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0164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

湘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电与通信教学设计

课例编号

21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电与通信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发现了“电”(电流、电磁波)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知道电报和电话都是用“电”来传递信息的。

科学探究:

通过类比和模拟的方式,理解信息编码、传送、解码的过程,推断电报对于信息的传送方式。

科学态度:

理解科学发现“电”,导致电报、电话的技术发明。

电话、电话在突破空间距离和实时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体会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革命性作用,体会人类为信息传递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通过对电报的理解,知道电话的优势,电话取代了电报,理解技术进步存在优胜劣汰。

教学重点:

了解电报与电话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感受电报与电话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会电报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12’

 

2’

 

1’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

二、探究如何使用电报传递信息

 

三、总结电报的特点并引出电话

 

四、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

 

五、总结本课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两地离的很远时,可以将文字以书信的形式传递给对方,但是书信实在是太慢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长途通信更快,更准确,成本更低。

当人类发现“电”以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你知道电报是如何发送和接收的吗?

有的同学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发电报,有的同学还知道发电报时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其实你听到的滴滴滴的声音就是——电码符号,电报通信的语言就是由一个个的电码符号组成的。

它们通过电流或电磁波来传递,那么电码符号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早用的电码符号是莫尔斯电码,它是由莫尔斯于1844年设计的。

他把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都用不同的电码符号表示出来,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两种基本信号分为:

短促的点信号,读滴,长信号横线读哒,时间约为滴的三倍。

例如字母s就是由三个点信号组成读作滴滴滴,字母o就是由三个长信号组成读哒哒哒,那么他们在电报中的真实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每一个字母播放三遍,请认真听。

首先是字母s,然后是字母o。

了解了电码符号,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一看如何运用它来发电报吧。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发电报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编码、发送、接收和解码。

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四名成员共同完成。

这时候有同学就会有疑问:

我们所学的汉字怎么用电码符号表示呢?

如果要传递汉字,不光要认识莫尔斯电码,收发电报的双方还需要自己编写一个译码本

这是一个编写好的简易译码本,用两个数字表示一个汉字,而真正的译码本由四个数字表示一个汉字。

结合译码本我们就可以发送汉字了,例如我要发送“爱科学”三个字需要怎么做呢?

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一看。

看来发送汉字与发送字母要经历同样的过程,只是在编码、和解码步骤中要增加使用一个译码本。

通过了解发电报的过程,我们发现电报的确满足了人们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的需求,但是它有没有缺点呢?

同学们会发现,由于发电报需要编码、解码这样复杂的过程,当我要想发送很长的内容时就会费时费力,因此,在1876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贝尔发明了电话并沿用至今。

电话是如何发展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876年贝尔在自己的工作室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然后电话机开始被少数人们使用,这是早期的电话,此时还需要接线员来接线才可以通话,直到1879年底,电话号码的出现让电话由人工接线发展为机器操控。

紧接着拨号电话机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与发展,直到第一部按键电话机被发明,它比拨号机更加准确和可靠,并且不断发展、沿用至今。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座机电话的应用已经不是那么频繁,更多的是移动电话的应用。

它是如何发展的呢?

我们继续来看一看。

1973年4月3日,纽约街头一名男子打通了史上第一部移动电话,这位就是马丁库伯,他被称为手机之父。

10年后,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手机被推出了,又过了四年大哥大进入了中国市场,之后手机开始不断的更新功能,相继出现了GSM手机,翻盖手机,内置游戏的手机、内置天线的手机,紧接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上网、手写输入、听歌等需求不断被满足,直到2001年,彩屏手机出现了,在这之后手机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功能——拍照。

到了2007年,智能手机开始盛行与普及并发展至今。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发现电话在这100年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工控制到程序控制,从有线到无线,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多,而不断发展。

回顾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电报、电话的发展过程。

它们的发明满足了人们长途通信更快、更准确、成本更低的需求,而他们的使用也意味着以电为载体传递信息的时代到来了。

好,今天的科学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一、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1.()的结构跟地球内部的结构相似。

A.鸭蛋B.乒乓球C.鹅卵石

2.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

3.下列属于自然作用改变地表的是()。

A.岩浆活动B.毁林开荒C.开山修路

4.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B.死火山C.休眠火山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B.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

C.有些风景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D.以上答案都是错误的

6.火山是从地球内部()喷出来的。

A.地幔的薄弱地带B.火山通道C.地壳的薄弱地带

7.下列关于地震和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B.有些地震发生前是有前兆的

C.火山喷发会污染空气、烧毁森林

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8.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A.石灰流B.泥水流C.熔岩流

9.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  )。

A.地壳B.地幔C.地核

10.关于地球内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

B.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小

C.地球内部全是岩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B.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C.地球内部有时禁止,有时运动

12.不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是()。

A.火山B.地震C.冰川

13.地球内部的最外层是()。

A.地幔B.地壳C.地核

14.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蒸腾作用

15.下列不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A.地壳B.地皮C.地幔D.地核

16.下列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A.大量开采矿产B.围湖造田C.毁林开荒D.退耕还林

17.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

A.火山喷发B.四季的形成C.地震

18.()不是铁生锈的条件。

A.潮湿B.干燥C.接触空气D.盐水

19.()与生锈有关。

A.铁受潮B.铁被煅烧C.瓷盘的瓷少了一块D.钉子打入墙内

20.下列情况下,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21.铁生锈后,会变()。

A.坚硬B.松软C.银白色

2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铁水变钢锭B.压扁饮料罐

C.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D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23.下列哪个与其他的不同()。

A.水的三态变化B.铁钉生锈C.食物发霉

24.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

25.关于燃烧,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B.燃烧有利也有害

C.燃烧的过程是可逆的D.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26.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火柴会(    )。

A.继续燃烧B.燃烧的更旺C.立即熄灭

27.火通过哪些方式把热传递给烤火的人?

()

A.热传导B.对流、热辐射C.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28.热传递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

A.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B.热传导、对流和热交换

C.热传导、热交换和热辐射D.热交换、对流和热辐射

29.蒸馒头是利用了()。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

30.从火山的喷发情况和喷发物不能推断出的事物是()。

A.沉积的石、砂胶结与压合

B.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C.地球内有炽热的岩浆

D.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3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B.轻重C.形状

32.下列几组,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A.

B.

C.

33.下列因素中与反应时的长短无关的是()。

A.刺激的强度B.心脏的跳动次数C.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

34.逃避打手游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是刺激,逃是反应B.逃是刺激,打是反应C.无法确定

35.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

A.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B.感受刺激→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做出反应

C.感受刺激→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做出反应

36.从触碰实验可以知道,蚕对外界刺激()。

A.有反应B.无反应C.有剧烈反应

37.有关大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

B.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C.大脑右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

38.大脑占脑重的()。

A.60%                                         

B.80%                                         

C.30%

39.人体的司令部是(   )。

A.心脏

B.大脑

C.手脚

40.鱼鳔变大时,鱼肚子会被鱼鳔撑大,鱼就能上浮:

反之,鱼会下沉。

鱼是通过()。

A.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控制沉浮的

B.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C.拼命往上游或往下游来控制沉浮的

4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B.轻的容易沉C.沉浮情况一样

42.体积相同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B.轻的容易沉C.沉浮情况一样

43.大小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沉浮情况一样

44.有关地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缓慢进行的B.不断变化的

C.只有自然力量一种原因D.地震、海啸、泥石流等都会引起地表的变化

45.马铃薯放在()里会沉浮。

A.清水B.盐水C.油

46.下列最容易生锈的盘子是(  )

A.潮湿处的铁盘子B.干燥处的铁盘子C.涂漆的铁盘

47.潜水艇是改变自身来改变沉浮。

A.重量B.体积C.密度

4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控制沉浮的。

A.大小B.轻重C.体积

49.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改变它的沉浮的。

A.重量B.体积

50.关于沉浮的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马铃薯在水中沉,在其他液体中也是沉

B.改变液体,能改变固体在它里面的沉浮

C.自由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51.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我们发明了()。

A.鱼雷B.潜水艇C.雷达

52.下列关于物体沉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体积的石块比水重,所以石块在水中下沉

B.轻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重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C.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的轻重无关

53.将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沉浮情况不同,以下现象与实际符合的是()。

A.

B.

C.

5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中的沉浮是(  )。

A.体积大的容易沉,体积小的容易浮

B.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C.无论体积大小,沉浮情况都一-样

5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人工地震

56.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

C.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

57.关于地震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B.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C.强烈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58.地震裂度指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下列与地震裂度大小无必然联系的是()。

A.震中距B.震源深浅C.震级的大小D.经济发达程度

59.地表的变化来自于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其中()属于人类活动造成地表变化。

A.地震B.火山C.开凿京杭大运河

60.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验证物体的沉浮与()的关系。

A.轻重B.大小C.形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1.A

【详解】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球内部的结构如同鸭

解析:

A

【详解】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球内部的结构如同鸭蛋。

地壳相当于卵壳,地幔相当于卵白,地核相当于卵黄。

2.A

【详解】

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身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

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解析:

A

【详解】

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身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

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3.A

【详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

解析:

A

【详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岩浆活动属于地质作用改变地表的表现。

4.A

【详解】

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火山类型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

解析:

A

【详解】

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火山类型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5.B

【详解】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

解析:

B

【详解】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有些风景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发不一定引发地震。

6.C

【详解】

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火山喷发后山体外形一般为上陡下缓、顶端凹陷。

解析:

C

【详解】

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火山喷发后山体外形一般为上陡下缓、顶端凹陷。

7.D

【详解】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和地幔的运动有关。

D火山喷发百害而无一利,错误,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可是一

解析:

D

【详解】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和地幔的运动有关。

D火山喷发百害而无一利,错误,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可是一种超级好的土壤肥料

8.C

【详解】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此外,岩浆中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火山灰云。

解析:

C

【详解】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此外,岩浆中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火山灰云。

9.B

【详解】

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解析:

B

【详解】

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10.A

【详解】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解析:

A

【详解】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11.B

【详解】

解析:

B

【详解】

12.C

【详解】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冰川不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

解析:

C

【详解】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冰川不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要求学生掌握冰川不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13.B

【详解】

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主要由硅和富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所以又称为岩石圈。

解析:

B

【详解】

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主要由硅和富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所以又称为岩石圈。

14.A

【详解】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解析:

A

【详解】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15.B

【详解】

解析:

B

【详解】

16.D

【详解】

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

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

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退耕还林;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

解析:

D

【详解】

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

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

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退耕还林;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大量开采矿产。

17.B

【详解】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

解析:

B

【详解】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

18.B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实验发现,铁在潮湿有水、有空气以及酸、碱、盐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干燥不是铁生锈的条件。

解析:

B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实验发现,铁在潮湿有水、有空气以及酸、碱、盐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干燥不是铁生锈的条件。

19.A

【详解】

铁在有空气和水的条件下会生锈,但生锈的速度很慢;在有水、有空气、有盐或酸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锈。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铁受潮与生锈有关。

解析:

A

【详解】

铁在有空气和水的条件下会生锈,但生锈的速度很慢;在有水、有空气、有盐或酸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锈。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铁受潮与生锈有关。

20.C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根据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铁生锈的原因是空

解析:

C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根据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项C铁钉的一半放入自来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生锈条件最充分,最容易生锈。

21.B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铁生锈后,会变得松软,影响铁的使用性能,所以生活中要防止铁生锈。

解析:

B

【详解】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铁生锈后,会变得松软,影响铁的使用性能,所以生活中要防止铁生锈。

22.C

【详解】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往澄清的石灰

解析:

C

【详解】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3.A

【详解】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

A

【详解】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