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335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河南.docx

真题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河南

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格的核心()

A能力B智力C气质D性格

解析:

选D。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人格的核心。

2.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①研究性学习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③信息技术教育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答案】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内容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解析:

选B。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故本题选B。

4.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解析:

选D。

【解析】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阶段理论,第一时期(0-7岁,主要施以体格教育),第二时期(7-14岁,相当于初等教育阶段,以情感道德培养为主),第三时期(14-21岁,属于中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分班授课)。

故本题选D。

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的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解析:

B解析: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6.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

解析:

C解析: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它包括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绿化、教育和教学场所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

因此,正确答案选C。

7.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小明为人诚恳,做事踏实,这是小明自我中()的体现

A.客观的我

B.理想的我

C.社会的我

D.主观的我

解析:

A【解析】A客观的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

B理想的我,就是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即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定位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C社会的我,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D主观的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因此,老师和同学对小明的评价,是小明的社会的我,选择A。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规范

解析:

【答案】C。

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D选项都属于课堂教育的特点,课外校外教育不具有。

B项是课外校外教育独有的,C选项是二者共有的。

9.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解析:

D【解析】12-18岁属于初高中阶段,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10.在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诸阶段中,作为中心环节的是()。

A.激发学生兴趣

B.感知课程内容

C.理解课程内容

D.应用知识技能

解析:

【答案】C。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中心环节的中心。

11.根据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

A.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B.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解析:

D【解析】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

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分析的结果有两种:

一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检验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要素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

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串规律性的结论。

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各种变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提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

可以说,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匆视了另一方面。

12.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示范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D.创造性特点

解析:

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

第一是因材施教上。

第二是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第三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第四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本题选D。

13.“教育是把一切的艺术奉献给一切的人类”这句话是谁说的()

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

解析:

选B。

【解析】这句话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体现的是他的泛智思想,认为教学就是“把一切的艺术奉献给一切的人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内容

解析:

答案:

D【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导致原有法律关系的变更。

15.维护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核心精神反映在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中。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权利宣言》

C.《联合国宣言》

D.《学会生存》

解析:

选A【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

1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

解析:

C【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此,本题选

C。

17.衡量心理测验成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成可靠性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解析:

选A【解析】信度的概念

18.下列关于学校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

B.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校创造更多效益

C.教育是在受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D.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解析:

【答案】B。

解析:

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并是在受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而非帮助学校创造更多效益。

故此题选B。

19.在古代西方,倡导“产婆术”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解析:

【答案】B。

解析:

苏格拉底倡导“产婆术”。

20.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实习法

解析:

【答案】C。

解析: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小学生自控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点,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练习法。

21.()是指问题解决中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A.理解问题阶段

B.验证假设阶段

C.发展问题阶段

D.提出假设阶段

解析:

【答案】A。

解析:

问题解决的一般阶段有:

发展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阶段,其中,理解问题就是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

故选A。

22.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解析:

【答案】D。

解析:

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23.不符合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解析:

【答案】B。

解析: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

第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第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第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第四,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识的支配。

24.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学生听老师对课文生动形象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解析:

选D。

【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故本题选D。

2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任何人”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

【答案】B。

解析:

华生是外铄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环境的刺激和要求能改造人的本性,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2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解析:

【答案】D。

解析:

有意义学习指的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27.通过好的纪律、班风、校风来培养学生好思想和好品德的心理依据是()。

A.同学反馈

B.群体规范

C.校园文化

D.环境教育

解析:

【答案】C。

解析: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通过好的纪律、班风、校风来培养学生好思想和好品德的心理依据是校园文化。

2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答案】A。

解析:

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解析:

【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

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故选D。

30.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解析:

【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学龄期(约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的勤奋感。

31.学生对某一件事物感到有兴趣,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来说,这是一种()的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解析:

【答案】C。

解析: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因此是内在的动机。

32.儿童识别几何图形时主要涉及()。

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D.距离知觉

解析:

B。

33.将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机器的学习三种是基于什么进行的分类()

A.学习主体B.学习水平

C.学习性质D.学习结果

解析:

答案:

A【解析】对学习分类的考察。

3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B.教育C.作业D.活动

解析:

答案:

A【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35.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前后一样快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解析:

选A【解析】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的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遗忘曲线即是一条指数型衰减曲线,它表明了遗忘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识记后立即开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很快,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缓慢。

概括地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因此,答案选A。

36.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答案】B。

解析:

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强调启发式教学。

37.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的()。

A.全面发展

B.一般发展

C.特殊发展

D.个性发展

解析:

【答案】B。

解析:

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8.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者是前苏联()。

A.杜威

B.赞可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解析:

【答案】D。

解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被称为称为“活的教育学”。

39.认知领域中超越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的是()。

A.知识B.领会

C.应用D.分析

解析:

【答案】B。

解析:

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它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40.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解析:

选D。

【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情境,能够迅速准备作出判断,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4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解析:

【答案】D。

解析:

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常模参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42.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考试时考生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时间

B.王力从头到尾背诵了5遍课文

C.在阅读的时候,学生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者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二十四节气熟记各个节气

解析:

【答案】AC。

解析:

A属于监控策略、B属于复述策略、C属于调节策略、D属于精加工策略。

43.下列表述符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主要趋势的有()。

A.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B.确定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

D.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和一体化。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确定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44.下列选项中,处于正迁移现象的有()。

A.学习珠算后学习心算更容易

B.学习平面几何有利于学习立体几何

C.学习拼音后音标发总发错音

D.运动技能的掌握推动了写作技能的发展

E.学习三轮车对自行车学习造成困难

解析:

【答案】ABD。

解析:

CE是负迁移现象。

三、判断题

45.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46.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学校教育十分有利于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也有利于青年一代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全面发展各种能力。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顺序性强调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可逆转、不可跨越、不可省略。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4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题干是对发散型认知方式(发散思维)的解释。

49.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德育的社会功能。

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可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

故本题答案正确。

50.刚进电影院时觉得很黑,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稍微能看见一些,这说明的是视觉感受性现象。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进入电影院是视觉的暗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