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449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docx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卫军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一、测试章节

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

二、测试卷型

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

三、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1、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重要年份<1950年,1978年,2018年)

年份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50

11.35

5.52

5.83

1978

206.4

97.45

108.92

1979

293.3

136.58

156.75

2018

29727.6

15779.3

13948.3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

<1)50-70年代:

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

<2)80年代:

轻工业品、纺织品

<3)90年代-现在:

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

<4)将来<2050年后):

高新技术产品

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

1978—2008年↗上升;2009年↘下降;2018年↗上升

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

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

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

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8年下降到79.7%

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

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

2018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

2018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实施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5)、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5、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P49-51

【课本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作用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一国对外贸易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而且科学地论证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为中国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作用和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实现对外价值形态的转换,大量节约社会必要劳动,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考虑贸易利益,而要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在考虑全局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取得贸易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作用和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国家间的相互需要和依赖进一步加强。

因此,只有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条件,更有效地利用本国资源,发挥本国优势,才能达到大规模节约社会劳动、迅速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根据中国的需要和国外市场的可能,将国外资源和市场适当、有机地结合起来,国民经济才有可能建立起超越本国经济内在力量的扩大再生产规模,建立起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以取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课件中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从价值形态上科学地论述了一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国际价值理论的要点

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国际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标准。

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之间存在着“比较差异”。

国际交换的双方利用“比较差异”,获得贸易利益有三种情况:

<1)交换的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即各有一种商品占优势,这样各国生产本国占优势的商品,就可以实现以较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换取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从而得到各自的直接贸易利益。

<2)交换双方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都低于国际价值,但低的程度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生产最占优势的商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

<3)交换双方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都高于国际价值,但高的程度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如生产两种劣势产品中相对优势的产品,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相对贸易利益,间接贸易利益。

2、经济技术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按第三种情况,落后的国家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获得外汇,再进口比自己生产更有利的产品,从而节约社会劳动,获得经济利益。

<二)国际价值理论要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起来

1、在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利益前提下去取得贸易利益。

我国宏观上国家避免经济片面发展;微观上企业克服不顾大局

2、发展对外贸易是经济落后国家赶上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途径。

经济落后国家在国际交换中表面利益较少,但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赶上经济发达国家。

中国基本具备赶上发达国家的四个条件:

<1)、对外开放;

<2)、较高水平的技术力量;

<3)、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结论一:

依据以上理论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会吃亏,而且能赶上发达国家。

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实物形态上科学地论述了一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不仅在价值上要求平衡,而且在实物上也要求平衡。

3、如果不发展对外贸易,社会扩大再生产客观比例关系得不到满足,就处于原始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4、如果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建立较高水平的即中等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5、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建立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二)、建立新的经济循环,实现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积极稳妥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2、改变出口的性质,从出口仅仅是创汇为进口服务,转变为通过出口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出口有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3、改变进口的性质,从进口仅仅是为满足国内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服务,转变为积极为出口服务,为出口创汇产业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商品迅速发展。

结论二:

依据社会再生产理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使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最恰当的比例关系,实现高级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让国民经济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6、中国的出口贸易战略P56

<1)、以质取胜战略

<2)、市场多元化战略

<3)、出口商品战略

<4)、科技兴贸战略

7、<论述)我国的出口商品战略P70-77

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化

1、“六五”期间实施的出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1)发挥中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出口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

<2)发挥中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美术品传统轻纺工业品出口

<3)发挥中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

<4)发挥中国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2、“七五”期间实施的实现“两个转变”的出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1)“第一个转变”是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转变;

<2)“第二个转变”是由主要出口粗(初>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3、“八五”期间实施的的出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第二个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初>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实现“第二个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4、“九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继续实施“第二个转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

5、“十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6、“十一五”期间的出口商品战略<2006-2018年)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1)、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

<2)、继续发展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3)、重点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

<4)、积极发展创汇农产品出口

7、“十二五”期间

8、我国的进口商品战略P84-87

进口商品战略的演变

1、“六五”期间实施的进口商品战略<1981-1985年)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确保生产和建设所需的短缺无子的进口;组织好国内市场所需物资和“以进养出”物资的进口;对国内能够制造和供应的设备,特别是对日用消费品,不盲目进口,以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七五”期间实施的进口商品战略<1986-1990年)

进口贸易的重点是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必要的、国内急需的短缺生产资料。

严格控制一般的加工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

3、“八五”期间实施的进口商品战略<1991-1995年)

把有限的外汇集中用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关键的设备,用于国家重点生产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农用物资的进口;国内能够生产供应的原材料和机电设备,要争取少进口或者不进口;严格控制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烟酒水果等商品的进口;防止盲目引进不必要的重复引进。

4、“九五”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1996-2000年)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进口比例,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努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5、“十五”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2001-2005年)

强调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

6、“十一五”期间的进口商品战略<2006-2018年)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确保重要能源和资源的进口;重视“以进养出”物资的进口;适当进口生活必需品和一般消费品

7、“十二五”期间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9、现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本无)

10、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P99-113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我国政府商务机构存在的不足

<1)职能以管为主

<2)机构分散,组织庞大

<3)缺乏服务观念和服务产品

<4)外向型的职能不强

2、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措施

<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性管理手段

<2)依法行政

<3)丰富和强化贸易促进的服务功能

<4)建立市场化的优秀公务员队伍

<二)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

<1)深化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实行功能性分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贸易经营格局

<3)累积品牌资产,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4)完善分配机制,留住和吸引人才

<三)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外贸的途径<课本无)

第五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12、海关的主要职能P147

<1)、海关监管

<2)、海关征税

<3)、查缉走私

<4)、编制海关统计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关系

13、中国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原则P228

<1)、独立自主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互惠、对等原则

<4)、外贸与外交相互配合的原则

14、中国与重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建交年份,2018年)

1950-2018年中美贸易额<亿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50

2.38

1978

11.48

1979

24.50

2018

3853.41

2833.03

1020.37

1972-2018年中日贸易额(亿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2

10.4

2018

2977.7

1210.6

1767.1

1975-2018年中欧贸易额(亿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5

24

2018

4797.1

3112.4

1684.8

15、中国与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的主要的进出口产品

【美国】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植物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2018年出口227.7亿美元、118.3亿美元、105.4亿美元、85.9亿美元和85.6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8%、12.9%、11.5%、9.4%和9.3%,增长27.4%、21.1%、41.0%、14.2%和36.8%。

矿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28.2亿美元,增幅为105.3%。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18年进口1735.5亿美元、469.5亿美元和370.3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7.6%、12.9%和10.2%,增长28.2%、14.8%和19.9%。

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65.9%、76.4%和69.8%,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在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的进口中,中国也居美国进口来源的首位,占该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34.2%和38.8%。

【欧盟】

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

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8年,中国为欧盟27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1-6月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

【日本】

2018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增长46.1%、19.1%和51.2%,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9%、11.5%和10.3%。

在所有出口商品中,贵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为93.7%。

2018年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进口额分别为648.6亿美元、254.6亿美元和88.3亿美元,增长40.6%、3.8%和0.2%,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2.3%、16.6%和5.8%。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

16、<论述)中美经济贸易关系:

过程、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前景…

<一)中美贸易的发展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在旧中国对外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政治原因,50年后-72年前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处于冰冻状态,1972年恢复经济贸易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得到很大发展,自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虽受两国总体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一些波折,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中美两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以后,中美经贸关系也借两国关系的改善势头积极稳步地向前发展。

<二)中美贸易的状况和特点

1、中美经贸相互依存度逐步发展

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至今,31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2、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植物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

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65.9%、76.4%和69.8%,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在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的进口中,中国也居美国进口来源的首位,占该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34.2%和38.8%。

3、中美双边投资稳定增长

4、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加大

<三)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贸易不平衡问题

贸易不平衡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

美国针对高科技产品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是导致美对华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2、反倾销问题

美国坚持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立场。

3、人民币升值问题

4、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四)中美贸易关系的前景

1、美中贸易赤字与美全球贸易赤字增加的幅度相等,虽然美中贸易逆差增加,但在过去10年里,美中贸易逆差在美经常项目赤字中所占的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一直为20%左右。

因此,美中贸易赤字不是导致美全球贸易赤字增加的根源。

总的来说,自中国进口产品有助于美国民经济力量的增长,并降低了美消费物价水平。

2、在过去25年里,因为中美贸易使得美失去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已由新增服务业就业岗位所抵销。

3、美中贸易将使美GDP在2018年增加0.7个百分点,美物价水平降低0.8个百分点。

美中贸委会主席JohnFrisbie说,该研究报告表明,美政府和国会在决定是否限制中国产品进口时应谨慎从事,因为美中贸易有利于美经济发展。

美在敦促中国履行WTO义务的同时还要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17、<论述)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

过程、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前景…

(一>中欧贸易的发展历史

1、中欧建交以前

2、建交后至“入世”前<1975-2001年)

3、中国“入世”后<2001年至今)

<二)中欧贸易的状况与特点

1、贸易总量不断上升

2、双方投资大幅提升

3、技术贸易活跃

<三)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

2、欧盟技术贸易壁垒门槛高

3、欧盟东扩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四)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1、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

经济基础:

中欧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政治基础:

近年来中欧高层领导频繁互访,双方政治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法律基础:

2007年双方相继启动《中欧伙伴合作协定》、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谈判。

2、欧洲统一大市场

欧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中欧贸易关系发展。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外贸特点:

1.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贸易方式长期以“朝贡”方式为主;3.丝织品与陶瓷是中国长期的优势出口产品;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特点:

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垄断。

2.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西方列强利益的需要。

3.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平等交换。

4.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西方国家。

中国成立至今,对外贸易发展分两阶段:

改革开放前后。

<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为界点)

改革前的对外贸易发展:

1.国民经济恢复期<1950--1952)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3.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期。

<58--65)

4.“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66-78)

改革开放后

2001年12月加入世贸。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中国对外贸易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增速,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升高。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DP。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中各类商品的组成,即某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额总值的比值。

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进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后者比例越大越好。

出口商品结构提升:

1.1986年,纺织服装超过石油。

2.1995年,机电产品超过纺织服装。

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主力。

1999年,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对外贸易经营的限制,私营企业迅速发展。

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低位显著。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单边进出口)、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协作生产)和其他贸易

贸易强国的特征:

1.经济与贸易高度发达、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力强。

2.位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顶端。

3.拥有众多一流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

我国的差距:

1。

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2.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集中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3.尚未形成一大批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跨国企业。

4.外贸效益增长依靠数量扩张,贸易条件恶化。

5.只是国际贸易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