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067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内能》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

2.高空的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雨滴,这说明(  )

A.它的内能减小了

B.它的内能增加了

C.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3.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4.将80℃的铁块投入到40℃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

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60℃

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

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

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沙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温度

6.液态的蜡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这说明(  )

A.从液态到固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

B.从液态到固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小

C.同种物质液态的分子与固态的分子不同

D.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就无空隙了

7.在冬天,用手拿铁块比拿木块感觉更凉一些,这是因为(  )

A.金属铁块温度比木块低

B.铁块密度比木块大

C.铁块是热的良导体,木块是热的不良导体

D.铁块的硬度比木块大

8.2010年,两名俄裔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解决了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问题,解决散热问题是利用石墨烯的(  )

A.导热性好B.熔点高C.硬度大D.密度小

9.给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加压,当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即使钢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透出来.这是因为(  )

A.构成钢瓶的分子间有空隙

B.油分子被压小了

C.油分子间有斥力

D.金属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

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

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住宅小区房屋的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且两层玻璃间还充有惰性气体,这是因为惰性气体(  )

A.容易导电B.不容易导热

C.能增加房间的亮度D.增大玻璃的密度

12.糖炒栗子时,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

B.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

C.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

D.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

二、填空题

13.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

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

14.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_(甲/乙/丙/丁).

15.水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如图所示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

三、实验题

16.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

(2)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根据实验可知,应该选用吸热能力更强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效果会更好.

17.如图,在某次研究物质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若想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下一步的在操作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

1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其目的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

(2)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物质是________,根据图乙可判断出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3)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用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四、计算题

19.将质量为4kg的冷水与质量为3kg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后,末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则

(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2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80℃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

若这些热量被5kg的-50℃冰块吸收,则冰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c水=4.2×103J/(kg·℃),c冰=2.1×103J/(kg·℃))

21.由于太阳能具有安全、清洁、方便等特点,使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为2.52×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箱内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C水=4.2×103J/(kg·℃)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造成的,故A正确;B项,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C项,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这是对流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D项,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这是沸腾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冰晶在下落过程与空气摩擦做功,空气对冰晶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冰晶由于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现象.

3.【答案】D

【解析】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A项,将80℃的铁块投入到40℃的水中,铁块的温度高,投入到水中,铁块的温度会降低,铁块的内能会减少,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量从铁块传递到水,故A错误;B项,由于不知道铁块和水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铁块和水的最终温度,故B错误;C项,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项,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故D正确.

5.【答案】C

【解析】我国新疆某些地区都是沙漠或沙石,没有水,中午时,由于沙石的比热容远远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石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温度升高的快,故中午沙石的温度很高;同样,到了傍晚,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时,沙石的温度降低的也很快,故夜晚和早上温度很低,需穿皮袄,跟热量、密度和温度无关.

6.【答案】B

【解析】液体变成固体时由于分子间距离减小而使体积减小;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减小了,由此可说明多数物体从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减小.

7.【答案】C

【解析】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的强,当手拿铁块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拿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一些.

8.【答案】A

【解析】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是拉力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根据它的这些特性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本题要求解决散热的问题,所以利用了石墨烯的导热性好的特点,A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给钢瓶内的油施加相当大的压强时,瓶内的油能从厚厚的钢瓶壁里渗出来,说明钢瓶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10.【答案】C

【解析】原于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11.【答案】B

【解析】房屋窗户采用双层玻璃的目的有两个:

隔音、保温.惰性气体是否导电与隔音、保温没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惰性气体不容易导热,能够起到保温的目的,B符合题意;惰性气体对房间的亮度几乎无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降低房间亮度,C不符合题意;有无惰性气体对玻璃的密度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栗子内水份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故A错误,B正确;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D错误.

13.【答案】② 14 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 

(1)B 

(2)②

【解析】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

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②.

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

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5分钟温度极速降低,5-10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10-15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并且能从图上看出第14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

(1)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

(2)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

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

14.【答案】

(1)分子、正、负 

(2)丙

【解析】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的.

(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15.【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解析】两滴露珠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露珠合成了一滴.

16.【答案】

(1)等于 

(2)甲

【解析】

(1)在此实验中,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由表中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甲吸收的热量对应乙吸收的热量.

(2)由Q=cmΔt知:

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比热容大.

因为甲和乙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大,即甲吸热的能力更强.

17.【答案】

(1)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使沙子受热均匀 

(2)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子的温度相同

【解析】

(1)由Q吸=cmΔt得,

升高的温度Δt=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子的温度变化较大.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使沙子能够均匀受热.

(2)由于沙子的吸热能力弱,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为了达到实验目的,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给水加热直到与沙子的温度相同,并比较两者所用的时间.

18.【答案】

(1)质量 吸收的热量相等 

(2)水 水 (3)比热容

【解析】

(1)因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图甲中可知:

Va<Vb,

因为ρ水>ρ煤油,所以根据V=

可知:

质量相同时,V水<V煤油,故可判断出a物质是水,b物质是煤油.

②根据图乙可知:

在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长,说明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乙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物质a的吸热能力强.

(3)为了表示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而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19.【答案】解:

(1)热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2(t热-t)=4.2×103J/(kg·℃)×3kg×(80℃-40℃)=5.04×105J;

(2)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5.04×105J,

∵Q吸=cmΔt

∴Δt=

=30℃

∴冷水的初温:

t冷=t-Δt=40℃-30℃=10℃.

答:

(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5.04×105J;

(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10℃.

【解析】首先根据Q放=cm(t0-t)求出热水放出的热量,由于不计热量损失,所以Q吸=Q放,根据Q吸=cm(t-t0)求出冷水的初温.

20.【答案】解:

(1)由Q吸=cmΔt得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

Δt=

=30℃,

水的初温为80℃,升高30℃后,水的温度为110℃,

因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并且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

所以水吸热后,温度不会升高到110℃,水的末温为100℃;

(2)由Q吸=cmΔt得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

Δt=

=12℃;

答:

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冰块升高的温度为12℃

【解析】

(1)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求出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末温为100℃,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已知冰的质量、比热容、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可以求出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

21.【答案】由题知,Q吸=50%×2.52×107J=1.26×107J,

由Q吸=c水mΔt可得:

Δt=

=30℃

答:

这些水的温度可升高30℃.

【解析】由题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Q吸=c水mΔt求水的温度可升高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