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8167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docx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

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天堂”,问:

“天堂”原指什么?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指学生回答)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

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学生说说)

   3.导入(师述):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两次)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

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句式不同:

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句意不同:

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韵味不同:

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

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听录音读第二段,想: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

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

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

树叶绿得可爱。

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

远——近

         树干、枝叶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

(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

(指点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

师:

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

(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

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

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

(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

(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

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

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

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

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

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

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

大家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

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两题。

  板书:

远——近

         树干、枝叶

                  树叶多而绿    

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

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

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

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

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

(真面目:

真正、本来;真是:

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

(自由读、指名读)

  师:

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

(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

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

(卧)

  师:

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

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

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

(板书:

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

(板书:

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

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

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教师教给汇报方法:

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

“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

(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

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

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

喜爱)

  指导朗读。

(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

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

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

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

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

思考:

作者看到什么场面?

(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

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

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

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

请用书上的词概括。

(板书:

叫、飞、扑)

  师:

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

而在课文中。

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

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

(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

(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

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

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

(师生齐说)动态描写。

(板书:

动态)

  师:

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

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

(板书:

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

出示投影片: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讨论:

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

(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

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五、总结。

板书:

“鸟的天堂”         

叫、飞、扑

动态

赞美

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