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688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docx

第7章城市道路交通服务三设施

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

2.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设施

◆停车场

◆广场

◆公共交通停靠站

◆加油站

◆城市道路照明

◆城市交通管理设施

3.停车特性

◆停车目的

▲停车目的可以分为上班、上学、业务、购物、文娱和回家等;

目的不同,发生停车的地点、停车发生时段、停车时间的长短也不

相同

◆停车时间

▲停车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停车目的。

如上班的停车时

间就较长,而运送货物、购物的停车时间就较短,车位周转也快。

车时间的长短也受到交通管理和停车场收费的影响

◆用地对停车发生的影响

▲不同的用地所引起的停车需求的强度也各不相同。

商业设施、交

通枢纽、医院、政府机关等所产生的停车量较大。

并且还受到城市

规模、不同地块的区位的影响

◆步行距离

▲机动车的这一距离一般为200~300米。

自行车停车的步行距离

若超过50米,停车场的使用人数将大为减少。

另外,从停车场到目

的地的步行距离也因停车费而不同,即停车费便宜的停车场步行距

离稍长

 

4.停车场的类型

(一)

◆按车辆的性质分

▲机动车停车场:

即各种类型的汽车停车场

▲非机动车停车场:

主要指自行车停车场

◆按服务的对象分

▲专用停车场:

这类停车场专为机关或单位使用,如机关、宾馆,

以及公交公司的停车场、保养场等

▲公用停车场:

这类停车场为社会各种车辆停车服务,如分布在城

市出入口为外地来城的车辆、或为过境车辆临时停放的停车场,或

设置在百货大楼、电影院、体育场等公共建筑附近的停车场,以及

城市道路路段上的停车场等。

5.停车场的类型

(二)

◆其性质用途划分为三类:

即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面停

车场

▲配建停车场又称建筑物附设停车设施,是提高停车场供应水平的

主要停车设施,在停车场整体中占主导地位

▲路外公共停车场具有经营性、开放性、集合性特点,在停车场整

体中居辅助地位

▲路面停车场具有挤占性、方便性和临时性特点,是以挤占动态交

通资源为代价,在停车场中起调节和补充作用

6.停放方式

◆平行式

◆垂直式

◆斜放式

▲30°//▲45°//▲60°

7.露天停车场规划设计实例

◆平行式

◆垂直式

8.停车场地

◆地面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

◆停车楼

▲机械化车库

▲坡道式车库

–直坡道式车库

–螺旋坡道式车库

–错层式车库

–斜坡楼板式车库

9.车辆停发方式

◆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10.单位停车面积的确定

◆垂直于通道停放A1

◆平行于通道停放A2

 

◆城市规划中,在进行停车场布置估算时,一般按每辆小汽车占用20

-30平方米,大客车占用40-50平方米计算(包括绿化、通道及出

入口在内)

11.有关停车尺度

12.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原则

◆专用停车场应紧靠使用单位布置,公用停车场在全市尽量均衡分布,

而在大型集会的场所,最后按分区就近布置的原则确定停车场的位

置,以利于车辆在短时间内迅速疏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

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

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80米

◆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

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

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

大于20m

◆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次干路。

若设在主干路,应尽量远离

交叉口,避免造成交叉口处交通组织的混乱和影响主干路上的交通。

若出入口不得已采取合用时,其通道宽度至少要有7-10米。

为保

证车辆在车场内不发生滑溜和场地的排水要求,场内坡度一般在

0.5—2%之间

◆车场内交通线路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

口行驶方向一致

13.停车场规划一般规定

◆城市公共停车场所需空间大小,取决于城市规模和城市的交通结构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

计算

▲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

▲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

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车位数的50%~70%

▲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车位数5%~10%

▲在城市其他地区应为全部停车车位数的25%~40%。

14.停车场设置要求

◆社会停车场是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应根据服务对象,性质考虑

其位置的分布

▲出入口的停车场是为不必进入市区的外来机动车服务的

▲商业地区,城市中心是为居民生活,业务活动等服务的

◆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城市中心不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场(库)址选择应符合城市环境和车辆出入又不妨碍道路畅通的要

15.作业三:

停车场设计

◆停车泊位数量比小:

中:

大=7:

2:

◆协调与周围道路关系

◆标示停车过程中的行车路线

◆标注停车泊位的尺寸及数量

16.自行车停车场种类

◆固定的、经常性的专用停车场:

此类停车场设有固定的自行车支架

并盖有车棚(也有露天的),并设有专职管理人员

◆临时性的停车场:

没有经常停车的地点,根据集会活动的临时需要,

用绳索圈划场地作停车使用,其场内无停车支架和车棚等设施

◆街道边停车场:

在繁华街道商店附近或影剧院门口的人行道上,利

用较宽部分设置的停车场,以及小街小巷(胡同、里弄)内的停车

场(或寄存处)

◆快慢分隔带上的停车场:

若分隔带较宽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分隔

带的一部分也可作自行车停车场

17.停车方式与附属设施

◆停车方式

▲垂直式

▲斜放式

–30°

–45°

–60°

 

◆附属设施

▲车辆固定设施

▲自行车棚

18.自行车停车规划

◆面积估算:

▲一般在城市规划中估算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时,可按每辆车占

地(包括通道)1.4-1.8平方米计算;对一般公共建筑前的自行车

临时停放,所需停车面积侧可按1.0-1.2平方米计算

◆规划:

▲长条形停车场宜分成15~20m长的段,每段应设一个出入口,

其宽度不得小于3m

▲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小于两

▲1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应分组设置,每组应500个停车位,

并应各设有一对出入口

19.广场

◆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五类:

▲公共活动广场

▲集散广场

▲交通广场

▲纪念性广场

▲商业广场

◆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

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

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

步行活动区

20.广场规模

◆全市车站、码头的交通集散广场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

人0.7~0.10m2计算

◆车站、码头前的交通集散广场的规模由聚集人流量决定,集散广场

的人流密度宜为1.0~1.4人/m2

◆车站、码头前的交通集散广场上供旅客上下车的停车点,距离进出

口不宜大于50m;允许车辆短暂停留,但不得长时间存放。

机动车

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应设置在集散广场外围

◆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的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13~

0.40m2计算

◆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不宜太大。

市级广场每处宜为万~10万m2;

区级广场每处宜为1万~3万m2

21.加油站加油站

◆主要是为市内及出入城市的汽车补给燃料——汽油等,有时还附设

加水、轮胎充气或兼有洗车与小修等服务项

◆在城市中的分布

▲一般认为一个加油站的合理规模每天至少应为300辆左右的汽

车服务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km

▲但必须注意使加油站尽可能在大型汽车停车场和停车库附近,以

及城市出入口、主要交通干道和车辆经过或汇集较多的地方,如工

业区、仓库区、车站、码头等

22.加油站的布置

◆港湾式

▲布置在道路旁凹入的专门用地上

◆路口式

▲设置在“Y”形交叉路口,即利用不宜布置其他建筑物的三角形

地带或其他形式的交叉口附近所布置的加油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交通量特别繁重的道路上,为避免车辆过多

的交叉,港湾式加油站宜在道路沿线两侧都设置

▲在交叉口附近或转角用地上设置的加油站,车辆驶出时,应尽可

能地驶入支路,其出入口应离开交叉口停车线至少20米,并尽量

将出口和入口分开设置,使车辆进出按右转弯单向行驶

23.照明器在路段中的布置

◆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

◆沿道路两侧交错布置

◆沿道路中心线布置

◆沿道路单侧布置

◆在弯道上布置

◆在坡道上布置

 

24.

 

城市道路路面

 

25.道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强度

▲指路面整体对行车荷载引起的变形、磨损和压碎、拉裂等的抵抗

能力

◆稳定性

▲使得路面的强度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动的幅度尽可能小,这种保

持强度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平整度

▲路面愈平整,行车阻力愈小,车辆振动也愈少,可以减少车辆机

件的损坏、轮胎的磨损和燃料的消耗,也可使路面磨损减少,从而

提高行车速度,提高车辆和道路的使用效率

◆粗糙度

▲指路表面与行驶车辆轮胎之间应具备足够的摩擦阻力,以满足车

辆滚动前进或制动停车安全可靠的需要

◆扬尘少

◆噪音小

26.路面的结构层

◆路面是由各种不同材料分一层或多层,按一定厚度铺筑

在车行道全宽上的结构物

◆城市道路的路面一般采用多层结构,它通常由面层、基

层以及垫层等组成

◆路面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产生的车轮压力、水平力和

大气温、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并将车轮的

荷载压力传布扩散到基层。

由于它受荷载与自然因素的

双重作用,因此,通常采用高强(抗剪切、弯拉能力将)、

耐磨、抗冻性良好的粒料掺入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好的

结合料来铺筑

◆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

◆垫层是在基层下,土路基之上,如设置在碎石和三渣基层下,潮湿

土路基上的炉渣、沙砾排水层,就可称之为垫层。

27.路面分类

◆路面按使用特性、交通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

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四类。

城市道路大都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

而中级路面则仅用于市郊居民点少的次要道路

◆从路面的力学特性出发,可分为柔性和刚性路面两大

▲柔性路面是由具有粘性、弹塑性的混合材料,在一定工艺条件

下压实成型的路面。

其特点是抗弯拉强度差,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变形较大,承受车辆行驶荷载的抗力主要靠材料内部的抗剪强度。

柔性路面一般包括铺筑在非刚性基层上的各种沥青路面、碎砾石

路面以及用有机结合料加固的土路面

▲刚性路面是由整体强度高的水泥混凝土板或条石直接铺筑在均

匀土基或基层上的路面。

它的特点是板体具有刚性和相对来说较

大的抗弯拉强度,因而能更好地传布扩散车辆荷载压力于基层及

路基,使路面地弯沉变形值很小。

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应力、连

续钢筋混凝土路面以及各种条石、石块路面均属于刚性路面。

▲还有介于柔性和刚性之间地半刚性路面,例如石灰土、石灰炉

渣土、二渣、三渣以及铺筑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上地黑色路面等均

可称为半刚性路面

 

28.按路面等级采用的路面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