择题,有印象即可)

第六章视频切换与特技

第一节概述

特技的类别:

光学特技、机械特技、模拟特技、数字特技。

第二节特技切换

一、普通特技

直接切换(Cut),简称“切”,是指一个画面瞬间变换成为另一个画面的过渡方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最多的切换方式。

它是通过视频开关实现的。

淡出淡入(Fade),是指一个画面逐渐消失之后,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

淡出淡入是节目进行段落过渡的常用手段,可以连贯使用。

淡出给人以前面一段剧情或层次已结束,将开始另一个段落的感觉。

淡入给人以节目或层次的开始,常常是字幕出现的一种手段。

溶出溶入(Dissolve),是指前一个画面逐渐消失的同时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也称慢转换、叠化。

溶出溶入体现了动作、情节、过程的省略,使画面过渡柔和、自然。

常常用于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节目。

由于两个画面会出现重叠,因此,适于表现“幻想”、“梦境”等效果。

叠加(Super),是指将两个画面简单地重合在一起的方法。

叠加的实现方法:

溶出溶入的停顿操作。

划变(Wipe),是指一个画面以某种形状或方向逐渐缩小,渐渐地被另一画面取而代之,也称扫换。

二、键控特技

键控特技是一种分割电视屏幕的画面效果。

其分界线多为不规则的形状,如文字、符号、复杂图形或自然景物等。

两个画面通过电子手段镶嵌在一起,也称为“抠像”特技。

键控特技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应用很普遍。

键控特技按键源的信号来源来划分,键控特技可以分为内键和外键。

内键是以参与键控特技其中的一路信号作为键信号来分割画面的,也就是说键源与前景图像时同一个图像。

内键也称自键,一般用于文字、图像的叠加。

外键是相对于内键而言的,其键信号由第3路键源图像提供,而不是参与键控特技的前景或背景图像。

色键指利用参与键控制特技的两路图像信号之一的一路信号中的任一彩色作为键信号来分割和组合画面。

使用色键的注意事项:

1.光照要均匀,键电平调节要恰当;

2.人物不要离蓝幕太近,蓝幕本身避免强光照射;

3.人物的阴影不要落在蓝幕或蓝色地板上;

4.前景中避免过细的线条,可加轮廓光。

电视画面中的快慢动作和静止图像常常是在录像机上制作完成的。

模拟录像机如果要得到无杂波的静帧画面,需要由带有DT跟踪磁头的录像机才可以实现。

第三节数字视频特技

概述部分要看一下。

镜像:

原画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分别或同时产生对称的画面,如同镜子中的倒影一般的效果。

马赛克效果又称镶嵌效果。

第四节视频切换特技系统

切换台构成:

一个完整的视频切换台除了具有上述的特技电路外,还包括复杂的系统控制和同步发生器。

(一)系统控制;

(二)同步信号发生器;(三)彩底信号发生器;(四)提示电路。

特技系统构成:

实际制作效果时,不仅仅是使用数字特技设备,往往需要很多设备辅助,如播放素材的录像机、摄像机、字幕机、编辑控制器和音频混合器等组成一个特技制作系统。

(一)信号源部分;

(二)编辑控制部分;(三)特技效果部分。

数字特技效果包括二维数字特技和三维数字特技。

二维数字特技所实现的图像变化和运动仅在X-Y平面上完成,在反映深度的Z轴上并无透视效果;三维数字特技则能使图像在围绕某个旋转时,同时产生远近变化的透视感,从而使图像呈现立体感。

(主要记住三维数字特技的特征,有变形。

第七章音频技术

广义地讲,录音包括拾音、调音、录音和还音几个环节。

录音方法:

间接收录和直接收录两种方法。

有些话筒具有一种或几种指向,也有很多话筒具备所有的指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1(全指向性话筒

2(双指向性话筒。

3(单一指向性话筒:

其拾音范围是单方向的,只拾取话筒正前方一个角度范围内的生活因,而这个角度范围以外的声音几乎不能拾取。

单指向话筒的特点是对拾音范围以外的声音衰减很大。

可以抑制串音,屏除环境噪声,提高节目信号的信噪比。

(记住定义与特征,主要用于选择题和判断题。

第二节电视音响合成

调音台:

调音台又称调音控制台,它是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质修饰和音响效果加工的一种音响设备。

(定义比较长,再看看。

第八章后期编辑技术

第一节传统电子编辑系统

编辑录像机的技术条件:

(一)伺服系统能够录放同步;

(二)增设旋转消磁头;(三)增加消隐切换电路;(四)增加声音组合磁头。

一对一编辑系统:

本系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简单编辑系统,由一台编辑放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二台监视器和一个编辑控制器构成。

第二节电子编辑的方式

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CTL(控制磁迹)编辑和TC(时间码)编辑、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动编辑和自动编辑。

直接编辑就是将一台或若干台录像机上的素材内容直接编录到录像机的工作母带上,是最常用的编辑方法。

脱机编辑时一个粗编过程,与一般电子编辑方法相同,操作简单,编导完全可以熟练掌握,将所需镜头的时码记下来,形成编辑清单(EDL)。

通常也就是间接编辑的一种方法。

在线非线性编辑就是直接编辑,直接播出。

时码编辑过程中,为了迅速而准确地搜索记录在磁带上的视频信号中的某一帧画面,就需要在视频磁带上记录一个特殊的时序数字码,这个时序数字码同记录在录像磁带上每条磁迹是一一对应的,并以一定顺序编辑,编成数字信号记录在视频磁带上,称之为时间码。

与控制磁迹(CTL)信号不同,时码是一种绝对地址码,计时器的清零钮对它不起作用,只有录制时,才能改变时间码。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时间码,LTC时间码和VITC时间码。

插入编辑时在一个有节目磁带上的某一部分换入新节目,即将母带中不需要的素材用更合适的素材替换下来。

插入编辑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已有完整节目的磁带中间插入新图像或声音,以代替原来的信号。

2.在已录有图像的磁带上加音乐或解说词。

3.在已录有声音的磁带上加图像。

插入编辑不能像组合编辑那样在空白磁带上进行,必须在记录有控制磁迹的磁带上才能进行,如果要使用全新磁带,则实现要把控制信号录好。

第四节编辑工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

磁带的准备、编辑的设备调整、放机的调整、录像机的调整。

二、编辑工作

(一)审看素材;

(二)素材镜头记录;(三)按照编辑顺序实际编辑;

(四)利用插入编辑。

作局部调整;

(五)混录

画面编辑完后,常常需复制一版配音带供配解说、配音乐使用。

混录就是将同期声、解说、音乐等按节目需要混合录制在1个声道上。

(六)检查复制

第五节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将传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台、数字特技、录像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图形创作系统等设备,用一台计算机来代替。

一个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有以下特点:

数字化、非线性、随机存取、全功能(具体见231页,可能出简答题,要多答些)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点:

(1)编辑制作灵活方便,效率高。

(2)编辑过程中,信号损失小。

(3)设备一体化,可靠性高,使用寿命擦汗能够。

(4)联成网络,资源共享。

(5)同一操作环境,操作方便。

压缩卡对数字视频信号的码率进行压缩,以适应数据总线传输带宽以及硬盘存贮的要求。

压缩卡一般可以支持多种压缩比例,即压缩比可调。

压缩比越高,图像数码率越低,图像质量也越差;反之,压缩比越低,图像数码率越高,图像质量也越好。

非线性编辑操作流程:

(1)素材量化采集(Digitize)

(2)素材剪辑(EditClip)

(3)节目制作(Program)

(4)特技处理(Transition)

(5)音频混录

(6)图文的制作

(7)输出录成母带

第九章虚拟演播室系统

虚拟演播室系统,是将真实演播室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由计算机将其信息转换成数据,与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图形背景实时合成的一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

典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由蓝厢、摄像设备、摄像机位置参数分析和控制设备、计算机平台、图形工作站和图像合成设备等组成。

第二节虚拟演播室系统技术

虚拟演播室按摄像机运动参数的采集方式,主要可分为基于传感器方式、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方式、网格识别方式。

目前最常见的还是基于传感器方式的虚拟演播室系统。

摄像机运动参数包括镜头参数(变焦、聚焦、光圈)和机头运动参数(摇移、俯仰)以及摄像机空间位置参数(X、Y、Z)

(一)传感器方式

该方式使用附加在摄像机镜头上、摄像机与三角架之间和三角架上的传感器装置,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获取真实摄像机的各项运动参数,进而对其进行数字化编码。

(二)网格识别方式

在演播室的蓝背景上绘制两种深浅程度不同的图形,虚拟演播室的最初值确定之后,当摄像机的运动参数发生变化时,它所拍摄的背景图形的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测试图形的变化,经过运算可以确定摄像机上下左右和镜头推拉的变化量。

(三)基于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方式

该方式采用红外线信号发射和多点摄像头接收的原理,对摄像机位置进行定位。

(具体见250页)

第三节虚拟演播室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可以实现更多创意

2.可以提高演播室使用效率

3.可以节省空间,减少费用

不足:

1.虚拟背景德逼真性不能令人满意。

2.利用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创作更加复杂,对节目制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三维系统运作过于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胜任操作。

3.虚拟演播室的跟踪技术队摄像机运动参数的获取存在局限性。

4.虚拟场景的灯光和实际拍摄时的灯光很难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