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51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断面及点设置原则与标准及计算修正(第二篇).ppt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和沉降计算与修正方法标准和沉降计算与修正方法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10月目目录录11概述概述1.1工程数量1.2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1.3测量点分类22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2.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33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3.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3.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4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4.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4.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5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5.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66沉降变形计算及修正方法沉降变形计算及修正方法6.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计算与修正6.2梁体徐变上拱计算77注意问题注意问题11概述概述1.11.1工程数量工程数量新建长昆铁路云南段自何家地昆台端DK977+651.51(省界DK985+200)至昆明南长沙端DK1169+928,正线建筑长度192.276km,路基56.299km,占正线长度的29.28%;桥梁127座/60.121双线km(含分修右线绕行)占正线长度31.26%,其中特大桥35座/36.962双线km,大中桥92座/23.159双线km,预制架设箱梁1768孔、支架现浇17孔、移动模架45孔;隧道39座/75.922双线km占正线长度39.49%,全线桥隧合计136.043km,正线桥隧比例达70.75%。

正线铺设无砟轨道384.553单线km,设有富源北、曲靖北、嵩明3个中间站。

1.21.2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本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侯条件,线路经过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

主要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有:

滑坡、崩塌、危岩落石、岩堆、泥石流、煤层采空区、有害气体、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膨胀土、软土等。

1.31.3测量点分类测量点分类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1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2)工作基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3)沉降变形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2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3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22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与埋设标准2.12.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1.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100m。

2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2个观测断面。

4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1:

5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1个横向观测断面。

2.1.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高速铁路工程一般不提倡采用)、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2m、10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44沉降板设置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

(11)对路堤填高小于3m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200m;(22)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50m;(33)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5050100m100m;(44)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1:

5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

图图2.1.3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55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66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2m的路基面处各设1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77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2.1.4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2.1.4所示:

2.22.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2.2.1沉降观测桩:

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图图2.1.4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2.2.2沉降板: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

由底板、金属测杆(20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PVC49PVC管)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50cm,50cm,厚3cm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30cm30cm,厚0.8cm0.8cm。

图图2.2.1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图图2.2.2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11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3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PVC管外接头连接。

4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2.2.3位移边桩:

采用C15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1.5m。

并在桩顶预埋20mm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1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10cm。

22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2.2.4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2030cm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0.5m0.5m1.0m1.0m。

图图2.2.2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

区间每2.0m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3.0m。

2.2.5单点沉降计:

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

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108或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

孔口应平整密实。

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

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2.2.6无砟轨道铺设时路基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

33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与埋设标准3.13.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观测点的设置原则3.1.1一般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台)身观测标。

3.1.2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3.1.3墩身观测标:

1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