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672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商品和商品经济.docx

第一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章商品和商品经济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认知方面:

(1)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流通、纸币和通货膨胀的涵义。

(2)识记商品和货币的涵义、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涵义。

(3)理解商品粮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

运用方面:

(1)能举例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学会分析判断价格反映价值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规律。

(3)从某一农副产品价格冬夏两季的变化,认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商品的二因素

(2)价值规律的作用

2、难点: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不违背价值规律

复习题问:

什么是经济?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识了?

“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提关系”我们学习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有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而查达此目的,必须从分析最觉的经济现象──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有关商品、货币的一般知识及其支配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

讲授新课

第一节商品(板书)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一、什么是商品(板书)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我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

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目的:

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

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

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

为什么农民从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送),是劳动产品,自来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

同样道理,是劳动产品的自然如空气、阳光等,也不是商品。

元旦,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

王力买来的礼品,在商店和在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

王力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且是为了交换。

王力、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

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1、商品经济的产生(板书)

(1)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板书)

A、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之间把公有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

不过,此时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没有产生。

C、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也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

劳动效率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后,生产资料出由原来公社会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了。

私有制产生了。

这时,商品生产就不仅在原始公社会之间进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内部开始盛行。

手工业者用分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产。

有了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于是商品经济问世了。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得就是商品经济。

(2)商品生产(板书)“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

(3)商品经济(板书)“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买卖商品的行为。

需指出的是:

出现在原始部落间、由部落首领出面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以后经常出现的商品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

2、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

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

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

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

3、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板书)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的生产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同时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所以才需要互相交换。

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要求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

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谁也不能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换,才能获得自己的产品。

可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商品交换成为必须。

(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特补充下面内容,因第二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而第二课教材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理由未作说明。

商品经济的生产条件和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分工,既是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又是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因为有社会分工,才产生了交换的客观需要,而且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

但私有制只能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而不能说是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既包括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也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它们作为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有着各自的物质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只能通过买卖关系,在相互转让产品时必须实行等价交换;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交换产品的关系;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存在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关系,但存在各个企业有各自独立的物质利益的一面,因而不能搞无偿调拨,它们之间也需要等价交换各自的产品。

此外,我国还存在非公有制商品经济,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间,在互相转让产品时,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社会,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都存在社会分工,存在着生产资料不同的所有者,因而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由于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称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被人们称为小商品经济。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在全社会中占了统治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但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的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的三种类型(板书)

(1)小商品经济特点:

商品生产者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生产和出卖商品是为了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它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集合在一起的商品经济。

它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特征(板书)

三种类型的商品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不同

人类最初不存在商品交换,随着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劳动产品交换出现(最初商品交换),然后出现了私有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后商品出现(生产、交换的总和),商品经济随之出现并得到发展(按历史顺序发展下来)。

(1)小商品经济的特征:

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

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

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

3、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P12页)

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本国和外国的社会资源,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力量,社会才能稳步发展。

否认商品经济或跳跃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就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错误的。

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应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三、商品的二因素(板书)

1、商品的涵义(板书)

我们吃的大米、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没有劳动产品我们无法获得刚才提到的东西,所以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但是劳动产品不经过交换它就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能达到别人手中的。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14页)

2、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

提问:

人们为什么要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回各种商品呢?

买回各种商品,是因为商品有用的,能满足人们各自的需要。

如买粮食能充饥,买衣服能遮体、御寒,学生买各种书籍、笔、本,是为满足学习上的需要。

我们把商品的这种“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P14页)

商品有使用价值,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

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如空气、阳光、水,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具有“有用性”。

劳动产品,用于交换的部分即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没有交换的部分,能够满足生产者自己的某种需要,也有使用价值,如农民生产和粮食、蔬菜,除一部分用于交换外,留下提部分可满足自己食、用的需要,因而也有使用价值。

这说明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提其他物品也可以具有使用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即: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还应说明的是,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牛,让它耕地,是生产资料;宰杀供人食用,是生活资料。

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还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

例如,过去人们只把煤当作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煤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来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商品的价值

提问:

同等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呢?

如:

1把斧子=15kg大米。

有人说是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1把斧子的使用价值与15kg大米的使用价值相等。

这种看法对吗?

从使用价值上看,大米是吃的,斧子是砍柴用的,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质。

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很难比较其大小,当饥饿时大米更重要,当砍柴时斧子才能奏效。

因此使用才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

如从维持人类生存的角度上看,小麦的重要性远超过金刚石,然而等量情况下金刚石要比小麦贵亿万倍。

1把斧子能够同15kg大米相等,这说明这两者之中一定存在着一种能够加以比较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

这里所说的劳动者在区别生产斧子和大米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产方式、方法的不同。

我们说“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P15页)

可见,1把斧子能够与15kg大米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耗费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

空气、阳光,不是劳动产品,没有耗费人类劳动,所以没有价值;农民自种又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没有必要计算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所以也没有价值。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

可见: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这间的社会关系)。

凡是商品都有价值,但怎样表现一个商品价值的大小呢?

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料衣服,哪件衣服的价值大?

把这两件衣服拿到市场上看哪件衣服换回来的东西多,哪件衣服的价值就大。

如1件衣服换20kg大米,1件毛料衣服换50kg大米,说明毛料衣服比布衣服价值大。

这说明,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1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换回来的15kg大米表现出来的,此时,15kg大米,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1把斧子换15kg大米,注意:

只能是等号右边的商品是等号左边的交换价值

A、交换价值定义: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B、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P16页)

课本16页小字“价廉物美”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为什么?

“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

“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

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

4、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作以下练习:

辨别对错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正确)。

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

A、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C、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

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使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正确)。

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卖不出。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P16页)

A、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作为生产者或消费者,谁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生产者,有的是使用价值,他要得到的是商品的价值和获得利润,但他要得到的价值,必须付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提是使用价值,但他必须付出价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商品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商品,也包括“无形”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商品。

(P17页)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只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可能是自然物,也可能是劳动产品,但都不是商品。

三、商品的价值量(板书)

(一)、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量的涵义(板书)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P17页)

2、商品价值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板书)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项链,一串500法郎,一串3.6万法郎,价格相差71倍,说明商品的价值在量上是有差别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可见,要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应当看凝结在该商品中劳动量大小来决定。

衡量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上时、分、秒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上生产同一商品的厂家或生产者有许多,他们的生产工具有好有坏,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也有勤有懒,因而生产同一商品不同的厂家或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

我们把生产同量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

(P18页)

请问:

商品的价值量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吗?

不能。

如果每个生产者或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那么同一商品就会有不同的价值量。

那就意味着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因而花费的劳动时间也越长,他的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那么社会性就会出现奖懒罚勤、奖慢罚快的奇怪现象了吗?

哪还会有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呢?

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现实生产中告诉我们,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同一商品,它不管个别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只能是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是相同的(如电视上该城市每天统一的菜价)(注意:

改革开放以来,同一商品,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价值不同,问题比较复杂,有原料、成本、质量、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营销策略等因素,这里暂不涉及。

)这说明: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18页)

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板书)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板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的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8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含义有二:

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

A.物的因素:

“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如:

在现代采煤业中,绝大多数煤炭都是用机械采煤机采掘出来的,虽然还有少数小煤窑用手工工具采掘,但采煤业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机械采煤机。

B、人的因素: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指的是,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代,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懒,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一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快者,也不能取慢者,而是取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例如,如果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样一匹布,有的用8小时,有的用13小时,而大多数是10小时,此时,这匹布的社会很必要劳动时间就是10小时,一匹布的价值量就是由这10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的决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的影响(板书)

练习题:

1个瓷碗的价值量是2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快的8小时,慢的用12小时,问:

一匹布换瓷碗,各能得多少?

他们都换5个小瓷碗。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无论快的、慢的,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个别劳动时间是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所以,一匹布都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小时决定的价值量,去与瓷碗2小时的价值量相比较、相交换,可见,无论快的、慢的,他们都换得5个小瓷碗。

上述事例说明: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很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必将吃亏。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得多,竞争中获胜;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利少,竞争中破产。

个别劳动时间等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无获利,白干。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板书)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以简单劳动为基础。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P19页)

(三)商业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板书)

(1)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板书)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如,原来1小时生产5匹布,改进技术设备后,1小时生产10匹布,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

可见,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

“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例如,原来织一匹布用1/5小时(12分钟),改进技术设备后,织一匹布用1/10小时(6分钟)。

可见,单位产品所耗费提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各处经济和技术因素,如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在生产中应用的程度、组织和生产管理状况、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我们已经知道: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利多,竞争中获胜;个别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亏本甚至破产。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企业或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P19—20页)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含义是不同的。

一定时间内同一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应是若干单位商品价值量之和。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进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的增加,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