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607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docx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

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

邻二氮菲与Fe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处。

红色配合物

二、实验步骤

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

(1)测定Fe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

(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

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三、数据处理

Fe含量的计算:

(μg·mL-1)

四、思考题

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

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

答:

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答:

不能,盐酸羟胺(NH2OH•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思考题

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

如果要测定F-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

答:

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

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蒸馏: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相差30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离)。

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意义:

沸点的测定可以鉴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或其纯度(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液态化合物)。

二、思考题

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

若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时加入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

加沸石以防爆沸。

若加热前忘加沸石,应使液体稍冷后补加(接近沸点温度时不能补加!

),然后继续加热。

若中途因故停止蒸馏,烧瓶中原有沸石不能延用,应重新加入沸石。

2、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秒为宜?

答:

蒸馏速度过快,会使蒸汽过热,破坏气-液平衡,影响分离效果。

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1、熔点:

当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从液体转变为液体,此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2、纯净的固体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相间的变化非常敏锐,从初溶到全溶的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0.5-1ºC(除液晶外)。

当混有杂质后熔点降低,溶程增长。

意义:

①可以定性的鉴定一个固体有机物②可以估计出有机物的纯度。

二、思考题

1、若样品研磨得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

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靠?

答:

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样品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会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2、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

什么情况下可快?

什么情况下要慢?

答: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达到距熔点20℃之前可快,之后以1℃~2℃/min的速度上升,接近熔点时,0.2℃~0.3℃/min为宜。

3、可否用第一次测定时已熔化的的有机物和毛细管再做第二次测定?

为什么?

答:

不能。

因为有些物质可能已经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使所测数据产生偏差。

柱色谱分离染料

一、实验原理

从柱顶加入样品,溶液经过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或粉状固体固定相(吸附剂,如Al2O3、硅胶)时,由于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色带,继续洗脱,即可分别洗出。

二、思考题

1、柱色谱填装及加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色谱柱应装填得均匀紧密,不能有气泡,亦不能出现松紧不匀和断层现象,否则会影响色带的齐整。

2、分离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柱内的液体流干和不让柱内留有气泡?

答:

吸附剂变干会发生龟裂,使吸附剂不均匀,影响吸附效果;进气泡,影响分离出峰效果。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一、实验原理

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含有一定水分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利用样品中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移动速度不同。

极性小易与水结合,移动距离近,反之,距离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思考题

1、Rf的含义?

怎样计算?

答:

各组分相对位置的表示方法(比移值Rf),两组分∆Rf越大越易分离

2、为什么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为什么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答:

因为固定相就是水,如果展开剂里含有水,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展开。

展开剂大多为类似石油醚之类的挥发性物质,如果不密闭,展开剂挥发掉,液面降低,爬板速度也会受影响,不容易展开。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每种氨基酸的在扩展剂中的移动速率是不相同的,利用每种氨基酸在纸上的位置不同可以计算出氨基酸的Rf值。

和标准的Rf值对比,得出氨基酸种类。

乙酸乙酯的合成

一、实验原理

在少量酸(H2SO4或HCl)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

二、思考题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慢且需要酸催化。

为提高产率,本实验中采用增加醇的用量、不断将产物酯和水蒸出、加大浓硫酸用量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2、饱和CaCl2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答:

酯层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由于乙醇和CaCl2作用生成CaCl2•4H2O结晶化物,所以使用饱和CaCl2除去少量未反应的乙醇。

3、可能副反应?

粗乙酸乙酯主要杂质?

如何除去?

答:

副反应见原理。

杂质有少量乙醇、乙醚、水和HAc。

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2CO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4、能否用浓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

答:

不可以,使用浓NaOH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5、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为什么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而不用CaCl2溶液直接洗涤?

答:

当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CaCO3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这步操作之间必须水洗一下。

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6、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

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和吸水作用。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水杨酸分子中含—OH、—COOH双官能团。

本实验采用以强酸硫酸为催化剂,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与水杨酸的酚羟基发生酰化作用形成酯。

二、思考题

1、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什么?

答:

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水杨酸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酚羟基酰化作用。

水杨酸与酸酐直接作用须加热至150~160℃才能生成乙酰水杨酸,如果加入浓硫酸(或磷酸),氢键被破坏,酰化作用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同时副产物大大减少。

2、本实验中可产生什么副产物?

如何除去?

答:

副产物包括水杨酸、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酸酐和聚合物。

用NaHCO3溶液,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NaHCO3溶液,而乙酰水杨酸中含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杨酸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

3、反应容器为什么要干燥无水?

答:

以防止乙酸酐水解转化成乙酸

4、在H2SO4存在下,水杨酸和甲醇反应会得到什么产品?

答:

酯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一、实验原理

含结晶水的咖啡因加热到100℃时即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时升华显著,178℃时很快升华。

用95%乙醇在脂肪萃取器中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将不溶于乙醇中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分离.需用少量溶剂就能将化合物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出来。

所得萃取液中除了咖啡因外,还含有叶绿素、丹宁及其水解物等。

二、思考题

1、为什么提取出的咖啡因呈绿色?

答:

因为提取出的粗咖啡因中含有叶绿素。

2、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咖啡因的收率?

答:

通过少量多次萃取来实现。

3、除升华提纯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纯?

答:

还可以用重结晶、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提纯。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一、实验原理

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在水解过程中,当无异构化催化剂存在时,生成马来酸,有异构化催化剂时,生成富马酸。

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醇解生成马来酸二甲酯,再异构化生成富马酸二甲酯。

二、思考题

1、实验中甲醇过量数倍有何作用?

答:

使马来酸酐反应充分,提高马来酸酐的转化率,从而提高产率。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用NaHCO3调节溶液的pH值?

答:

使用NaHCO3可以除去乙酸,同时保护酯基不会被水解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