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512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缺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物质结构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且正负电荷;而带正电荷的又由带正电荷的和不带电的构成;原子核占原子的空间极,但质量极,电子占原子的空间极,但质量极;质子数决定的种类,质子与中子决定的种类,核外电子决定物质。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的表达方式:

X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相关练习】

(1)日本福岛核泄漏释放出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有

I。

该原子的原子系数为、中子数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试按要求各举一例(用化学用语作答)写出10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五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五核阳离子:

写出18电子的原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8原子分子、单核阳离子、单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

2、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①元素:

具有相同的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的一种原子。

③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关练习】

请将下例各组物质序号填入其应属的关系选项中。

①金刚石和石墨;②C2H6和C4H10;③正戊烷和新戊烷;④

Cl和

Cl;⑤O2和O3;⑥CH3OH和CH3CH2OH;⑦

H2和

H2;⑧葡萄糖与蔗糖;⑨淀粉与纤维素;⑩异丁烷与2-甲基丙烷。

属同位素的是;属同素异形体的是;属同系物的是;属同分异构体的是;属同种物质的是。

3.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排在离原子核较的区域(电子层),能量高的电子排在离原子核较的区域(电子层);电子层数用字母n表示,每一层有自己字母代号1-7层分别是: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先内后外,每一层最多排电子;最外层为第2层以外的电子层时,电子数不超过;次外层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相关练习】(用化学用语作答)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与电子总数相等,C元素原子L层的电子数为5。

A、B、C依次为元素,试写出这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多多益善)。

(二)化学键

1、化学键:

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的断裂和的形成的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间的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

离子(存在阴阳离子间和离子晶体内)

原子(存在分子内、原子间、原子晶体内)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

填表

所含化学键的种类

物质所属类别实例

非金属

单质

无化学键

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He、Ne

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

只有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相关练习】

(1)完成下表

物质

所含化学键类型

电子式

结构式

CaCl2

——

NaOH

——

Na2O2

——

Na2S

——

H2O2

CH4

NH3

CO2

N2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MgF2:

H2S:

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电子层数

逐渐

原子半径

逐渐

逐渐

得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

最低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大多;

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

元素的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离子的氧化性

和还原性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

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逐渐

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相关练习】

(1).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金属性Rb>K>Mg>AlB.非金属性As>S>Cl>F

C.稳定性AsH3>PH3>H2S>HFD.半径Na>P>O>F

(2)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

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

则A、B、C分别是

A.C、Al、PB.N、Si、SC.0、P、ClD.F、S、Al

(3)X、Y是元素周期表种VIA族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Y的单质能将X从K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强

(4)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其中以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5),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试推断:

(1)X、Y、Z、W四种元素的符号:

X、Y、Z、W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

(3)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b.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c.物质的能量越高,物质的键能越,物质化学性质越。

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的键能越,物质化学性质越。

d.△H=反应物的总键能—产物的总键能,△H>0—反应,△H<0——反应,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

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B.C+CO2△CO.H2+CuO△Cu+H2O.H2O+C△CO+H2

C.氯化铵与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所释放的热量。

【相关练习】

(1)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3)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放热反应的是

A.生石灰B.固体NaOHC.浓硫酸D.固体NH4NO3

(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反应。

(7)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

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填“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原理: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a.负极: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电子流、电流流的极;

b.正极: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反应,电子流、电流流的极;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两种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右图,在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根据原电池原理,一般来说极容易被腐蚀、极受保护;

应用:

如实验室用粗锌制备氢气而不用纯锌;要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等。

2、化学电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的发电装置。

 

【相关练习】

(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2)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B.D>A>B>CC.D>B>A>CD.B>A>D>C

(3)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铅蓄电池

(4)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5)由铜、锌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锌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能力提升]

(6)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7)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放电

充电

Cd(OH)2+2Ni(OH)2

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A.CdB.NiO(OH)C.Cd(OH)2D.Ni(OH)2

 

(8)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实质是:

M+nH2O==M(OH)n+n/2H2↑

B.金属的化学腐蚀的实质是M–ne--==Mn+,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

C.金属的化学腐蚀不一定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D.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9)家用炒菜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

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4Fe(OH)2+2H2O+O2==4Fe(OH)3B.2Fe+2H2O+O2==2Fe(OH)2

C.正极反应:

2H2O+O2+4e--==4OH—D.负极反应:

Fe--3e--==Fe3+-

(10)下列事实不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轮船吃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D.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

(11)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B.D〉A〉B〉C;C.D〉B〉A〉C;D.B〉A〉D〉C

(12)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

Zn+2OH----2e--==Zn(OH)2;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

Ag2O+H2O+Zn==Zn(OH)2+2A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D.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13)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MnO2(s)+H2O

(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4)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总反应为:

2C2H6+7O2+8KOH====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14H2O+7O2+28e-====28OH-;B.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C.每消耗1molC2H6,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mol

D.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υ)⑴定义: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⑵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

a.υ=Δc/Δt(υ:

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Δt:

时间)单位:

b.υ(反应物)=

υ(产物)=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

如:

aA(g)+bB(g)==cC(g)+dD(g)

υ(A):

υ(B):

υ(C):

υ(D)=Δc(A):

Δc(B):

Δc(C):

Δc(D)=Δn(A):

Δn(B):

Δn(C):

Δn(D)=a:

b:

c:

d

⑷影响因素:

①内因:

反应物的(决定因素)

②外因:

反应所处的条件

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

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许多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不同。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考点——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优化方案P44(学会变通)。

(3)学会用“三部曲”进行各物质的初始量、变化量、末量(或平衡时的末量),转化率等的计算。

【相关练习】

(1)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它的反应速率为()

A.0.04B.0.04mol/LC.0.04mol/(L·S)D.0.8mol/(L·S)

(2)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10℃20mL3mol/L的盐酸溶液B.20℃30mL2mol/L的盐酸溶液

C.20℃20mL2mol/L的盐酸溶液D.20℃10mL4mol/L的盐酸溶液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反应物的浓度

(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

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A.H+的浓度B.镁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Cl—的浓度

 

*(5)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s末的勘υ(H2)=O.3mol/(L·s),则3s末NH3的浓度为()。

A.0.45mol/LB.0.6mol/LC.O.9mol/LD.1.2mol/L

(6)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温度B.压强C.浓度D.催化剂

(7)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H2、I2、HI的浓度相等B、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

*(9)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4I(s)NH3(g)+HI(g),

2HI(g)H2(g)+I2(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0.5mol·L—1,[HI]=4mol·L—1,则NH3的平衡浓度为()A.3.5mol/LB.4mol/LC.4.5mol/LD.5mol/L

(10)某可逆反应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能否用C表示反应速率?

若能,其反应速率为,若不能,则其原因为__________;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_________状态。

*(11)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pC(s)+qD。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

mol,C增加了

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为:

a=______,b=______,p=_____,q=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__,B_______,D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放热、吸热)。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甲烷

1、同分异构体:

_______相同,_________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甲烷结构式,空间为结构;C与H都是键连接;

化学性质:

易取代、难氧化。

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反应。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3、烷烃通式:

CnH2n+2,均不溶于水,密度于水。

(1)写出烷烃的燃烧通式:

(2)写出丙烷与溴蒸汽的第一步取代反应: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判断依据:

(2)同分异构体,判断依据:

①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确定方法——减碳法,试以C7H16为例进行推导

 

②烃的一元取代物的确定方法——等效氢原子法,试确定C5H12的一溴取代物的种类

 

③烃的二元取代物的确定方法——“定一动一”法以[CH3CH2CH(CH3)2为例]

 

5.常见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已知相对分子质量(或间接告知),C、H(可能还有O等其他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该分子的分子式。

11.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Z的名称为________。

 

(2)通过燃烧反应来进行计算

 

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乙烯的结构简式

化学性质:

易、易。

①氧化反应:

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现象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与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被加成的试剂如:

H2、Cl2、Br2、H2O等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2、苯分子结构简式,空间为结构。

化学性质:

可、难加成、难。

①取代反应:

与液溴在铁的催化作用下反应②难氧化,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三、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俗称,与水互溶。

结构简式

化学性质:

①与Na反应②氧化反应:

CH3CH2OH+O2→

2、乙酸结构简式

化学性质:

①酸性,②酯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

酯化反应:

酸和醇作用生成和水的反应(属于反应)。

四、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

都能水解。

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OOH和HCOOCH3B、CH3CH2CH2OH和CH3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