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787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docx

免疫提纲分章节详细

绪论

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系统

1、畜、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禽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脏(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禽哈德氏腺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原提呈细胞(专职提呈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细胞;兼职提呈细胞:

郎罕氏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肥大细胞

免疫分子:

细胞膜上的免疫分子:

T细胞抗原受体(TCR)、B细胞抗原受体(smIgM、smIgD)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主要组织相溶性分子(MHC)其他分子

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Ig)、补体、细胞因子。

2、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

中枢免疫器官:

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或法氏囊

①.骨髓(bonemarrow):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骨髓的功能(免疫):

B、NK细胞分化成熟场所;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②胸腺(Thymus)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Ⅰ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Ⅱ免疫调节功能:

产生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使前T细胞分化为较成熟的胸腺细胞,并使其中一些细胞继续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可增强或调节外周成熟T细胞的功能。

Ⅲ屏障作用:

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胸腺皮质内,说明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

③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

鸟类泄殖腔背侧的囊状组织,结构与胸腺相似。

是鸟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

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

B细胞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3、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

外周免疫器官:

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皮肤粘膜淋巴相关组织等。

①淋巴结(LymphNode)

(1)淋巴结的结构:

由被膜和实质组成。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

皮质区:

B细胞25%,生发中心;副皮质区:

T细胞75%,树突状细胞(DC)

髓质区:

巨噬细胞(Mφ)、浆细胞。

(2)功能(免疫功能)

①滤过、清除淋巴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

②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

③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④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②脾脏(Spleen):

外包被膜,实质分白髓和红髓。

---白髓淋巴鞘—T细胞25%脾小结—B细胞65%

---红髓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

(2)功能(免疫功能)

①滤过、清除血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

②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

③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④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③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组织。

---粘膜相关组织:

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腺体分泌管(黏膜下分布大量免疫细胞:

T、B、Mφ、DC,与淋巴结、脾脏等分布的免疫细胞相对分隔开,自成一个粘膜免疫系统)

---特点与作用:

对粘膜表面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抗原进行正确识别和迅速的免疫应答,大量产生分泌性抗体IgA,分布在粘膜表面起粘膜局部免疫保护作用。

(3)功能:

①构成机体防御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②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作用。

④禽哈德氏腺(Hardergland):

分布T细胞、B细胞鸡新城疫Ⅱ系苗滴眼免疫起重要作用

4、什么是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1)中和作用;

(2)免疫溶解作用;(3)免疫调理作用;(4)局部粘膜免疫作用;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6)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7)免疫损伤作用

人工制备的抗体

(1)多克隆抗体:

由多个克隆细胞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也称第一代人工抗体

(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

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又称第二代人工抗体。

优点:

一是结构均一,特异性强;二是效价高,具有高度性。

单克隆抗体是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

(3)基因工程抗体:

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也称第三代抗体。

5、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如何?

各功能区有哪些生理功能?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如何:

由二硫键相连的四条对称的多肽链(两条重链即H链和两条轻链即L链)构成的单体,形成一“Y”字形结构。

①重链与轻链

根据Ig重链抗原性的差异,Ig可分为五类。

即IgG、IgM、IgA、IgD、IgE

②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V区)近N端的1/2L链和1/4(或1/5)H链,氨基酸的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而得名。

高变区(HVR):

V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

恒定区(C区):

近C端的1/2L链及3/4(或4/5)H链。

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

③绞链区:

位于CH1~CH2之间。

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易伸展弯曲。

作用:

弯曲利于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结合。

使Ig分子发生“T”“Y”的构型改变,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④其他结构

J链(jioningchain,J链)由浆细胞合成。

主要作用:

在H链的羧基端将Ig单体连接成双体或多聚体,起稳定多聚体结构及参与体内运转的作用。

分泌片(secretorypiece,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是分泌型IgA(SIgA)的结构成分。

作用:

保护SIgA抵抗外分泌液中蛋白酶的降解作用和介导多聚IgA向粘膜上皮外主动输送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①功能区的名称

L链:

VL、CLH链:

VH、CH1、CH2、CH3、CH4(IgM和IgE)

②功能区的功能

--VL、VH: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CH、CL:

具有同种异型遗传标记

--IgG的CH2和IgM的CH3:

具有补体C1q的结合点;与IgG通过胎盘有关。

--CH3/CH4:

具有多种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不同的Ig在结合不同的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

6、免疫球蛋白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Ig的V区与抗原结合后,可中和毒素或阻断病原入侵。

(2)激活补体

---抗体可通过C区的功能激活补体

(3)与效应细胞结合:

抗体Fc可结合效应细胞受体

①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的细胞毒作用(ADCC)

(4)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补充: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①木瓜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IgG被木瓜蛋白酶水解成二个相同的单价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ofantigen-binding,Fab段)和一个可结晶片段(crystalizablefragment,Fc段)

---Fab段保留了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Fc段保留了重链的抗原性和Ig相应功能区的生物学活性。

五类Ig的特点与功能

根据Ig重链抗原性的差异,Ig可分为五类即IgG、IgM、IgA、IgD、IgE。

(1)IgG

①单体。

血清中含量最高。

可分为四个亚类,各亚类的生物学活性有差异。

②主要的抗感染抗体。

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免疫调理及ADCC作用。

③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有自然自动免疫作用)。

④半衰期约16~24天,故临床应用以2~3重复为宜。

治疗用的丙球的主要成分为IgG(有人工被动免疫作用)。

(2)IgM

①为五聚体。

又称巨球蛋白。

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较IgG强。

②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早的Ig。

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③半衰期较短。

④单体的IgM是细胞膜表面型免疫球蛋白

(3)IgA

①有血清型和分泌型。

②分泌型IgA(SIgA)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初乳中含量较高。

③SIgA是皮肤和粘膜表面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如免疫屏障、中和病毒及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4)IgE

①血清中含量极低。

②对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

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③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5)IgD

①血清含量极低。

②对蛋白酶敏感,极易降解。

7、补体特性是什么?

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②不稳定:

56OC—60OC30min可灭活

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经过系统激活才起作用

④协助抗体吞噬细胞等,起非特异的清除抗原,防御感染等作用

8、补体激活的细典途径是什么?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经历如下3个阶段

①识别阶段:

抗原抗体(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使其Fc段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与补体C1q结合触发激活过程,C1q可导致C1r裂解,被激活的C1r即可裂解C1s,它具有蛋白酶活性

②活化阶段:

活化的C1s依次裂解C4、C2产生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裂解C3形成C5转化酶。

膜攻阶段:

C5转化酶裂解C5形成C5b,并与C6—C9分子依次结合,最终形成MAC,产生溶细胞作用。

9、补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①溶解细胞:

补体系统别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②参与炎症反应:

③调理吞噬作用

④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

⑤调节免疫应答

11、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功能分为六大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①产生:

由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

②类型:

IL-1~IL-29

③作用:

诱导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参与炎症反应

(2)干扰素(interferon,IFN)

①概念:

机体细胞受病毒、抗原或其它诱导剂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小分子蛋白

②产生及类型:

白细胞受刺激产生IFN-α、成纤维细胞受刺激产生IFN-β、T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IFN-γ

③作用:

广谱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应答作用:

适量促进免疫,大量抑制免疫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

因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而得名。

包括TNF、等;此外,尚有一批与TNF序列同源,但缺乏诱导凋亡活性的TNF家族成员

TNF-α:

巨噬细胞产生;TNF-β:

又称为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α,LT-α),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

TNF-α和TNF-β共用受体,功能相似,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

①概念:

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某一细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②产生:

T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产生

③类型:

G-CSF、M-CSF、EPO

④作用:

诱导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发育

(5)趋化因子(Chemokine,CK)

①概念:

吸引白细胞向一定方向移行,也可刺激白细胞活化的小分子蛋白。

②功能:

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

(6)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

是一类主要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功能的细胞因子。

种类很多。

其中在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

TGF-β的重要功能是对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抗细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3)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4)刺激造血;(5)促进血管的生成

12、细胞因子有哪些共同特性?

(1)多数为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

(2)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不同的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另外一方面,一种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3)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狗年,并可作用于多种不同的靶细胞。

(4)生物学活力的高效性:

细胞因子的半衰期很短,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很少,活性高。

(5)合成分泌的快速性:

细胞因子是一种分泌型的多肽或蛋白质,当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接受刺激作用后,迅速合成细胞因子。

(6)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

细胞因子不仅具有生理性作用,还有病理性作用。

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刺激造血、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因子可介导病理性作用,导致和(或)促进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13、什么是白细胞分化抗原?

各有什么功能?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yctedifferentiationantigen)是指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国际上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同类分析法,将识别统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后的序号代表一个或一类分化抗原分子。

一个CD分子可具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从而可产生多种不同的幸运单克隆抗体。

由CD单抗群体所识别的分化抗原也称为CD分子。

CD分子不仅参与识别抗原、捕捉抗原、促进免疫细胞与抗原或免疫分子直接的相互作用,还可介导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作用,在免疫应答的识别、活化及效应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

15、MHC的分子结构﹑分布、主要功能和意义。

MHC-I类抗原:

MHC-I类抗原是一种膜糖蛋白,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膜上,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大。

也分布于血清、尿液、初乳等体液中。

MHC-I类抗原是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借非共价键联结而成的双肽链,它的特异性主要集中表现在重链上。

MHC-I类抗原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识别功能起制约作用。

MHC-II类分子

  MHC-II类抗原是由两条糖基化的跨膜多肽链构成,主要表达在某些细胞表面,如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呈递细胞等,不如MHC-I类抗原分布广泛。

MHC-II类抗原与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有关,MHC-II类抗原的存在,是T细胞活化的必需信号。

MHC分子作为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在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MHC的主要功能包括:

(1)参与对抗原处理:

MHC分子在多个环节参与对抗原处理。

外源性抗原在APC内被降解成免疫原性多肽,并与MHC-II类分子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保证了多肽不被进一步降解为氨基酸。

(2)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具有同一MHC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地相互作用,称为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

巨噬细胞与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受MHC-II类抗原的约束。

只有MHC-II类分子阳性细胞才具有抗原呈递能力,且细胞表面II类分子密度与其抗原呈递能力呈正相关。

Tc与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I类抗原的约束。

(3)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机体对某种抗原物质是否产生应答以及应答的强弱是受遗传控制的。

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称为Ir基因,一般认为位于HLA-II类基因区内。

(4)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

MHC分子可作为自身或同种反应的刺激分子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参与免疫调节。

(5)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早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为成熟T细胞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表面标志的变化。

MHC分子对T细胞的分化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早期T细胞必须与表达MHC-I或II类抗原的胸腺上皮细胞接触才能分别分化成CD8+或CD4+T细胞。

(4)MHC在医学上的意义

①器官移植:

组织相容性试验对供、受者MHC进行鉴定。

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容程度。

②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供T细胞识别抗原所必需);MHC限制性(T细胞发挥效应所必需)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的自身MHC分子而发挥免疫学效应的现象;决定免疫应答能力

③MHC与肿瘤的关系:

MHC-Ⅰ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乏使得细胞逃逸免疫监视。

17、T细胞有哪些表面膜分子?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thymus)内发育成熟→移行至外周淋巴组织→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类及作用

T细胞主要表面膜分子

分化不同时期的T细胞,表达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称为分化抗原(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

与免疫相关的重要CD:

CD4:

单链多肽,TH上,辅助TH的TCR识别抗原,人爱滋病毒(HIV)受体

CD8:

双链多肽,Tc上,辅助Tc的TCR识别抗原

CD2:

单链多肽,成熟Tc上,ER

CD3:

5-6链多肽,成熟Tc上,与TCR/CD3传递抗原信息

T细胞的其他膜表面分子

①细胞因子受体主要是IL-1受体、IL-2受体

②MHC分子:

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Ⅰ类分子,受抗原刺激活化后还能表达MHCⅡ类分子。

③激素和介质受体:

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组胺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受体,是外界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影响的交接站。

④T细胞抗原受体(T-cellantigenreceptor,TCR):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

所有T细胞表面均具有的膜分子。

T细胞抗原受体具有识别、结合抗原的功能

18、B细胞有哪些表面膜分子?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

  BCR与TCR一样,也是由复合分子组成,即由特异识别抗原的分子和信号传导分子组成的BCR复合分子。

BCR识别抗原分子由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Ig)组成。

BCR能识别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分子,它识别的表位是构象决定簇。

B细胞经BCR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呈递作用,通过信号传导可引起胞浆内一系列生化变化及核内基因的活化、转录与表达。

依其刺激的性质及B细胞分化的阶段的不同,最终可导致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不应答或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

(2)Fc受体(FcR)

许多免疫细胞表面都有Fc受体,它是结合免疫球蛋白Fc段的分子结构。

大多数B细胞表面具有IgGFc受体II(FcrR),能与IgGFc段结合。

可以同红细胞(E)与抗体(A)的复合物结合形成EA花环。

(3)补体受体(CR)

  大多数B细胞表面有能与C3b和C3d结合的受体,分别称为CD35和CD21。

CR可与抗原和抗体及补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CRII也是EB病毒的受体。

(4)细胞因子受体(CKR)

  活化B细胞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1、IL-2、IL-4、IL-5以及IFN-γ等受体,与相应因子结合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B细胞发育未成熟时,已表达MHCII类分子,活化B细胞MHCII类分子表达明显增多。

MHCII类分子能增强B和T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同时也是呈递抗原的分子。

MHCII类分子交联与信号传导有关,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

(6)B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出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特有抗原分子,并不存在于其它免疫细胞上。

这些抗原可表达于B细胞发育分化的不同阶段,故称为分化抗原,对B细胞的分化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19、NK细胞的功能有哪些?

巨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NK细胞:

表面缺少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如TCR和SmIg,曾称为裸细胞。

这类细胞不依赖于抗原刺激,能自发地溶解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NK)。

NK细胞的免疫功能:

NK细胞通过其胞毒作用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补充:

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方式:

(1)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2)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3)释放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杀伤靶细胞;(4)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第三章  抗原和抗原提呈

抗原的分类是什么?

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

一、根据抗原性质

1.完全抗原:

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成为完全抗原。

如病原微生物

2.半抗原:

仅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很不完善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

如多糖、青霉素、磺胺等药物、激素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在刺激机体事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这种抗原成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或T细胞依赖性抗原。

绝大部分抗原属于此类,如异种红细胞、异种组织、微生物、异种蛋白及人工合成抗原等。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不需要T细胞协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抗原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如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SSS),鞭毛素等。

四、根据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xenogenicAg)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各种病原微生物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g)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

同种异体血型抗原

3.自身抗原(autoantigen)来自自身的抗原。

自身组织,隐蔽抗原

兽医学中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

各种微生物各有不同的抗原成分,同种微生物、不同株抗原成分也有差别,分为不同血清型

(一)细菌性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菌体抗原(O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

(二)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

(三)其他病原微生物:

真菌、疟原虫、白色念珠菌

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1.外毒素:

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具有毒性与免疫原性。

2.类毒素:

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三、异种动物血清

具有两重性

1.抗毒素作用: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等。

2.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可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

四、基因工程抗原:

通过基因重组、再表达制备的抗原物质。

目的基因(编码抗原)+载体(质粒等)重组DNA细胞(真核或原核)表达纯化基因工程疫苗。

完全抗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完全抗原的基本条件:

异源性,大分子,化学组成、结构复杂、适当的进入途径

①异源性:

亲缘关系越远的物质,免疫原性越强

自身物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