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0159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会计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会计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会计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会计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docx

《新会计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会计准则.docx

新会计准则

一、2007年新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二条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七章费用

第三十三条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利润

第三十七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第四十条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第四十三条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六条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现金流量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第四十八附注是指对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对会计核算提出的基本指导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统一规范。

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向各方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对会计核算提出基本要求,明确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为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十三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

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按照客观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这些交易或事项要有合法的凭证;会计核算的方法的标准应符合经济业务的特点;会计核算成果的会计报告也应该客观,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应该根据合法的会计账簿进行编制,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出现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不一致的现象。

总之,客观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必须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做到客观,真实正确。

(二)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它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使用者决策相关。

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况做出预测,从而选出最佳方案或防患于未然。

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将以往决策的实际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以帮助决策者判断以往决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三)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

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同的行业的不同的企业都采用大致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有可能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进行比较,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与调节,保证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可比性原则首先表现为会计报表指标口径一致,其次表现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可比。

(四)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也称一致性原则,它是指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若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说明。

在会计核算中,经常会遇到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的情况,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配标准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等。

为了防止某些企业或个人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人为地操作成本、利润等指标,以及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前后期可比性,会计核算方法前后期应当保持一致。

(五)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的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及时性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也就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后,及时收集原始凭证;二是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是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六)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根据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七)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账的基础,要求在会计核算时,凡是当期巳经实现的收入和巳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巳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例如,本期预收货款,不能作为本期收入;本期预付报刊杂志费,不能作为本期费用。

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它能够正确划分并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八)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以便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配比原则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因果配比,也就是将收入其对应的成果相配比。

例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将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相配比。

二是时间配比,也就是将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同期间的费用相配比。

例如,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本期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相配比,计算出本期的主营业务利润。

(九)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指出是指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仅为了取得本年度或本营业周期的效益而发生的支出,如材料费用支出、工资支出、水电费支出等等。

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取得本年度及以后年度效益而发生的支出,如开办费支出、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等。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要求在会计核算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性质不同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作为资产反映,列在资产负债表中,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计入损益,列在利润表中,以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

在会计核算中,如果将资本性支出当作收益性支出处理,就会少计资产和多计费用,低估当期利润;反之,如果将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就会多计资产和少计费用,高估当期利润。

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违背了上述“相关性原则”。

(十)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实际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

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按历史成本计量,其优点是:

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十一)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实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核算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合理预计并予以入账;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不予提前入账。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物价上涨期间,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就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使企业避免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费用或损失,有利于确保企业具有正常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的经营实力。

(十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对经济业务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即对于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充分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做重点说明。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不必完全按照会计原则。

例如,企业办公用的订书机,可以使用数年,但金额很小,购入时不作资产进行核算,也不提取折旧,而是作为费用一次处理。

重要性是相对的,对于某一个企业是重大事项,可能对另一个企业却不是。

一般来说,叛断是不是重要事项,不仅要看金额,而且要看性质。

凡是金额巨大或性质严重的,可以确定为重要事项,反之就不是重要事项。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