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181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docx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诗文

二十三、“吴中四杰”P52

“吴中四杰”:

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ì)。

四人均为吴人,故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

高启成就最高。

(1)诗作多表现当时战乱生活。

《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白骨横马前”、“前行尽空村”。

(2)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

《青丘子歌》将自己塑造成降谪人世的“仙卿”,放达孤傲,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登览怀古之作较有特点。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其代表作。

二十四、“袁白燕”P57

明初诗人袁凯,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

二十五、宋濂刘基P57

宋濂:

1“以道为文”,2简朴清雅。

P57

刘基:

1《郁离子》P59是刘基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着的一部寓言散文集。

2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如《卖柑者言》,讥讽了元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

3这些寓言散文吸取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

二十六、台阁体P60

1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

2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3台阁体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4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

(5台阁体流行的原因:

(1)处境优裕;

(2)国力强盛;(3)限制思想自由。

二十七、茶陵(诗)派P61

1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2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

3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4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二十八、前七子P67:

李何边徐康王王

1前七子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体体。

2反对台阁习气与理学风气,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3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反映了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4强调模拟,食古不化。

5重视时政题材,表现民间生活。

二十九、后七子P70:

李王谢徐梁吴宗

1明代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王世贞影响最大。

2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重视“篇法”、“句法”,对当时的唐宋派文人“惮于修辞,理胜相掩”(李攀龙《送王元美序》)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3后七子创作难脱蹈袭的窠臼。

三十、前后七子的得失与影响P73

1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

2强调对文学本质的理解。

3弊端是模拟、蹈袭。

4影响深远:

沈德潜的格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

三十一、唐宋派P75

1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提倡唐宋文风。

2唐宋派推崇韩愈、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

王慎中、唐顺之对曾巩推崇备至。

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

3主张文以明道,道是指儒家道德原则。

4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

如唐顺之的《叙广右战功》。

5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

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富有感情色彩,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三十二、李贽“童心说”P172

1明代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

2他在《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

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创作要要保持“童心”,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3对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直接的影响。

三十三、公安派P173

1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

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2公安派提出“性灵说”。

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摆脱儒家道理的束缚。

这一说法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3反对拟古蹈袭。

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

如袁宏道《戏题斋壁》诗、袁中道《感怀诗》即为代表。

4一些作品因过于率直浅俗。

5除诗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也较高,是晚明小品的代表。

影响深远。

三十四、竟陵派P176

1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

钟、谭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

2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达到一种所谓“灵”而“厚”的创作境界。

提出“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创作要求。

如钟惺《宿乌龙潭》诗。

3竟陵派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三十五、晚明小品文的艺术特色P177(复旦曾考此题)

1晚明小品文代表了晚明散文的时代特色。

2小品文体制短小,不拘一格,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

3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

公安派的作品具有代表性。

如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显示出清雅闲适的审美情调。

4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张岱《自为墓志铭》笔法坦露,王思任《让马瑶草》词意慷慨。

5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周作人、林语堂。

三十六、复社和几社P180

1崇祯初年,张溥、张采发起复社。

与此同时,松江人陈子龙和夏允彝、徐孚远等创建几社,与复社彼此呼应。

以“复古学”为宗旨。

2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他注重复古,要求学古与求真相统一。

陈子龙的创作以诗见长,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岁暮作》。

三十七、清初遗民诗人P211

顾炎武学杜甫,黄宗羲受宋诗影响,王夫之受楚辞影响。

屈大均富于浪漫幻想,吴嘉纪多危苦之词。

“岭南三大家”P213:

屈大均在清初影响颇大,又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岭南三大家”。

陈恭尹擅长七律,梁佩兰诗多写景,七古苍凉伉爽。

三十八、古文三大家P215

侯方域、魏禧、汪琬。

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

“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三十九、钱谦益与虞山诗派P216(考苏大、山大、山师者要注意此题)

1清初诗坛沿袭明季余绪,云间派、虞山派、娄东派鼎足而三,而虞山派和娄东派,因钱谦益和吴伟业主领,出现新的局面,影响最大。

2钱谦益在明朝的《初学集》中诗歌,痛心内忧外患,如《狱中杂诗三十首》。

3入清后的诗歌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羁囚”哀音。

《有学集》中《书梅村艳诗后四首》等,哀感顽艳,沉郁苍楚。

《后秋兴》(结集时题名《投笔集》)诗,为郑成功反清复明的胜利唱起嘹亮的凯歌。

《投笔集》笼罩上沉郁悲凉的情调,表现“不成悲泣不成歌”的愤慨,画出思想情绪演进的轨迹。

4钱谦益提倡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幷举。

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对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乎先路”的作用。

5《后秋兴》是大型的七律组诗,十三组诗浑然一体,连叠杜诗原韵,无斧凿凑韵之痕,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6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

钱曾、钱陆灿等人。

四十、梅村体P219:

1清初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七言歌行,尤所擅长。

2他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3它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

4梅村体以表现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情节波澜曲折,富于传奇色彩。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精警隽永,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5吴伟业歌行成绩突出,誉满当世,影响深远。

清末王闿运《圆明园词》、王国维《颐和园词》等,都是“梅村体”的遗响。

四十一、王士禛P226:

1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成为一代正宗。

他论诗以神韵为宗。

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对清幽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正是其创作的典范。

2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早年从明七子入手,“中岁事两宋”,晚年又转而宗唐,但风神独绝的神韵诗占了主流,尤其是“山水清音”,冲和淡远,风致清新。

如《秦淮杂诗》: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2入蜀使粤诗的变异,是王士禛宗宋的反映和结果。

如《登白帝城》声情悲壮,风格接近杜甫。

四十二、南朱北王、南施北宋P228:

康熙诗坛上,朱彝尊和王士禛幷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宋琬也称“南施北宋”,四人由明入清,在新朝应举仕进,统领诗坛。

朱彝尊的成就主要在词,诗也卓然名家,被尊为浙派开山祖。

他的诗以学力、辞藻见长,用笔雄健,叹息故国沦亡,感慨民生疾苦。

施闰章宗法唐人,格调平缓,工于五言,风格空灵淡泊。

宋琬诗多伤时叹世之感。

擅写七言诗,风格雄深磊落。

四十三、沈德潜“格调说”P320:

1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

2,为使“格高”“调响”,他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的范本,影响颇大。

3格调说是对“神韵说”的修正,主张雄浑阔大的风格。

四十四、翁方纲“肌理说”P320:

1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

2“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3他以学问为诗,用韵语作考据,遭到袁枚“错把抄书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的批评。

四十五、袁枚性灵说P321:

1袁枚标举性灵说,形成了性灵派。

2他宣扬性情至上,他强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

3袁枚论诗宗尚性灵。

所谓“性灵”,其含意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

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

还应具备表现这一切的诗才,“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蒋心余藏园诗序》),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4袁枚作诗具有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渗透着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四十六、“乾隆三大家”P322:

清代中期,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标举性灵说。

赵翼论文崇性灵,更重创新。

属于性灵派,和“乾隆三大家”对称的“后三家”是舒位、王昙和孙原湘。

其中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后者更为直接。

四十七、桐城派P325(义法、清真古雅、桐城派“三祖”、《古文辞类纂》、姚门“四大弟子”)

1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2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

3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又书货殖传后》),合起来说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

“义”指文章的内容,“法”指文章的作法,是义决定法,而法则体现义。

他讲文章作法,用语典雅、古朴简约,适应清统治者“清真古雅”的衡文要求。

“义法”说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方苞的古文最著名的是《左忠毅公逸事》。

4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是桐城派“三祖”之一。

他对“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重视。

他所说的“神”、“气”是作者精神气质在文中的表现。

又提出因声求气说,由音节以求声气。

5姚鼐

(1)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合一。

(2)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

(3)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前四者是内在的“文之精”,后四者是外在的“文之粗”。

(4)他纂辑《古文辞类纂》,以13类体裁选辑七百余篇自战国、秦汉、唐宋八大家到归有光、桐城派方苞、刘大櫆的古文,以为示范,确立古代散文发展的“正宗”文统,被桐城古文家奉为圭臬,影响甚广。

(5)姚鼐的古文以韵味胜,偏于阴柔,《登泰山记》颇有文采。

6桐城派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形成纵贯清代文坛的文派。

姚鼐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姚门“四大弟子”(参P377),梅曾亮在姚鼐后“最为大师”,方东树继续鼓吹“义法”理论,使桐城派声势更甚,许多“文宗桐城者”并非都是桐城人,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为我国文学史所少见。

四十八、阳湖派、湘乡派P328:

1桐城派分支是阳湖派,代表人物恽(yùn)敬和张惠言均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2他们专志以治古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文论束缚,以博雅放纵取胜。

恽敬《游庐山记》等,比“正统”古文要恣肆不拘,富有词采。

3桐城派余脉是道光末叶曾国藩领导的湘乡派和曾门弟子,声威重振,呈一时之盛,但已是回光返照的末势;到“桐城嫡派”的严复、林纾,他们翻译西方著作的业绩,未能挽救桐城派古文的颓势。

四十九、清代骈文P329:

“骈文八家”、“汪洪”、“阳湖三家”、《骈体文钞》

1清代吴鼒选辑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yù)和孔广森八人骈文为《国朝八家四六文钞》。

2与洪亮吉幷称“汪洪”的汪中,在整个清代的骈文作家里,公认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汪中的《哀盐船文》是骈文中的绝作。

3李兆洛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

他主张骈散并行,选录战国至隋代被他认为属于骈体范围的文章774篇,编成《骈体文钞》,分为32类。

把有些散文也当作骈文看,具有扬骈抑散倾向,和与姚鼐《古文辞类纂》一争高低之意;可是,它对桐城派的后学兼采骈文之长,重视诸子百家文章,产生了启迪和影响。

此书在骈文选集中流行较广,影响也大。

五十、龚自珍的诗文特色P368

1识深气悍,2风格瑰奇,“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P373;3富于开创性。

《病梅馆记》、《己亥杂诗》、《咏史》。

[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P374。

]

五十一、宋诗派P376

1近代在诗歌领域,以祁寯藻、程恩泽为首偏于宋诗格调的流派。

2领袖人物为程恩泽、祁寯藻,主要作家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以及曾国藩。

3这个诗派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主张诗歌要有独创性,自成面目。

4郑珍成就最高。

郑珍的诗词语洗练,朴瘦坚劲,对后来的同光体发生了深刻影响。

5曾国藩后来自成湘乡派,宗尚更偏于黄庭坚。

五十二、曾门四大弟子P378

1姚门诸弟子之后,桐城派为曾国藩(1811~1872)及其弟子活动的时期。

2曾国藩主张骈散兼容,提倡“雄奇瑰玮”(《致南屏书》)。

后人称之为“湘乡派”。

3曾国藩门下,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称四大弟子。

4海外游记形成湘乡派文的一大特色。

如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

五十三、黄遵宪与“诗界革命”P398

1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

2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3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

4黄遵宪的诗歌,较早描写了科学新事物,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

如他的《今别离》四首。

5他的诗歌词汇丰赡,富于表现力,“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体现了由旧到新的过渡。

五十四、梁启超与“新文体”(文界革命、时务体)P401

1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催化的文学变革。

2梁启超既是“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者,又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

用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思想。

他的《少年中国说》堪称“新文体”的代表作。

3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特点:

(1)语言通俗,条理明晰。

(2)不避俚语俗言。

(3)大胆抒写己见。

(4)笔锋充满感情。

(5)是“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五十五、南社P407:

1宣统元年(1909)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2以“南”名社,对北而言,寓有对抗清朝政府之意。

3南社的代表作家是柳亚子。

他的诗以近体为主,文辞典雅,富于革命浪漫主义气息。

苏曼殊(1884~1918)是南社诗人中更富诗人气质的作家。

他以小诗见长,清灵隽永,柔婉动人。

五十六、同光体P409:

1“同光体”的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

陈衍是这一派的理论家。

2“同光体”是宋诗运动的继续。

陈衍提出“三元说”(《石遗室诗话》卷一),即上元盛唐之开元,中元中唐之元和,下元北宋之元佑。

沈曾植提出“三关说”(《与金潜庐太守论诗书》),即作诗要通过宋之元佑、唐之元和、南朝刘宋的元嘉三关。

3宗宋,强调创造。

4同光体的突出作家当推江西派的陈三立、浙派的沈曾植、闽派的郑孝胥。

第二部分:

十七、清初词的中兴P222:

1陈维崧和阳羡词派,2朱彝尊和浙西词派,3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

(一)P223[概况]:

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二)[阳羡词宗]陈维崧,

(1)学习苏、辛,使豪放词大放异彩,平生所作一千八百余首,居古今词人之冠。

(2)名词《醉落魄·咏鹰》咏物言志,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壮襟怀。

以豪情抒悲愤,是陈词的风格特征。

(3)他在唐宋之后异军突起,成为清词的一面旗帜,集结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维岳等大批阳羡派词人,为词的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三)[浙西词派P224]

(1)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和陈维崧并称“朱陈”。

(2)他推尊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还与汪森辑录《词综》,推衍词学宗趣和主张。

(3)其情词为世称颂,独具风韵,如《桂殿秋》情致深婉,是情词的佳作。

《卖花声·雨花台》感慨物是人非,精警有力。

(四)[纳兰性德]

(1)哀郁凄婉的情调,贯穿他的全部词作。

(2)纳兰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

爱情是其词作的重要题材。

《山花子》写梦见亡妻,无限哀伤。

(3)纳兰词真挚自然,善用白描,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约特色,铸造出个人的独特风格。

十八、常州派P396:

1常州派发轫于嘉庆初年。

2张惠言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他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开宗立派。

主张尊词体,倡导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

他的《茗柯词》语言凝练,词旨隐约。

3常州派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4他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体,突出词的“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5对词的比兴寄托,从创作与接受角度上,阐明词“非寄托不入”和“专寄托不出”。

6在正变理论上,他以宋四家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了时尚,笼盖晚清时期的词坛。

十九、“清季四大词人”P493:

1指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

2创作基本是在常州词派理论的笼罩之下,推尊词体。

词作不乏忧世伤时之慨。

辛亥以后,则思想落伍,多有遗老情绪。

朱祖谋校辑唐五代宋金元人词总集与别集179种,成《彊村丛书》,号称精审。

况周颐著有《蕙风词话》。

第三部分:

戏曲

四十一、《四声猿》与《南词叙录》P86:

1明代徐渭《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本短戏。

2《狂鼓史》和《玉禅师》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弄。

《雌木兰》和《女状元》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3徐渭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嬉笑怒骂,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他又精通声律,《女状元》杂剧全用南曲,也具备开创意义。

徐渭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

4《南词叙录》一书,一般认为是徐渭所作,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着,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四十二、传奇P91:

1“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2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3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4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四十三、明初四大剧目“精金千连”P92:

明初百余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

《精忠记》作者姚茂良,该剧讴歌了抗金名将岳飞的爱国精神。

苏复之的《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

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

《别姬》一出是非常动人的情感戏。

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美人计。

四十四、明代中期三大传奇P93:

1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的《鸣凤记》。

2《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

《浣纱记》是范蠡、西施的悲剧。

《鸣凤记》铺陈当朝首辅严嵩的罪恶,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成为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

《鸣凤记》一直到明末还盛演不衰,以致出现了如侯方域《马伶传》中所载的严嵩扮演专家李伶和马伶。

四十五、四大声腔与昆腔P94:

1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

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2嘉靖中叶时,魏良辅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

新昆腔体制全备,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

嘉靖后的大多数传奇剧本都是为昆腔而作或者尽量向昆腔靠拢,昆腔传奇从此树立了权威和示范的地位。

3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幷演出的传奇剧本。

四十六、明代后期传奇P96:

1高濂《玉簪记》,孙仁孺《东郭记》,周朝俊《红梅记》。

2爱情喜剧《玉簪记》将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恋爱故事作为全剧主体情节。

孙钟龄所作《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

《东郭记》撷取《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再汇之以王欢、淳于髡、陈仲子等人的事迹衍化而成。

《红梅记》和《娇红记》这两部“红”剧值得重视。

《红梅记》由两条爱情线索交织而成。

一条线叙裴舜卿与卢昭容的婚恋关系,另一条线则写李慧娘与裴舜卿的生死之爱。

四十七、吴江派P100:

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

沈璟剧作中唯一影响较大的剧目是《义侠记》。

该剧根据《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改编。

沈璟的曲学主张,1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2“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

3“声律论”。

讲究声律,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

余姚人吕天成和叶宪祖、苏州人冯梦龙和袁于令、上海人范文若、嘉兴人卜世臣、吴江人沈自晋等昆曲作家,被称为吴江派作家群。

四十八、《曲品》与《曲律》P101、102:

吕天成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沈璟和汤显祖,在书中被并列为上上品。

对于“沈汤之争”,他提出“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

”这是十分公允的评判。

王骥德的《曲律》,却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

关于“沈汤之争”,《曲律》也同样作了公允而完整的总结。

四十九、临川派、粲花斋五种曲、石巢四种、《娇红记》P104:

戏曲史上将师法汤显祖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玉茗堂派”。

2临川派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

吴炳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曲”。

阮大铖所作传奇《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从文采斐然、辞情华赡上看,他确实是在竭力追步汤显祖。

受汤显祖影响最深、成就也最大的应数孟称舜。

《娇红记》是孟称舜的代表作。

该剧源于宋梅洞的《娇红传》小说和刘东生的《娇红记》杂剧。

全剧叙王娇娘与申纯倾心相爱,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