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304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

  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

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

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

(一)(重点)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

计算:

2+2+2=6,用乘法算就是:

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

6×3=18读作:

“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2—6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注意:

一一得一

  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重点)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注意:

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4.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7.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一)(重点)

  1.认识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除法的意义: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如:

8÷2读作8除以2等于4。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都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商”。

就是:

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以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

想:

除数×商=被除数。

  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统计数据的方法有:

(1)列表统计法;

(2)象形统计图;(3)画“正”字统计法。

  2.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统计表中的数量是几就在象形统计图中涂几个小格。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重点)

  1.7—9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_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

  如:

2的3倍是多少?

列式为:

2×3=6。

  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

3个5,就是5的3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如:

12是3的几倍?

列式为:

12÷3=4。

  5.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

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

  ②减法的问题:

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

”。

  ③除法的问题:

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

”,“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

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

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

  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一年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个人思维成长的因素,使得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差距逐渐拉开。

但二年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成绩和知识点掌握方面均有可能赶上优等生之列。

  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

  1、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2、

  

(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

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

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

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

cm。

  毫米:

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

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

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六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写:

如3:

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

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一)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5=10;

  乘数乘号乘数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

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4)加法算式:

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

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写作:

2×3=6,口诀:

二三得六。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4

  1、长度单位:

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

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

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

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

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

1毫米=0、1厘米;

  6、进位:

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

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

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

28+24+23=85、

  10、连减:

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

85—40—26=19、

  11、加减混合:

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

67—25+28=70。

  12、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__(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

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

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

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

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

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5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

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