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986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docx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九流程增值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一:

实践与发展

精细化管理来源于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理论。

“精益生产管理”最初是生产管理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查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的飞速发展,并已成为一部国际通用的企业教科书,被称为“改造世界的机器”。

1996年,JamesWomack和DanielJones的《精益思想(LeanThinking)》一书问世,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理在各个行业传播和应用,精益思想的应用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目前,很多跨国公司的精益管理的确已经达到了十分细致的地步。

美国的霍尼韦尔公司,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年度目标,部门也有部门的年度目标,这些目标已经被量化。

这样,从公司总的目标,精细化到每一位员工,都有目标。

霍尼韦尔公司产品的交货期不是以天数计算,而是以小时来计算。

例如,一批货物下午四点钟必须要到达保税仓库,因为要准时装上五点钟起飞飞往欧洲的飞机。

这就要求所有的成品在两点钟前必须到达公司的成品库,三点钟装上卡车,四点钟到达保税仓库,五点钟飞往欧洲,第二天该公司所组装的产品就能及时地直接出现在市场上。

随着时常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粗放管理的诸多弊端和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后果,纷纷向更为科学、有效的精细管理方式转变。

我国煤炭行业也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模式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煤炭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例子也比较多,搞的比较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新汶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和开滦集团。

下面逐一介绍代表性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希望对我们更好的认识、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有所帮助。

(1)新汶矿业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践

新矿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先行者是其下属的华丰煤矿,从1995年开始实施内部市场化以来,矿井扭亏增盈,煤矿的精神面貌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华丰煤矿从一个建国初期的小煤窑发展成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现代化大型矿井。

其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是:

①构建内部市场主体。

他们首先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构建“一纲三线”的管理格局,营造8大市场。

“一纲”即机关科室和矿直属单位组成的综合性管理机构。

进一步细分市场,确定了三级市场和三个层次的市场主体。

②建立内部价格体系。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要素。

建立价格体系,是内部市场规范运作的前提。

③实行日清日结的结算办法。

即通过三级市场主体形成的三级日报体系,运用微机网络系统,方便快捷地反映各个主体的经营成果,,促进各单位抓好事前控制,强化事中管理,严格事后考核。

④实行综合调控。

运用行政手段、价格手段、分配手段、仲裁手段进行综合调控。

(2)枣庄矿业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践

针对煤炭行业的特点,枣矿集团把内部市场化运做、精细化考核、准军事化管理作为统一载体,运用到管理中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①实施市场化运作。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明确市场主体,划分三级市场,实行费用单价结算、费用限额承包、日清日结等方式构建了完善的考核结算体系;健全了价格体系;建立了从结算到考核、仲裁的市场运行规则。

通过与精细化管理的行为过程控制相结合,全面实施市场化运作。

②落实精细化考核。

对企业目标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进行流程整合,创立实施了以员工SC行为规范为基准,以4E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四卡闭环考核、四工动态转换、干部走动管理为手段,最终达到管理责任定量化、管理制度刚性化、工作考核绩效化、人的行为规范化的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

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形为规范,建立计划、执行、考核、追究、奖惩等闭合循环工作落实机制。

这一模式的实施,引领了管理创新,激活了企业生产力。

2000年实施以来,原煤产量每年以近200万t的幅度递增,2006年达到2145.6万t,总收入170.8亿元,上缴税费21.88亿元,实现利润10.38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1.76亿元。

(3)阳泉煤业集团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实践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是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把企业的投入产出看作一种由岗位价值链连接而成的业务流程,通过精细管理实现岗位价值最大化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阳煤集团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内部市场,确立经营主体。

在企业内部按照独立测定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为标准,根据工序间的操作流程,确立经营主体——“岗位”,并在“岗位”间依靠市场法则建立价格结算关系。

②建立结算体系,测定结算价格。

遵循市场交换法则,按照测定的内部结算价格,在企业内部按照买卖、服务和契约三种关系进行等价结算。

③依托会计操作软件,精细核算岗位经营成果。

成功开发出了队组核算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网络传输、资源共享、远程管理等功能,全面、准确、及时的岗位损益核算为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严格利润分配兑现,促使岗位价值增值。

运用直接考核与挂钩考核、集体考核与个别考核、纵向考核与横向考核等与现实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有力地调动起了员工争收创效的积极性。

⑤是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规范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的运行。

(4)开滦集团市场化精细管理实践

开滦集团赵各庄矿业公司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之中,下放经营管理权,对内部区队实行“企业化经营”,对煤矿企业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关键点有以下几点:

①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调配。

建立内部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调配。

主要包括资金市场、要素市场、内部市场主体三个方面,并改革矿井内部结算业务流程,建立了资金、产品、开拓运输、电力、设备、物资、安全、劳动力等8个市场部,由市场部对管辖内的业务进行核算。

②实现工序、岗位的流程化考核。

构建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必须通过管理流程再造,把各市场之间及市场主体内部工序、岗位之间通过价值链和责任链有机地链接起来,形成市场化的分配关系和管理体系,实现责任和价值的有效传递。

③建立以价格体系为主导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内部价格、内部核算、绩效评价、运行规则为内容的“四位一体”市场运行机制。

④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的公开透明。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数据的网上传输。

从公司到市场部、从市场部到区队、从区队到班组、从班组到个人,全部实行计算机统一管理。

实现了日清日结,考核结算全方位、全过程公开透明。

(5)皖北煤电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精细管理

皖北煤电集团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煤矿精益管理是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持续改进”的精益思想为主线,以作业控制和流程优化为手段,以班队为基石,以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化建设为支持要素,全面实施精益管理,通过作业增值和流程增值,实现煤矿创造的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煤矿精益管理的不同之处,是在构建市场化的基础上,突出了作业安全、作业效率和流程优化的创新。

①强化作业控制,实现煤矿作业增值。

将煤矿管理重心和对象由结果型“产品”延伸到过程型“作业”,通过作业安全控制、作业效率改善、作业成本控制,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的目的。

②优化业务流程,实施组织变革,实现煤矿业务流程增值。

首先进行一、二级流程设计,形成流程框架与组织职能设计方案;其次进行关键流程优化和三级流程设计,形成流程体系,最后变革组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流程优化落地。

对煤矿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消除煤矿流程运行中的多余环节和提高流程关键节点的控制力,从而实现煤矿业务流程增值。

③构建煤矿精益管理的支撑体系。

建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二:

经验与难点

精细化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所追求的方向之一。

前面介绍的代表性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经验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全面改革与管理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1)突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出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粗放式管理的诸多弊端和其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后果,所以都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纷纷向更为科学、有效的精细管理转变。

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周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

“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正是基于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同和接受,才能使精细化管理得以在企业开展。

(2)建立了推进精细化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引进内部市场运行机制,构建内部市场化运行体系(包括管理体系、价格体系、核算体系、考核体系),并建立了三级市场三级核算或三级市场四级核算的专业化市场模式,实现了区队员工作业收入日清日结。

(3)以内部市场信息化为支撑。

煤矿的生产环节多、战线长、管理十分复杂,实施精细化管理,每天都有浩繁的数据需要处理,靠人工统计核算实现员工的日清日结是不太现实的。

精细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这些复杂而烦琐的核算和统计工作,并且可以对现场管理实行一目了然的可视化管理。

为强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精细化管理向流程管理延伸。

流程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煤矿的管理和作业流程基本一致,大家早已习已为然。

对此,皖北煤电集团从重新构筑煤矿一、二、三级流程入手,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煤矿流程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的推广与运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实际推进中也有共同的难点,主要体现在:

(1)企业预算测算难。

煤矿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等企业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环境,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作业环境。

地质条件(如断层、岩性)的变化、煤炭赋存(如煤种、煤厚)情况的变化是不可预见的。

因此在企业预算时是按照一种假想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预算。

一旦发生大的环境变化,预算也就会失去实际意义,造成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多变性。

(2)价格体系建立难。

按照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相同的商品成本的劳动价值不一致,但其价格表现形式是几近一致的。

煤矿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建立难在,一是核算不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状态下,价格是否合理不能经受市场检验;二是核算对象不是一个成型的产品,而是商品制造某个工序的半成品或服务,这种某个工序的半成品或服务没有社会参照标准,也没有作业定额,重新测算难度大,准确性人为因素较大;三是井下条件变化莫测,内部市场价格只能是针对某种作业状况下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对环境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调整难度大,形成完整的价格体系需要较长的测算和检验时间。

价格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精细化作业核算的最关键的环节。

(3)区队效益兑现难。

我国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实行的是工资总额配给制度,每年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15%。

我国煤矿过去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效率低、浪费大,企业节支降耗潜力大。

一些矿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核算后,区队劳动积极性和节支降耗意识大大提高,区队收入大大突破预算收入,甚至突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导致企业支付超额工资没有资金来源,增产不能增资,节支不能增收,成为煤矿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一大“瓶颈”。

此外,在一些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是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检验标准,以市场化替代精细化,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追求数字、过于设计复杂、过于强化控制、对细节重视不够等也是在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三:

内涵和体系

(此文是本人多年对煤矿精细化管理思考的归纳和总结,如有引用,请注明来源于“孙长云能源工作室)

[摘要]煤矿开采是个特殊的行业,以反映现场管理的环境、物流、人流、作业量等要素的可视化管理应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阐述了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提出了我国煤矿精细化管理的体系。

我国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正处于发展、趋成熟阶段,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是打破和改变煤矿企业长时期形成的粗放式管理的“瓶颈”,是煤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效益的必由之路。

但目前在精细化管理上存在以内部市场化替代精细化,混淆了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不同的问题,不利于煤矿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为止,笔者提出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体系构建,与大家商榷。

1、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笔者认为,煤矿精细化管理是精益思想在煤矿现场管理的运用,是通过内部市场化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变复杂的现场管理为可视化管理、变员工的劳动管理为岗位价值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见图1。

图1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煤炭开采是个特殊的行业,与制造业流水线等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存在井下地质构造复杂、作业地点多变、作业环境多变、不可预见性因素多、流程复杂的特点,现场管理比一般企业管理更具有可变性和复杂性。

“杜绝浪费”为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以反映现场管理的环境、物流、人流、作业量等要素的可视化管理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我国煤矿总体仍处于“经验管理、随意性管理”的粗放式管理阶段,领导习惯于行政调整,员工习惯于差不多就行,员工的价值意识、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浪费严重成为煤矿管理的一大“痼疾”。

以员工岗位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企业价值增值管理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2、煤矿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以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矿内部市场化管理为起点,到枣庄矿业集团的“三化”管理、阳煤集团的岗位价值管理,开滦集团的市场化精细管理、再到皖北煤电集团的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精益管理,煤炭企业在煤矿精细化管理方面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创建了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根据上述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借鉴其他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笔者提出煤矿精细化管理体系,如图2。

图2煤矿精细化管理体系

图2中表示了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四个明显特征:

首先,煤矿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思想、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的统一体。

其管理思想主要为精益思想,目的解决物料、设备、人力、时间等浪费实现价值增值的问题;其管理对象为矿井、区队、员工三个层次;其管理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层次运用“矿井目标成本管理、区队作业成本控制、员工岗位价值管理”为主的不同的管理方法达到精细的目的;其管理手段主要为内部市场化体系,包括预算体系、市场体系、价格体系、核算体系;其管理工具是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对人力、材料、设备、安全、成本、工资等方面的可视化管理。

其次,煤矿精细化管理是作业组织、作业环境、作业流程、作业效率的统一体。

在作业组织上应是精干高效的,管理的重点由“矿”向“区”前移;在作业环境上必须提供一个安全和人文化的环境,这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作业流程上应不断优化,消除非增值流程;在作业效率上,增值提效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和追求目标。

第三,煤矿精细化管理是市场化、信息化的统一体。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效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员工的收入增收,内部市场化是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的手段;信息化是市场化的必要支撑,通过信息化平台力求达到市场化“精时、精准、精确、可视”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没有效率、效益的沉湎考核不符合精细化的本质内涵。

第四,煤矿精细化管理是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控制、岗位价值管理的统一体。

员工岗位价值管理是区队作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区队作业成本控制是矿井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

对矿井而言,精细化管理重在通过全面预算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对区队而言,重在通过内部市场机制实现作业成本控制;对员工而言,重在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增收。

总的来说,煤矿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矿井、区队、员工协同管理,精细化管理诸要素协调运行,从而实现作业队伍精干化,企业产品成本最小化,业务流程最优化,企业效益最大化。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四:

必由之路

当前国际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时代”和“精细管理时代”,煤炭产业步入市场经济较晚,长时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粗放式管理,造成煤矿管理水平低,效率低、成本高、浪费严重、人浮于事等现象普遍存在,与精细化相比相差甚远。

不论什么事,只求“差不多”,谈不上准确、科学。

实际上煤矿作业环境多变,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到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细节的薄弱或疏漏,都有可能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酿成事故。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打造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呼唤着煤炭企业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基于精细思想创新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创新管理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应该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但结合煤矿的实际,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在那里?

核心在那里?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作法。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基于精细思想,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自身企业特色的精细化管理的基石、主线、目标和灵魂。

精细化管理的基石就是精细化标准区队建设。

区队是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基石,是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主体,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

区队精细化搞好了,整个精细化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条主线是作业成本控制。

现场作业是煤矿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根本。

基于现场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明确结算主体、结算定额和结算流程来进行确定,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内部以作业单元为基础的岗位核算体系,做到日清日结,了然于胸,从而控制作业成本,这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的另一条主线是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与现场作业是密切相关的,业务流程可以说是现场作业的行动“轨道”。

我国煤矿业务流程几十年来沿袭苏联管理模式,习以为常,也没有认真的考虑现有流程和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一些矿在实践中通过各类管理创新,对流程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皖北煤电集团通过开展员工五优化活动,发现现有煤矿管理模式没有很好的考虑各流程作业点之间的关系,内部管理边界不够清晰、业务流程时有阻塞、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

因而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益,是煤矿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效益,实现价值增值。

作业包括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流程包括增值流程和非增值流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以建立内部市场机制和优化流程为手段,紧紧把握增值作业和增值流程,减少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流程,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价值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的灵魂是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针对煤矿而言,精细化管理的对象主要在井下,是一个不断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因而精细化管理也应该是一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持续改进的过程。

同时精益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精益永无止境,是在现有规范化的程序、环节、行为或状态等向更精准和细致的方向,循环递进式向前发展的过程。

通过对各项工作不断地改进创新,提高工作标准,永远追求效率,从而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还有待时日,此时对煤矿实施精细化管理更为必要。

实施煤矿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煤矿运行效率和提升企业效益的的迫切需要,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是企业不断的管理创新的需要。

煤矿精细化管理之五:

内部市场化

一、内部市场化理论基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美国著名教授埃里克·科勒最早提出了作业的概念,其于他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筑项目、一项规划、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出版了对作业成本理论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提出了“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他指出“成本计算的对象应该是作业,而不是产品;作业是与各类组织决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作业成本计算就是要建立一套作业账户,以此来计算作业成本”。

企业成本控制理论认为,作业是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单元。

作业成本控制是对作业进行过程控制,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通过作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将实际成本与增值成本进行对比,确定成本差异;以多种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弹性预算;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实现成本节约和成本避免。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认为,对于作业单元的识别,成本动因是一项重要标准,如果一项活动的成本动因是唯一的,那么,就可以将其视为一项基本的作业单元,其就能够被确认为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

作业识别是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只有确定了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并按照作业成本的原理组织作业成本的核算,才可能提供关于作业单元或作业中心的成本信息,进而为成本控制提供信息基础。

作业识别与作业成本核算是作业分析的基础,作业分析的内容包括辨别不必要或不增值的作业、对关键性增值作业进行重点分析、将作业与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基本内容。

作业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提出作业改进的对策。

针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环节,作业改进的着眼点应放在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方面。

产品设计决定了作业链,决定了资源的耗费水平,一旦产品设计开发完成,产品成本的60%-80%也就确定了,作业的改进不能仅仅要着眼于后续作业,重点应放在制约或决定作业水平的关键环节上。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新的管理哲学,具有传统成本管理不具有的优越性。

库珀与卡普兰(1998)提出,当一个企业完全用作业成本法时,它的全部经营过程被详细的进行察看,它的业绩是以最好的实践作为标杆进行分析。

它鼓励员工用批评的态度对待现状,并提出改进。

这种批评式的分析有利于过程的持续改进,促进资源的使用减少成本。

作业成本控制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为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作业成本控制(内部市场化)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传统观点认为,煤炭企业生产场所不断变化,作业环境变化大,成本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同时认为生产过程十分复杂,且自动化水平低、产品单一,因而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不大。

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煤矿的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煤炭产品所消耗的作业与资源差别很大,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完全可以把不同的采煤工作面的煤炭产品当作一个独立的产品来看待;同样,不同的作业环境条件下的掘进进尺所消耗的作业与资源差别很大,同样可以把不同的掘进工作面的进尺当作一个独立的产品来看待,并用作业成本来进行核算和管理。

我国煤炭行业区队经济核算和作业定额管理,为作业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我国煤炭行业开展内部市场化建设以来,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和核算体系,理论和实践相互推动,产生了内部市场精细化管理。

也是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的实践运用。

三、内部市场化运行体系

有效的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通过对现有煤矿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的总结的提炼,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包括的内容有:

1、管理体系:

建立由决策层、政策制定与执行层(执行层)、实施层组成的管理体系。

①决策层。

指对企业内部精细管理发展方向、经营目标、核算体系、价格体系、考核体系等重大事情具有决策能力的管理层次。

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如党政领导班子、作业核算精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