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0766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docx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和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一、目的意义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是国家规定的“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修质量的重要环节。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将会促进教师网络研修与教育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与校本实践应用相结合,能全面反映学校和全体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的情况。

    二、考核内容

    县(市)区级教育局侧重考核学校“整校推进”的程度与质量,学校侧重考核教师校本应用的能力。

1、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达成度。

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微能力通过率、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合格率等。

考核要求有相应的成果证明。

2、考核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考核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教学方式和开展校本研修。

3、学校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教师是否真学、真用和会用。

确保考核有效性,凡提供的考核结果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或不能体现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考核无效。

教师校本应用最终考核成绩包括教师互评、专家评价两部分。

4、考核校本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组织成效。

通过校本研修的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三、考核要求

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十项微能力作为学校自测的重点。

1.学校成立校本应用考核团队,制定学校校本应用自测标准、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序开展校本应用自测工作。

2.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参加所选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并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实践应用研修任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应用自测。

    四、考核方式

    校本应用考核采用“整校考核”方式。

县(市)区采取统一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校按照“整校推进”要求,实现微能力校本研修、教育教学实践与校本考核的一体化。

五、考核路径

校本自测:

学校依据《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标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教师互学互评:

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并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县市区考核:

是指由县区组建考核专家团队,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组织管理

加强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考核。

   1.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和监督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及时了解各地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定期通报相关信息。

   2.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3.市教育学院、各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合组建校本考核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标准,对区域内学校“整校推进”情况进行准确评价、考核评估。

4.中小学校要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管理,通过考核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附件: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鸡西市教育局

2020年5月15日

 

附件: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学校                                          考核时间              

考核项目

考核指标

赋分

得分

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设计(6分)

管理团队

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或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1

教学现状

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1

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2

各种制度

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2

校本研修规划设计

(6分)

定位学校

环境类别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混合学习环境   £

智慧学习环境   £

1

校本研修

内容选择

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8-10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1

校本研修

活动设计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有利于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能力。

2

校本研修

考核设计

校本研修考核方案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的帮扶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

校本研修组织实施

(40分)

校本研修

内容培训

下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学校所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程要求,理解能力测评。

根据学校环境类别和教师队伍状况,指导教师选择三项微能力,明确测评要求。

2

三种环境下

教师选择内容比例调控

多媒体

教学环境

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集体教

本校环境下选课人数不多于50%

10

混合

学习环境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重点支持集体学

本校环境下选课人数不少于50%

智慧学习环境

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重点支持个体学

本校环境下选课人数不少于50%

线上选学

指导教师利用培训平台进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选学

5

线下校本

研修实践

设计并组织开展不少于25学时的校本研修实践活动。

在研修活动中,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协同配合,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采取校内集中、教研组集中和教师自主研修等引领学校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15

帮扶措施

帮扶措施得当,创设处处有人帮,时时可研究的学习氛围

4

激励措施

激励措施得当,形成人人想学、人人皆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4

校本应用考核

(30分)

校本自测

指导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学科特点或岗位职责,借助一定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

互学互评

指导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开阔自身的视野)

1

合格率

教师微能力合格率95%以上

20

优秀率

教师微能力优秀率10%以上

7

学区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

(5分)

示范引领

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有效开展学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学区名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5

学习反思

学区成员校有效组织教师参与学区教研活动,并指导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改进教学。

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8)

创新

教学

成果

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  STEAM 教学         £

项目式学习         £    翻转课堂           £

创客教育           £

8

乡镇中心校对教学点的帮扶

(3分)

帮扶措施

乡镇中心校对乡村教学点通过走教、直播课堂,或引进网络公益课堂、互联网校等建立帮扶关系,通过现场帮扶、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帮扶形式灵活,帮扶措施得当

3

校内信息技术应用优质资源建设

(5分)

遴选资源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县域练功竞赛、教师微能力考核为契机,遴选能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优质资源,实现校内资源的共建共享;再从中优选不少于教师人数10%的作品上报,实现县域内资源的共建共享,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

5

点评要点

得分

附件3:

鸡西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

 

为贯彻《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全市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帮助中小学校准确判断本校所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选择核心能力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依据与标准

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见附件)分类,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为三种。

一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二是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三是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慧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本方案就是基于这三类情况来确定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

教师微能力测试是基于国家提出的3种环境、4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的测试标准体系,根据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而制定的。

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信息化发展现状,并通过测试工具给出建议。

二、内容与方法

测试内容:

1.学校城乡、学段分布。

2.学校信息化硬件配备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3.教师结构分布。

4.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

5.教师对“能力提升工程2.0”未来一年发展预期和建议。

6.学校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育变革中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7.学校经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期望达到的目标。

(运用软件:

问卷星)

首先县市区、直属学校发放《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诊断问卷》电子版,各基层学校填写汇总问卷,然后将问卷答案在线填报,学校完成网络填写问卷环节。

县(市)区测试团队依托测试系统对学校上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核心能力点建议报告。

三、流程与结果

学校完成问卷填报后,县市区管理员在后台将问卷数据导出,并将问卷数据复制到“环境测评”数据库;数据库针对每个选项自动赋值、学校环境核算分值;在WORD环境模板中调用数据库相关字段生成判断环境、推荐教师研修关键能力点、给出研学内容建议。

另外,通过officeword邮件合并功能还能给出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发展规划的整体框架建议。

(运用软件:

电子表格、officeword邮件合并)

四、组织与管理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测试工作由县市区统一组织进行,县市区要配备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信息化环境测试员工作,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系统性培训;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区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填写问卷一定要组织教师广泛参与,真实体现学校和教师情况,坚决防止学校随意填写问卷,造成学校选择的研修内容与实际现状及需求不符的情况发生。

由于测试工具还在开发完善中,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学校管理团队可以根据本校校情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核心微能力点建议结果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发展规划。

 

 

 

 

 

 

 

 

 

 

 

 

 

 

 

 

 

 

 

 

附件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本规范是教育部科技司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项目“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研制,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1、所属环境是指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环境类别,分别为:

多媒体教学环境:

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

混合学习环境: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

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2、能力描述是对该项微能力的界定,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表现的描述。

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的测评需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求以及证据的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能力体系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A3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A4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环境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A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A7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A8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A9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A10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A12

学业评价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多媒体教学环境

A13

学业评价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多媒体教学环境

B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B2

教学设计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

B3

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B4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混合学习环境

B5

学法指导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混合学习环境

B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混合学习环境

B7

学法指导

家校交流与合作

混合学习环境

B8

学法指导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混合学习环境

B9

学业评价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混合学习环境

B10

学业评价

档案袋评价

混合学习环境

C1

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

C2

教学设计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智慧学习环境

C3

学法指导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学习环境

C4

学法指导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智慧学习环境

C5

学法指导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智慧学习环境

C6

学业评价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C7

学业评价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第三部分微能力考核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