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V.docx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V.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历史含答案V
高二历史质量调研试题2013.11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含答案(V)
一选择题: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涂在答题卡上;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史记•李斯列传》: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汉书•董仲舒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
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
2.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书画界认为:
宋代理学不仅逐渐占据
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而且对那个时代的
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绘画作品
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4.《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5.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6.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C.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D.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A.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了300年
C.中国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还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的记录
D.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万世宝典”
9.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10.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
与元代王冕画作《墨梅图》相类似的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1.从宋代话本到元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哪一特点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需求D.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12.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B.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13.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被称为学习历史的金钥匙。
某班同学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百家争鸣”进行了探究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的生产力水平相同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
C.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都发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
14.史学家甲:
“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
“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15.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16.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17.“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学说的共同点是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B.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18.瓦特能够成功改良“万能蒸汽机”的客观条件有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新的动力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④瓦特锲而不舍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至今仍在惠及我们。
以下在历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历经百年以上且至今仍为我们广泛运用的有
①蒸汽机 ②电话 ③汽车 ④电灯 ⑤电子计算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21.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篇)
36
5
30
A.《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23.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能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4.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
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5.邓小平家中曾挂有一幅《双猫图》。
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透亮。
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6.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
C.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
D.经济建设初级阶段计划经济 邓小平理论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8.“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0.下表是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
1965年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数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434所
1947年的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
80993所
1949年的14.1倍
1432万人
1946年的6.9倍
小学
1681000所
1949年的4.9倍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分析表格,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不恰当
A.各级学校的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B.各级学校人数都有了较大增长
C.中等学校的发展更是成就显著
D.我国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31.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
张晓曦是个女孩,其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在她读完小学后就让其辍学回家务农。
张晓曦渴望读书学习,她最后将父亲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其父被迫同意让她继续上学。
法官的判决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A.《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育发展纲要》
3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那个时候的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B.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C.“三个有利于”标准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其中33题13分,34题12分,35题14分,36题13分,共52分。
二卷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33.【13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与那个时代的需要是分不开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百家争鸣”的历史使命。
(6分)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进步的历史作用。
(4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不得照搬原文)。
(3分)
34.【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4分)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2)材料二中,分别概括两人的主张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
什么是启蒙?
》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
(4分)
35.【14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
(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分)
3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
“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
……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
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
“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
”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1)材料一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
(6分)
材料二魏源提出: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
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2分)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材料一中陈独秀对君主的论断是什么?
有何作用?
(3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1.5分,共48分)
1ADDBABCDAD;11CBADBDCBBA;
21DDACDACCDD;31AB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33.答案(13分)
(1)背景:
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2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2分)使命:
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于王道与社会稳定。
(4分)
(3)表现: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3分)
34.答案(12分)
(1)知识即美德;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社会道德沦丧。
(4分)
(2)因信称义,先定论;(2分否定教皇的权威或权利(2分)
(3)构想: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体现:
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4分)
35.答案(14分)
(1)潮流:
民主共和。
(资本主义发展)(2分)思想:
三民主义。
(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作用:
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情怀:
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2分) 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