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694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docx

摄影摄像讲义提纲

三流摄影师比器材,

二流摄影师比技术,

一流摄影师比思想。

第一课摄影概述

学习目标:

知道摄影术诞生及发展的历史;

了解摄影的特性;

理解摄影的功能及价值。

一、什么是摄影

摄影是一门学科,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在信息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九大艺术:

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建筑雕塑摄影电影

从技术角度来说,摄影是通过光学仪器聚焦成像,以感光材料为介质,摄取(记录)客观景物瞬间影像的技术。

摄影技术包括前期的光学成像及后期对已形成的潜影进行化学处理并生成可视影像这两部分。

二、摄影诞生历史

摄影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也有现实需要。

摄影术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

一是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二是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摄影——人类视觉的延伸

“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传说

望远镜和电话从空间上扩展了人们的视听范围,摄影术让时间也得以留存。

(和电影、留声机、广播电视一样)

1760年出版科幻小说《基凡提》德拉罗修

能像镜子般映像并长久保留瞬间

摄影术不仅使人的视觉得以延伸,更让瞬间成为永恒,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们让时间停止不再流逝的愿望。

作为一种视觉信息的摄取、存储、传播方式,摄影的出现打破了语言文字一统天下的局面,摄影图像的直观具体赢得了“一图胜千言”的赞誉。

摄影术的诞生

1725年,德国舒尔茨发现硝酸银的感光性能。

1777年,瑞典化学家谢勒对氯化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其受光还原出银,氯化银溶于氨,对蓝紫光敏感。

1819年,英国科学家赫谢尔发现硫代硫酸钠可作定影溶剂溶解银盐。

1822年,法国涅普斯用“日光蚀刻法”获得了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餐桌》。

1826年,涅普斯拍摄《鸽子楼》

1837年,法国达盖尔发明银板法,《静物》

1839年,达盖尔、贝亚尔、塔尔博特等提交发明。

贝亚尔采用直接正像相纸工艺,塔尔博特采用“负片-正片法”,后于1841年获得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延用至今。

赫谢尔向达盖尔、贝亚尔、塔尔博特等人推荐硫代硫酸钠定影液,同年将卤化银图布在玻璃上,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块玻璃干版负片并印出照片。

1840年,赫谢尔发现卤化银中溴化银对光最敏感。

1842年,赫谢尔发明了草酸铁印相法和氰盐印相法。

首先使用“摄影”“摄影术”“正片”“负片”“乳剂”等专用名词。

 

像人类的其他重大发明一样,摄影术的发明绝不是某一个人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早期的摄影研究者,无论是职业科学家还是业余研究者,都是在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自实验的。

正是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必要的科学技术基础,使得摄影术一朝公布,便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改进它,不断完善向前发展。

三、摄影的特性

摄影有其区别于其它媒介的特性,只有正确地认识摄影的特性,才能充分利用其特长为人类社会服务。

摄影术是一种视觉信息的传播媒介,跟摄影最接近的艺术门类是绘画与电影,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与绘画、电影相比,来谈摄影的特性。

摄影特性

影像的纪实性

摄影影像虽是二维平面影像,但其明暗、色彩与被摄景物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不仅能传递平面的信息,还能通过物体的大小比例及平行线条的会聚,影调和色彩的浓淡等来传递空间的信息。

与绘画相比,摄影的影像是逼真的。

瞬间的常驻性

摄影截取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并将这一瞬间的运动凝固成静止的影像。

摄影特性是影像纪实性和瞬间常驻性的统一。

四、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摄影的普及是从1888年柯达公司出售安装了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开始的。

摄影应用包括:

民用民间摄影(业余)、新闻及大众传播业摄影、艺术摄影、科学研究摄影等方面的应用。

摄影的功能

认识功能

摄影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使人们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客观自然和人类社会。

教育功能

摄影不仅客观地记录现实,同时能记录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摄影留下的瞬间画面或与画面相配的文字来表达,反映拍摄者对自然对人生的评价和态度,对观赏者起教育作用。

审美功能

优秀的照片符合美的规律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能激发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第三课照相机

学习目的:

知道什么是照相机;

了解照相机的种类;

初步认识传统照相机;

初步认识数码照相机。

一、什么是照相机

1.不透光的盒子

基本上就回答了什么是照相机的问题.其上面的圆孔只允许需要的光线进入。

2.镜头

光学玻璃聚集来自前面的光束,并在胶片上聚焦,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简单的镜头是由一片曲面玻璃或塑料制成的.更复杂些的镜头是由称做透镜单元的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并将所有透镜单元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胶片或感光元件

传统的照相机中,胶片是一种感光材料,经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它会把拍摄到的影象记录下来.在数字相机中,以感光元件CCD或CMOS将影像记录下来。

4.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

取景器能够将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近似的显示出来,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观看影像.数字相机即可以通过取景器又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取景。

5.聚焦控制装置

对于严肃的作品,人们肯定期望照相机能够聚焦光线并在胶片上记录下最清晰的可能影像.有些照相机,转动镜头筒或调节焦距钮即可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自动聚焦照相机,这一工作是由计算机芯片控制微型电机移动透镜来完成的。

6.快门

这是一个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有些照相机,转动一个旋钮或者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设置快门速度;而另外一些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自动设定的。

7.快门按钮

这是用来操纵快门的按钮。

8.光圈

这个装置根据镜头口径大小的变化,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虹膜”类型的光圈是有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和减少通过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

二、照相机的种类

传统相机:

成像载体为传统胶片

数字相机:

成像载体为感光元件CCD或CMOS

传统照相机的类型

1、35mm自动照相机

这种照相机不允许更换镜头,尽管它们很多都可能以装有变焦镜头为其自身的特点。

这种照相机通过一个玻璃取景窗进行聚集,他往往并不能够显示出记录在胶片上完全一样的影象。

这种照相机只能提供很少或根本不提供人为控制聚焦或暴光的功能。

它们只留下了很少一点创造性地控制影象的余地。

 

2、35mm直视取景器照相机

这是35MM照相机最早的一种样式,它于1913年所设计的早期徕卡照相机原形几乎完全一样。

与前面介绍的35mm自动照相机相似,直视取景照相机也是通过取景窗进行聚焦,他往往并不能够显示出与记录再胶片上完全一样的影像(这就是它与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区别,后者取景器中的影像与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完全一样)。

 

3、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这是当今广为使用的设备,直接通过镜头观察和聚焦是其重要的特征。

可换镜头,允许为每项工作选择适当的镜头。

看到与胶片上所记录的完全相同的影像,允许精确调整影像。

通常还具有自动控制选择,允许为每幅画面都确定创造性的外观。

单镜头反光(SLR)取景器

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以及120卷片的照相机,比如哈苏都采用这种取景器。

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境的独到设计使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该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它呈45o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

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款毛玻璃上。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这种照相机具有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和聚焦,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所用的胶卷通常为120卷片,并生产相应的底片。

双镜头反光(TLR)取景器

如图所示,光线通过上面的镜头经45o角的反光镜向上反射到水平的毛玻璃取景屏。

毛玻璃上的影像与胶片上的影像同样大小。

上面的镜头通过传送装置与下面的镜头连接在一起,使得一只镜头移动时另外一只镜头会随之移动相同的量。

结果是调整上面的镜头在毛玻璃上形成最清晰的焦点时,下面的镜头也会自动得到调整并在胶片上形成最清晰的影像。

一步成像照相机

这种由拍立得公司生产的照相机,彻底变革了落后几十年的摄影爱好者市场.这项非凡的技术,会产生基于胶片的黑白或彩色瞬时的照片。

机背取景照相机:

通常用于照相馆[或摄影室]摄影,或者大而复杂的工业和建筑外景拍摄.机背取景照相机[如图]

毛玻璃机背

照相机的整个后背由一块一面光滑、另一面像绸缎般磨光的玻璃构成,取景和聚焦完成后胶片会被插入这个位置。

如示意图所示,影像通过镜头并直接投射在毛玻璃上。

使用毛玻璃时,照相机并没有胶片。

在毛玻璃上所看到的影像尺寸与将来要形成在胶片上的影像尺寸完全相等。

这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影像。

摄影师直接在毛玻璃上进行聚焦。

由于典型的机背取景照相机都使用像4英寸×5英寸或8英寸×10英寸这样的大尺寸胶片,所以玻璃上的影象一般都比较大,并且可以精确的聚焦影像。

即使近距离拍摄特写镜头,也没有视差失真。

数字相机的类型

1:

数字一体相机

也称消费级数字相机

2:

单反数字相机

也称专业级数字相机

 

第四课传统相机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镜头

焦距

光圈

景深

快门

相机的使用

一、镜头

镜头是照相机最重要的部件,镜头的作用是成像,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评价镜头好坏的标准。

一只高质量的镜头必须在解像力、色彩还原、反差、锐度以及校正像差等诸方面都要达到一定标准。

镜头由透镜组和部分机械装置构成。

透镜

透镜包括正透镜(凸透镜)和负透镜(凹透镜)。

透镜光路图

 

会聚透镜成像,从物体顶点画出的两条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另一条通过主焦点F2。

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另一个主焦点F1,通过F2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所以从物的顶点发出的全部光线,将会聚在两条光线的交点附近,形成物体的实像。

镜头在底片上成像清晰的范围叫视场,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即为视场角。

视角的大小受画幅尺寸制约。

镜头的相关指标

镜头的优劣直接影响照片的质量,而镜头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透镜结像的清晰度、准确度和通光量的大小。

镜头基本上都是由正负透镜组成,称作复式透镜,但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凹透镜主要是为了校正像差。

镜头前压圈上常标有1:

2,f=50mm等字样,1:

2是指镜头的有效口径,是镜头的最大光束直径和焦距之比。

光通量的大小不仅受透镜口径的影响,还受到镜头至胶片距离(焦距)的影响,比值越大,光通量越大,进光能力就越强,反之,比值越小,光通量越小,进光能力就越弱。

分辨力

镜头的分辨力是指镜头对物象细微影纹的分辨能力。

一般以分辨率的高低来评价镜头成像质量的优劣,通常用成像面上每1mm距离内能清晰地分辨出的黑白线条对数来表征,单位是对/mm。

目前镜头的表面都加有一层或多层薄膜,目的是为了增加光通量。

镜头由多片透镜组成,每片有两个空气面,每面的反射率约为5%,一只大口径的七片六组标准镜头,不加膜的通光率只有40%左右,单层加膜后通光率可达81%,多层加膜后通光率可提高至97%。

加膜除通光量增加外,还能防止由于反射光的漫散射而产生晕光现象,改善图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同时对色彩的还原性能有所提高,此外还可以防止镜头霉变。

什么是焦距

镜头的焦距基本上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响之间的距离.

什么是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

对于35mm胶片,50mm左右的镜头都被称为标准镜头。

我们在这里所提供的只是近似的数字。

例如对于35mm胶片,通常认为40-60mm之间任何镜头都是标准镜头。

50mm镜头是标准的;20mm和35mm镜头是广角镜头,而105mm、135mm、200mm和400mm镜头则是长镜头或远摄镜头。

与此相反,如果你想捕捉到更宽阔的视场,则只需要安装上28mm镜头并拍摄一张广角照片。

 

20mm35mm

50mm105mm

135mm200mm

400mm

什么是折反射镜头

折反射镜头是一种利用凹面反光镜增加影像大小的长焦距镜头。

凹面的反光镜位于镜头筒的末端,距离照相机最近。

光线到达反光镜抛物线形状的表面后向其焦点反射,并经一片较小的反光镜再向照相机反射。

反射的影像通过主反光镜中央的圆孔并由各种透镜单元进一步聚焦后传递到照相机。

什么是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也是镜头的一种类型,它可以在不变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

变焦镜头具有可变化的焦距。

比如,一只80-200mm的变焦镜头,通常只需转动镜头筒就可以获得80-200mm之间的任意焦距。

由于产生这种多功能性所必需的复杂光学系统,给变焦镜头带来了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价格昂贵

2体积大

3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变焦镜头的特殊效果

什么是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可以非常接近被摄体进行聚焦的镜头,微距镜头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大小与被摄体自身的真实尺寸差不多相等。

胶片上的影像大小与真实被摄体大小的关系叫做复制比率。

1:

1的比率意味着胶片上的影像跟实物大小一样,1:

2的比率意味着胶片上的影像是实物大小的一半,1:

3的比率意味着影响是物体的1/3,等等。

尽管微距镜头通常都是中等焦距的镜头,但实际上它可以是任何焦距的镜头,既有50mm微距镜头,也有100mm的微距镜头或70-180mm的微距变焦镜头,给镜头冠以微距的名称,只不过是说明这种镜头除了具有确定焦距的普通镜头的功能外,跟一般镜头相比还可以聚焦更近的被摄体,在胶片上形成实物般大小的影像.

什么是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极短并且接近或等于180o的镜头。

16mm或焦距更短的镜头通常可认为是鱼眼镜头。

当你把鱼眼镜头举到齐眼的高度并向正前方拍摄时,这只镜头会拍摄下你面前半球形空间内的一切,甚至包括你的鞋子。

这种影像通常会在画幅内形成一个圆形,而并不是充满矩形画面。

显然,鱼眼镜头是一种特殊效果的镜头,其失真极大,画面内除通过中心的直线仍保持平直外,其他部分直线都变弯曲。

二、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页片组成的可变孔径光阑。

它能限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开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感光胶片上的照度,改变光圈不仅可以改善成像质量,还能调节景深。

镜头上标刻的1、1.4、2、2.8、4、5.6、8、11、16、22等数字是光圈系数,代表各级相对孔径的倒数。

各级通光量相差2倍,如F4光圈通光量是F5.6的2倍,每级光圈光束直径的差值为21/2,圆面积增大一倍,这是的通光量就增大一倍,感光片上的照度也增加一倍。

什么是光圈

1.正如我们已经知道,镜头的速度是指镜头传送光线的能力。

如果我们不希望镜头接纳最大的光亮,就需要一种减少通过镜头光量的方法。

我们是利用改变镜头孔径大小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的。

孔径就是由可变光圈[叶片组]在镜头中央产生的圆孔。

孔径和焦距的关系是什么

镜头聚胶片越近,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强;反之,镜头聚胶片越远,则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弱。

正像我们在图中所看到的镜头图片,短焦距镜头的长度相对于长焦距镜头的长度要短一些。

由于短焦距镜头长度比较短,这也意味着它距胶片比较近,那么它与长焦距镜头相比会让更多的光线到达胶片。

因此,改变到达胶片光量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镜头焦距。

焦距越短,到达胶片的光亮越多。

但是,改变到达胶片光量的另外一种方法是什么呢?

人们或许会想到改变同一镜头的孔径大小,孔径越大,到达胶片的光量越多。

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如何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胶片给定的画面区域所适合的场景大小。

较长的焦距会产生较大的影像。

影像越大,适合画面区域的场景部分就越小。

正像我们看到这组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在同一拍摄位置所拍摄的同一场景照片。

应当注意,影像的大小与焦距成正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焦距加倍,影响大小也加倍。

例如,使用50mm镜头在10英尺的距离拍摄被摄体,如果现在换用100mm镜头,则被摄体看上去2倍那么大,如果换用25mm镜头,被摄体则只有一半大小。

三、景深和超焦距

拍摄景物时进行调焦才能将远近不同的景物同时拍摄清晰。

透镜成像时物方的一个点是与像方的一个点一一对应的,称共轭焦点,因此距离镜头远近不同的几个物体的像点也分别在几个不同的焦平面上。

A、B、C物方的三个远近不同的物点,对应像方远近不同的A’B’C’三个像点,若以A为拍摄目标,A清晰的像点A’聚焦在底片平面上,则A’前后的B’C’分别是光斑,这个光斑称为弥散圈。

当弥散圈的直径小于人眼的分辨能力时,BC的光斑也被认为是清晰的像点,在胶平面上,B’C’的成像清晰范围叫做焦深,与焦深对应的被摄物的清晰范围叫做景深。

从被摄物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叫前景深,被摄物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叫后景深,前后景深之和叫全景深,简称景深。

各类胶片的弥散圈不同,通常规定的弥散圈直径以不超过该照相机标准镜头焦距的1/1000为原则。

 

观看这幅橄榄球场上激烈比赛的照片,注意其中多名球员都是清晰的,但是前景中的草皮和背景中的观众却是模糊的。

最精确的聚焦点在四分卫的身上。

41号阻截后卫不如四分卫清楚,即使他们实际上是肩并肩站着的。

为了区分这一点,可以比较一下他们头盔上“Jets'’字样的清晰度。

这幅照片具有较浅的景深。

摄影师利用浅景深使四分卫明显地从其环境中突出出来。

影响景深的因素

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的的大小是受光圈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物距)远近制约的。

光圈控制景深

选择孔径是控制景深的一种方法。

比较这两幅室外环境的照片,检查一下砖块的图案并留意一下哪一幅具有更大的景深,其中一幅是f/2.8拍摄的,另一幅是用f/16拍摄的。

显然,用f/16拍摄的照片比用f/2.8拍团照片的景深要大得多。

这个图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孔径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大。

孔径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小.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一组中国象棋小棋子的照片。

由于每粒棋子只有2—3英寸高,所以照片恰好说明当它们仅仅相隔几英寸远时,改变会改变景深。

所有这些照片全部聚焦在“马上”,

只是改变了孔径(和曝光时间以补偿孔径的变化)。

正像所看到的,孔径越小,景深越大。

在f/2的照片中,只有“马”是清晰的。

在f/8的照片中,前面的“兵”和后面的“车”进入了清晰的范围。

在f/16的照片中,四个棋子都相当清晰。

景深还会产生聚焦误差的余量,孔径越小,余量越大。

这一点在拍摄时应该予以重视。

假设我们正在拍摄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或体育比赛。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可以预先聚焦在一个选定的距离上。

然后,利用较小的孔径增加景深,因此即使按动快门的瞬间太早或太晚,也会确保聚焦清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控制景深的一种方法,即改变镜头的孔径。

改变景深的另外一种方法是改变聚焦的距离,让我们来看看。

·

调焦距离控制景深

这两幅照片,其中的木桩大约4英尺高,并且两幅照片都是使用f/4光圈拍摄的。

在图1照片中,我们用标准镜头向大约5英尺远的前面那根木桩聚焦。

注意,其他的木桩都是模糊的。

在图2照片中,我们向大约12英尺远的第三根木桩聚焦。

怎么整个照片都显得非常清晰?

很显然,图2照片的聚焦距离更远,使得它看上去更清晰。

这里,我们得到了另外一个重要概念:

物距越远,景深越大。

这就是聚焦近处物体要比聚焦远处物体更加仔细的原因。

接近聚焦具有较小的景深,因此聚焦误差的余量也较小

现在,我们已知道两种增加景深的方法了,即:

1.使用较小的孔径。

2.向更远的点聚焦或者使照相机距离被摄体更远些。

超焦距

当镜头对焦到无穷远时,从照相机到最近清晰物面之间的距离H叫超焦距。

超焦距不是一个定值,它随着光圈的大小和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而变化。

光圈开度越大,超焦距越大,成正比例关系。

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大,镜头焦距越短,超焦距越小,在弥散圈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超焦距和焦距成正比例。

超焦距与景深的关系,超焦距大,景深小,成反比例关系。

代表作品赏析

四、快门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

相机上通常有一系列标记:

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

它们被刻写在快门速度盘上,它们的实际值应是标定值的倒数,如果B门和1秒之间还刻有其他颜色的数字如:

2、4、8等,则代表整秒的快门开启时间。

B门俗称“慢门”,在需要长时间曝光时使用,B门状态下,按下快门钮快门即开启,松开则关闭,一般同快门线配合使用。

有的照相机标有“T”门,按下快门钮时,快门开启,关闭快门则需要再按一次快门钮。

快门一般分为中心快门(即镜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即帘幕快门)。

从动体摄影的角度考虑,中心快门在曝光时不够准确,曝光时间越短,通光率越低,其快门速度不得超过1/500,对高速动体无法拍摄清楚。

优点是拍摄物体不变形。

焦平面快门速度高,一般可达1/1000-1/2000秒,有的甚至高达1/12000秒,对拍摄动体十分有利。

但拍摄动体时容易变形,横向行走的帘幕式快门拍摄动体时,动体方向和快门开启方向一致的话,会把动体影像横向拉长,如相反,则变短。

五、照相机的使用

使用前阅读说明书,按规定程序操作。

掌握正确装片和卸片方法。

调节快门不要调在两档之间。

光圈则可作1/2或1/3级调节。

使用完毕,光圈应调节至最大孔径处以增加镜头抗震性能。

调焦机构调至无穷远,推拉式变焦镜头操作要轻缓,变焦镜头在不用时,要使镜筒缩至最短状态。

自拍时需将目镜遮住,以免影响内测光系统。

拍摄要持稳照相机,若不稳,导致影像模糊。

保持照相机稳定的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

相机的维护

镜头要防尘、防水、防指痕,应随时加镜头保护盖。

防震、防潮、防热、防化学气体侵蚀。

不能置于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携带时宜放在摄影包或摄影箱内,避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骤然变化。

机身需保持清洁与干燥,以免污染。

定期检查,保养。

黑白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的种类较多,以卤化银体系为主。

卤化银体系为主的摄影黑白感光材料包括胶片和相纸,胶片是负性材料,相纸为正性材料。

一、黑白感光材料构造

胶片的主要成分是片基和乳剂,相纸的主要成分则是纸基和乳剂。

乳剂

乳剂的主要成份是明胶和卤化银的混合物。

银盐的颗粒影响:

颗粒小,感光度低,颗粒大,感光度高。

颗粒均匀,反差大,宽容度小,颗粒有大有小的,则反差小,宽容度大。

明胶在乳剂中的作用

能使银盐颗粒均匀

胶质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能使溴化银颗粒的某些部位形成硫化银类的物质形成感光核,提高感光度。

能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明胶遇水膨胀,冲洗加工时能缩短加工时间。

各种银盐只能感受蓝紫色的短波光,对于人类视觉认为最明亮的黄色光感受迟钝,对于橙红色的长波光几乎不能感受,所以在乳剂制备时,适当加入一些特殊感光色素,扩大感光色范围,提高感光度。

银盐图布的方法

单层图布

混合图布

双层图布

薄层多层图布

片基

片基是胶片的支持体,把乳剂图布在她表面上就构成了感光片。

硬片用玻璃作片基。

片基包括硝酸纤维素脂片基、三醋酸纤维素脂片基、涤纶片基等。

片基必须透明度良好,平坦光洁,良好机械性能和稳定性,耐寒导电,不易卷曲。

二、黑白感光材料种类

感光片以形态分,感光片可以分为硬片和软片。

软片有多种规格

120宽60mm

135宽36mm

APS胶卷卤化银和磁记录相互渗透结合的一种新型胶卷。

以感色性能分,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